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6514发布日期:2021-07-30 13:1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属于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现有技术中,储墨腔内的墨水长时间不使用造成墨水沉积,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内腔从上到下依次挖设有储墨腔与进墨腔,所述储墨腔顶面左侧贯通有进墨管,所述进墨腔内腔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搅动机构,且所述轴承对称设置于储墨腔内腔两侧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底部通过衔接机构连接有第二搅动机构,且所述第二搅动机构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内腔底面中部,所述储墨腔内腔底面中部设置有进墨板,且所述进墨板两侧对称挖设有通口,所述进墨腔右侧下端连通有出墨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包括第一搅动杆与第一搅动片,所述第一搅动杆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储墨腔内腔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杆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一搅动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动机构包括第二搅动杆与第二搅动片,所述第二搅动杆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内腔底面中部,所述第二搅动杆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二搅动片。

进一步的,所述衔接机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嵌于第一搅动杆外壁中部,所述第二齿轮套嵌于第二搅动杆输出端,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为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动杆输出端贯通进墨板顶面中部,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墨板底部与进墨腔内腔顶面中部为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第二衔接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储墨腔内的墨水通过通口流入进墨腔时,流速带动第二搅动机构转动,很好的对沉积的墨水搅动,同时设置的通口,很好的对进墨腔补给,实现了自动补给的效果。

2、设置衔接机构与其内部包括的部件,流速带动第二搅动机构转动的同时,第二搅动杆输出端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以及第一齿轮带动第一搅动机构转动,并对储墨腔内的墨水搅动,不仅将墨水搅拌均匀,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内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进墨板放大图;

图中标号:1、墨盒本体;2、储墨腔;3、进墨腔;4、进墨管;5、第一搅动机构;6、衔接机构;7、第二搅动机构;8、进墨板;9、通口;10、出墨管;11、第一搅动杆;12、第一搅动片;13、第二搅动杆;14、第二搅动片;15、第一齿轮;16、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墨盒本体1,所述墨盒本体1内腔从上到下依次挖设有储墨腔2与进墨腔3,所述储墨腔2顶面左侧贯通有进墨管4,所述进墨腔3内腔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搅动机构5,且所述轴承对称设置于储墨腔2内腔两侧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机构5底部通过衔接机构6连接有第二搅动机构7,且所述第二搅动机构7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3内腔底面中部,所述储墨腔2内腔底面中部设置有进墨板8,所述进墨板8底部与进墨腔3内腔顶面中部为连通,且所述进墨板8两侧对称挖设有通口9,所述进墨腔3右侧下端连通有出墨管10。

更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搅动机构5包括第一搅动杆11与第一搅动片12,所述第一搅动杆11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储墨腔2内腔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杆11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一搅动片12。

更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搅动机构7包括第二搅动杆13与第二搅动片14,所述第二搅动杆13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3内腔底面中部,所述第二搅动杆13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二搅动片14,所述第二搅动杆13输出端贯通进墨板8顶面中部,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

更具体而言,所述衔接机构6包括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5套嵌于第一搅动杆11外壁中部,所述第二齿轮16套嵌于第二搅动杆13输出端,且所述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为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墨水通过进墨管4进入储墨腔2,并通过通口9进入进墨腔3,进入的同时,墨水的流速带动第二搅动杆13以及其外壁设置的第二搅动片14转动,对墨水充分搅拌均匀以及防止沉积,同时第二搅动杆13通过第二齿轮16带动第一齿轮15转动,第一齿轮15带动第一搅动杆11以及其外壁环形设置的第一搅动片12转动,对储墨腔2内的墨水搅动,墨水从出墨管10排出。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包括墨盒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本体(1)内腔从上到下依次挖设有储墨腔(2)与进墨腔(3),所述储墨腔(2)顶面左侧贯通有进墨管(4),所述进墨腔(3)内腔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搅动机构(5),且所述轴承对称设置于储墨腔(2)内腔两侧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机构(5)底部通过衔接机构(6)连接有第二搅动机构(7),且所述第二搅动机构(7)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3)内腔底面中部,所述储墨腔(2)内腔底面中部设置有进墨板(8),且所述进墨板(8)两侧对称挖设有通口(9),所述进墨腔(3)右侧下端连通有出墨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动机构(5)包括第一搅动杆(11)与第一搅动片(12),所述第一搅动杆(11)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储墨腔(2)内腔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杆(11)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一搅动片(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动机构(7)包括第二搅动杆(13)与第二搅动片(14),所述第二搅动杆(13)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3)内腔底面中部,所述第二搅动杆(13)外壁环形设置有第二搅动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接机构(6)包括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所述第一齿轮(15)套嵌于第一搅动杆(11)外壁中部,所述第二齿轮(16)套嵌于第二搅动杆(13)输出端,且所述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6)为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动杆(13)输出端贯通进墨板(8)顶面中部,且贯通处通过轴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墨板(8)底部与进墨腔(3)内腔顶面中部为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机墨盒自动补给装置,包括墨盒本体,所述墨盒本体内腔从上到下依次挖设有储墨腔与进墨腔,所述储墨腔顶面左侧贯通有进墨管,所述进墨腔内腔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搅动机构,且所述轴承对称设置于储墨腔内腔两侧中部,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底部通过衔接机构连接有第二搅动机构,且所述第二搅动机构通过轴承设置于进墨腔内腔底面中部,所述储墨腔内腔底面中部设置有进墨板,所述进墨腔右侧下端连通有出墨管,所述衔接机构包括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套嵌于第一搅动杆外壁中部,所述第二齿轮套嵌于第二搅动杆输出端,很好的对进墨腔补给,实现了自动补给的效果,不仅将墨水搅拌均匀,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红钢;陶新果;陶兰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信和彩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