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730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对准(alignment)调节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该对准调节结构可调节垂直对准液晶的对准。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一对彼此相对设置的基板、以及密封在该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在MVA(多域垂直对准)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由于对准调节结构(比如,部分地形成于基板上的突起(protrusion)、电极中的裂缝(slit)等),可调节该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垂直对准型液晶以用于对准(例如,参见日本专利No.2947350)。与其他显示模式(比如TN(扭曲向列)模式或ISP(平面内切换)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相比,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具有诸如高响应时间、高对比度和宽视角等优点。然而近年来,归功于TN模式或ISP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液晶材料和驱动系统特性的改善,已经实现了比传统MVA模式更高速度的响应。此外,如果比如在TV接收器使用中考虑处理动态图片显示,则传统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特性未并令人满意。
图11示出了传统的一般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等效电路。参见图11,每个像素设有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TFT的栅极电极连接至栅极总线,施加有预定栅极电压Vg。TFT的漏极电极连接至漏极总线,施加有预定数据电压Vd。TFT的源极电极连接至液晶电容Clc和储存电容Cs一侧上的电极。在液晶电容Clc和储存电容Cs另一侧上的电极被维持于公共电压Vcom。
图12(a)是示出了施加至栅极总线(其连接于给定像素的TFT的栅极电极)的栅极电压Vg的曲线图,图12(b)是示出施加至漏极总线(其连接于该像素的TFT的漏极电极)的数据电压Vd的曲线图,图12(c)是示出该像素的亮度的曲线图。图12(a)至图12(c)的横坐标代表时间,图12(a)和图12(b)的纵坐标代表电压电平,图12(c)的纵坐标代表亮度(%)。
参见图12(a),电压Vgon(栅极脉冲)在每个帧期间(period)的t0、t1、t2...时刻,施加至该像素的TFT的栅极电极,TFT被周期性开启。当TFT开启时,数据电压Vd施加至该像素的像素电极,电荷被储存在液晶电容Clc和储存电容Cs中。所储存的电荷保持一个帧期间,直到下一次开启TFT。参见图12(b),施加至漏极总线的数据电压Vd在时刻t0和时刻t1之间正在由显示为黑的电压Vd1改变为显示为白的电压Vd2(|Vd2|>|Vd1|)。也就是,在时刻t0之前,电压Vd1施加至该像素的像素电极;在时刻t1之后,施加电压Vd2。这里,从施加至该像素电极的电压发生变化之时的时刻t1开始的帧期间被称为第一帧。在该第一帧中,液晶在像素中的对准状态会根据储存于液晶电容Clc中的电荷而改变;亮度发生改变,如图12(c)的线条b1所示。
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到亮度的变化,可知亮度变化在第一帧的后半帧中是饱和的,亮度在第二帧中再次变化。因此,对于每个帧来说,亮度的响应波形像台阶(step)那样变化。在传统的液晶显示器中,由于出现两阶(多阶)响应(其中,亮度的响应波形包括两个台阶(或三个或更多台阶)),响应时间有所加长,导致难以实现高速响应。这里,当亮度从0%改变到100%时,亮度从0%改变到90%所需的时间被称为响应时间。
下文描述产生两阶响应的原因。图13(a)是示出了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和亮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3(b)是示出了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和液晶电容Clc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3(a)和图13(b)的横坐标代表所施加的电压,图13(a)的纵坐标代表亮度水平,图13(b)的纵坐标代表液晶电容Clc。作为黑显示的启动亮度Boff处施加的电压被表示为Voff,液晶电容Clc被表示为Clcoff。此外,作为白显示的目标亮度Bon处施加的电压被表示为Von。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电压Von(图13(b)中的箭头x1)在第一帧开始之时被施加至液晶。然后,电荷Q(=(Clcoff+Cs)*Von)被储存于液晶电容Clc中和储存电容Cs中,并保持一个帧期间。当液晶响应于电压Von的施加时,由于液晶的介电各向异性,液晶电容Clc在第一帧中增大ΔClc。另一方面,由于电荷的保持定律,电荷Q保持恒定。因此,Q=(Clcoff+ΔClc+Cs)*(Von-ΔV)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在第一帧中减少ΔV,如沿着等电荷曲线q的箭头x2所示。因此,在第一帧中达到的亮度B1变得低于目标亮度Bon。类似地,尽管电压Von在第二帧开始之时被施加(箭头x3),但是所施加的电压减少(箭头x4),伴随着液晶电容Clc的改变;在第二帧中达到的亮度B2变得低于目标亮度Bon。因此,在像素的亮度达到目标亮度Bon之前,数个帧是必需的。由于液晶电容Clc的增大所造成的施加电压的减少,亮度的变化在帧期间中是饱和的,即出现两阶的亮度响应。
为实现抑制两阶亮度响应的液晶显示器高速响应,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增加储存电容Cs,相对减小液晶电容Clc改变的影响。
(2)通过考虑液晶电容Clc的改变,增加第一帧的施加电压(所谓“过驱动(over-drive)”系统)。
然而,上述方法(1)缺点是,由于像素的孔径比随着储存电容Cs的增加而减少,所以亮度会减少。
图14(a)是示出了使用方法(2)时液晶显示器中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和亮度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图14(b)是示出了施加至液晶的电压和液晶电容Clc之间关系的曲线图。根据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的方法,通过考虑液晶电容Clc的改变,第一帧开始之时施加的电压增加了Vod(图14(b)中的箭头x5)。电荷Q(=(Clcoff+Cs)*(Von+Vod))被存储于液晶电容Clc中和储存电容Cs中。伴随着液晶电容Clc的增加,所施加的电压在第一帧中降低了Vod(箭头x6)。因此,获得目标亮度Bon所必需的电压Von在第一帧结束处被施加至液晶,如以下公式所示Q=(Clcoff+ΔClc+Cs)*(Von+Vod-Vod))=(Clcoff+ΔClc+Cs)*Von图15(a)是示出了施加至栅极总线(其连接于给定像素的TFT的栅极电极)的栅极电压Vg的曲线图,图15(b)是示出了施加至漏极总线(其连接于上述像素的TFT的漏极电极)的数据电压Vd的曲线图,图15(c)是示出了该像素的亮度的曲线图。图15(a)至图15(c)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与图12(a)至图12(c)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相同。与图12(c)中的线条b1相似,图15(c)中的线条b1代表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像素亮度,线条b2代表基于方法(2)的TN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亮度。如图15(a)至图15(c)所示,基于方法(2)的TN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亮度的响应波形并未形成台阶,即未出现两阶响应。在对例如TN、IPS和摩擦(rubbing)VA模式的基板的整个表面实现均匀对准控制处理的液晶显示器中,该两阶响应被方法(2)抑制,实现了高速响应。
图15(c)的线条b3代表基于方法(2)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的亮度。基于方法(2)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将响应时间缩短至一定程度,但是不能改善两阶响应。因此,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不能通过简单地应用传统方法(2)来实现高速响应。
为澄清难以增大MVA模式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的原因,使用高速照相机来观察液晶的响应状态。图16A至图17H是示出了MVA模式液晶显示器面板中,当用于显示白的电压施加至显示黑的像素的液晶时的液晶响应状态。该液晶显示器面板具有相对于像素端部倾斜(约45°)延伸的对准调节结构。图16A至图17H示出了这样的状态,液晶显示器面板被以交叉尼科耳(cross Nicol)设置的一对偏振板保持,从背后受到光照。在图16A至图16H中,两个偏振板的偏振轴被设置为几乎平行于像素端部,与一般MVA模式液晶显示器相似;在图17A至图17H中,两个偏振板的偏振轴被设置为几乎平行于对准调节结构延伸的方向,从而可容易地观察到液晶的扰动。图16A和图17A示出施加电压后4ms的状态,图16B和图17B示出8ms后的状态,图16C和图17C示出12ms后的状态,图16D和图17D示出20ms后的状态。此外,图16E和图17E示出32ms后的状态,图16F和图17F示出40ms后的状态,图16G和图17G示出80ms后的状态,图16H和图17H示出300ms后的状态。如图16A至图17H所示,在刚刚施加电压后,液晶对准受到很大干扰。由此可知,为了在对准干扰已被消除之后获得所需亮度,则从施加电压之时起,约几十微秒的时间(等同于几帧)是必需的。在具有如上所述对准调节结构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两阶响应和液晶对准干扰对于高速响应有所削弱,导致无法获得有利的响应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2947350专利文献2JP-A-2000-230191专利文献3JP-A-2000-117074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表现出有利的响应特性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液晶显示器来实现的,其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基板;密封于该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对准调节结构,形成于该对基板的至少任一个上,用于调节该液晶的对准;开关元件,形成于该对基板之一上;多个总线,连接于该开关元件;总线驱动电路部分,用于将预定的驱动信号馈送到所述多个总线;以及控制电路部分,用于将该总线驱动电路部分控制为当像素的显示状态将从暗显示改变为具有比该暗显示的亮度更高的亮度的亮显示时,第一电压的大小和第二电压的大小之差变得大于第一帧中发生的电压变化的大小,该第一电压在第一帧开始时为了改变该显示状态而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第二电压在第二帧或该第一帧之后的随后帧中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电压变化归因于该像素的液晶电容变化。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一种以良好响应特性为特征的液晶显示器。


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三个像素的结构以及液晶分子对准方向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特性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示出了传统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示意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效果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传统液晶显示器中数据驱动器中的D/A转换器部分和基准电压形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作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预备;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数据驱动器中D/A转换器部分和基准电压形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了传统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的等效电路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响应特性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了两阶响应成因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了过驱动型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15是示出了传统过驱动型液晶显示器的响应特性的示意图;图16A至图16H是示出了MVA模式的常规液晶显示器中液晶响应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17A至图17H是示出了MVA模式的常规液晶显示器中液晶响应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照图1A至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图1A和图1B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所具有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面板1的横截面结构的示意图。图1A示出了没有电压施加至液晶时的状态,图1B示出了有电压施加至液晶时的状态。图2是示出了MVA模式液晶显示器面板1中三个像素的结构以及液晶分子对准方向的示意图。在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面板1中,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分子8以几乎垂直于基板表面的方式,设置在两片玻璃基板10和11之间。尽管未示出,在一个玻璃基板10上,对于每个像素区域,形成有TFT和连接至TFT的像素电极。线性突起20被形成于玻璃基板10上的像素电极上,作为用于调节液晶对准的结构;线性突起21被形成于玻璃基板11上的公共电极上。突起20和突起21交替平行。在该公共电极和在突起20、21上,垂直对准膜(未示出)被形成于像素电极上。一对偏振板以交叉尼科耳的形式,设置在液晶显示器面板1的两侧上。
在图1A所示没有电压施加至液晶的状态下,液晶分子8以几乎垂直于基板表面的方式对准。在此状态下显示为黑。参见图1B,如果预定电压施加至液晶,则液晶分子8倾斜为显示预定的灰度(gradation)(例如白)。这里,液晶分子8倾斜的方向通过突起20、21来调节,液晶分子8在多个方向上对准。参见图2,突起20、21相对于像素端部有所倾斜地延伸。由此,当形成突起20、21时,液晶分子8在每个像素中在四个方向上对准。在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当施加电压时,液晶分子8在每个像素中以多个方向对准,从而提供良好的视角特性。在此实施例中,线性突起20和21被形成于两片玻璃基板10和11上。然而代替突起20,在像素电极中可形成裂缝。
图3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等效电路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个像素设有TFT作为开关元件。TFT的栅极电极G电连接至栅极总线,预定的栅极电压Vg施加至栅极电极G。TFT的漏极电极D电连接至漏极总线,施加有预定的数据电压Vd。TFT的源极电极S电连接至液晶电容Clc一侧上的像素电极和储存电容Cs一侧上的储存电容电极。作为液晶电容Clc另一电极的公共电极和作为储存电容Cs另一电极的储存电容总线被维持于公共电压Vcom。
图4(a)是示出了施加至栅极总线(其连接于给定像素的TFT的栅极电极G)的栅极电压Vg的曲线图,图4(b)是示出了施加至漏极总线(其连接于上述像素的TFT的漏极电极D)的数据电压Vd(绝对值)的曲线图,图4(c)是示出了该像素的亮度的曲线图。图4(a)至图4(c)的横坐标代表时间,图4(a)至图4(b)的纵坐标代表电压电平,图4(c)的纵坐标代表亮度(%)。图4(c)中的线条b4代表根据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的亮度,线条b1代表传统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的亮度(与图12(c)中的线条b1所示相似),线条b3代表传统的过驱动型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像素的亮度(与图15(c)中的线条b3所示相似)。在此实施例中,连接至与上述像素相同的漏极总线的像素被从黑显示改变到白显示,显示数据从外部单元输入到液晶显示器,从而白显示维持数帧。帧期间是16.7ms。
参见图4(a),像素的TFT的栅极电极G在每个帧期间的时刻t0、t1、t2...被施加电压Vgon(栅极脉冲),TFT被周期性地开启。当TFT开启时,数据电压Vd被施加至像素的像素电极,电荷被储存于液晶电容Clc中和储存电容Cs中。所储存的电荷保持一个帧期间,直到下一次开启TFT。参见图4(b),施加至漏极总线的数据电压Vd在时刻t0和时刻t1之间,正在从显示黑的电压Vd1改变为电压Vd4(|Vd4|>|Vd1|)。在时刻t1,像素的像素电极被施加有比前一帧的电压Vd1更高的电压Vd4。从时刻t1开始的帧期间被称为第一帧。
与一般的过驱动系统相似,施加至第一帧的电压Vd4比用于显示白的电压Vd2高出一电压Vod(>0),该电压Vod随着第一帧中液晶电容Clc的增加而减少(|Vd4-Vd2|=Vod)。因此,在第一帧的开始之时,电压Vd4(第一电压)施加至液晶。在第一帧的结束之时,电压Vd2(第三电压)施加至液晶。
与一般的过驱动系统不一样,在第二以及随后帧中,施加有低于电压Vd2的电压Vd3(第二电压)(|Vd3|<|Vd2|)。也就是,电压Vd4和电压Vd2之差是大于随着第一帧中液晶电容Clc的增加而减少的电压Vod(|Vd4-Vd3|>Vod)。电压Vd3对于儿乎维持第一帧结束时所获得的亮度是必要的。在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中,在电压施加后大约几十毫秒的时间是必要的,以消除液晶对准的扰动。因此,如果与一般的过驱动系统相似地在第二帧后施加电压Vd2,则像素亮度在第二帧之后在数帧上增加,导致出现两阶响应。在此实施例中,通过估算液晶对准扰动的消除,在第二帧之后施加低于电压Vd2的电压Vd3。因此,如图4(c)中线条b4所示,在第一帧结束之时获得的亮度可在第二帧之后被维持,从而不会出现两阶响应。此外,在此实施例,亮度在第一帧中改变,但是在第二以及随后帧中不改变。由于在第一帧结束时获得的亮度是最大亮度(100%),所以可缩短从10%亮度上升到90%亮度所需的响应时间。因此,可实现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其具有能够充分应对动态图像显示的响应特性。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实施例1)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图5是示出了根据此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的示意图。参见图5,作为控制电路部分,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帧存储器50,用于存储例如从外部单元输入的两帧8位的显示数据;比较器/判断电路51,用于比较每个像素的储存于帧存储器50中的两帧显示数据,以判断每个像素的灰度变化,以及用于产生灰度变化数据,其包含像素灰度已从暗(dark)显示改变为亮显示的数据;以及定时控制器52,其从比较器/判断电路51接收显示数据和灰度变化数据,并从外部单元接收同步信号。该定时控制器52包括可实现帧速率控制(FRC)技术的FRC电路53(随后描述)。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内部电源电路54;以及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其被内部电源电路54供电,通过利用例如运算放大器来形成多个电平的基准电压。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MVA模式的液晶显示器面板1;栅极总线驱动电路(栅极驱动器)56,用于产生预定的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器面板1的多个栅极总线;以及漏极总线驱动电路(数据驱动器)57,用于产生预定的驱动信号给液晶显示器面板1的多个漏极总线。栅极驱动器56从定时控制器52接收栅极驱动器控制信号,从内部电源电路54接收栅极驱动器电压。数据驱动器57从定时控制器52接收8位显示数据和数据驱动器控制信号,从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接收多个电平的基准电压,从内部电源电路54接收数据驱动器电压。
图6是示出了传统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当与图6所示传统液晶显示器相比时,图5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具有与提供帧存储器50、比较器/判断电路51和FRC电路53有关的特征。此外,与传统液晶显示器相似,此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具有与一般256个灰度的数据驱动器57。通过使用从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输入的多个电平的基准电压,对应于256个灰度的数据驱动器57选择性地产生对应于8位显示数据的256个电平电压(0-255)(其被驱动器中的电阻器划分)。因此,与8位显示数据的255灰度(11111111)相对应的电压是能够施加至液晶的最大电压,等于或大于上述电压的电压通常不施加至液晶。
在此实施例中,当给定像素的灰度已经从0灰度(暗显示)改变到255灰度(亮显示)时,预先发现了该像素在第一帧结束之时的亮度,利用作为100%的上述亮度来设定第二帧和随后帧的灰度。例如,当第一帧结束之时达到的亮度是对应于输入到数据驱动器57的显示数据中的243个灰度时,控制电路部分通过利用FRC技术,根据0至243个灰度,形成256个电平的灰度。FRC技术是用于通过利用多个电平灰度组合的多个帧,来显示本来难以被显示的中间灰度。例如,通过在0至255的每个灰度的相邻灰度之间中产生3个电平的灰度,能够显示1021个灰度。从它们之中任意取出256个灰度,以获得顺次排列(gradated)的亮度特性,其不同于迄今为止已设定于液晶显示器的顺次排列的亮度特性。FRC技术是用于转换数据,FRC电路53能够容易地合并于定时控制器52的LSI中。
图7A示出了输入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数据的实例,图7B示出了当输入上述显示数据时从控制电路部分输出到数据驱动器57的显示数据的实例。图7A的显示数据表明,连接至给定漏极总线的像素在第一帧(1F)中全部从黑显示(0灰度)改变为白显示(255灰度)。基于比较器/判断电路51所形成的灰度变化数据,该控制电路部分在第一帧中产生255灰度的显示数据给数据驱动器57,如图7B所示。当255灰度的显示数据在第二帧(2F)和随后帧中也连续输入到液晶显示器时,该控制电路部分在第二帧和随后帧中产生例如243灰度的显示数据给数据驱动器57。通过使输出到数据驱动器57的数据的243灰度对应于白显示,输出到数据驱动器57的数据的灰度电平会减少12个(255-243)灰度。在如上所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用FRC技术,在0到243灰度之间形成256个电平灰度,来获得256个灰度的显示。
图8A示出了传统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像素亮度的变化,图8B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像素亮度的变化。在图8A和图8B中,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亮度水平。按照图8A中线条b5所示的传统MVA模式液晶显示器,当暗显示改变到亮显示时,出现两阶响应。另一方面,在此实施例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中,如图8B中线条b6所示,两阶响应得到抑制。本实施例实现了具有能够充分应对动态显示的响应特性的MVA模式液晶显示器。
(实施例2)现将在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此实施例不依赖FRC技术,而是使用专用的数据驱动器。图9示出了传统数据驱动器中的D/A转换器部分、以及基准电压形成电路,其作为此实施例的预备。参见图9,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产生正极性的(j+1)个电平的基准电压HRVn(n=0...i...j)和负极性的(j+1)个电平的基准电压LRVn(n=0...i...j)。通过使用基准电压HRVn和LRVn,数据驱动器57中的D/A转换器部分58通过电阻器的划分,产生正极性的256个电平的电压HV0至HV255和负极性的256个电平的电压LV0至LV255。在传统的数据驱动器57中,与255灰度(其是输入的8位显示数据中的最大值)相对应的电压是HV255和LV255。电压HV255和LV255是施加至数据驱动器57所驱动的像素中液晶的最大电压。电压大小(magnitude)是由从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馈送的基准电压来限制的。
图10示出了根据此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数据驱动器中D/A转换器部分以及基准电压形成电路。参见图10,基准电压形成电路55产生正极性的基准电压HRVn(n=0...i...j)和负极性的基准电压LRVn(n=0...i...j)、以及用于过量电压的基准电压HRVk(正极性)和LRVk(负极性)。数据驱动器57中的D/A转换器部分58产生与基准电压HRVk和LRVk相对应的过量电压OWH(正极性)和OWL(负极性)。OWH和OWL是比HRVk和LRVk具有更大绝对值的电压。
在此实施例中,这些基准电压被设定为,实施例1的第二帧和随后帧中对应于243灰度的电压变为HV255和LV255。此外在此实施例,过量电压控制数据被添加到从控制电路部分输出到数据驱动器57的8位显示数据。该过量电压控制数据包含控制数据,其涉及过量电压OWH或OWL是否被输出到数据驱动器57;或者最大为HV255和LV255的普通电压是否按照8位显示数据来输出。通过电阻器的划分来形成多个电平的过量电压,以及通过形成多位的过量电压控制数据,能够在OWH和HV255之间、OWL和LV255之间选择多个电平的过量电压。与实施例1相似,本实施例可实现MVA模式液晶显示器,其具有能够在充分程度上应对动态显示的响应特性。
本发明能够以多种方式来改型,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已经处理了像素的显示从黑变白的情况。然而并不限于此,假若在相对感觉之下暗显示变为亮显示,本发明还可应用于从黑色变成中间色调或从中间色调变成白色。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一对基板;密封于该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对准调节结构,形成于该对基板的至少任一个上,用于调节该液晶的对准;开关元件,形成于该对基板之一上;多个总线,连接于该开关元件;总线驱动电路部分,用于将预定的驱动信号馈送到所述多个总线;以及控制电路部分,用于将该总线驱动电路部分控制为当像素的显示状态将从暗显示改变为具有比该暗显示的亮度更高的亮度的亮显示时,第一电压的大小和第二电压的大小之差变得大于第一帧中发生的电压变化的大小,该第一电压在第一帧开始时为了改变该显示状态而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第二电压在第二帧或该第一帧之后的随后帧中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电压变化归因于该像素的液晶电容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一电压的大小大于该第二电压的大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二电压是几乎维持该第一帧结束时的像素亮度的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第二电压的大小小于该第一帧结束时施加至该像素中的液晶的第三电压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暗显示是黑色显示,该亮显示是白色显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控制电路部分包括帧存储器,用于存储从外部单元输入的多帧显示数据;比较器/判断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多帧显示数据,以及用于判断所述像素的显示状态的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液晶具有负介电各向异性,在未施加电压时被对准为几乎垂直于该基板的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该对准调节结构是电极中的突起或狭缝。
9.一种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具有用于调节液晶对准的结构,其中当像素的显示状态将从暗显示改变为具有比该暗显示的亮度更高的亮度的亮显示时,第一电压的大小和第二电压的大小之差被设定为大于第一帧中发生的电压变化的大小,该第一电压在该第一帧开始时为了改变该显示状态而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第二电压在第二帧或该第一帧之后的随后帧中被施加至该像素的液晶上,该电压变化归因于该像素的液晶电容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其中,该第一电压的大小大于该第二电压的大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电压是几乎维持该第一帧结束时的像素亮度的电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其中,该第二电压的大小小于该第一帧结束时施加至该像素中的液晶的第三电压的大小。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其中,该暗显示是黑色显示,该亮显示是白色显示。
全文摘要
在驱动一具有用于调节液晶的对准调节结构的液晶显示器时,当像素的显示状态将从暗显示改变为具有比该暗显示的亮度更高的亮度的亮显示时,在第一帧开始时施加至像素液晶的电压Vd4的大小与在第二帧或随后帧中施加至像素液晶的电压Vd3的大小之差,被设定为大于像素的液晶电容增大所造成的第一帧中下降的电压Vod。
文档编号G09G3/20GK1755441SQ200510055159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8日
发明者佐佐木贵启, 井上雄一, 大城千夫, 本田建功 申请人: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