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船闸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教学用具,具体是一种物理实验用的船闸演示器。
中学物理教学着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及应用,有些理论需要靠模型演示给学生,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因此,一些物理实验的教学用具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连通器船闸这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过拦河大坝,只靠挂图来讲解船闸的原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印象不深,很难理解。ZL92233119.7提供了一种船闸演示器,将船闸原理制成模型,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但这种船闸演示器在结构上还存在某些不足,它的进水没有自动控制功能,在演示过程中还不能反映实际船闸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更直观的船闸演示器,充分反映真实船闸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由水槽,闸门、连通管、小船、进水阀,排水阀组成,两闸门将水槽分成上游,闸室、和下游,上游与闸室,闸室与下游之间的连通管上各安装阀门,它的特点是进水管上安装水位自动控制阀,使上游始终保持一定水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有水槽后面安装储水槽,储水槽分为上下两个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还有下游室内设一挡板,将下游分成两个室,其后室与下水槽相通。排水阀安装下水槽内,下水槽内安装抽水泵,将水送到上水槽。
本实用新型由于进水阀采用水位自动控制阀及储水槽、水泵等部件,使其船闸演示器的上游的水面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下游的水面也始终保持一定水位,更能体现实际船闸的工作原理,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课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的俯视图。
附图3为附
图1的左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水槽1、闸门2、3、连通管、小船、进水管10、排水阀12组成,两闸门将水槽分成上游4、闸室5和下游6,上游4与闸室5之间的连通管7及闸室5与下游6之间的连通管上8上各安装阀门71及81,它的特点是在进水管10上面安装水位自动控制阀11,使上游始终保持一定水位,与实际船闸情况相符。
如图2、3所示,为解决有的教室内没有自来水管的问题,在水槽1后面安装储水槽13,储水槽13分为上下两个水槽131、132,上水槽131内储存实验用的水,通过进水管10、水位自动控制阀11流到上游内,在下游6内设一挡板9,使其下游水位保持不变,排水阀12安装在下水槽132内。下水槽132内安装抽水泵14,使其在实验中将下游6排放的水送到上水槽131中,实验完毕,通过排水阀12将演示器内的水放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演示船只从上游下来时,打开上游4与闸室5之间连通器7上的开关71,上游4内的水开始流向闸室5,同时上水箱131内的水通过水位自动控制阀11补充到上游4内,使上游水位不变,待闸室与上游水位相平时,水位自动控制阀自动关闭;打开闸门2,船进入闸室内,关闭阀门71,再关闭闸门2,打开闸室5与下游6连通器8上的阀门81,闸室5内的水流到下游6内,水超过挡水板后流到储水槽的下水槽132内,水泵将多余的水抽到上储水槽131内,待闸室5内的水与下游6内的水位相平时,打开闸门3,船进入下游6,完成其演示过程;当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时,其操作程序与之相反。
制作本实用新型时,其水槽前面挡板采用透明材质,水槽与储水槽之间的隔板采用不透明材质,将进水管处和挡水板处用不透明纸遮住,这样使演示效果更真实,学生能看后不会产生错觉。
权利要求1.一种船闸演示器,是由水槽(1)闸门(2)、(3)连通管(7)、(8)、小船、进水管(10)、排水阀(12)组成,两闸门(2)、(3)将水槽(1)分成上游(4),闸室(5)和下游(6),上游(4)与闸室(5)之间的连通管(7)、闸室(5)与下游(6)连通器(8)上分别安装阀门(71)及(8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上面安装水位自动控制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槽(1)后面安装储水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闸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水槽(13)分为上、下两个水槽(131)、(1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游(6)内设一挡板(9),将下游(6)分成两个室,其后室与下水槽(132)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演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水槽内安装抽水泵(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闸演示器,它是由水槽,闸门、连通管、小船、进水阀,排水阀组成,两闸门将水槽分成上游,闸室和下游,闸室之间的连通管上安装阀门,它的特点是进水管上安装水位自动控制阀,其船闸演示器的上游的水面始终保持一定的水位,下游的水面也始终保持一定水位更能体现实际船闸的工作原理,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课程。
文档编号G09B25/00GK2454847SQ0025344
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3日
发明者刘惠明 申请人:刘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