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0743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以例如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为自发光元件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作为对象的驱动装置,具体地涉及对于上述自发光元件能够施加适当值的反向偏压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将发光元件排列成矩阵状而构成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器的开发正广泛地推进,作为这种显示面板采用的发光元件,例如采用有机材料作为发光层的有机EL(电致发光)元件正受到注意。其背景也在于通过在EL元件的发光层上采用能够期待良好发光特性的有机化合物,推进了能满足实用的高效率化和长寿命化。
上述有机EL元件在电气上,能够置换为由具有二极管特性的发光元件和与此发光元件并联的寄生电容成分的结构,可以说,有机EL元件是电容性发光元件。此有机EL元件上加有发光驱动电压时,首先相当于该元件电容量的电荷作为位移电流流入电极而储存。接着,超过该元件固有的一定电压(发光阈值电压=Vth)时,电流开始从一个电极(二极管成分的阳极侧)流向构成发光层的有机层,以正比于此电流的强度发光。
有机EL元件的电流-亮度特性对于温度变化是稳定的,而电压-亮度特性则对于温度变化具有高的相关性,另外,有机EL元件受到过电流时劣化激烈,从而会使发光寿命缩短,基于以上理由,通常用恒定电流驱动。作为采用这种有机EL元件的显示面板,将元件排列成矩阵状的无源驱动型显示面板已经部分地实用化。
图1表示传统的无源矩阵型显示面板及其驱动电路的一例。在无源矩阵驱动方式中有机EL元件的驱动方法有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和阳极线扫描、阴极线驱动两种方法,图1所示的结构表示前一种阴极线扫描、阳极线驱动的方式。即在纵方向上排列m根数据线(以下也称为阳极线)A1~Am,在横方向上排列n根扫描线(以下也称为阴极线)K1~Kn,在各个交叉部分(合计m×n处)上配置以符号标识的二极管与电容器的并联单元表示的有机EL元件E11~Emn,于是构成显示面板1。
而且,构成像素的各EL元件E11~Emn对应于沿纵方向的阳极线A1~Am与沿横方向的阴极线K1~Kn的各交点位置,其一端(EL元件的等价二极管中的阳极端子)与阳极线连接,另一端(EL元件的等价二极管中的阴极端子)与阴极线连接。另外,各阳极线A1~Am与作为数据驱动器的阳极线驱动电路2连接,各阴极线K1~Kn与作为扫描驱动器的阴极线扫描电路3连接,分别驱动。
在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上设有用来自驱动电压源VH的驱动电压Vh工作的恒流电源I1~Im及驱动开关Sa1~Sam,通过将驱动开关Sa1~Sam连接在上述恒流电源I1~Im侧,使来自恒流电源I1~Im的电流作为驱动电流提供给对应于阴极线而配置的各个EL元件。另外,上述驱动开关Sa1~Sam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使来自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来自预充电电压源VR的预充电电压Vr或作为基准电位点的接地电位GND供给对应于阴极线而配置的各个EL元件E11~Emn。
而在上述阴极线扫描电路3中对应于各阴极线K1~Kn设有扫描开关Sk1~Skn,其作用是使用于防止串扰发光等的来自上述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或作为标准电位点的接地电位中的任何一个与对应的阴极线连接。
再有,从含有CPU(未图示)的发光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总线,分别将控制信号供给上述阳极线驱动电路2及阴极线扫描电路3,按照要显示的图像信号,进行上述扫描开关Sk1~Skn及驱动开关Sa1~Sam的切换操作。由此,按照图像信号,将阴极扫描线以预定的周期设定于接地电位,同时在所要求的阳极线上,连接恒流电源I1~Im,通过选择性地使上述各EL元件E11~Emn发光,在显示面板1上按照上述图像信号显示图像。
再有,图1所示的状态为第2阴极线K2设定在接地电位,成为扫描状态,此时,在非扫描状态的各阴极线KI、K3~Km上施加来自上述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这里,取扫描发光状态中的EL元件的正向电压为Vf时,满足〔(正向电压Vf)-(反向偏压Vm)〕<(发光阈值电压Vth)的关系地设定各电位,因此,其作用是防止连接在被驱动的阳极线与未被扫描选择的阴极线之交点处的各EL元件串扰发光然而,如上所述,排列在显示面板1上的各有机EL元件分别具有寄生电容,它门以矩阵状排列在阳极线与阴极线的交点位置上,例如以1个阳极线上连接数十个EL元件的情况为例,从该阳极线看,各寄生电容的数百倍或数百倍以上的合成电容作为负载电容连接在阳极线上。此合成电容随矩阵尺寸增大而显著增加。
因此,在EL元件点亮扫描期间的开头,要消耗通过阳极线的来自上述恒流电源I1~Im的电流,对上述的合成负载电容充电,直到充分大于EL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Vth),因此产生时间延迟。从而,会产生EL元件的发光上升延迟(变慢)的问题。特别地,如上所述,在采用恒流电源I1~Im作为EL元件的驱动源的情况下,因为在动作原理上恒流电源是高阻抗输出电路,电流受到限制,EL元件的发光上升延迟变得显著。
这使EL元件的点亮时间率降低,所以引起EL元件的实际发光亮度降低的问题。为了消除上述寄生电容引起的EL元件发光上升的延迟,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具有预充电电压源VR。
图2是表示包含对于EL元件的寄生电容采用上述预充电电压源VR充加电荷的预充电期间的EL元件的点亮驱动动作的定时图。另外,图3表示为了在1帧期间内对EL元件可靠地施加反向偏压而设置了非点亮扫描期间的动作定时,图4表示在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各电位的关系。
图2(a)表示扫描同步信号,在此例中与上述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如图2(b)所示,首先设定复位期间。设定复位期间是为了使储存在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上的电荷放电。如图4所示,在复位期间对于全部数据线及扫描线,供给来自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或接地电位GND。
也就是说,在图1中驱动开关Sa1~Sam连接在反向偏压源VM侧,而在各数据线A1~Am上施加反向偏压Vm。此时,扫描开关Sk1~SM也连接在反向偏压源VM侧,在各扫描线K1~Kn上施加反向偏压Vm。因此,储存在各显示面板1上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中的电荷放电,变为复位状态。还有,通过将图1所示的结构中驱动开关Sa1~Sam及扫描开关Sk1~Skn全部连接在接地电位GND,同样能够变为复位状态。
过上述复位期间之后,进入图2(C)所示的预充电期间进行充电动作,将成为扫描对象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充电到接近发光阈值电压Vth的电压。如图4所示,在预充电期间对数据线施加预充电电压Vr,在成为扫描对象的选择扫描线上施加接地电位GND。另外,在非选择扫描线上施加反向偏压Vm。
也就是说,在图1中驱动开关Sa1~Sam被选择设于预充电电压源VR侧,对应于扫描选择线例如第2扫描线K2的扫描开关Sk2被选择设于地线,其它的扫描开关Sk1、Sk3~Skn被选择设于反向偏压源VH侧。由此,对于与扫描选择线即第2扫描线K2连接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施加来自预充电电压源VR的预充电电压Vr,对于与第2扫描线K2连接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在电压Vr下充电。
接着,如图2(d)所示,进入点亮扫描期间,在点亮扫描期间向如图4所示成为点亮对象的EL元件供给来自恒流电源I1~Im的电流。另外,对应于扫描选择线例如第2扫描线K2的扫描开关Sk2被选择接到地线,其它的扫描开关Sk1、Sk3~Skn被选择设于反向偏压源VM侧。
由此,在与扫描选择线即第2扫描线K2连接而被预充电的EL元件中,成为点亮对象的EL元件立刻被发光驱动,结果在该数据线上产生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此时,在非选择扫描线上施加反向偏压Vm,如上所述,其作用是防止在与被驱动的数据线和未被扫描选择的扫描线之交点上连接的各EL元件串扰发光。而且,上述复位期间、预充电期间和串扰点亮扫描期间,与如图2(a)所示的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地依次重复。
众所周知,通过在上述有机EL元件上依次施加无助于发光动作的反向电压(反向偏压),能够延长EL元件的发光寿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公知的是,通过在上述EL元件上施加反向偏压,能够使该元件的漏电现象得到自恢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特开2001-117534号公报(段落0023~0025及图8)虽然在上述无源驱动型显示面板中,构成为如上所述的对非选择扫描线施加反向偏压Vm,从而能防止串扰发光,但其反向偏压Vm值一般小于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因此,在构成显示面板的数个或者全部EL元件在数帧或数十帧下点亮状态继续的情况下,不会有机会对于各EL元件的极性施加完全的反向偏压,因此不能获得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效果。
因此,如图3及图4所示,可以考虑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采用将非点亮扫描期间设定在例如1帧期间的最后的方法。如图3所示,通过在执行扫描n根扫描线的通常扫描之后,设定约数根左右的假想扫描线,对假想扫描线进行选择扫描,提供在此非点亮扫描期间对于全部EL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机会。
在非点亮扫描期间,进行如图4所示的将数据线设定在地线GND以及将各扫描线设定在反向偏压Vm的操作。也就是说,图1所示的驱动开关Sa1~Sam选择地线GND,扫描开关Sk1~Skn选择反向偏压源VM。由此,无论像素的点亮状态,在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各EL元件被给予至少在1帧期间内一定能对全部EL元件施加反向偏压Vm的机会。因此,通过设定上述非点亮扫描期间,在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各EL元件能够获得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延长元件发光寿命的效果并自行恢复元件的漏电现象的效果。
然而,在当前显示画面大型化的同时,为了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正不断要求增加扫描线数n。但是,随着扫描线数的增加,在此类无源驱动型显示面板中元件点亮的时间率减少,因此不得不通过增加元件的瞬间发光亮度来补偿亮度降低的方法。
例如,要将现有的64根扫描线数增加到96根时,为了增加元件的瞬间发光亮度,必须进行使元件的正向电压Vf例如14V变为18V左右的设定。另一方面,上述的反向偏压Vm以防止与非选择扫描线连接的EL元件随意发光(串扰)为目的而供给非选择扫描线,因此,随着上述正向电压Vf的增加,必须将Vm例如从11V增加到15V。由此,能够将Vf-Vm的值设为4V左右,从而能够使Vf-Vm的值通常小于发光阈值电压Vth。
然而,在增加了上述反向偏压Vm的情况下,在参照图3和图4说明的非点亮扫描时,施加在元件上的反向偏压值也增大,会招致超出获得延长元件寿命的效果及自恢复效果的最佳反向偏压(例如11V左右)范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图3和图4说明的非点亮扫描时,如果施加在元件上的反向偏压值过大,则它会导致元件的寿命反倒缩短的结果,这一点已经本发明者等人的验证。
因此,可以考虑这样的结构,即通过控制,使防止串扰发光作为目的点亮扫描时的反向偏压值与产生延长元件寿命的效果及自恢复效果的非点亮扫描时施加的反向偏压值根据其定时变化,每次都为最佳值。另外,也可以考虑各自具有恒压电源,分别输出用于前者的反向偏压和用于后者的反向偏压,对它们进行选择控制。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则会产生增大电源电路的规模、成本上升以及空间上的缺陷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技术背景而提出,如上所述,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这样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采用该装置和方法能够在各自的点亮扫描期间及非点亮扫描期间分别获得最佳的反向偏压值,而几乎不增加电源电路的尺寸。另外,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这样一种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该装置和方法除了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以外,还能够使电源电路的尺寸更小,并能够省略上述预充电电压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提出的理想的驱动装置是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以将各所述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或非扫描选择电位的扫描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以及用以将所述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点亮驱动电源或非点亮驱动电源的数据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所述非点亮驱动电源由充放电电路构成。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提出的另一理想的驱动装置是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以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或非扫描选择电位的扫描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以及用以将所述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点亮驱动电源、非点亮驱动电源或预充电电源的数据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所述非点亮驱动电源和预充电电源至少由一个充放电电路构成。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提出的理想的驱动方法是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步骤,即依次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将未设于扫描选择电位的其它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利用与已设于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各扫描线对应的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上储存的电荷,对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以及反向偏压施加步骤,即通过将全部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将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和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之间的差值电压作为反向偏压施加到所述自发光元件上。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提出的另一理想的驱动方法是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步骤,即依次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将未设于扫描选择电位的其它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利用与已设于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各扫描线对应的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上储存的电荷,对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反向偏压施加步骤,即通过将全部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将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与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之间的差值电压作为反向偏压施加到所述自发光元件上;以及预充电步骤,即利用在所述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对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正向充电至小于发光阈值电压的电压。


图1是表示无源型显示面板及其驱动电路之一例的接线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点亮驱动动作的定时图。
图3是例示在1帧期间内设置非点亮扫描期间的定时图。
图4表示在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的各电位的关系。
图5是表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实施例1的接线图。
图6是例示图5所示的结构中在1帧期间内设置非点亮扫描期间的定时图。
图7表示图5所示的结构中在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的各电位的关系。
图8是说明图5所示的结构中充电期间动作的接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驱动装置的实施例2的接线图。
图10表示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的各电位的关系。
图11是说明图9所示的结构中充电期间动作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按照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图5表示实施例1,图5所示的结构与已说明的图1所示的结构相比的不同点是驱动开关Sa1~Sam被选择连接到由电容器C及齐纳二极管ZD组成的充放电电路,而不是选择连接到接地电位GND。另外,在图5中以相同符号表示与图1所示结构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
上述充放电电路(也称之为非点亮驱动电源)中,电容器C与齐纳二极管ZD并联,因此,充放电电路中的最大充电电压由上述齐纳二极管ZD的齐纳电压(如下所述,作为一例为4V)决定。而且,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如已说明的那样增加了扫描线的数目,因此在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设定为18V、来自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设定为15V的条件下,说明其它的电位关系。
图6是表示为了在1帧期间内对EL元件可靠地施加反向偏压而设置非点亮扫描期间的动作定时图,图7表示在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的各电位的关系。再有,图6及图7与已说明的图3及图4相对应。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首先与已说明的图2(a)所示的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地设定复位期间,如图2(b)所示。如已说明的那样,设定该复位期间是为了使储存在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上的电荷放电。如图7所示,在复位期间对于全部数据线及扫描线,供给来自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
也就是说,在图5中驱动开关Sa1~Sam(在权利请求书中将它记载为数据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被连接在反向偏压源VM侧,在各数据线A1~Am上施加反向偏压Vm。此时,扫描开关Sk1~Skn(在权利请求书中将它记载为扫描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也连接在反向偏压源VM侧,在各扫描线K1~Kn上施加反向偏压Vm。因此,储存在各显示面板1上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电荷被放电,成为复位状态。
如图2(c)所示,在经过上述复位期间之后,进入预充电期间进行充电动作,将成为扫描对象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充电到小于发光阈值电压(Vth)的、接近于该电压的电压。如图7所示,在预充电期间对数据线施加预充电电压Vr,在成为扫描对象的选择扫描线上施加作为扫描选择电位的接地电位GND。另外,在非选择扫描线上施加作为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反向偏压Vm。
也就是说,在图5中驱动开关Sa1~Sam被选择设于预充电电压源VR侧,对应于扫描选择线例如第2扫描线K2的扫描开关Sk2被选择接地,其它的扫描开关Sk1、Sk3~Skn被选择设于反向偏压源VM侧。由此,对连接在扫描选择线即第2扫描线K2上的各EL元件的寄生电容,正向施加来自预充电电压源VR的预充电电压Vr,对连接在第2扫描线K2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在电压Vr下充电。
如图2(d)所示,下面进入点亮扫描期间,如图7所示,在点亮扫描期间成为点亮对象的EL元件上被供给来自作为点亮驱动电源的恒流电源I1~Im的电流。另外,对应于扫描选择线例如第2扫描线K2的扫描开关Sk2被选择接地,其它的扫描开关Sk1、Sk3~Skn被选择设于反向偏压源VM侧。
由此,连接在扫描选择线即第2扫描线K2上而被预充电的EL元件中,成为点亮对象的EL元件立刻被发光驱动,结果在该数据线上发生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18V)。此时,在非选择扫描线上施加反向偏压Vm(=15V),与被驱动的数据线和未被扫描选择的扫描线之交点连接的各EL元件上施加小于发光阈值的电压(Vf-Vm=3V),因此可以防止非扫描状态的EL元件串扰发光。
另外,上述复位期间、预充电期间及串扰点亮扫描期间,与图2(a)所示的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地依次重复设定。还有,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紧接一连串的点亮扫描期间之后设置充电期间。在该充电期间,如图7所示,数据线与用作非点亮驱动电源的充电电路连接,选择扫描线设定在接地电位GND,在非选择扫描线上施加反向偏压Vm。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点亮扫描期间,驱动开关Sa1~Sam按照图像信号的灰度数据,从作为点亮驱动电源的恒流电源I1~Im侧依次切换到上述充放电电路侧。图8表示驱动开关Sa1~Sam全部切换到了充放电电路侧的状态。此时电流的流向如箭头所示,储存在未被扫描选择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上的电荷通过各驱动开关Sa1~Sam,对充放电电路中的电容器C充电。再有,该充电动作对于电容器C的最大充电电压,如上述那样,被限制在齐纳二极管ZD的齐纳电压(VL=4V)上。
如果构成为使上述充电动作在全部扫描线的点亮扫描中每次一定执行,则能够使动作程序简化。但是,上述充电动作不一定在全部扫描线的点亮扫描中每次一定执行,例如也可以在1帧的后半帧等特别指定的期间中在扫描线扫描时执行。另外,上述充电动作也可以在对应于灰度数据而选择的一部分扫描线的点亮扫描时执行。也就是说,通过选择按灰度数据预先算出的总亮度高的扫描线而在该扫描线扫描时执行上述充电动作,此时的充电动作能够对上述充放电电路进行高效的充电动作。
另外,构成上述充放电电路的电容器C的容量,最好大于发光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全部EL元件的寄生电容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确保安装1个大容量电容器的空间,也可考虑将小容量电容器并联。另外,如图8所示,作为充放电电路,如果不采用由1个电容器C接受来自全部数据线的充电电流的结构,则也可采用每多根数据线一组上分别设置电容器C与齐纳二极管ZD组合的结构。
这样,如图6所示,可以在对应于各扫描线的一连串点亮扫描期间及充电期间结束之后,例如1帧期间的最后,设定非点亮扫描期间。这与按照图3说明的非点亮扫描期间一样,在执行扫描n根扫描线的通常扫描之后设定数根假想扫描线,对该假想的扫描线进行选择扫描,从而提供对全部EL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机会。
如图7所示,在非点亮扫描期间数据线侧与作为非点亮驱动电源而发挥功能的上述充放电电路连接,并在扫描线上施加反向偏压Vm。也就是说,图5所示的驱动开关Sa1~Sam选择充放电电路,扫描开关Sk1~Skn选择反向偏压源VM。由此,在排列于显示面板1上的各EL元件上作为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反向偏压(Vm=15V)与作为非点亮驱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VL=4V)之差值电压(=11V),作为反向偏压施加在显示面板1上排列的各EL元件上。
如已说明的那样,对于延长EL元件发光寿命的效果以及自恢复EL元件的漏电现象,上述差值电压(=11V)是最佳电压。因此,根据基于图5~图8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1,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能够获得可防止EL元件在点亮扫描期间的串扰发光的反向偏压值,以及在非点亮扫描期间在各EL元件上作为反向偏压施加的最佳电压值。
图9说明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实施例2。另外,在图9中用相同符号表示具有与图5的所示的结构中各部分有相同功能的部分,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图9所示的实施例2的结构与已说明的图5所示的结构形成对比,其中去掉了预充电电压源VR,将作为非点亮驱动电源发挥功能的充放电电路充电后的电位(VL=4V)用作预充电电压。也就是说,非点亮驱动电源和预充电电源由包含电容器C的共用充放电电路构成。
图10表示图9所示的结构中各期间施加在数据线及扫描线上的各电位的关系,图10与已说明的图7相对应。如上所述,在图9所示的结构中,在预充电期间充放电电路充电后的电位(VL=4V)作为预充电电压而利用,因此,在图10所示的预充电期间控制成数据线与充放电电路连接。另外,在其它各期间供给数据线及扫描线的各电位与图7所示的动作与相同。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预充电电压依赖于充放电电路上齐纳二极管ZD的齐纳电压,因此,能够容易确保小于EL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Vth的预充电电压。
依据图9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2,与已说明的实施例1一样,能够通过简单的电路结构,获得可防止EL元件在点亮扫描期间中的串扰发光的反向偏压值以及在非点亮扫描期间在各EL元件上作为反向偏压施加的最佳电压值。另外,根据图9所示的结构,由于能够省略预充电电源,因此能够更加简化电源电路的规模。
另外,图11表示图9所示的结构中形成的充电期间的状态,它与已说明的图8相对应。在实施例2中,驱动开关Sa1~Sam也按照图像信号的灰度数据,从恒流电源I1~Im侧依次切换到上述充放电电路侧。此时,电流的流向如箭头所示,储存在未被扫描选择的EL元件的寄生电容中的电荷通过各驱动开关Sa1~Sam,对充放电电路中的电容器C充电。
同此例的情况一样,在利用充放电电路作为预充电电源时,充放电电路中最好有容量较大的电容器C,由此能够抑制对被扫描点亮的EL元件的预充电量的偏差。
以上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上排列的自发光元件以采用有机EL元件为例作了说明,但作为上述自发光元件,也可以采用具有二极管特性的其它电容性元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以将各所述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或非扫描选择电位的扫描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以及用以将所述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点亮驱动电源或非点亮驱动电源的数据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所述非点亮驱动电源由充放电电路构成。
2.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以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或非扫描选择电位的扫描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以及用以将所述各数据线分别连接到点亮驱动电源、非点亮驱动电源或预充电电源的数据驱动器侧的切换部件;所述非点亮驱动电源和预充电电源至少由一个充放电电路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点亮驱动电源和预充电电源由共用的充放电电路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和与该齐纳二极管并联的电容器构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和与该齐纳二极管并联的电容器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电路由齐纳二极管和与该齐纳二极管并联的电容器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通过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将所述其它的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在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点亮驱动电源的点亮扫描之后,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非点亮驱动电源,从而设定对所述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的充电期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期间在各扫描线每次点亮扫描时设定。
9.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期间在选中的一部分扫描线进行点亮扫描时,对应于灰度数据设定。
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非点亮驱动电源,从而设定对至少一部分所述自发光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非点亮扫描期间。
11.如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非点亮驱动电源,从而设定对至少一部分所述自发光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非点亮扫描期间。
12.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非点亮驱动电源,从而设定对至少一部分所述自发光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非点亮扫描期间。
13.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非点亮驱动电源,从而设定对至少一部分所述自发光元件施加反向偏压的非点亮扫描期间。
14.如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并将其它的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所述预充电电源,从而设定对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进行充电的预充电期间。
15.如权利要求7中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将所述扫描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并将其它的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将所述数据线的至少一部分连接到所述预充电电源,从而设定对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进行充电的预充电期间。
16.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齐纳电压选定为小于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发光阈值电压。
17.如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大于所述发光显示面板上排列的全部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的总电容值。
1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显示面板上排列的自发光元件是用有机化合物作发光层的有机EL元件。
19.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步骤,即依次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将未设于扫描选择电位的其它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利用与已设于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各扫描线对应的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上储存的电荷,对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以及反向偏压施加步骤,即通过将全部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将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和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之间的差值电压作为反向偏压施加到所述自发光元件上。
20.一种由互相交叉的多根扫描线与多根数据线以及在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的交叉位置上各自接于所述各扫描线与各数据线之间的自发光元件组成的无源矩阵型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充电步骤,即依次将所述各扫描线分别设于扫描选择电位,将未设于扫描选择电位的其它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同时利用与已设于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的各扫描线对应的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上储存的电荷,对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反向偏压施加步骤,即通过将全部所述扫描线设于非扫描选择电位,将所述非扫描选择电位与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之间的差值电压作为反向偏压施加到所述自发光元件上;以及预充电步骤,即利用在所述充放电电路上充电后的电位,对所述自发光元件的寄生电容正向充电至小于发光阈值电压的电压。
全文摘要
发光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能用简单电路结构获得可防止有机EL元件在点亮扫描期间串扰发光的最佳反向偏压值和在非点亮扫描期间延长元件寿命的最佳反向偏压值。数据驱动器2的驱动开关Sa1~Sam,对应于扫描驱动器3中扫描开关Sk1~Skn的扫描而选接于含电容器C的充放电电路进行充电。在有机EL元件E11~Emn的点亮扫描期间EL元件的正向电压Vf与来自反向偏压源VM的反向偏压Vm之差(Vf-Vm)加到非扫描对象的EL元件上,防止串扰。在非点亮扫描期间反向偏压Vm与充放电电路充电后的电位VL之差(Vm-VL)作为反向偏压加到各EL元件。可获得作为适于延长EL元件的发光寿命并可自恢复EL元件的漏电现象的电压电平的差值电压。
文档编号G09G3/32GK1645459SQ2005100056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9日
发明者佐藤阳介 申请人:东北先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