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61329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PDP利用通过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根据PDP的尺寸,PDP包括以矩阵的形式排列的几十至几百万以上的像素(放电单元)。
一帧分为多个子场,且多个子场具有各自的权重值,并且通过多个子场来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另外,每个子场具有复位期、寻址期和维持期。复位期用于使放电单元初始化,从而可以稳定地执行下一次寻址。寻址期用于选择选通/关闭的放电单元(即,将被选通或关闭的单元)。另外,维持期用于引发用于在寻址的放电单元上显示图像的维持放电。
为了执行这些操作,在维持期期间,以相反的相位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提供交替地具有高电平电压(电压Vs)和低电平电压(0V)的维持脉冲,在复位期和寻址期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复位和扫描波形。因此,分别需要用于驱动扫描电极的扫描驱动电路板和用于驱动维持电极的维持驱动电路板,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将驱动电路板安装在底板(chassis base)的问题,因为是单独的驱动电路板,所以还增大了成本。
因此,为了将两个驱动电路板合为单个的组合电路板,已经提出了一种将单个的电路板设置到扫描电极的端部并将维持电极的端部延伸到该组合电路板的方案。然而,当像这样组合两个驱动电路板时,延伸的维持电极上的阻抗增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2003-90370号韩国专利公布论述了在维持期期间,仅对扫描电极供给交替地具有电压Vs和-Vs的维持脉冲,而将维持电极偏置为地电压。
然而,由于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形成电容分量Cp,所以当扫描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Vs)变为电压Vs(-Vs)时产生1/2Cp(2Vs)2的功耗。当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替地供给电压Vs时,功耗变为{1/2Cp(Vs)2+1/2Cp(Vs)2}。因此,当在维持期期间向扫描电极交替地供给电压Vs和-Vs时,与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交替地供给电压Vs的情况相比,功耗会加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在维持期期间减少功耗的优点的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驱动该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适于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驱动电路,适于在维持期期间,第一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极时,将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不同。并且,所述驱动电路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后,又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大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并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后,又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降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
所述第一电源恢复单元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四电压,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源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恢复单元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三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五电压,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
所述驱动电路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六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七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优选地包括背对背连接的两个晶体管。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优选地包括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晶体管,以及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相同。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适于在维持期期间接收第一电压;多个第二电极,适于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起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源之间,所述第一电源适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源之间,所述第二电源适于提供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第二电感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第三电源,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并适于提供第四电压,所述第四电压的幅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之间;第四电源,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并适于提供第五电压,所述第五电压的幅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的幅值之间;第一升压通路,包括所述第四电源、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第二升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并适于在将所述第二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一升压通路升高后的电压增大;第一降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第二降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已经通过所述第一降压通路降低后的电压减小;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不同。
等离子体显示器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升压通路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之间;第四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通路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之间;第五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升压通路的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之间;第六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通路的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之间。
等离子体显示器优选地还包括第七开关,所述第七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五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的升压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的升压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适于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当对所述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压时,将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通过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再降低;对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第三电压;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再增大;对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之间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所述第一电压优选地是地电压。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等离子体的驱动电路,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适于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不同;所述驱动电路适于在维持期期间,第一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极时,将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所述驱动电路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后,又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大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后,又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降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
所述第一电源恢复单元还优选地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四电压,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源之间;所述第二电源恢复单元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三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五电压,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
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所述驱动电路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开关,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六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七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所述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优选地包括背对背连接的两个晶体管。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优选地包括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晶体管,以及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优选地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相同。


当结合附图时,随着通过参照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变得更好理解,本发明的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本发明的一些附带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波形的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4是图3中的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的视图;图5A和图5B分别是在图3中的驱动电路的各个模式的电流通路的各个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只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在所有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因此,附图和描述实际上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连接状态包括两个元件直接连接的状态,也包括另一元件设置在这两个元件之间的两个元件连接的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中描述的壁电荷是形成在靠近于放电单元的各电极的壁上并积聚在所述电极上的电荷。尽管壁电荷实际上并不接触电极,但是以下将描述为壁电荷“形成”或“积聚”在电极上。此外,壁电压是由于壁电荷而形成在放电单元的壁上的电势差。
以下,还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PDP的方法和等离子体显示器。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视图。
如图1所示,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100、控制器200、寻址电极驱动器300、扫描电极驱动器400和维持电极驱动器500。
PDP100包括在列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寻址电极A1-Am(以下,称作A电极)以及在行方向上延伸的扫描电极Y1-Yn(以下,称作Y电极)和维持电极X1-Xn(以下,称作X电极)。各X电极X1-Xn与各Y电极Y1-Yn对应,在维持期期间,这些X电极和Y电极执行用于呈现图像的显示操作。Y电极Y1-Yn和X电极X1-Xn分别与A电极A1-Am交叉。放电单元(以下简称为单元)由在寻址电极A1-Am与扫描电极Y1-Yn和维持电极X1-Xn的交叉区域处形成的放电空间形成。PDP100的这种结构是一个示例,本发明也可以采用用于供给以下描述的驱动波形的面板的其它结构。
控制器200接收外部视频信号,输出A电极驱动控制信号、X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和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通过将帧分为多个具有各自的亮度权重值的子场来控制等离子体显示器。另外,根据时间间隔,每个子场包括复位期、寻址期和维持期。
寻址电极驱动器300从控制器200接收A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对A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扫描电极驱动器400从控制器200接收Y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对Y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维持电极驱动器500从控制器200接收维持电极驱动控制信号,并对X电极提供驱动电压。
参照图2,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波形。为了更好地理解且易于描述,以下描述对由Y电极、X电极和A电极形成的一个单元供给的驱动波形。
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波形的视图。图2是维持期的驱动波形的视图。
如图2所示,在维持期期间,对Y电极供给交替地具有电压Vs和-Vs的维持脉冲,而对A电极和X电极分别供给0V的电压。结果,仅由扫描电极驱动器400供给维持放电脉冲,因此,在供给维持放电脉冲时的通路上的阻抗是恒定的。
通常,在寻址期(未示出)期间,在将被选通的选择的单元,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壁电压Vwxy,从而Y电极的电势变得高于X电极的电势。因此,在维持期期间,首先对Y电极供给具有电压Vs的维持脉冲,而将0V的电压分别供给到A电极和X电极,因此在Y电极和X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将电压Vs设定为小于Y电极和X电极之间的放电着火电压,将电压Vs+Vwxy设定为大于该放电着火电压。产生维持放电之后,在Y电极上形成(-)壁电荷,在A电极和X电极上形成(+)壁电荷。因此,在X电极和Y电极之间形成壁电压Vwxy,从而X电极的电势变得高于Y电极的电势。
随后,对Y电极施加具有电压-Vs的维持脉冲,因此,在Y电极和X电极之间产生维持放电。因此,在Y电极上形成(+)壁电荷,在X电极和A电极上形成(-)壁电荷,从而通过将电压Vs供给到Y电极可以产生另一维持放电。其后,将对扫描电极Y交替供给电压为Vs和-Vs的维持放电脉冲的过程重复与对应的子场的权重值对应的次数。
以下参照图3来更详细地描述在维持期期间用于供给维持脉冲的驱动电路。使用具有体二极管的N沟道型场效应晶体管(FET)作为开关。然而,可选择地,也可以使用执行相同功能或相似功能的其它开关。此外,将X电极和Y电极形成的电容分量表示为面板电容器(panel capacitor)Cp。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400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恢复单元410、第二电源恢复单元420和电压电源430。
第一电源恢复单元410包括晶体管Yr1和Yf1、电感器L1、二极管Dr1和Df1、电容器Cer1,第二恢复单元420包括晶体管Yr2和Yf2、电感器L2、二极管Dr2和Df2、电容器Cer2。
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连接在晶体管Yr1的漏极和晶体管Yf1的源极之间,电源恢复电容器Cer2连接在晶体管Yr2的漏极和晶体管Yf2的源极之间。此外,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连接到电感器L1的第一端,电感器L1的第二端连接在晶体管Yr1的源极和晶体管Yf1的漏极之间,同时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连接到电感器L2的第一端,电感器L2的第二端连接在晶体管Yr2的源极和晶体管Yf2的漏极之间。二极管Dr1连接在晶体管Yr1的源极和电感器L1之间,二极管Df1连接在晶体管Yf1的漏极和电感器L1之间。此外,二极管Dr2连接在晶体管Yr2的源极和电感器L2之间,二极管Df2连接在晶体管Yf2的漏极和电感器L2之间。将电压Vs/2充入电容器Cerl,将电压-Vs/2充入电容器Cer2。
当晶体管Yr1和Yr2具有体二极管时,二极管Dr1和Dr2设置了用于使面板电容器Cp的电压增大的升压通路,当晶体管Yf1和Yf2具有体二极管时,二极管Df1和Df2设置了用于使Y电极的电压降低的降压通路。当晶体管Yr1、Yr2、Yf1和Yf2没有体二极管时,可以去除二极管Dr1、Dr2、Df1和Df2。第一电源恢复单元410利用电感器L1和面板电容器Cp的谐振,将Y电极的电压从0V增大到电压Vs,或将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降低到0V,第二电源恢复单元420利用电感器L2和面板电容器Cp的谐振,将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增大到0V,或者将Y电极的电压从0V降低到电压-Vs。
此外,在电源恢复单元410中,可以改变电感器L1、二极管Dfl和晶体管Yfl的连接顺序,也可以改变电感器L1、二极管Dr1和晶体管Yr1的连接顺序。例如,电感器L1可以连接在晶体管Yr1和Yfl的节点与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之间。同样,在电源恢复单元420中,可以改变电感器L2、二极管Df2和晶体管Yf2的连接顺序,也可以改变电感器L2、二极管Dr2和晶体管Yr2的连接顺序。此外,虽然在图3中,电感器L1连接到晶体管Yr1和Yf1的节点,但是电感器可以分别连接到由晶体管Yr1形成的升压通路和由晶体管Yf1形成的降压通路。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于第二电源恢复单元420。
电压电源430包括晶体管Ys1和Ys2。
晶体管Ys1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和用于提供电压Vs的电源Vs之间,晶体管Ys2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和用于提供电压-Vs的电源-Vs之间。两个晶体管Ys1和Ys2分别将电压Vs和-Vs提供到Y电极。
以下参照图4、图5A和图5B更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在维持期期间的时变操作。从模式1(M1)到模式6(M6)依次执行时变操作,可以通过晶体管的操作将模式从一个模式改变为另一个模式。在以下的描述中,使用了术语“电感电容(LC)谐振”。应该理解的是,术语“LC谐振”并不一定指的是振荡的无穷性,而是用于说明当晶体管Yr1、Yr2、Yf1和Yf2导通时,通过电感器L1和L2与面板电容器Cp的组合,在电压增大或电压减小的过程中电压的性能将符合的曲线或图形。
图4是图3中驱动电路的驱动时序的视图,图5A和图5B是在图3中的驱动电路的各个模式下的各电流通路的视图。
假定在模式1(M1)开始之前对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供给0V电压。
在模式1(M1),晶体管Yr1导通。然后,通过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晶体管Yr1、二极管Dr1和电感器L1至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形成电流通路C1。由于电流通路C1,在电感器L1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产生LC谐振。由于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被充电至电压Vs/2,所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增大至将近电压Vs。
在模式2(M2),晶体管Ys1导通,晶体管Yr1截止。然后,从电源Vs经晶体管Ys1至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形成电流通路C2,如图5A所示。通过该电流通路,对Y电极提供电压Vs。
在模式3(M3),晶体管Yfl导通,晶体管Ys1截止。然后,从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经电感器L1、二极管Df1、晶体管Yfl和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形成电流通路C3,如图5A所示。由于电流通路C3,在电感器L1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产生LC谐振。充入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被放电,从而根据LC谐振特性曲线,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降低至将近0V。
在模式4(M4),晶体管Yf2导通,晶体管Yf1截止。然后,从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经电感器L2、二极管Df2和晶体管Yf2至电容器Cer2形成电流通路C4,如图5B所示。由于电流通路C4,在电感器L2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产生LC谐振。充入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被放电,从而根据LC谐振特性曲线,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降低至将近-Vs。
在模式5(M5),晶体管Ys2导通,晶体管Yf2截止。然后,从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经晶体管Ys2至电源-Vs形成电流通路C5,电压-Vs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
在模式6(M6),晶体管Yr2导通,晶体管Ys2截止。然后,从电容器Cer2经晶体管Yf2、二极管Dr2和电感器L2至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形成电流通路C6,如图5B所示。由于电流通路C6,在电感器L2和面板电容器Cp之间产生LC谐振。由于电源恢复电容器Cer1被充电至电压-Vs/2,所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处的电压增大至将近0V。
通过从模式1至6(M1-M6)电流重复流动,维持放电驱动电路将交替地具有电压Vs和-Vs的维持脉冲供给到Y电极。
此外,当如上所述使用这两个电源恢复电路410和420时,功耗变为{1/2Cp(Vs)2+1/2Cp(Vs)2}。因此,与当将电压Vs和-Vs交替地供给到Y电极时产生的功耗1/2Cp(2Vs)2相比,可降低功耗。
如图3所示,在扫描电极驱动器400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中,当将电源恢复电路410和420分开并且对Y电极供给电压Vs和-Vs时,由于电路元件布置在电路板上时外围元件的中断,而可以形成更长的一个通路(在图3中,参照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2之间的通路P2)。例如,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2之间的通路P2可以形成得比在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之间的通路P1更长,因此,通路P2的寄生电感增大。当电感器L1和L2具有相同的电感时,由于寄生电感,通路P2的阻抗可以变得大于通路P1的阻抗。
然而,当电感器和电容器之间发生谐振时,谐振电流与电感L的平方根的倒数 成正比,因此,通路P2的谐振电流变得小于通路P1的谐振电流。因此,由于通路P2中形成的其它寄生元件,在模式4(M4),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的电压不能降低至将近电压-Vs。然后,由于当连接到用于提供电压-Vs的电源的晶体管Ys2导通时电压的突变,所以会产生过流。由于过流造成了电路元件的压力(stress),这导致电路元件过热,从而可毁坏电路元件。
因此,当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扫描电极驱动器400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中驱动两个单独的电源恢复单元410和420时,根据通路P1和P2的长度,对通路P1或P2设置不同的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和L2。
更具体地讲,将较长通路(在图3中,面板电容器Cp及电感器L2形成的通路P2)上的电感器L2的电感设置得小于较短通路(在图3中,面板电容器Cp和电感器L1形成的通路P1)上的电感器L1的电感。然后,可以通过寄生电感来补偿阻抗。此外,通路P2长于通路P1只是一个示例。因此,根据驱动电路的布置,通路P1可以比通路P2长。可以将通路P1上的电感器L1的电感设定得小于通路P2上的电感器L2的电感。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中,仅利用谐振对Y电极提供维持放电脉冲,而不对Y电极提供0V的电压。采用这种布置,会使维持放电脉冲的波形变形。更具体地讲,当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降低至0V的电压时,由于各个通路上的噪声元件,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降低至将近0V的电压,而不是降低至0V的电压。其后,当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再降低到电压-Vs时,由于先前Y电极的电压没有精确地减小到0V的电压,所以Y电极的电压不能降低至电压-Vs。如果像这样仅利用谐振,会使维持放电脉冲的波形变形。因此,当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降至将近0V的电压后和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从电压-Vs增大至将近0V的电压后,分别对Y电极提供0V电压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不会使维持脉冲的波形变形。以下参照图6和图7来详细描述能够产生这种驱动波形的驱动电路。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维持放电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如图6所示,电压电源430还包括晶体管Yg。晶体管Yg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和用于提供0V电压的0V电源之间,并以背对背的形式形成,以中断流过体二极管的电流通路。当晶体管Yg没有体二极管时,可以以背对背的形式形成晶体管Yg。
在这种驱动电路中,在模式3(M3),在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降低至将近0V后,晶体管Yg导通,对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提供0V的电压,在模式6(M6),在利用谐振使Y电极的电压增大至将近0V后,晶体管Yg导通,对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提供0V的电压。
在这种驱动电路中,因为连接到0V电压的晶体管Yg被过度地导通/截止以将0V电压提供到Y电极,所以会对晶体管Yg产生压力。因此,如图7所示,晶体管Yg可分为两个晶体管Yg1和Yg2,而不是以背对背的形式形成。更具体地讲,电压电源430还包括晶体管Yg1和Yg2以及二极管Dg1和Dg2。漏极连接到电感器L1的第一端的晶体管Yg1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和0V电压之间,源极连接到电感器L2的第一端的晶体管Yg2连接在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和0V电压之间。此外,二极管Dg1相对于体二极管反向连接,以中断流过晶体管Yg1的体二极管的电流的通路。同样,二极管Dg2相对于体二极管反向连接,以中断流过晶体管Yg2的体二极管的电流的通路。当晶体管Yg1和Yg2没有体二极管时,可去除二极管Dg1和Dg2。
在这种驱动电路中,在模式3(M3)后,晶体管Yg1导通,在模式6(M6)后,晶体管Yg2导通,因此,0V的电压被提供到面板电容器Cp的Y电极。以这种方式,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晶体管Yg相比,当对Y电极提供0V的电压时,可减少晶体管Yg1和Yg2的导通/截止操作。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际的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定公开的实施例,而相反,意在覆盖包括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在维持期期间将电压Vs和-Vs交替地提供到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时,通过利用两个单独的电源驱动电路可使功耗减小一半。此外,当有差别地控制两个电源恢复电路通路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并通过较长通路上的寄生电感来补偿阻抗时,电源恢复电路可具有提高的效率,并可以防止电源恢复电路过热和电路元件的压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适于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驱动电路,适于在维持期期间,第一电压被提供到所述第一电极时,将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不同;并且其中,所述驱动电路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后,又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增大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并适于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后,又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降低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其中,所述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一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四电压,所述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源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源恢复单元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三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和第二电源之间,并适于提供具有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幅值的第五电压,所述第四开关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五开关,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六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第七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二电压的第四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包括背对背连接的两个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五开关包括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晶体管,以及在所述第三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串联连接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晶体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一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与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之间的幅值的差相同。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适于在维持期期间接收第一电压;多个第二电极,适于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一起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第一开关,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源之间,所述第一电源适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第二开关,连接在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和第二电源之间,所述第二电源适于提供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幅值;至少一个第一电感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至少一个第二电感器,具有电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第三电源,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第二端,并适于提供第四电压,所述第四电压的幅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的幅值之间;第四电源,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第二端,并适于提供第五电压,所述第五电压的幅值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的幅值之间;第一升压通路,包括所述第四电源、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第二升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压已经通过所述第一升压通路升高后的电压增大;第一降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第二降压通路,包括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并适于将所述第二电极已经通过所述第一降压通路降低后的电压减小;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还包括第三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升压通路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之间;第四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降压通路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三电源之间;第五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一升压通路的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之间;第六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第二降压通路的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四电源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还包括第七开关,所述第七开关连接在适于提供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五电源和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的升压通路上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各自的电感器的电感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的升压通路上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各自的电感器的电感。
12.一种驱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方法,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适于控制所述显示器的操作的多个第一电极和多个第二电极,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当对所述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压时,将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所述第二电极;通过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二电压降低;通过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再降低;对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第三电压;通过所述第二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从所述第三电压增大;通过所述第一电感器将所述第二电极的电压再增大;对所述第二电极提供所述第二电压;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长度与所述第二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之间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小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中的较短通路上各自的所述第一电感器和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电感器的电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是地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是地电压。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第一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源恢复单元,包括具有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的第二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的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器的电感不同,并且在维持期期间,当对第一电极提供第一电压时,将大于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和小于第一电压的第三电压交替地提供到第二电极。第一电感器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通路的长度与第二电感器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二通路的长度不同,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之间较长通路的电感器的电感小于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中较短通路上的电感器的电感。当将两个电源恢复电路通路中的较长通路上的电感器的电感设定为相对较小时,通过较长通路上的寄生电感来补偿阻抗。
文档编号G09G3/288GK1953016SQ20061014189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8日
发明者朴秀珍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