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技术領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书背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系提供一种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该撑持片体两侧分别形成一接耳部,供该撑持片体两侧分别借该各接耳部与簿册之封面、封底相接,以装饰美化簿册;其特征在於该撑持片体系为弹性片体,且该撑持片体於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撑持部,该撑持部与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厚度较薄之活动部,使该各活动部具有柔软度,并借该撑持部在簿册翻阅时形成撑持。
本实用新型与相簿、书册等簿册有关,书背改良结构与簿册的封面、封底结合,其主要系由弹性体成型之撑持部於两侧分别与二接耳部一体相接,以利用该各接耳部分别与簿册的封面、封底相接,而使该撑持部於簿册的装订边形成遮挡,借以装饰美化簿册装订边;在簿册翻阅时,其借由弹性片体形成的活动撑持式对簿册形成撑持作用,并抵抗簿册内页重量形成的压力而不致摺贴扁平化,据以随着内页的翻动而滚转,可提高簿册使用寿命。
图2系习知簿册翻阅状态剖视图之一。
图3系习知簿册翻阅状态剖视图之二。
图4系习知簿册翻阅状态剖视图之三。
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图。
图6系图5中横剖面之剖视图。
图7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立体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立体分解图。
图9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於簿册翻阅状态剖视示意图之一。
图10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於簿册翻阅状态剖视示意图之二。
图1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於簿册翻阅状态剖视示意图之三。
图1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於簿册翻阅状态剖视示意图之四。
图1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於簿册翻阅状态剖视示意图之五。
图14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分解图
图15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图。
图16系
图15中16-16剖面之剖视图。
图17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图。
图18系
图17中18-18剖面之剖视图。
图18A系
图18之局部放大视图。
图19系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使用状态之剖视示意图。
图20系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分解图。
图21系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摊平状态之立体图。
图22系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使用状态之剖视示意图。
图23系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使用状态之立体图。
图24系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摊平状态之横向剖视图。
图25系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摊平状态之横向剖视图。
第一实施例,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10,该撑持片体10系由聚合材料如人造橡胶成型而得的长条状弹性片体,该撑持片体10系由一撑持部12於两侧分别形成一接耳部14所构成,借由各接耳部14分别与封面、封底搭接结合,使该撑持部12於簿册的装订边形成遮挡,以装饰美化簿册;该撑持片体10於该撑持部12两侧与各接耳部14之间分别形成厚度较薄的活动部16,如图6所示,且该撑持部12厚度系由两侧与活动部16邻接处向中轴递增,使该撑持部12外缘面呈弧面状,使簿册装订边呈现弧形状态如图7所示,对簿册装订边产生极佳的装饰美化作用,且该活动部16厚度甚薄,而得於簿册翻动时受封面、封底作用形成活枢现象,使簿册得以顺利翻阅。图5、6所示各接耳部14两端分别成斜边142,使各接耳部14得以分别嵌贴於如图8所示簿册封面20、封底30装订缘边之凹槽22、32内,各接耳部14分别於内缘面凹陷形成嵌贴槽144,嵌贴槽144一侧与活动部16邻接,使位於簿册首、尾处之内页40分别借其结合片42嵌贴於该嵌贴槽144,使成叠装订的内页叠与该封面20、封底30形成簿册。
请参阅图5、7、8所示,前述第一实施例装设於簿册装订边时,该各接耳部14分别配合嵌贴於封面20、封底30装订边处挖设之凹槽22、32,以结合封面20与封底30,而复数张内页40成叠装订后,首、尾之内页40於装订边所凸设之结合片42则分别配合嵌贴於该各嵌贴槽144,如此即可将成叠的内页40、封面20及封底30由该撑持片体10结合,完成簿册的装订作业,此时,该撑持部12外缘面系呈外拱的弧形状态。
请参阅图9至
图12所示,当簿册平置於桌面翻阅时,由於该各活动部16的厚度较薄而具有柔软度,使得该封面20、封底30连同各接耳部14得以依据各活动部16为轴自由枢转,而该封面20缘边对该活动部16形成向内推挤,此时具柔软度的该活动部16由於厚度较薄,在受到该封面20、撑持部12的相对作用时形成弯弧状,据此避免该封面20自行盖合,使簿册的翻阅得以顺畅;如图9所示,当复数张内页40逐一地翻转叠置於该封面20内面的顶部时,其重量对该撑持部12形成垂直方向的压制作用力,此时由於叠置於该封底30顶面的内页数量明显多於该封面20顶面的内页数量,使得该封底30及其顶面所叠置的内页对其底部的接耳部14形成有效的压制,使得该撑持部12两侧分别受该封面20、封底30压制,导致该撑持部12两侧缘边随着内页的翻转叠置而逐渐靠近呈现侧拱状变形,此时该撑持部12借其材料弹性产生抵抗变形的内应力;如
图10所示,当翻复於该封面20顶部之内页张数逐渐递增时,对该撑持部12一侧形成的压制力随之递增,於此时,该封底30及其顶部之内页重量虽然随之减弱,却仍可对该撑持部12另一侧形成有效压制,使得该撑持部12变形程度趋於增大,连带使其抵抗变形的内应力随之增大,进而形成撑持作用,使该撑持部12不致受压制而呈扁平化的相对摺贴状态;如
图11所示,翻复於该封面20顶部之内页张数递增,而留置於该封底30顶部之内页张数递减,在该封面20、该封底30顶面的内页张数趋近一致时,该撑持部12变形程度增大而呈现近似於圆弧的状态,由於在该封面20处施予的压制力相对於该撑持部12此等空间型态,使得该撑持部12在桌面上产生微幅滚转现象,此等滚转现象导致该封底30於邻近装订边之缘边上移;如
图12所示,摊开状簿册两侧的内页40张数一致时,该撑持部12一侧下移而另一侧上移,遂形成近似於圆管状态,此时该撑持部12於桌面滚转并与该封底30形成相对位移,使该封底30侧向位移至该撑持部12顶缘,而该撑持部12则相对滚入簿册底部的中央区域,且该撑持部12由於厚度自中轴区域向两侧递减的结构,使得该撑持部12中轴区域与桌面平贴接触,而其两侧区域则呈相对称的弧拱状,并借由抵抗重量压制的内应力分别对该封面20、该封底30形成撑持,而不致呈扁平化摺贴状;
图13所示,如持续将内页翻复於该封面20顶部时,该撑持部12持续滚转至该封底30底部,并对该封底30形成向上的推移作用,促使该封底30於邻近簿册装订边之缘边逐渐上移。据前所述,该撑持部12在簿册翻阅时得以随着内页的翻动而变形,并自簿册装订边的一侧逐渐滚转至另一侧,故而,连接簿册成叠内页与该封面20、该封底30之结合片42,并不会由於簿册的翻阅而遭致两股作用力相互拉扯,得以保持其完整性,俾供提高簿册使用寿命;再者,由於该撑持部12在簿册摊开翻阅时,受压制而相对生成的内应力,使得该撑持部12在簿册翻阅过程中并不会由於内页重量而相对摺贴呈扁平化,该撑持部12即不致在表面形成纵向的皱摺线痕,维持簿册外观的美观。
第二实施例,请参阅
图14所示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10’及一饰片50’,该撑持片体10’内缘面邻近两端处分别凹陷形成贴合槽11’,该饰片50’贴合於该撑持片体10’外表面,且该饰片50’两端分别凸伸一翻摺部52’摺贴於该贴合槽11’内;据此,该饰片50’得视簿册封面、封底之材质、色彩、花纹等,利用具有各式色彩、花纹之皮革、布料、纸板或贴皮等材料制成,俾供配合封面、封底形成一体性外观。
第三实施例,参阅
图15及
图16所示,本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10″,且本实施例系由前述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其中,该撑持片体10″於其撑持部12″内缘面的中央区域沿其轴向浮凸一强化部122″,俾供强化该撑持部12″之撑持作用。
第四实施例,参阅
图17、18所示,本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60,且本实施例系由前述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其中,该撑持片体60於中轴区域形成之撑持部62厚度均一,其内缘面凹陷形成复数条纵向活隙622,该活隙622宽度自其底部向顶部递增,以形成横断面呈V形之沟槽状,并於两两相邻的各活隙622之间分别形成肋条624,以借由相邻之各肋条624彼此挤压之相对应力形成撑持,俾供提高簿册使用寿命。再者,该各活隙622并未贯通该撑持片体60两端,据此於该撑持片体60轴向两端分别形成遮挡部68於该活隙622两端形成遮挡,俾供提高该撑持片体60外观之整体性。本实施例装设於簿册装订边後,在簿册翻阅时,该撑持部62受压制而形成弧形状态,参阅
图19所示,此时,该活隙622受其两侧之各肋条624相对挤压而呈闭合状,相邻之各肋条624彼此相互抵靠形成应力,此等应力随着该撑持部62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进而形成撑持作用,使该撑持部62不致摺贴成扁平化状态,并可随着内页的翻动而滚转,俾供提高簿册之使用寿命。
第五实施例,参阅图20所示,本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系由前述第二、四实施例变化而得,其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60’及一饰片90’,其中,该撑持片体60’内缘面於邻近两端处分别凹陷形成贴合槽61’,该饰片90’贴合於该撑持片体60’外表面,且该饰片90’两端分别凸伸一翻摺部92’摺贴於该各贴合槽61’内,据以对活隙622’形成遮挡,而该饰片90’可配合簿册之封面、封底之材质、色彩及花纹,利用具有各式色彩、花纹之皮革、布料、纸板或贴皮等材料制成,据使簿册之外观具一体性。
第六实施例,参阅图21所示,本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系由前述第四实施例变化而得,其差异处在於撑持部62″内缘面仅於两侧邻近各接耳部64″的区域凹陷形成复数条纵向活隙622″,据此,当簿册翻阅时,该撑持部62″於中轴区域处具有较大的抗压应力,更不易由於内页重量的压迫而相对摺贴呈扁平化,当摊开状簿册两侧内页张数趋於一致时如图22所示,该撑持部62″遂形成近似於圆管状态,但其中轴区域系平贴於桌面,使簿册得以更平稳地置放於桌面。
第七实施例,参阅图23所示,本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包含一撑持片体70,且本实施例系由前述第一实施例变化而得,其中,该撑持片体70於其撑持部72外缘面浮凸复数条强化肋724,且该强化肋724之轴向与该撑持部72轴向垂直,俾供强化该撑持部72之撑持作用。
图24、图25所示为依据第三实施例变化撑持片体内外侧成弧状浮凸强化部而得之第八实施例、第九实施例。
权利要求1.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包含一撑持片体,该撑持片体两侧分别形成一接耳部,该各接耳部与簿册之封面、封底相接,其特徵在於该撑持片体系为弹性片体,且该撑持片体於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撑持部,该撑持部与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活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部厚度系由两侧向中轴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部外缘面呈弧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部於内缘面的中央区域沿其轴向浮凸一强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部於内缘面凹陷形成复数条纵向之活隙,且两两相邻之各活隙间分别形成肋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活隙系形成於该撑持部两侧邻近该各活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片体於轴向两端分别形成遮挡部遮挡该活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活隙宽度系自其底部向顶部递增,形成V形断面之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片体於外表面贴合一饰片,且该撑持片体内缘面於邻近两端处,分别凹陷形成贴合槽,该饰片两端分别凸伸一翻摺部摺贴於该贴合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各接耳部分别於内缘面凹陷形成嵌贴槽与该活动部邻接,簿册之首、尾内页分别以结合片嵌贴於该嵌贴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各接耳部两端分别形成斜边,该各接耳部分别配合嵌贴於封面、封底装订缘边处之凹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片体系由人造橡胶成型之长条状片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其特征是该撑持部外缘面浮凸复数条强化肋,且该强化肋之轴向与该撑持部轴向垂直。
专利摘要活动撑持式书背结构,主要解决提高簿册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含一撑持片体,该撑持片体两侧分别形成一接耳部,该撑持片体两侧分别借各接耳部与簿册之封面、封底相接,其特征在於该撑持片体为弹性片体,且该撑持片体于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撑持部,该撑持部与该各接耳部之间形成活动部,并藉该撑持部在簿册翻阅时形成撑持,并随同内页的翻动逐渐自簿册一侧向另一侧滚转,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相册、书册、保存薄片状物的簿册。
文档编号B42D1/08GK2561588SQ0226612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8日
发明者李和洲 申请人:李和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