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739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所述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电光学装置以及包括该电光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作为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中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一例,有图11表示的结构。在图11所示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中,在导光板3的下面设有反射片4。此外,沿导光板3的端面3a配置线状光源1。而且,为了使来自该光源1的光基本上都朝向导光板3的所述端面3a,设有反射器2。除面对导光板3的端面3a侧外那样覆盖光源1来形成该反射器2,可以将来自光源1的光反射向端面3a的方向。而且,反射器2有对置的第一端部2a和第二端部2b,将这两个端部2a、2b分别与导光板3的正面和背面的一部分重叠那样地配置。再有,反射器2各端部2a和2b利用两面胶带5a和5b分别粘结固定在导光板3的正面和反射片4的背面上。
按照这种结构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由于包括导光板3的入射端面3a的端部的上面和下面被反射器2的端部2a和2b覆盖,所以可以防止来自光源1的光从导光板3的端面3a以外的区域漏出,具有可以有效地利用光的优点。作为基本上具有这种结构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有例如在特开平9-211450号公报中披露的技术。
但是,在使用这种两面胶带5a、5b来固定导光板3和反射器2的结构中,在其组装工序中,必须在确定两面胶带和被固定部件(导光板、反射器、反射片)位置的状态下并且使用专用夹具来进行固定作业。因此,在组装作业中,必须慎重和熟练,此外,必要的工序数也多,因此,组装作业不容易,成本也大。
此外,在该结构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中,在反射器2和导光板3与反射片4之间必须有分别设置两面胶带5a、5b的空间,从而使该部分器件的厚度变大。这成为阻碍近年来不断要求的器件薄形化的主要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作业容易,并且可以减少组装工序数,而且可以使装置整体厚度更薄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和其制造方法。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括上述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反射器部件、导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反射器部件可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包括对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比该第二端部突出地配置,所述导光部件被配置在可从其端部入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位置上,并且具有可以使入射的光有指向性地发射的发射面,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具有支撑面的固定部分本体和支撑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所述反射器部件利用所述第一端部至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所述导光部件。
按照该侧光型面光源装置,所述反射器部件利用所述第一端部至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固定支撑所述导光部件。因此,不必象以往那样使用两面胶带把导光部件固定在反射器部件上,与以往的面光源装置相比,可以获得更薄的面光源装置。
而且,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期望获得以下形式。
(A)期望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第一端部来固定所述导光部件。按照该结构,可以用最小限度的部件来固定导光部件。
(B)期望所述固定部件有由板状部件构成的固定部件本体、与该固定部件本体一体形成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和比该反射器收容部分突出地设置的爪部。按照该结构,通过将反射器收容部分一体地形成在固定部件上,可以获得更紧凑的装置。
(C)期望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射器收容部分和所述爪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反射器部件。按照该结构,可以用最小限度的部件并且用简易的结构来固定反射器部件。
(D)期望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至少固定所述导光部件。按照该结构,可以用最小限度的部件并且用简易的结构来固定导光部件。
(E)而且,期望还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导光部件和其它部件。
作为所述其它部件,有沿与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相反一侧的面配置的反射片,或者是根据合适的电光学装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之上配置的光学片等。所述光学片是从棱镜片、散射片和反射型偏振性滤色器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例如可以按照以下制造方法来制造。
就是说,该制造方法是侧光B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该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具有含有可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包括对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反射器部件;导光部件;和固定部件,包括带有支撑面的固定部分本体和用于支撑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该方法包括以下工序(a)和(b)。
(a)在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的预定位置上,配置至少包括所述导光部件的部件的工序,和(b)在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射器收容部分的预定位置上,装载装有所述光源的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工序,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按与所述第二端部分离的状态来配置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工序。
按照该制造方法,有以下作用效果。
(1)利用固定部件的支撑面和反射器部件的第一端部,至少导光部件可以固定。而且,利用固定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可固定反射器部件。因此,至少导光部件可以利用反射器部件和固定部件来固定。
这样,在本发明中,不使用两面胶带等连接装置,就可以固定导光部件等。因此,可以消除在使用两面胶带情况下作业性差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组装工序数降低,极大地有助于成本的降低。
(2)反射器部件按仅嵌入在反射器收容部分中的简易处理就可以配置在预定位置上。因此,不要求高精度位置确定和粘结技术,就可以组装反射器部件,在这方面还可以使组装工序非常简单。
此外,期望所述固定部件有由板状部件构成的固定部件本体、与该固定部件本体一体形成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和比该反射器收容部分更突出地设置的爪部。在该结构中,在反射器部件的组装工序中,利用仅使爪部弯曲的简易方法确实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此外,假设在反射器部件的位置确定等中即使出现不适合的情况,由于使爪部立起可以再次组装,所以再加工容易。
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包括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此外,期望将所述电光学显示部分配置在至少构成所述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导光部件的发光面侧。按照这样的电光学装置,包括厚度薄的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可以更小型化、薄型化。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按照这样的电子装置,包括厚度薄的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可以更小型化、薄型化。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模式分解斜视图。
图2是模式地表示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所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4(A)~(C)是表示图1所示的面光源装置制造工序的局部剖面图。
图5是模式地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6是模式地表示采用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7是模式地表示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的B-B线所示的部分剖面图。
图9(A)和图9(B)是表示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的外观图,图10(A)是携带电话,图10(B)是手表,而图10(C)是携带信息装置。
图11是模式地表示以往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一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图。
以下,参照


采用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电光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的实例。(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图1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以下称为‘面光源装置’)100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模式地表示面光源装置100的平面图,图3是沿图2中A-A线所示的部分剖面图。再有,在图2中,未示出棱镜片和扩散片。
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包括固定部件10、配置在该固定部件10上的反射片20、配置在该反射片20上的导光部件30、对导光部件30供给光的光源40、和支撑该光源40的反射器部件50。而且,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中,按照需要,在导光部件30上配置棱镜片60,在棱镜片60上配置扩散片70。
固定部件10有固定部分本体12、与该固定部分本体12连接成一体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固定本体12有装载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的背面部分(支撑面)12a和沿该背面部分12a的三个边设置的侧面部分12b。在组装液晶显示板、后面说明的保护框和面光源装置时该侧面部分12b有作为固定保护框和面光源装置的部件的功能。
而且,固定部件10在背面部分12a的剩余边上有用于固定反射器部件5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如图3所示,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剖面形状大致形成L字状,有与构成固定本体12的背面部分12a构成为相同平面的背面部分14a,和大致垂直于该背面部分14a的侧面部分14b。而且,在该侧面部分14b的上端形成多个爪部16。
作为固定部件10的材质,例如镀锡钢板(通称白铁皮)、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或铝系材料等金属或合金较好。通过使用这样的金属材料,在薄型下机械强度大,而且传送来自光源等的热的散热性高。
光源40构成线状一次光源,例如由棒状的冷阴极管构成。该光源40分别利用橡胶制的支架部分42、42来支撑其两端的端子部分。支架部分42的平面形状大致形成L字状。而且,在支架部分42的光源40的端子侧的一个突出部分42a(参照图1)上,安装后面说明的反射器部件50的光源固定部分54。此外,光源40通过从支架部分42的另一突出部分延伸的电源电缆46与电源(图中未示出)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器部件50有大致コ字状的剖面形状的反射器本体52和设置在该反射器本体52两侧的光源固定部分54。如图3所示,反射器本体52有相互对置的背面部分52a和前面部分52c、与这些背面部分52a和前面部分52c大致垂直的侧面部分52b。而且,利用前面部分52c的前端部分构成第一端部520c,并且,利用背面部分52a的前端部分构成第二端部520a。而且,第一端部520c按比第二端部520a突出的状态来形成。就是说,前面部分52c比背面部分52a的宽度形成得大。
此外,反射器部件50的光源固定部分54由沿反射器本体52的三个边设置的三片板部件构成。而且,光源固定部分54通过其开口部分被安装在上述支架部分42的突出部分42a上。因此,利用构成光源固定部分54的板部件的弹性来固定支架部分42。
作为反射器部件50的材质,例如镀锡钢板(通称白铁皮)、磷青铜等铜系材料或铝系材料等金属或合金较好。通过使用这样的金属材料,在薄型下其机械强度大,而且传送来自光源等的热的散热性高。
而且,在导光部件30的发射面30a上,按照需要,棱镜片60和扩散片70被重叠配置。而且,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上,按照需要,可以确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的位置,或形成用于固定的突起部分或爪部件。
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中,如图3所示,利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在被夹住的状态下固定反射器部件50。而且,利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在被夹住的状态下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第二端部520a和反射片20之间可以有间隙。但是,该间隙在设计上可以设定得相当小(例如200~500μm),而且,可以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和14a来堵塞该间隙。因此,与使用两面胶带的情况相比,从该间隙漏出的光基本上达到不需要考虑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中,从光源40发射的光被反射至反射器部件50,并从导光部件30的端面入射。入射到导光部件30的光在导光部件30内扩散并有方向性。而且,由反射片20反射,然后从导光部件30的发射面30a发射。利用棱镜片60来校正发射的光的方向性,而且利用扩散片70扩散至预定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面光源装置100的各部件的种类和材质无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种类和材质。以下说明各部件的结构例。
作为反射片20,例如可以使用由金属箔等构成的片状正反射部件,此外可以使用由白色PET(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等构成的片状漫反射部件等。
作为导光部件30,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楔形剖面形状的导光板。这种导光板在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树脂构成的基体中可以使用分散与基体折射率不同导光性的微粒的那种板。此外,作为导光部件30,可以使用发射面和与发射面相反侧的面的至少一方有散射膜的平板状的部件。
棱镜片60具有校正从导光部件30发射的光的方向性的功能。作为这样的棱镜片,例如可用聚碳酸酯等导光性的片材形成,在其一面上可以使用形成棱镜面的片材。这种棱镜片被这样配置,以便其棱镜面面对导光部件30。
扩散片70具有控制光扩散区域的功能。作为这种扩散片,例如可以使用在PET(对聚苯二甲酸乙二酯)上进行压纹加工的片。利用扩散片,可以防止因液晶显示板和棱镜片产生的波纹。
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有以下作用效果。
(1)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被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夹住,利用该第一端部520c的弹力进行机械固定。而且,反射器部件50被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夹住,依然利用爪部16的弹力进行机械固定。因此,由于不必象以往那样使用两面胶带来固定反射片和导光部件,所以可以减少相当于两片两面胶带厚度部分的厚度,一般为0.2~0.4mm左右的厚度。因此,按照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与以往的面光源装置相比,可以获得薄的面光源装置。
(2)与两面胶带相比,用于夹住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的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可以减小宽度,此外,通过选择反射器部件50的材质,与两面胶带相比,可以降低光的吸收和散射。因此,作为固定装置,与使用两面胶带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40的光。
(面光源装置的组装方法)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可以利用包括以下工序(A)~(C)的处理来组装。图4(A)~(C)表示这些工序。
(A)首先,如图4(A)所示,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上的预定位置上,按顺序配置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利用在固定部件lO的背面部分12a上形成的突起部分(图中未示出)把反射片20配置在预定位置上。随后导光部件30也同样用突起部配置在规定位置。这样以来可以把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简单地配置在预定位置上的原因在于,突起部分例如处于配置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的固定部件10的区域的四角位置。
而且,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背面部分14a上,形成用于收容反射器部件50(参照图4(B))的空间508。构成该空间50S的背面部分14a的短边侧宽度有与反射器部件50的背面部分52a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短的结构。
此外,反射器部件50的前面部分52c具有其短边侧宽度比背面部分52a的短边侧宽度大的结构。而且,在该阶段中,固定部件10的爪部16未弯曲地构成与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侧面部分14b大致相同的面。
(B)接着,如图4(B)所示,在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导光部件30之间的空间50S中,配置装有光源40的反射器部件50。反射器部件50在带有第二端部520a的背面部分52a处于下侧的状态下被收容在空间50S中。然后,在与前面部分52c的第一端部520c与导光部件30的出射面30a对接的状态下配置反射器部件50。
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从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的下面至第二端部520a下面的长度L1为反射片20的厚度和光源40一侧的导光部件30端部的厚度的合计值,即该长度被设定得相当于从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的上面至导光部件30的光源40一侧的端部上面的长度。通过这样的设定,利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可以可靠地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
接着,通过在预定位置弯曲固定部件10的爪部件16,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就是说,利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
(C)接着,如图4(C)所示,根据需要,在导光部件30上,顺序配置棱镜片60和扩散片70等光学片。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固定装置来固定这些片。作为这种固定装置,例如,可以兼用采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的电光学装置的固定装置。按照这样的结构,由于不必另外设置固定光学片的固定装置,所以可以减少部件数,此外,组装作业也变得简单。再有,把规定棱镜片60和扩散片70等光学片的配置位置的突起部分或爪部设置在固定部件10上也可以。
按照本制造方法,有以下作用效果。
(1)在工序(B)中,首先,利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来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
而且,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因此,利用反射器部件50和固定部件10来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不使用两面胶带等粘结装置,可以利用机械弹性来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就是说,在反射器部件50的组装工艺中,利用仅弯曲爪部16的简单方法就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而且,通过固定反射器部件50,可以固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因此,可消除在采用两面胶带情况下的作业性差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组装工序数的减少,极大地有助于成本的降低。
(2)反射器部件50按仅收容在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空间50S中的简单处理就可以被配置在预定位置上。因此,不要求高精度的位置确定和粘结技术,就可以组装反射器部件50,在这方面来说,可以使组装工序极其简单。
(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组装工序中,利用仅使爪部16弯曲的简单方法就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因此,假设在反射器部件的位置确定等中即使出现不合适的情况,由于使爪部立起可以再次组装,所以再加工容易。(电光学装置)下面,论述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用于电光学装置的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实例。图5是模式地表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分解斜视图。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包括作为电光学显示部分的液晶显示板200、在液晶显示板200的前面侧配置的保护框300和在液晶显示板200的背面侧配置的面光源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板200和面光源装置l00之间配置垫片80。
保护框300配有与液晶显示板200的显示区域对应大小的显示窗3lO,物理性地保护液晶显示板200。而且,在保护框300的下端设有固定用的多个爪部320。在组装面光源装置100、垫片80、液晶显示板200和保护框300后,通过弯曲这些爪部320,可以把各部件相互固定。
在对置的一对基板210、210之间封入液晶,在前面侧的基板210上粘结偏振板240,从而形成液晶显示板200。此外,液晶显示板200在液晶注入后把密封液晶的密封部分230配置在一个端面220上。而且,在液晶显示板200中,在其端子部分上连接布线基板250、250,例如连接FPC(挠性布线基板)。
垫片80形成框架状,有通过光的窗。垫片80具有可以防止因在其里面配置的扩散片70和液晶显示板200的偏振滤光器摩擦,从而使扩散片70产生划伤的功能。期望垫片80用不透过从面光源装置100的导光部件30发射的光的材料来形成。
而且,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期望这样配置垫片80,以便其框部82处于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和棱镜片60的边界区域。通过这样配置垫片80,可以防止从棱镜片60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的间隙漏光,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来自光源40的光。
由于面光源装置1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本质上相同,所以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5所示的例中,在固定部件10的背面部分12a上,形成用于决定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位置的多个突起部分18和用于固定导光部件30的多个爪部部件19。这些突起部分18和爪部19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通过设置这些突起部分18和爪部19,导光部件30的位置确定和固定变得更可靠。(电光学装置)下面,论述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用于电光学装置的其它实例。在本实施例中,说明把本发明的面光源装置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实例。图6是模式地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000的分解斜视图,图7是模式地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0的平面图,图8是沿图7的B-B线的局部剖面图。
对于面光源装置100来说,说明本实施例的特征部分,对于具有与上述面光源装置100实质上相同功能的部件附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0中,在面光源装置100的固定部件还具有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固定部件的功能方面,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0包括作为电光学显示部分的液晶显示板200、配置在液晶显示板200前面侧的固定部件10和配置在液晶显示板200背面侧的面光源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板200和面光源装置100之间配置垫片80。
固定部件10配有与液晶显示板200的显示区域对应大小的显示窗11,具有作为固定装置的功能,同时具有物理性地保护液晶显示板200的功能。
固定部件10有固定部分本体13、与该固定本体13一体连接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固定本体13有环状覆盖液晶显示板200的上表面的前面部分(支撑面)13a和沿该前面部分13a的三个边设置的侧面部分13b。该侧面部分13b具有保护液晶显示装置2000的内部结构的功能。
而且,固定部件10在前面部分13a的剩余边上有用于固定反射器部件5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如图8所示,反射器收容部分14有前面部分14a和侧面部分14b,前面部分14a的剖面形状大致形成L字状,与构成固定部分本体13的前面部分13a为相同平面,而侧面部分14b大致垂直于该前面部分14a。而且,在该侧面部分14b的下端形成多个爪部16。
由于液晶显示板200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液晶显示板200有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
由于垫片80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垫片80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所以省略其说明。而且,在本例中,如图8所示,期望这样配置垫片80,以便其框部82处于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和棱镜片60的边界区域位置。通过这样配置垫片80,可以防止从棱镜片60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二端部520a之间的间隙漏光,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来自光源40的光。
在本实施例中,面光源装置100包括所述固定部件10、反射片20、配置在该反射片20上的导光部件30、向导光部件30供给光的光源40和支撑该光源40的反射器部件50。而且,在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中,根据需要,在导光部件30上配置棱镜片60,在棱镜片60上配置扩散片70。
对于反射片20、导光部件30、光源40和其支撑结构、棱镜片60和扩散片70,由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反射器部件50有其剖面形状大致为コ字状的反射器本体52和设置在该反射器本体52两侧的光源固定部分54。反射器本体52有相互对置的前面部分52a和背面部分52c、与这些前面部分52a和背面部分52c大致垂直的侧面部分52b。而且,利用背面部分52c的前端部分构成第一端部520c,并且,利用前面部分52a的前端部分构成第二端部520a。而且,第一端部520c按比第二端部520a突出的状态来形成。就是说,背面部分52c比前面部分52a的宽度形成得大。
此外,由于反射器部件50的光源固定部分54具有与第一实施例有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在被夹住的状态下固定反射器部件50。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前面部分52a、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和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前面部分14a之间,使垫片80和液晶显示板200被夹持。就是说,在反射器部件50的背面部分52c和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14a之间,配置反射片20、导光部件30、棱镜片60、扩散片70、垫片80和液晶显示板20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前面部分52a和扩散片70之间可以有间隙。但是,该间隙在设计上可以设定得更小(例如200~500μm),而且该间隙可以利用垫片80来堵塞。因此,从该间隙漏出的光与使用两面胶带的情况相比基本上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对构成面光源装置的各部件的种类和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种类和材质。
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0有以下那样的作用效果。
(1)反射片20、导光部件30、棱镜片60、扩散片70、垫片80和液晶显示板200被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14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夹持,利用该第一端部520c的弹力进行机械固定。而且,反射器部件50被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夹持,依然利用爪部16的弹力进行机械固定。而且,在本例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背面部分52a和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之间,在插入状态下配置垫片20和液晶显示板200。
在该结构中,由于不必象以往那样使用两面胶带来固定反射片、导光部件和其它部件,所以可以减少与两片两面胶带厚度部分相当的厚度,一般为0.2~0.4mm左右的厚度。因此,按照本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100,与以往的面光源装置相比,可以获得薄的面光源装置。
(2)与两面胶带相比,用于夹住反射片20、导光部件30、棱镜片60、扩散片70、垫片80和液晶显示板200等各部件的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可以减小宽度,此外,通过选择反射器部件50的材质,与两面胶带相比,可以降低光的吸收和散射。因此,作为固定装置,与使用两面胶带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利用来自光源40的光。
(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0可以利用包括以下工序(A)和(B)的处理来组装。图9(A)和图9(B)表示这些工序。在图9(A)和图9(B)中,按与图8所示状态相反的状态表示液晶显示装置2000。
(A)首先,如图9(A)所示,在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上的预定位置,液晶显示板200、垫片80、扩散片70、棱镜片60、导光部件30和反射片20被按该顺序配置。
而且,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前面部分14a上,形成用于收容反射器部件50(参照图9(B))的空间50S。构成该空间50S的前面部分14a的短边侧的宽度有与反射器部件50的前面部分52a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短的结构。
此外,反射器部件50的背面部分52c具有其短边侧的宽度比前面部分52a的短边侧的宽度大的结构。而且,在该阶段中,固定部件10的爪部16未弯曲地构成与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侧面部分14b大致相同的面。
(B)接着,如图9(B)所示,在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导光部件30之间的空间50S中,配置装有光源40的反射器部件50。反射器部件50在带有第二端部520a的前面部分52a处于下侧的状态下被收容在空间50S中。然后,在背面部分52c的第一端部520c与反射片20的上表面对接的状态下配置反射器部件50。
接着,利用在预定位置弯曲固定部件10的爪部16,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就是说,利用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和爪部16,同时利用反射器部件50,可以固定其它部件。
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从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的下面至固定部件10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前面部分14a的上面的长度L2,使其相当于液晶显示板200、垫片80、扩散片70、棱镜片60、导光部件30和反射片20的各厚度的合计值。通过这样的设定,利用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和反射器部件50的第一端部520c,可以固定液晶显示板200、垫片80、扩散片70、棱镜片60、导光部件30和反射片20。
按照该制造方法,有以下作用效果。
(1)在工序(A)中,把光源和固定光源的反射器部件以外的部件重叠在固定部件10的前面部分13a、14a的预定位置上。此时,由于不需要使用两面胶带和其它连接装置,所以可非常容易地进行各部件的配置。
(2)在工序(B)中,在预定位置上配置反射器部件50后,按弯曲固定部件10的爪部16的简单工序,可固定所有的部件。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等各部件不使用两面胶带等连接装置,可以利用爪部16的机械弹性来固定。就是说,在反射器部件50的组装工艺中,利用仅使爪部16弯曲的简单方法就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和其它部件。因此,可以消除采用两面胶带情况下的作业性差的问题,而且可以实现组装工序数的降低,极大地有助于成本的降低。
(3)由于反射器部件50按仅收容在反射器收容部分14的空间S中的简单处理就可以被配置在预定位置上,所以不要求高精度的位置确定,就这点来说,可以使组装工艺极其简单。
(4)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射器部件50的组装工艺中,利用仅使爪部16弯曲的简单方法就可以固定反射器部件50。因此,假设在反射器部件的位置确定等中即使出现不合适的情况,由于使爪部立起可以再次组装,所以再加工容易。(电子装置)以下,表示作为本发明电光学装置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例。
(1)数字照相机下面说明把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用于取景器的数字照相机。图12是表示该数字照相机结构的斜视图,而且还简单地表示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情况。
通常的照相机利用被摄体的光象使胶片感光,而数字照相机1200是利用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象元件将被摄体的光象进行光电转换来生成摄象信号的。其中,在数字照相机1200中的外壳1202的背面(图12中的前面侧)上,设有上述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液晶板,具有根据CCD产生的摄象信号进行显示的结构。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0具有作为显示被摄体的取景器功能。此外,在外壳1202的前面侧(图12中的里面侧)上,设有包括光学透镜和CCD等的受光组件1204。
其中,摄影者确认在液晶显示装置1000中显示的被摄体象,如果按压快门1206,那么此时刻的CCD摄象信号被传送和存储在电路板1208的存储器中。此外,作为该数字照相机1200,在外壳1202的侧面上,设有视频信号输出端子1212和数据通信用的输入输出端子1214。而且,如图12所示,根据需要,在前者的视频信号输出端子1212上连接电视监视器1300,此外,在后者的数据通信用的输入输出端子1214上连接个人计算机1400。而且,通过预定的操作,可把存储在电路板1208的存储器中的摄象信号输出给电视监视器1300和个人计算机1400。
(2)携带电话、其它电子装置图10(A)、(B)和(C)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电光学装置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实例的外观图。图10(A)是携带电话3000,在其前面上方配有液晶显示装置1000。图10(B)是手表4000,在本体的前面中央设有使用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部分。图10(C)是携带信息装置5000,配有由液晶显示装置1000构成的显示部分和输入部分5100。
除了液晶显示装置1000以外,图中虽未示出,但这些电子装置在结构上还包括由显示信息输出源、显示信息处理电路、时钟产生电路等各种电路和对这些电路供给电力的电源电路等组成的显示信号生成部分。
在显示部分中,例如在携带信息装置5000的情况下,根据从输入部分5100输入的信息等,通过供给由显示信号生成部分生成的显示信号来形成显示图象。
再有,作为装有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不限于携带电话、手表和携带信息装置,可考虑电子笔记本、寻呼机、POS终端、IC卡、小型磁盘唱机、液晶投射器、多媒体对应的个人计算机(PC)和工程工作站(EWS)、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电视机、取景器型或监视器直观型的录象机、电子笔记本、电子台式计算机、汽车导航装置、配有触摸屏板的装置、钟表等各种电子装置。
再有,按驱动方式来说,液晶显示板可以使用在屏板本身中不使用开关元件的单纯矩阵液晶显示板和静态驱动液晶显示板,此外,使用以TFT为代表的三端开关元件或以TFD为代表的二端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液晶显示板,按电光学特性来说,可以使用TN型、STN型、宾主型、相转换型、强介电型等各种类型的液晶板。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反射器部件、导光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反射器部件可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包括对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比该第二端部突出地配置,所述导光部件被配置在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可从其端部入射的位置上,并且具有可以使入射的光有指向性地射出的发射面,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带有支撑面的固定部分本体和保持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所述反射器部件利用所述第一端部至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撑所述导光部件。
2.如权利要求1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第一端部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有由板状部件构成的固定部件本体、与该固定部分本体一体形成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和从该反射器收容部分突出地设置的爪部。
4.如权利要求1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射器收容部分和所述爪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5.如权利要求1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导光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6.如权利要求5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和其它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7.如权利要求6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沿与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相反一侧的面配置的反射片。
8.如权利要求6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之上配置的光学片。
9.如权利要求8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片是从棱镜片、散射片和反射型偏振性滤色器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10.如权利要求6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上配置的电光学显示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0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学显示部分是液晶显示板。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反射器部件是金属制成的。
13.一种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该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包括光源;反射器部件,可反射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并且包括对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导光部件;和固定部件,包括带有支撑面的固定部分本体和用于保持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工艺(a)和(b)(a)在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的预定位置上,配置至少包括所述导光部件的部件的工艺,和(b)在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射器收容部分的预定位置上,装载装有所述光源的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工艺,在所述第一端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按与所述第二端部分离的状态来配置所述反射器部件的工艺。
14.如权利要求13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支撑面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第一端部来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有由板状部件构成的固定部件、与该固定部分本体一体形成的反射器收容部分和从该反射器收容部分突出地设置的爪部。
16.如权利要求15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在所述工艺(b)后,弯曲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爪部,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反射器收容部分和所述爪部在夹持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反射器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3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导光部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18.如权利要求17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件和其它部件还利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固定部分本体和所述反射器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部在被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固定。
19.如权利要求18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沿与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相反一侧的面配置的反射片。
20.如权利要求18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之上的光学片。
21.如权利要求20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片是从棱镜片、散射片和反射型偏振性滤色器中选择的至少一种。
22.如权利要求18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所述发射面之上的电光学显示部分。
23.如权利要求22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学显示部分是液晶显示板。
24.如权利要求13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反射器部件是金属制成的。
25.包括权利要求l所述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电光学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光学显示部分被配置在至少构成所述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导光部件的发光面侧。
27.如权利要求26的电光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光学显示部分是液晶显示板。
28.包括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电光学装置的电子机器。
全文摘要
提供组装作业容易,并可以减少组装工序数,而且可以使装置整体厚度更薄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和其制造方法。侧光型面光源装置100有光源40、反射器部件50、导光部件30和固定部件10。反射器部件50可反射来自光源的光,有对置的第一端部520c和第二端部520a,第一端部比第二端部更突出配置。固定部件10有带有支撑面(背面部分12a)的固定部分本体12和用于固定反射器部件的反射器收容部分14。反射器部件可以利用第一端部来支撑反射片20和导光部件30。
文档编号G09F9/00GK1284657SQ00122
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1日
发明者川上久德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