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及方法、旋转印刷装置及方法、旋转印刷用热敏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11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及方法、旋转印刷装置及方法、旋转印刷用热敏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圆盘状媒体、圆锥状媒体或圆筒状媒体等环形媒体上形成图象用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在CD-R(可记录CD)等圆盘印刷媒体上进行印刷的旋转印刷装置及方法、以及旋转印刷用热敏头。
背景技术
:CD-R不同于专用于读出的CD以及CD-ROM(只读存储器)等,是只可记录1次数据的追记式光盘。记录有数据的CD-R与CD及CD-ROM完全相同,可利用其再现装置进行再现。由于其价格低廉、便于操作、记录容量大,往往用于100张左右的小规模软件出版等。CD及CD-ROM的一面作为记录和读出数据的记录面使用,而另一面一般作为印刷标题等的印刷面使用。CD及CD-ROM一般要大量出版同一版本,故要用大型印刷装置进行印刷,而CD-R则用于少量出版或个人专用,故要求印刷机做到每印几张甚至每印1张即容易地编制变换印刷内容,且要求其小型价廉。特开平5-238005及特开平6-31906号记载了这种印刷机。这些信息记录装置从拾波器向光盘的记录面上记录信息,对印刷面进行喷墨方式的印刷。对光盘的印刷是在使喷嘴沿光盘的半径方向移动并使光盘旋转的同时进行。由于这种信息记录装置用喷墨方式进行印刷,故设有墨盒以及将印墨引导到喷墨头用的机构,还设有信息记录用的拾波器,导致装置大型且复杂。另外,由于喷墨头和拾波器设于同一装置内,故从喷墨头溅出的印墨会附在拾波器上妨碍信息记录。而且还要更换墨盒以及清洁喷墨头周围等,保养很费事。另外,当在光盘的表面印刷图象时,由于图象的前端和后端是连续的,故在印刷开始位置和印刷结束位置的接缝处会产生明显的图象位置偏移或浓度不匀。这种印刷图象的接缝在素色图象时尚不明显,但如果是有背景的图象,则非常明显。另外,由于光盘的圆周速度是从内周向外周逐渐增加,故越是靠近外周,圆周方向的印字点距越粗,看上去是靠近内周的印刷浓度高而靠近外周的印刷浓度低,结果大大有损于图象质量。另外,光盘圆周方向的象素间距是越靠近内周越短,越靠近外周越长,故当沿半径方向形成同一形状的记录象素时,在内周会产生象素之间的重叠,而在外周则会在象素之间产生间隙。因此,看上去内周的图象渗色,而外周则浓度不够,结果大大有损于图象质量。发明的公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光盘等环形媒体上进行高质量图象印刷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修正因圆盘印刷媒体的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实现高质量图象的旋转印刷装置及方法以及旋转印刷用热敏头。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象素之间的重叠或间隙、实现高质量图象的旋转印刷用热敏头及旋转印刷装置。本发明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具有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印相用的印相装置,沿环形媒体的长度方向、即副扫描方向运送该环形媒体用的媒体运送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用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点是,对从印相装置的印相开始位置起一定长度的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装置的印相结束位置之前一定长度的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采用本发明,通过将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使印相开始位置及印相结束位置上的图象偏移或浓度不匀等在空间上平均化,故用肉眼观察时印相接缝不明显,可得到远远高于过去的图象质量。重叠印相区域的长度至少是副扫描方向的1个象素以上,可以兼顾误差平均化的程度和印相速度而任意设定,譬如最好是3象素~100象素左右的重叠印相。另外,作为环形媒体,可以是光盘等圆盘状媒体、圆锥状媒体、或电子照相感光鼓等圆筒状媒体等。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在重叠印相区域将印相开始区域的副扫描行和印相结束区域的副扫描行每隔规定数交替配置。采用本发明,通过将印相开始区域的副扫描行和印相结束区域的副扫描行每隔规定数(譬如每隔1行或2行)交替配置,可以抑制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将接缝处理成用肉眼无法区分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的程度。另外,由于可用副扫描行单位进行数据处理,故可实现高速的数据传送和运算。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在重叠印相区域将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每隔规定数交替地进行2维配置。采用本发明,通过将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每隔规定数(譬如每隔1象素或2象素)交替地进行2维配置,可以抑制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将接缝处理成用肉眼无法区分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的程度。另外,各区域之间的误差在2维方向分散,故更加不明显。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在重叠印相区域对各象素作浓度处理后进行印刷,以实现从印相开始位置向着印相结束位置、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增加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减少。采用本发明,在重叠印相区域对各象素作浓度处理后进行印刷,以实现从印相开始位置向着印相结束位置、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增加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减少。故可以抑制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将接缝处理成用肉眼无法区分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的程度。另外,各区域之间的误差在2维以及加上浓度后在3维方向分散,故更加不明显。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设置将印相开始区域的图象数据、非重叠印相区域的图象数据以及印相结束区域的图象数据连续展开用的缓冲存储器。采用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将印相开始区域的图象数据、非重叠印相区域的图象数据以及印相结束区域的图象数据连续展开的缓冲存储器,可以顺利地进行印相动作所需的全数据的展开,故可实现印相高速化。另外,本发明的环形媒体印相方法通过一边沿环形媒体的长度方向、即副扫描方向运送该环形媒体,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印相,形成由在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点是,对从印相装置的印相开始位置起一定长度的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装置的印相结束位置之前一定长度的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采用本发明,通过将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使印相开始位置及印相结束位置上的图象偏移或浓度不匀等在空间上平均化,故用肉眼观察时印相接缝不明显,可得到远远高于过去的图象质量。重叠印相区域的长度至少是副扫描方向的1个象素以上,可以兼顾误差平均化的程度和印相速度而任意设定,譬如最好是3象素~100象素左右的重叠印相。另外,作为环形媒体,可以是光盘等圆盘状媒体、圆锥状媒体、或电子照相感光鼓等圆筒状媒体等。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印刷装置具有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用的印刷头,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媒体旋转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用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点是,还设有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的通电时间控制装置。采用本发明,通过对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从而使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的每一单位长度的通电能量在内外周一致,故圆盘印刷媒体的印刷浓度也是内外周一致。结果可消除由于内外周速度差别引起的浓度不匀,可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通过增减具有一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的重复次数来控制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采用本发明,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Tp可用Tp=占空比D×重复次数N这一关系式来表示,脉冲信号的重复次数可用计数器等准确计数,故通过控制重复次数N,可以精确地控制通电时间Tp。另外最好在本发明中,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与从媒体中心到象素为止的半径大致成比例。采用本发明,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速度Vθ可用Vθ=自媒体中心起的半径R×旋转角速度ω这一关系式来表示,由于圆周速度Vθ与半径成比例,通电时间Tp也控制成与半径R成比例,由此可抵消由于半径R造成的变动。结果,可对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进行正确的修正。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印刷方法是一边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由此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点是,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采用本发明,通过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可使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每一单位长度的通电能量在内外周一致,故圆盘印刷媒体的印刷浓度也在内外周一致。结果,可消除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印刷方法是一边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由此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点是,控制印刷头的驱动电压,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驱动电压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高。采用本发明,通过控制印刷头的驱动电压,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驱动电压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高,与上述的通电时间控制相同,可使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每一单位长度的通电能量在内外周一致,故圆盘印刷媒体的印刷浓度也在内外周一致。结果,可消除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还可将通电时间控制与驱动电压控制相结合来实施多种浓度修正。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印刷用热敏头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用于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其特点是,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是从外周向内周逐渐缩小。采用本发明,由于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是越靠内周越小,故可以避免在媒体内周产生印刷象素的重叠或是在媒体外周产生印刷象素之间的间隙。这里,以对圆盘印刷媒体最外周轨迹进行印刷的最外周发热体为基准,设从媒体旋转中心到最外周发热体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r1、最外周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L1、从媒体旋转中心到第n个发热体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rn、第n个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Ln,则最好是Ln=L1×rn/r1,这样可以使发热体所形成的印刷象素精致排列。另外,各发热体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靠媒体中心的一侧较短的梯形或扇形,在此种场合,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最长尺寸定为Ln。另外,发明的旋转印刷用热敏头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用于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其特点是,发热体的电阻值是从外周向着内周逐渐升高。采用本发明,由于发热体的电阻值是越靠内周越高,在对热敏头作定电压驱动时,与外周相比,越是内周的发热体,发热量越少。故可与越是靠近内周其圆周速度越小、印刷浓度越高的特性相抵消,对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进行修正。这里,以对圆盘印刷媒体的最外周轨迹进行印刷的最外周发热体为基准,设从媒体旋转中心到最外周发热体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r1、最外周发热体的电阻值为R1、从媒体旋转中心到第n个发热体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rn、第n个发热体的电阻值为Rn,则最好是Rn=R1×r1/rn,这样可以根据媒体的圆周速度变化调节发热体的发热量。另外,本发明的旋转印刷装置具有上述的旋转印刷用热敏头,以及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媒体旋转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采用本发明,可以解决旋转印刷方式特有的问题,即解决因印刷象素的形状、配置或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在圆盘印刷媒体上实现高质量的图象。对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说明本发明热敏记录方式的立体图。图2A是表示作为图1圆盘印刷媒体M使用的热敏印刷片2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在光盘20上粘贴热敏印刷片21后形成的媒体19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图4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的动作的时间图。图5A~图5F分阶段地表示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状态。图6表示在圆盘印刷媒体M上的印相重叠区域RD。图7A、B是圆盘印刷媒体M的图象数据的缓冲存储器展开图,图7A表示未进行重叠印相的场合,图7B表示进行重叠印相的场合。图8表示重叠印相动作的第1例。图9A、B是第1例的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图10表示重叠印相动作的第2例。图11A、B是第2例的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图12表示重叠印相动作的第3例。图13A、B是第3例的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图14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印刷动作。图15是表示热敏头11的通电波型的时间图。图16是说明浓度不匀的修正方法的曲线图。图17是表示热敏头11的驱动电路一例的电路图。图18表示热敏头11的内部结构一例。图19表示热敏头11的发热体11a的具体例。图20是表示热敏头11的驱动电路又一例的电路图。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图1是说明本发明热敏记录方式的立体图。旋转印刷装置10具有热敏头11、支承辊12以及阴极管13、14,对圆盘印刷媒体M进行印刷。圆盘印刷媒体M是具有加热后发色的热敏发色层的圆盘状印刷媒体。热敏头11是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延伸的行式热敏头。步进电动机15在其轴周围对圆盘印刷媒体M进行旋转驱动。支承辊12的表面用橡胶覆盖,针对热敏头11施加的来自表面的推压力而从背面支承圆盘印刷媒体M,并随着圆盘印刷媒体M的旋转而旋转。阴极管13、14发射使圆盘印刷媒体M的发色层定影的波长的紫外线。这种旋转印刷装置10以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为主扫描方向,以圆盘印刷媒体M的圆周方向为副扫描方向,对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象素区域有选择地供给热量以使之发色进行印刷。图1的热敏头11也可用能够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进行扫描的串行头构成。另外,图1的支承辊12也可用转台代替。图2A是表示作为图1圆盘印刷媒体M使用的热敏印刷片21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B是表示在光盘20上贴热敏印刷片21后形成的媒体19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A的热敏印刷片21的剖视结构与特开平3-43293及特开平5-69566中记载的多色热敏记录片相同。在多色热敏记录片上加热以使之发色进行印刷的印刷方式称为TA(Thermo-AutoChrome)方式。本实施形态的旋转印刷装置10也是TA方式的印刷装置。热敏印刷片21是在纸等基材22的表面形成热敏发色层23,其平面形状为圆盘状。热敏发色层23由黄色发色层23a、红色发色层23b以及蓝色发色层23c构成。黄色发色层23a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黄色素材料和成色剂,通过施加20mJ/mm2以上的热能,两者透过微型容器进行反应并发色。另外,通过对黄色发色层23a照射波长420nm的紫外线而使未反应的黄色素材料分解,避免过多发色。红色发色层23b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红色素材料和成色剂,通过施加40mJ/mm2以上的热能,两者透过微型容器进行反应并发色。另外,通过对红色发色层23b照射波长365nm的紫外线而使未反应的红色素材料分解,避免过多发色。蓝色发色层23c含有封入微型密封容器中的染料,通过对其施加80mJ/mm2以上的热能使之发色。图1的热敏头11能够供给20mJ/mm2~40mJ/mm2的热能、40mJ/mm2~80mJ/mm2的热能以及80mJ/mm2~120mJ/mm2的热能中的任一种热能。阴极管13为了将黄色发色层23a定影而发出波长420nm的紫外线。阴极管14为了将红色发色层23b定影而发出波长365nm的紫外线。图2B的媒体19是在CD-R等光盘20的印刷面20a上经过粘接层24而粘贴热敏印刷片21后形成的。光盘20是在聚碳酸酯底板30上依次层叠有机色素层25、金属构成的反射层26及保护层27后形成的。在光盘20上,通过从记录面20b照射激光,使有机色素层25发生相变,以记录数据。可在旋转印刷装置10上使用的光盘20不限于以上结构,也可以是CD、CD-ROM、CD-RW(ReWritable可重写)等。还可以是DVD-ROM、DVD-RAM、DVD-R、DVD-RW等。作为圆盘印刷媒体M,既可直接使用图2A的热敏印刷片21,也可使用图2B的媒体19。在直接使用热敏印刷片21时,可在印刷后将热敏印刷片21贴到光盘20上。另外热敏发色层23也可通过蒸镀等方法直接形成于光盘20上。图3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的电气结构的方块图。接口(I/F)64通过并行通信或串行通信等在个人电脑等外部主机之间传送数据,譬如从外部主机接收要印相的图象数据,送出表示装置10的工作状态的状态数据。CPU(中央处理器)61根据存储在ROM62等的一定程序工作,控制热敏头11用的信号处理和步进电动机15和阴极管13、14等的整体动作。ROM62是存储CPU61的程序和各种数据的不挥发性存储器。RAM63是存储印相数据和各种数据的挥发性存储器,也作为将图象连续展开用的缓冲存储器发挥作用。另外,也可由外部主机的存储器承担这种数据展开用缓冲存储器的功能,以节省装置10上的存储器容量。图4是表示旋转印刷装置10的动作的时间图,图5A~图5F分阶段地表示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状态。一旦印刷开始,预先用外部主机制作的印刷图象数据即经过I/F64以及CPU61等传送到热敏头11。与此同时,步进电动机15开始通电,步进电动机15以一定的转速使圆盘印刷媒体M旋转。首先,在图5A中,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将最小热敏发色等级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使黄色发色层23a发色。然后如图5B所示,在黄色发色层23a的发色完毕区域75的前导线73到达照光区域71的最后部71b后,即开始向阴极管13通电。由此使来自阴极管13的光照射在圆盘印刷媒体M上。照光区域71是来自阴极管13的光所照射的区域。然后,当前导线73后再度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黄色发色层23a的发色。然后如图5C所示,当黄色发色层23a的定影已结束的定影完毕域77的前导线74到达热敏头11后,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并将次小级热敏发色等级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从前导线74开始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然后在黄色发层的定影完毕区域的前导线73再度到达照光区域71的最后部71b后,结束向阴极管13的通电,以结束黄色发色层23a的定影。然后如图5D所示,在红色发色层23b已发色的发色完毕区域79的前导线74到达照光区域72的最后部72b后,开始向阴极管14的通电。由此使来自阴极管14的光照射到圆盘印刷媒体M上,红色发色层23b定影。照光区域72是来自阴极管14的光照射的区域。然后,在红色发色层的发色完毕区域的前导线74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向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然后如图5E所示,在红色发色层23b的定影已结束的定影完毕区域81的前导线78到达热敏头11后,开始向热敏头11通电,并将最大热敏发色水平的热能施加于圆盘印刷媒体M上。由此从前导线78开始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然后在红色发层的定影完毕区域的前导线78再度到达照光区域72的最后部72b后,结束向阴极管14的通电,并结束红色发色层23b的定影。然后如图5F所示,在蓝色发色层的发色完毕区域的前导线78再度到达热敏头11后,结束向热敏头11的通电,并结束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这时,圆盘印刷媒体M全部被蓝色发色层23c已发色的发色完毕区域82覆盖,印刷结束。如上所述,通过依次进行黄色发色层23a的发色及定影、红色发色层23b的发色及定影、以及蓝色发色层23c的发色,即可进行全色印刷。(图象的接缝处理)图6表示圆盘印刷媒体M上的印相重叠区域RD。为便于理解,以下说明1种颜色的印相动作,至于全色印相,用3种颜色的同样动作即可。热敏头11从印相开始位置PS开始印相,在圆盘印刷媒体M转动了1圈(360度)后再沿印相重叠区域RD重复转动进行印相后,就在印相结束位置PE上结束1种颜色的印相动作。通过形成这样的印相重叠区域RD,可以使印相开始位置PS以及印相结束位置PE上的图象位置偏移和浓度不匀等在空间上平均化,故用肉眼观察时印相的接缝不明显。图7A、B是圆盘印刷媒体M的图象数据的缓冲存储器展开图,图7A表示未重叠印相的场合,图7B表示进行重叠印相的场合。在未重叠印相的场合,只要将圆盘印刷媒体M的1周的图象数据展开即足够,是将与主扫描线数C和副扫描线数R的积C*R相当的象素数展开。在进行重叠印相的场合,如图7B所示,将从印相开始位置PS起一定长度(这里是3个象素)的重叠印相区域Ra的图象数据、非重叠印相区域的图象数据以及印相结束位置PE之前一定长度(这里是3个象素)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图象数据连续地展开,结果,是将相当于C*3+C*(R-3)+C*3=C*(R+3)的象素数展开。图8表示重叠印相动作的第1例,图9A、B是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在图8中,黑方块■表示从印相开始位置PS起第1周(360度)的印相象素,空心方块□表示第2周的印相象素,譬如各象素沿热敏头11的主扫描方向排列成320个的矩阵、沿旋转副扫描方向排列成2940个的矩阵。这里,说明在印相重叠区域RD将第1周的副扫描行与第2周的副扫描行每隔一定行数(图8中是1行)交替配置的处理、即所谓梳齿状重叠处理。另外,印相重叠区域RD的长度至少是副扫描方向的1个象素以上,图8表示在副扫描方向重叠6个象素的例子,图7B及图9A、B则是说明重叠3个象素的例子。在数据展开时,如图7A所示,在缓冲存储器展开圆盘印刷媒体M的1周图象数据后,如图7B所示,采用依次作成并展开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图象数据的顺序。首先如图9A所示,在步骤a1、a2中,将副扫描计数器的值y和主扫描计数器的值x分别初始化为零,在步骤a3用图9B所示的象素单位实行梳齿处理,然后在步骤a4进行1个主扫描的量的回路处理,直到主扫描计数器值与主扫描线数C(譬如320)一致,在步骤a5进行回路处理,直到副扫描计数器值y与重叠象素数(譬如3象素)一致。在图9B中,在步骤b1用缓冲顶地址BufTopAdrs、主扫描计数器值x、副扫描计数器值y、主扫描线数C以及副扫描线数R分别算出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以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地址DstAdrs。在步骤b2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所表示的对象象素的数据PixelData取出。在步骤b3,使用剩余算符mod,在主扫描计数器值x为偶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置零,在主扫描计数器值x为奇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PixelData留下。在步骤b4,与步骤b3相反,使用剩余算符mod,在主扫描计数器值x为偶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b的数据PixelData留下,在主扫描计数器值x为奇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b的数据置零。这样实行梳齿状重叠处理,以使重叠印相区域Ra的奇数行副扫描行和重叠印相区域Rb的偶数行副扫描行相互进入间隙。通过用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图象数据形成印相重叠区域RD,用肉眼观察时,印相的接缝不明显,同时可抑制重叠印相区域与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实现良好的接缝处理,做到用肉眼观察时不能区别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图10表示重叠印相动作的第2例,图11A、B是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在图10中,黑色方块■表示从印相开始位置PS起第1周的印相象素,空心方块□表示第2周的印相象素,譬如各象素沿热敏头11的主扫描方向排列成320个的矩阵、沿旋转副扫描方向排列成2940个的矩阵。这里,说明在印相重叠区域RD将第1周的象素与第2周的象素每隔一定数(图10中是1个象素)交替作2维配置的处理、即所谓黑白方格状重叠处理。另外,印相重叠区域RD的长度至少是副扫描方向的1个象素以上,图10表示在副扫描方向重叠6个象素的例子,图11A、B则是说明重叠3个象素的例子。在数据展开时,如图7A所示,在缓冲存储器展开圆盘印刷媒体M的1周图象数据后,如图7B所示,采用作成并展开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图象数据的顺序。首先如图11A所示,在步骤c1、c2中,将副扫描计数器的值y和主扫描计数器的值x分别初始化为零,在步骤c3用图11B所示的象素单位实行黑白方格图案处理,然后在步骤c4进行1个主扫描的量的回路处理,直到主扫描计数器值x与主扫描线数C(譬如320)一致,在步骤c5进行回路处理,直到副扫描计数器值y与重叠象素数(譬如3象素)一致。在图11B中,在步骤d1用缓冲顶地址BufTopAdrs、主扫描计数器值x、副扫描计数器值y、主扫描线数C以及副扫描线数R分别算出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以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地址DstAdrs。在步骤d2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所表示的对象象素的数据PixelData取出。在步骤d3,使用剩余算符mod和排他“或”算符XOR,在主扫描计数器值x和副扫描计数器值y为(x,y)=(偶数、偶数)或(奇数、奇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PixelData留下,(x,y)=(偶数、奇数)或(奇数、偶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置零。在步骤d4,与步骤d3相反,使用“非”算符!,在(x,y)=(偶数、偶数)或(奇数、奇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置零,在(x,y)=(偶数、奇数)或(奇数、偶数)时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PixelData留下。这样实行黑白方格图案重叠处理,以使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和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相互进入间隙。通过用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图象数据形成印相重叠区域RD,用肉眼观察时,印相的接缝不明显,同时可抑制重叠印相区域与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实现良好的接缝处理,做到用肉眼观察时不能区别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另外,由于各区域间的误差在2维方向分散,故更加不明显。图12A、B说明重叠印相动作的第3例,图13A、B是数据展开的流程图。在图12A中表示图象浓度重叠曲线,即,从印相开始位置PS起一定长度的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浓度单调增加,非重叠印相区域的象素浓度保持一定,印相结束位置PE之前一定长度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浓度单调减少,实际的印相数据成为象素数据与图象重叠浓度的积。图12B表示印相重叠区域RD内第1周与第2周之间的浓度分配情况,这里就图象浓度变化的处理、即所谓图象重叠浓度处理加以说明。在数据展开时,如图7A所示,在缓冲存储器展开圆盘印刷媒体M的1周图象数据后,如图7B所示,采用作成并展开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图象数据的顺序。首先如图13A所示,在步骤e1、e2中,将副扫描计数器的值y和主扫描计数器的值x分别初始化为零,在步骤e3用图13B所示的象素单位实行浓度变化处理,然后在步骤e4进行1个主扫描的量的回路处理,直到主扫描计数器值x与主扫描线数C(譬如320)一致,在步骤e5进行回路处理,直到副扫描计数器值y与重叠象素数(譬如3象素)一致。在图13B中,在步骤f1用缓冲顶地址BufTopAdrs、主扫描计数器值x、副扫描计数器值y、主扫描线数C以及副扫描线数R分别算出第1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以及第2周的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地址DstAdrs。在步骤f2将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地址SrcAdrs所表示的对象象素的数据PixelData取出。在步骤f3,以原来的数据PixelData为100%的浓度对重叠印相区域Ra的数据进行修正,以沿副扫描方向渐渐增加到25%浓度、50%浓度、75%浓度。在步骤f4,与步骤d3相反,以原来的数据PixelData为100%的浓度对重叠印相区域Rb的数据进行修正,以沿副扫描方向渐渐减少到75%浓度、50%浓度、25%浓度。这样重叠印相区域Ra的象素浓度和重叠印相区域Rb的象素浓度合成。通过用实施了上述处理的图象数据形成印相重叠区域RD,用肉眼观察时,印相的接缝不明显,同时可抑制重叠印相区域与非重叠印相区域之间的浓度变化。因此可实现良好的接缝处理,做到用肉眼观察时不能区别重叠印相区域和非重叠印相区域。另外,由于各区域间的误差在空间2维方向以及加上浓度后的3维方向分散,故更加不明显。以上说明的是用圆盘印刷媒体M作为记录媒体使用的情况,当然也可用于在圆锥状媒体、或电子照相感光鼓等圆筒状媒体上印相,即用于图象沿副扫描方向连续的印相。另外,以上说明的是用圆盘印刷媒体M进行1种颜色的重叠印相,当然同样适用于2种以上颜色进行的彩色印相,在这种场合,可按每一种颜色使印相开始PS及印相结束位置PE变化,以错开印相重叠区域RD的位置,由此得到高质量的彩色印相。另外,在使用TA式热敏印刷媒体时,最好将定影光的照射开始时刻设定在印相重叠区域RD的后方。(修正内外周的浓度不匀)图14说明本发明旋转印刷动作。热敏头11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配置,在圆盘印刷媒体M作逆时针旋转的同时进行印刷。这时处于印刷区域最内周半径a上的内周线速度Va和处于印刷区域最外周半径b上的外周线速度Vb形成Vb/Va=b/a的关系。在存在这种内外周速度差的场合,一旦热敏头11不分内外周,均沿半径方向均等地产生印字能,则越靠近内周每一单位面积的印字能越大,故印刷浓度是越靠近内周越高,而越靠近外周则越低,导致浓度不匀。为此,使热敏头11所产生的印字能越靠近内周越小、越靠近外周越多,以此修正半径方向的浓度不匀。图15是表示热敏头11的通电波形的时间图。在用热敏记录方式进行灰度印刷时,考虑通过使每1象素的印字能发生变化来使印刷浓度变化的方法,这里说明使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变化的例子。在印刷1个象素时,如图15所示,通过对在最前头进行脉冲幅度T1的偏压通电后具有一定占空比(=T3/(T2÷T3))的脉冲列的反复次数d进行控制,可以控制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譬如,脉冲幅度T1=1130.5μs,T2=16μs,T3=36μs,热敏头外加电压为16V。不过,偏压通电也可以为了补偿印刷动作开始之前的预热而施加,脉冲幅度T1可根据温度等变化。另外,偏压通电后的脉冲列的反复次数d可在譬如0到255的范围内进行控制,d=0时浓度最低,d=255时浓度最高,灰度等级数为256。图16是说明浓度不匀的修正方法的曲线图。纵轴表示通电脉冲的反复次数d,横轴表示各颜色的灰度等级。位于最下方的曲线表示对印刷区域的最内周(半径a)进行印刷时的灰度特性,当灰度等级为0时,将反复次数d设定为dmin-in,当灰度等级为255时,将反复次数d设定为dmax-in,在中间灰度等级Vn时,形成二者的比例分配。同样,位于最上方的曲线表示对印刷区域的最外周(半径b)进行印刷时的灰度特性,当灰度等级为0时,将反复次数d设定为dmin-in,当灰度等级为255时,将反复次数d设定为dmax-in,在中间灰度等级Vn时,形成二者的比例分配。这里,在设定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区域的最内周半径a=45.5mm、最外周半径b=116.5mm、分辨率为200dpi、印刷轨迹数为320周、最内周轨迹为第1周、最外周轨迹为第320周的场合,第n周的灰度特征相当于图16中位于中间的曲线。具体说,与位于第n周的各颜色的灰度等级Vn对应的通电脉冲反复次数d(n,Vn)可用下式表示。d(n,Vn)=Vn×(dmax(n)-dmin(n))/255+dmin(n)dmax(n)=(n-1)×(dmax-out-dmax-in)/319+dmax-indmin(n)=(n-1)×(dmin-out-dmin-in)/319+dmin-in式中,dmax-out是各色最高浓度时在最外周的通电次数,dmin-out是各色最低浓度时在最外周的通电次数,dmax-in是各色最高浓度时在最内周的通电次数,dmin-in是各色最低浓度时在最内周的通电次数,dmax(n)是各色最高浓度时在第n周的通电次数,dmin(n)是各色最低浓度时在第n周的通电次数。用图3的CPU61很容易进行这样的浓度修正计算。另外,也可在外部主机接收了计算所需的数据后对图象数据实施浓度修正计算。上述的TA方式将黄色、红色、蓝色的热敏发色水平加以区分,故将各常数dmax-out、dmin-out、dmax-in、dmin-in譬如设定为如下数值。表1表中,dmax-in、dmin-in的括弧内数值用百分比表示最内周部的热敏头通电能量与最外周部的比例。通过这样控制热敏头11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外周的象素长,可以消除因圆盘印刷媒体M的内外圆周速度差别引起的浓度不匀。以上说明的是使用适合热敏记录的热敏头,但同样适用于可作灰度记录的印刷头,譬如喷墨头、激光印刷头、钢丝点式印刷头等。另外以上说明的是对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的方法,而通过控制印刷头的驱动电压,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电压高于靠近内周的象素,则也同样能修正浓度不匀。图17是表示热敏头11的驱动电路一例电路图。热敏头11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R1~RN。圆盘印刷媒体M的圆周速度是轨迹半径越大速度越快,故必须以对最外周轨迹进行印刷的发热体R1上的发热量为基准,向着内周轨迹逐渐降低发热量。为此,当发热体R1~RN的电阻值相同时,按照欧姆法则外加电压W=(外加电压V)2/(电阻值R)来设定外加电压,即越是靠近内周的发热体,外加电压越低。在图17的驱动回路中,热敏头11的发热体R1~RN的一端被共同连接并被供给电源电压VH,另一端则个别地与晶体管T1~TN连接。另外,在晶体管T1~TN的发射极和地线之间连接电阻元件Y1~YN以及齐纳二极管Z1~ZN,发热体R1~RN的外加电压根据轨迹半径变化。另一方面,图象数据D与时钟信号CK同步地供给移位晶体管SR,一旦1行的数据传送结束,就用闩锁信号LT暂时存于锁存器L1~LN中。然后一旦写入信号TW成为低电平,门G1~GN即根据图象数据来控制晶体管T1~TN的导通,发热体R1~RN有选择地发热。这时,由于发热体R1~RN的外加电压设定成越靠外周越高,故外加给圆盘印刷媒体M的发热量是越靠内周越小,结果,可修正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热敏头的发热体)图18表示热敏头11的内部结构一例。热敏头11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11a,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半径方向配置,在圆盘印刷媒体M作逆时针旋转的同时进行印刷。这时如果以对圆盘印刷媒体M的最外周轨迹进行印刷的最外周发热体11a为基准,设从媒体旋转中心到最外周发热体11a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r1、最外周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L1、从媒体旋转中心到第n个发热体11a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m、第n个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为Ln,则形成Ln=L1×rn/r1的关系。不过,发热体11a在主扫描方向的尺寸及间距是固定的。通过这样设定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Ln,使之越靠近内周越小,可以避免在媒体内周发生印刷象素重叠或在媒体外周的印刷象素之间产生间隙。图19表示热敏头11的发热体11a的具体示例。在设圆盘印刷媒体M上形成的印刷象素的主扫描方向间距P为200dpi(=0.127mm)、最外周轨迹上的印刷象素的副扫描方向间距Q1为200dpi、最外周轨迹半径r1为59mm、最内周轨迹半径r301为20.9mm、印刷轨迹数为301根的场合,发热体11a在主扫描方向的长度B为0.107mm、主扫描方向的间隙C为0.020mm。最外周的发热体11a副扫描方向的长度L1为了与最外周轨迹上的象素间距200dpi一致而成为0.127mm。从外周数第101个轨迹上的半径r101为46.3mm(=(301-101)×0.127+20.9),故副扫描方向象素间距Q101为0.100mm(=0.127×46.3/59),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长度L101也成为0.100mm。最内周的第301个轨迹上的副扫描方向象素间距Q301为0.045mm(=0.127×20.9/59),故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长度L310也成为0.045mm。通过如上述那样使各印刷轨迹上的副扫描方向象素间距与发热体11a在副扫描方向的长度大致一致,可以使发热体11a所形成的印刷象素细致排列。图20是表示热敏头11的驱动电路又一例的电路图。热敏头11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R1~RN。由于圆盘印刷媒体M的圆周速度随着轨迹半径的增大而增加,故要以对最外周轨迹进行印刷的发热体R1的发热量为基准,使发热量向内周轨迹方向逐渐降低。譬如以最外周的发热体R1的发热量为100%,最内周的发热体RN的发热量约为70%时,从外周起第n个发热体Rn的发热量可根据轨迹半径按比例分配进行计算。为此,当对热敏头11作定电压驱动时,发热量与电阻成反比,故发热体Rn的电阻值按下式设定。Rn=R1/[1-{0.3×(n-1)/(N-1)}]式中,R1是最外周的发热体的电阻值,N是发热体的全部数量(譬如301)。这种各发热体的电阻值可在热敏头的制造工序中精确调节。另外上式也可根据圆盘印刷媒体M的印刷特性或热敏头的特性适当修正。在图20的驱动电路中,热敏头11的发热体R1~RN的一端被共同连接后供给电源电压VH,另一端则个别地与晶体管T1~TN连接。另一方面,图象数据D与时钟信号CK同步地供给移位晶体管SR,一旦1行的数据传送结束,就用闩锁信号LT暂时存于锁存器L1~LN中。然后一旦写入信号TW成为低电平,门G1~GN即根据图象数来据控制晶体管T1~TN的导通,发热体R1~RN有选择地发热。这时,由于发热体R1~RN的电阻值设定成越靠内周越高,故外加给圆盘印刷媒体M的发热量是越靠内周越小,结果,可修正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对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使印相开始位置及印相结束位置上的图象位置偏移和浓度不匀等在空间上平均化,故用肉眼观察时,接缝不明显,可得到远比过去高的图象质量。另外,通过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可使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单位长度的通电能量在内外周一致,故可消除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可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通过对印刷头的驱动电压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驱动电压高于靠近内周的象素,可使圆盘印刷媒体圆周方向单位长度的通电能量在内外周一致,故可消除因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可得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通过使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向着内周方向逐渐缩小,可以消除象素之间的重叠或间隙,可实现高质量的图象。另外,通过使发热体的电阻值向着内周方向逐渐升高,可使发热体的发热量从外周向内周逐渐减少,故可修正因圆盘印刷媒体的内外圆周速度差引起的浓度不匀,可实现高质量的图象。权利要求1.一种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具有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印相用的印相装置,沿环形媒体的长度方向、即副扫描方向运送该环形媒体用的媒体运送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用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征在于,对从印相装置的印相开始位置起一定长度的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装置的印相结束位置之前一定长度的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叠印相区域,印相开始区域的副扫描行和印相结束区域的副扫描行每隔规定数交替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叠印相区域,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每隔规定数交替地2维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重叠印相区域对各象素作浓度处理后进行印刷,以实现从印相开始位置向着印相结束位置、印相开始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增加而印相结束区域的象素浓度单调减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媒体印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将印相开始区域的图象数据、非重叠印相区域的图象数据以及印相结束区域的图象数据连续展开用的缓冲存储器。6.一种环形媒体印相方法,通过一边沿环形媒体的长度方向、即副扫描方向运送该环形媒体,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印相,形成由在环形媒体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征在于,对从印相开始位置起一定长度的印相开始区域和印相结束位置之前一定长度的印相结束区域重叠印相。7.一种旋转印刷装置,具有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用的印刷头,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媒体旋转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用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的通电时间控制装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增减具有一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的重复次数来控制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与从媒体中心到象素为止的半径大致成比例。10.一种旋转印刷方法,一边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由此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征在于,对印刷头的每1象素的通电时间进行控制,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通电时间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长。11.一种旋转印刷方法,一边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一边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由此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其特征在于,控制印刷头的驱动电压,以使靠近外周的象素的驱动电压比靠近内周的象素高。12.一种旋转印刷用热敏头,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用于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发热体在副扫描方向的尺寸是从外周向内周逐渐缩小。13.一种旋转印刷用热敏头,具有排列成行状的多个发热体,用于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进行印刷,其特征在于,发热体的电阻值是从外周向着内周逐渐升高。14.一种旋转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转印刷用热敏头,以及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使该圆盘印刷媒体旋转用的媒体旋转装置,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由沿圆盘印刷媒体的半径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全文摘要旋转印刷装置10具有:沿环形媒体、即圆盘印刷媒体M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印相用热敏头11,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圆周方向、即副扫描方向运送圆盘印刷媒体M的步进电动机15,根据从外部主机装置供给的图象数据,形成用沿圆盘印刷媒体M的宽度方向及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象素构成的图象,同时对从热敏头11的印相开始位置PS起一定长度的重叠印相区域Ra和印相结束位置PE之前一定长度的重叠印相区域Rb进行重叠印相。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做到用肉眼观察时印相的接缝不明显,可得到高质量的图象。文档编号B41J2/32GK1314847SQ99810069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申请日期1999年8月25日优先权日1998年9月2日发明者永井健一,佃保德,泽本则弘,三森良雄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