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01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和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滚筒式轮转印刷机印刷单元的输墨装置。
GB-PS 18 907和DE 1 95 35 26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短程输墨装置。为改善印版滚筒上的印刷油墨层而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着墨辊的直径小于印版滚筒的直径;-第一传墨辊(匀墨辊)靠在第一着墨辊上;-第一传墨辊(匀墨辊)与另一个输墨辊接触;-另一个输墨辊是一个靠在一个中心墨辊(在这里例如是一个匀墨辊)上的墨辊;-在此,另一个输墨辊在第一着墨辊前面相对中心墨辊的转动方向与中心墨辊接触。
DE 35 45 720 A1示出了一种具有网纹辊的短程输墨装置,利用此输墨装置在无网目满版印刷时可以获得良好的铺墨效果。在此,采用了与上述文献GB-PS 18 907和DE 195 35 266 A1相同的印刷油墨涂布原理。即采用了两个着墨辊,两个都与一个网纹辊接触。在通过第一着墨辊将印刷油墨传给一个第一辊后,根据油墨脱层规律,将其剩余的油墨层传给一个着墨辊。该辊随后将印刷油墨传给第一辊。
在US 27 51 843 A中,描述了一种具有两个着墨辊的输墨装置,它们一方面可以与印版滚筒接触,另一方面与一个中心墨辊接触。这些着墨辊每个都安置在两个受弹簧力作用的摇臂中。着墨辊因此安置在摇臂上,于是其位置可以更好地适应于印版滚筒的形状。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
根据本发明,此任务是通过权利要求1、2和3的特征完成的。
可由本发明获得的优点尤其在于可以以低的结构高度实现输墨装置,并且在直接在一个中心“散布”墨辊上采用墨斗刮刀或刮墨刀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短的结构长度实现输墨装置。
对于中心墨辊来说,可以布置多组如两组由多个墨辊构成的墨辊组,它们每组都将油墨层涂布到同一个印版滚筒上。
由于在多个摇臂对中安装了多个墨辊,所以尽管重叠布置的输墨装置与印刷机的空间有限(密-对-密-结构),但是可以方便快速地调节多个输墨装置。操作者不用费劲就可以容易地靠近每个墨辊。特别有利的方式是可以使每一墨辊组本身摆动,以致操作者实际上可以将相应墨辊组的所有墨辊放在“其面前”。
还可以用简单方式实现多种不同的油墨脱层方案,即改变墨辊相互间的接触或改变与中心墨辊的接触。
就是说,可以在空间要求小的情况下,安放相当多的墨辊。通过有选择地使墨辊与中心墨辊连接并使墨辊彼此接触和彼此脱离接触,还可以在短程输墨装置中无需调节墨区而改变涂布到印版滚筒上的油墨层厚度。
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将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其中

图1是向印版滚筒供墨的本发明输墨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图2与图1相似的视图,但是它的输墨装置具有一个放在着墨辊上的匀墨辊;图3是“工作位置A”和“维修位置S”的视图;图4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
输墨装置1,例如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短程输墨装置,主要由一个将油墨层传送到受墨辊2上的供墨装置3(以下简短地称为“中心墨辊2”或“墨辊2”)构成。
一个或多个着墨辊12、13与所述中心墨辊2接触。
供墨装置3例如可以由一个本身公知的墨斗刮刀5但也可以由许多个彼此接触的辊构成,这些辊例如从一个常见的墨盒或一个泵装置或喷墨装置等中获得其油墨层。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墨辊组。
中心墨辊2例如被设计成网纹辊形状,这样通过其杯突或阴影线输送油墨。
但是,也可以用具有其它结构的墨辊2代替网纹辊。它们例如可以具有一个光滑的塑料外套(例如Rilsan TM)或一个其他的亲油橡胶弹性外套(例如DE2812998C2的图3所示)或一个陶瓷外套(例如Fe2O3)或一个玻璃外套。陶瓷外套或玻璃外套也可以是带网纹的或者具有通过其它方式形成的表面结构。除了供墨装置和着墨辊12、13外,至少还有一个具有亲油外套的墨辊16、17与中心墨辊2的外套接触。该墨辊可以被设计成光面墨辊。第一匀墨辊29、31通过其亲油外套与着墨辊12、13接触并分别与墨辊16、17接触。它们可以被设计成光面辊。在着墨辊12、13上,可以分别安放一个带亲油外套的匀墨辊38、39。它们分别可以在着墨辊12、13上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墨辊16、17可以在中心墨辊2上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只要能借助摩擦力驱动墨辊12、13、16、17、29、31、38、39转动就行了。但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驱动它们转动,例如通过电动传动机构驱动它们转动。这些辊分别可以相对其相邻辊或还可以相对中心墨辊2进行调节(传墨条纹宽度)。
上输墨辊16、29、12构成了第一墨辊组20,下输墨辊17、31、13构成了第二墨辊组25。由中心墨辊2分别通过各自的第一输墨辊16或17并且还通过各自的着墨辊12或13向这两个墨辊组20、25供墨。但是,还可以让一个或两个着墨辊12、13不与中心墨辊2接触地进行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墨流将这样流动(a)从中心墨辊2到上输墨辊组(第一墨辊组)20→墨辊16→匀墨辊29→着墨辊12。和/或(b)从中心墨辊2到下输墨辊组(第二墨辊组)25→墨辊17→匀墨辊31→着墨辊13。
但是,也可以只连接上输墨辊组20而断开下输墨辊组25。为此,必须使墨辊16或17不接触中心墨辊2。
其它通过着墨辊12、13影响印版滚筒11的印版30上的油墨层的可能方案是(c)使其中一个着墨辊(12或13)不接触印版滚筒11和中心墨辊2。下列辊保持接触16或17与中心墨辊2和匀墨辊29或31,匀墨辊29或31分别与朝向它的着墨滚12或13;(d)象(c)那样,但是使匀墨辊29或31不接触墨辊组17-31-13或16-29-12与其相邻的墨辊16-12或17-13,其着墨辊没有靠在印版滚筒上。
(e)第一墨辊16、17靠在中心墨辊2,着墨辊12、13靠在印版滚筒11上。使一个或两个匀墨辊29、31与相邻墨辊16-12脱离接触。
可以共同绕滚筒2的转轴10可转动地布置第一墨辊组20的墨辊16-29-12、38。
可以共同绕滚筒2的转轴10可转动地布置第二墨辊组25的墨辊17-31-13、39。
这两个墨辊组20、25的墨辊可以绕着转轴10从其工作位置(A)离开印版滚筒11一定远的距离,以致它们从近似水平的位置(见图1)转入一个近似垂直的位置(S),即维修位置S(图3)。它们可以彼此独立地且按照正弦方式先后运动。在分别进入转动过程之前,要让供墨装置3脱离输墨装置1。由此,暂时给第一墨辊组20的辊16、29、12、(38)或第二墨辊组25的辊17、31、13、(39)腾出地方。
因此,可以将各墨辊组20、25的墨辊带入一个位置S(维修位置),在此位置上可以调节墨辊的相对位置以及其相对中心墨辊2的位置。在调节之后,使它们重返工作位置A并固定住。在此工作位置上,至少一个着墨辊12、13以理想的墨辊条纹宽度压靠在印版滚筒11上。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以低的结构高度实现输墨装置1,并且在采用墨斗刮刀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低的结构高度实现输墨装置1。
第一墨辊组20的墨辊16、29、12(+38)可转动且可调节地安置在两个彼此间隔开的内摇臂8中。这两个摇臂8轴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抗转动地相连。它们可以布置成共同绕墨辊2的转轴10转动,以致墨辊16、29、12(+38)可以到达上述的维修位置S。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摇臂8每个都可转动地安置在一个轴套上,而所述轴套本身又安置在侧架55的孔中。摇臂8可以侧架固定地锁定在工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上。
第二墨辊组25的墨辊17、31、13(也许在着墨辊13上还有一个匀墨辊39)可转动地安置在两个轴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抗转动地相连的外摇臂9中。“外”是指外摇臂9靠近侧架,“内摇臂8”是指它们可以在两个外摇臂9之间在转轴10内摆动。
上述轴套(未示出)与转轴10和侧架55的孔同心布置。中心亲油墨辊2的两个辊颈4转动安装在所说孔中。通过其中一个辊颈4对墨辊2进行驱动(例如,传动箱,电机直接传动装置等)。
两对摇臂8、9的摆动可以手动实现,但当然也可以借助其它驱动机构如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耦合传动装置或挠性传动装置等)或通过其它传动方式实现。
在两对摇臂8、9的工作位置A上,至少其中一个着墨辊12、13靠在印版滚筒11上。
在维修位置S上,或是内摇臂对8的所有墨辊16、29、12(38)或是外摇臂对9的所有墨辊17、31、13(39)绕着转轴10转动例如50度脱离开印版滚筒。于是在这一维修位置S上,操作人员实际上可以自由地接触到摆开的摇臂对8或9上的所有墨辊。即,可以无阻碍地让墨辊脱离开输墨装置或者重新将其装入并彼此进行调节。随后,摇臂对8、9又摆回其工作位置并且侧架固定地锁定在其工作位置上。摆角可以大于30度(如45度-180度)。
中心墨辊2的直径可以等于、大于或小于墨辊12、16、29或3、17、31的直径。它是上述墨辊直径的非整数倍。上述墨辊都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
墨辊12、29、16(可能有其它辊)各自的两个辊颈18、33、21被布置在指向墨辊2外表面的导槽23、6、26中,可以克服压簧28的作用进行调节和移动。导槽23、6、26分别设置在两个摇臂8中。
墨辊13、31、17(可能有其它辊)各自的两个辊颈19、34、22被布置在指向墨辊2外表面的导槽24、7、27中,可以克服压簧28的作用进行调节和移动。导槽24、7、27分别设置在两个摇臂9中。
根据情况,是要按照湿式胶印法进行印刷,还是要按照干式胶印法进行印刷,可以设置或不设置润版装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有一个作用于着墨辊12、13的匀墨辊38、39,它与各着墨辊12、13保持接触(图2)。匀墨辊38、39的辊颈41、42分别可转动地固定在摇臂8、9边上的一对夹臂43或44的端部内。匀墨辊38、39分别借助一个拉簧或压簧28被拉到或压到着墨辊12、13的外表面上。匀墨辊38、39例如具有一个硬质的亲油表面(塑料或金属的)并可能被制成光面辊。
如上所述,与匀墨辊29、31接触的墨辊16、17布置成可以在中心墨辊2上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图2)。因此,墨辊16、17的辊颈21、22和匀墨辊29、31的辊颈33、34分别固定在由厚板制成的可转动夹板对48、49、45、50中。辊颈33、34固定在夹板对45、50的外端内。夹板对45、50的另一端则可转动且可调节地安置在摇臂8或9上。
夹板对48、49的端部和夹板对45、50的端部都可转动地安置在匀墨辊29、31的辊颈33、34上。
夹板对45、50被布置成可分别借助调节螺栓53、54而相对摆臂51、52作精调。墨辊16、17借助弹簧28如压簧压靠在匀墨辊29、31上。匀墨辊29、31借助弹簧32抵靠到墨辊16和12或17和13的外表面。夹板对48、49远离匀墨辊端分别与工作缸56、57的叉头铰接。工作缸56、57的支座分别固定在摇臂8或9的窄侧面上。
通过操作工作缸56、57,墨辊16或17与中心墨辊2脱离接触。但是,它们与匀墨辊29、31保持接触,而匀墨辊又与着墨辊12、13保持接触。着墨辊12不仅与中心墨辊2接触,而且与匀墨辊38、39和印版滚筒11接触(图2)。
但是,也可以在其所属的着墨辊12、13上对匀墨辊38、39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
但是,两个墨辊组20、25可以具有两个以上的可以与中心墨辊2的外套直接接触的亲油墨辊16、12或17、13,并且每个墨辊组还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匀墨辊29、31。
对这两个实施例适用的是分别在各着墨辊12、13和墨辊16、17之间,可摆动地将至少一个例如具有硬质亲油表面如塑料“Rilsan”表面的匀墨辊29、31设置在摇臂8、9上,它们分别克服支承在摇臂8、9上的弹簧32的弹簧力被压靠到着墨辊12或13的外表面和墨辊16或17的外表面上(图2)。在这种情况下,匀墨辊29、31的轴颈33、34分别安置在摆动安装的摆臂36、37的第一端上。摆臂51的第二端铰接在摇臂8、9上。两个墨辊组20、25所有的或单个的墨辊可以被制成光面的,即被设计成磨擦辊。
两对摇臂8、9安置成可以借助示意示出的驱动机构46、47绕着转轴10摆动。驱动机构46、47的支座支承在输墨装置1的两个侧架55上。除了双向作用的大冲程工作缸外,还可以采用驱动马达。
在这种情况下,相互间刚性连接的内摇臂8或外摇臂9分别配有一个带孔的套筒。外摇臂9的两个套筒可转动地安置在侧架55的孔中。内摇臂8的两个套筒安置在外摇臂9套筒的两个孔内。内摇臂8套筒和外摇臂9套筒中分别有一个设置有一个外齿。该外齿分别通过中介物或不通过中介物与驱动马达齿轮相连。
中心墨辊2的辊颈4可转动且可驱动地安置在内摇臂8的套筒的孔中。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三个墨辊16、29、12“顺序”相接布置在摇臂对8、9上。产生了一种“顺序墨流”F,即墨辊16接触中心墨辊2,着墨辊12接触印版滚筒11,匀墨辊29接触墨辊16和12。从中心墨辊2起,产生了一股从中心墨辊2流向墨辊16→经匀墨辊29→经着墨辊12流向印版滚筒11的印版上的“顺序”墨流F。
通过墨流绕流(G)将印刷油墨从中心墨辊2上传到第二着墨辊13上。此外,一个具有亲油外套的墨辊59与中心墨辊2的外套接触并与一个匀墨辊58的亲油外套接触。此实施例所述的墨辊和第一实施例中一模一样,可以相互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这也适用于摇臂8、9的可摆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它具有着墨辊(12;13)和一个印版滚筒(11),其特征在于,从一个中心传墨辊(2)直接由中心墨辊(2)向至少两个紧邻的着墨辊(12;13)给墨,并且还从中心墨辊(2)开始第二次间接地向着墨辊(12;13)给墨。
2.一种在轮转印刷机输墨装置中的墨流,其中给一个沿作业方向转动的中心墨辊(2)连续供墨,而该中心墨辊又向紧邻的第一(12)和第二(13)着墨辊给墨,其特征在于,a)由中心墨辊(2)的油墨层供给的第一墨流绕流(D)沿着墨辊(2)的作业转动方向,流到第一着墨辊(12)上;b)由中心墨辊(2)的油墨层供给的第二墨流绕流(E)逆着墨辊(2)的作业转动方向,流到第二着墨辊上;
3.一种在轮转印刷机输墨装置中的墨流,其中给一个沿作业方向转动的中心墨辊(2)连续供墨,而该中心墨辊又向紧邻的第一(12)和第二(13)着墨辊给墨,其特征在于,a)由中心墨辊(2)的油墨层供给的第一“顺序”墨流(F)沿着墨辊(2)的作业转动方向,流到第一着墨辊(12)上;b)由中心墨辊(2)的油墨层供给的第二墨流绕流(G)沿着墨辊(2)的作业转动方向,流到第二着墨辊上。
4.如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墨流,其特征在于,可以有选择地接通和中断每一墨流(D;E;F;G)。
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墨流,其特征在于,可以有选择地将墨流(D;E;F;G)布置成断续的。
6.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它具有一个向中心墨辊(2)供墨的供墨装置(3),所述中心墨辊与一个第一着墨辊(12)接触,而第一着墨辊(12)与一个印版滚筒(11)接触,其特征在于,第一着墨辊(12)布置成可以绕中心墨辊(2)的转轴(10)摆动,可以从一个它与印版滚筒(11)保持接触的工作位置(A)转入一个背离印版滚筒(11)的维修位置(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第二着墨辊(13),它布置成可以绕转轴(10)摆动,可以从一个它与印版滚筒(11)保持接触的工作位置(A)转入一个背离印版滚筒(11)的维修位置(S)。
8.如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着墨辊(12;13)可以彼此独立地摆动。
9.如权利要求所述6-8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着墨辊和第二着墨辊(12;13)的摆动角可以大于30度。
1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着墨辊(12;13)最好绕着滚筒(2)的转动轴(10)摆动45-180度。
11.如权利要求6-10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着墨辊(12;13)分别可转动地安置在一个摇臂对(8;9)内,摇臂对(8;9)布置成可以绕中心墨辊(2)的转轴(10)摆动。
12.如权利要求6-11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摇臂对(8;9)内,还可转动地安置有呈墨辊(16或17)和/或匀墨辊(29或31)形状的辊。
13.如权利要求6-12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墨辊(16或17)可以在中心墨辊(2)上有选择地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
14.如权利要求6-13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匀墨辊(29或31)被布置成可以同与之相邻的墨辊(16或17)和着墨辊(12或13)滚动接触。
15.如权利要求6-14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匀墨辊(29或31)可以在墨辊(16或17)上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并且可以不与着墨辊(16或17)接触。
16.如权利要求6-15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匀墨辊(29或31)可以在着墨辊(12或13)上进行合压和离压调整,并且可以不与墨辊(16或17)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供墨装置(3)是一个墨斗刮刀或是一个带有油墨区的墨盒或者是一个喷墨装置或是一个泵墨式输墨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17所述的输墨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墨辊(2)是一个网纹辊或是一个具有塑料外套或橡胶弹性外套或陶瓷外套或玻璃外套的墨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轮转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它除了一个中心涂墨传墨辊外,还具有着墨辊(12;13)和一个印版滚筒(11),至少有两个紧邻的着墨辊(12;13)由中心墨辊直接供墨。着墨辊(12;13)还再次由中心墨辊间接地给墨。
文档编号B41F31/02GK1255090SQ98804944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9日
发明者乔治·施耐德, 维利·阿尔贝特·彼得·库茨纳, 沃尔夫冈·奥托·雷德尔 申请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