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25980发布日期:2022-09-24 00:3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胶印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通常采用胶印机对纸质图文进行印刷,胶印机包括机架、转动连接于机架的压印滚筒和胶皮滚筒,压印滚筒和胶皮滚筒的转动轴线相平行设置,并且,压印滚筒及胶皮滚筒均设置有用于控制自身转动的电机,电机安装于机架。其中,压印滚筒包括压印辊和印版。使用时,需要将印版包覆于压印辊,随后印刷纸能够从压印滚筒和胶皮滚筒的间隙内穿过,使得印版上的图文能够转印至印刷纸上。
3.并且,胶皮滚筒包括支撑辊和套设于支撑辊的胶皮布。使用时,由于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隙无法进行调节,使得胶皮滚筒上胶皮布的厚度易对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隙大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印刷纸在印刷后的质量;或在压印不同厚度的印刷纸时,导致印刷纸的印刷质量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能够对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本技术提供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包括机架、安装于机架的压印滚筒和胶皮滚筒,且所述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的滚动轴线相平行,所述压印滚筒设置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机架且用于控制压印滚筒转动,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沿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的分布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所述压印滚筒转动连接于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电机输出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滑移传动组件从而能够控制压印滚筒滑移,进而调节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印刷纸的印刷,并且,传动组件移动至不同位置时,均能够对电机与压印滚筒之间做传动,从而保证压印滚筒的正常使用。
8.可选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主动齿轮为长条状且沿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的分布方向延伸,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和齿轮组,所述安装座滑移连接于机架,所述压印滚筒端部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齿轮组安装于安装座,所述齿轮组用于对主动齿轮与压印滚筒之间做传动,且所述齿轮组啮合于主动齿轮且滑移连接于主动齿轮,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用于控制安装座滑移的控制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件控制安装座滑移,从而对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并且,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旋转,随后通过齿轮组的传动,进而控制压印滚筒旋转;且在压印滚筒调节时,齿轮组在保持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同时,还相对主动齿轮滑移,从而保证电机对压印滚筒的驱动不易失效。
10.可选的,所述控制件设置为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一丝杆穿设并螺纹连接于安装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丝杆能够控制安装座滑移,进而对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且第一丝杆停止转动时,对压印滚筒的调节具有锁止效果。
12.可选的,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沿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的分布方向延伸,所述安装座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滑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滑槽使得安装座在滑移时相对较为稳固。
14.可选的,所述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且两者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座,所述压印滚筒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于主动齿轮且滑移连接于主动齿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印滚筒调节时,第二传动齿轮能够在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同时,相对主动齿轮滑移,从而保证电机对压印滚筒的驱动。
16.可选的,所述压印滚筒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滑座,所述压印滚筒转动连接于滑座,所述滑座滑移连接于机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印滚筒在调节时,能够同时受到安装座和滑座的支撑,从而提高压印滚筒的稳固性。
18.可选的,所述滑座穿设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于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转动连接机架,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同轴固定连接于传动杆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齿轮,两个所述第四传动齿轮分别一一对应啮合于两个第三传动齿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传动杆,随后通过第三传动齿轮及第四传动齿轮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转动,从而控制安装座和滑座同步滑移,进而使得在控制压印滚筒滑移时的效果更佳。
20.可选的,所述机架设置有环绕传动杆的角度尺,所述传动杆设有指向角度尺的指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读出传动杆所旋转的角度,进而便于知晓压印滚筒调节的大小。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使用时,滑移传动组件从而能够控制压印滚筒滑移,进而调节压印滚筒与胶皮滚筒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印刷纸的印刷,并且,传动组件移动至不同位置时,均能够对电机与压印滚筒之间做传动,从而保证压印滚筒的正常使用;
24.2.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旋转,随后通过齿轮组的传动,进而控制压印滚筒旋转,且在压印滚筒调节时,齿轮组在保持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同时,还相对主动齿轮滑移,从而保证电机对压印滚筒的驱动不易失效。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压印滚筒;3、胶皮滚筒;4、控制机构;41、电机;42、主动齿轮;43、传动组件;431、安装座;432、齿轮组;4321、第一传动齿轮;4322、第二传动齿轮;433、第一丝杆;434、滑槽;5、滑座;51、第二丝杆;6、驱动组件;61、传动杆;62、第三传动齿轮;63、第四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参照图1,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于机架1的压印滚筒2和胶皮滚筒3。压印滚筒2设置有控制机构4,控制机构4包括电机41、主动齿轮42和传动组件43,电机41安装于机架1,主动齿轮42同轴固定连接于电机41的输出端。主动齿轮42为长条状,且沿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的分布方向延伸。
33.传动组件43滑移连接于机架1,压印滚筒2转动连接于传动组件43,以使压印滚筒2滑移连接于机架1,传动组件43啮合于主动齿轮42且滑移连接于主动齿轮42。胶皮滚筒3转动连接于机架1,且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的滚动轴线相平行。
34.使用时,滑移传动组件43从而能够控制压印滚筒2滑移,进而调节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印刷纸的印刷。并且,设置的主动齿轮42使得压印滚筒2在调节过程中,能够保持传动组件43与主动齿轮42相啮合,从而使得压印滚筒2调节至任意位置时,电机41均能够控制压印滚筒2旋转。
35.参照图2和图3,传动组件43包括安装座431、齿轮组432和控制件。机架1固定连接有滑槽434,滑槽434沿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的分布方向延伸,安装座431卡设并滑移连接于滑槽434。齿轮组432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4321和第二传动齿轮4322,且第一传动齿轮4321和第二传动齿轮4322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座431。压印滚筒2转动连接于安装座431,且压印滚筒2一端同轴固定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4321,第二传动齿轮4322啮合于主动齿轮42且滑移连接于主动齿轮42。
36.控制件设置为第一丝杆433,第一丝杆433转动连接于机架1,且第一丝杆433穿设并螺纹连接于安装座431。
37.使用时,转动第一丝杆433进而控制安装座431滑移,从而对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之间的间隙大小进行调节。设置的滑槽434使得安装座431在滑移时相对较为稳固。并且,电机41能够带动主动齿轮42旋转,随后通过齿轮组432的传动,进而控制压印滚筒2旋转;且在压印滚筒2调节时,第二传动齿轮4322能够相对主动齿轮42滑移,从而保证电机41对压印滚筒2的驱动不易失效。
3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件还可设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39.参照图2,与此同时,压印滚筒2远离安装座431的一端设置有滑座5,滑座5滑移连接于机架1,压印滚筒2远离安装座43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座5。使得压印滚筒2在调节时,能够同时受到安装座431和滑座5的支撑,从而提高压印滚筒2的稳固性。
40.参照图2和图4,并且,滑座5穿设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51,第二丝杆51转动连接
于机架1。机架1设置有驱动组件6,驱动组件6包括传动杆61和两个第三传动齿轮62,两个第三传动齿轮62均同轴固定连接于传动杆61。第一丝杆433及第二丝杆51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齿轮63,两个第四传动齿轮63分别一一对应啮合于两个第三传动齿轮62。
41.使用时,转动传动杆61,随后通过第三传动齿轮62及第四传动齿轮63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一丝杆433和第二丝杆51同步转动,从而控制安装座431和滑座5同步滑移,进而使得在控制压印滚筒2滑移时的效果更佳。
42.参照图5,传动杆61一端穿出至机架1外部,机架1设置有环绕传动杆61的角度尺,传动杆61设有指向角度尺延伸的指针。从而能够读出传动杆61所旋转的角度,进而便于知晓压印滚筒2调节的大小。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胶印机用压印装置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转动传动杆61,随后通过第三传动齿轮62及第四传动齿轮63的作用,能够带动第一丝杆433和第二丝杆51同步转动,从而控制安装座431和滑座5同步滑移。进而调节压印滚筒2与胶皮滚筒3之间的间距,从而便于印刷纸的印刷。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