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墨水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07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水墨水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墨水瓶,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携带且用于给墨水笔注水的注水墨水瓶。
背景技术
目前钢笔仍是办公、学习最常见的必备工具,而为钢笔补充墨水的墨水瓶形状、性能也是各式各样,但最常见的还是玻璃墨水瓶,但是玻璃墨水瓶体积较大而且易碎,并且如果钢笔需要补充墨水,则需要将笔尖插入墨水瓶内,这样即会造成对笔尖的污染,墨水多时可能还会污染到笔杆,虽然已经有玻璃墨水瓶中设置擦笔器的结构,但是这种墨水瓶还是由于体积大、易破碎而不易携带,尤其是在短期外出或者考试等情况下更不方便带上述的墨水瓶。为克服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一种便携式墨水瓶,即在墨水瓶的瓶口处安装一细管,并在细管上套上套盖,但是这种墨水瓶的缺点是套盖不能非常密封地封闭细管,因此需要谨防因墨水瓶倾倒而发生的泄漏。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密封且便于携带的墨水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密封并且方便携带以随时可以给墨水笔注水的注水墨水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连接于瓶口的瓶塞、套设在瓶体上的瓶盖,所述瓶塞上开设有出液口,瓶盖上设置有封闭出液口的压入部,所述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注液口的顶端具有扩口,所述压入部具有插入注液口的柱端及与扩口配合的扩展部。
所述瓶盖设置有凸圈,所述瓶口设置压槽和凸肋,在瓶盖与瓶体配合时,所述凸肋位于凸圈上部且上述凸圈收容于上述压槽内。
所述凸肋形状为“)”,所述凸圈的形状为“(”形。
所述瓶塞包括瓶塞主体及自外周面向外延伸的限位凸台,瓶塞与瓶口配合时,限位凸台卡持到瓶口顶端。
所述瓶塞上部外圆周面及瓶盖与上述外圆周面配合的内表面均为斜面。
所述瓶塞与瓶体是一体设置的。
所述瓶体为透明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瓶塞上设置有出液口,瓶盖上设置有密封出液口的压入部,因此可以防止墨水自出液口向外泄漏;瓶盖与瓶体、瓶塞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而且瓶体与瓶盖上分别设置有凸肋和凸圈,进一步加强对配合处的密封,防止墨水从配合处泄漏;由于瓶口直径小,可以与墨水笔笔尖更接近,从而保证瓶口非常方便地靠近笔尖来准确地向笔尖内注入墨水,出液口较细,因此可以控制墨水挤出量,方便地将墨水注入到墨水笔中,防止墨水污染其他部分或者其他物品;瓶体具有一定强度,抗挤压,可以防止破碎,因此便于携带,且注水墨水瓶由透明材料制成,便于观察墨水量;另外,由于注水墨水瓶可以借助于专用工具向其中注入墨水,从而可以避免墨水用完后必须抛弃墨水瓶的做法,由于注水墨水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也具有环保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的瓶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的瓶塞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的瓶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未标号)包括瓶体1、与瓶体1的瓶口12相连的瓶塞2及覆盖瓶塞2与瓶口12的瓶盖3。
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瓶体1大致为长方体形,其包括有储存墨水的储液空间11,瓶口12设置于储液空间11上方,且瓶口12包括设于下端的压槽121、位于压槽121上方的凸肋122、设置于瓶口12外周的外螺纹124及沿瓶口12的中心线纵向开设并与储液空间11贯通的收容通道124。优选的,瓶体1底面的长、宽分别为2cm,瓶体1(不包括瓶口12)的高度为7-8cmm。优选的,上述瓶口12的截面为圆形,且收容通道124同样也为圆形,所述凸肋122截面可以是“)”形,所述储液空间11的截面则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当然所述瓶体1也可以是纵长形等多种情况。优选的,所述瓶体1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从而便于观察其内部储液空间11内墨水的高度,从而确定何时向其中补充墨水,并且,所述瓶体1采用强度适中的硬塑料制成,从而可以抗挤压、不易碎,并且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挤压时将墨水从储液空间11内挤出。
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瓶塞2包括瓶塞主体21、自瓶塞主体21外圆周向外凸伸出一圈限位凸台22、及自瓶塞主体21的纵向中心线贯穿的出液口23。所述瓶塞2位于限位凸台22上部的主体21外圆周设置有外螺纹(未标号),且限位凸台22上部的主体21大致为圆台形,即外表面为斜圆周面,即上部直径小于与限位凸台22相接处的下部直径。所述出液口23的上端开设有倒锥形的扩口231。
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瓶盖3包括瓶盖主体31、开设以在瓶盖主体31内的收容空间30、自瓶盖主体31下端向收容空间30内延伸的凸圈32、及自瓶盖主体31的顶表面内壁向收容空间30内向下延伸的压入部33。优选的,所述凸圈32截面为“(”形,所述瓶盖主体31位于收容空间30的上部分设置有内螺纹(未标号)。收容空间30的上部分截面为直径上小下大的圆台形,即其截面的内表面为斜面,其形状与上述瓶塞2的位于限位凸台22上部的主体21形状相似。所述压入部33的上端为锥形截面的扩展部331、下端为圆柱端332。
组合时,上述瓶塞2位于限位凸台22下部的瓶塞主体21插入到瓶体1的收容通道124内,限位凸台22卡持到瓶口12的顶表面,因此可以防止瓶塞2整体进入到收容通道124内。随后盖上瓶盖3,通过瓶塞2上部的外螺纹、瓶口12的外螺纹与瓶盖3的内螺纹连接将瓶盖3固定到瓶体1的瓶口12处。由于瓶口12上设置有凸肋122,瓶盖3上设置有凸圈32,因此在旋紧瓶盖3时,凸肋122与凸圈32干涉直至凸圈32进入压槽121内且凸肋122位于凸圈32上方,并且瓶盖3的压入部33插入到瓶塞2的出液口23内,且扩展部331与扩口231配合,通过上述的两种方式可以做到瓶体1、瓶塞2及瓶盖3的紧密配合,防止墨水泄漏。
需要向墨水笔(未图示)内注入墨水时,取下瓶盖3,将瓶塞2的出液口23对准墨水笔的笔尖,挤压瓶体1使瓶体1变形,墨水则会从出液口23滴入到笔尖内,松开瓶体1使其恢复原形,反复上述的动作,直至墨水笔中注入所需要的墨水量。通过上述方式向墨水笔内注水可以防止墨水笔的其他部位受到污染,因此干净卫生,也不会造成墨水的浪费。
当通过瓶体1观察到储液空间11内的墨水量偏少或者几乎没有之时,分离瓶塞2与瓶体1,向注水墨水瓶内补充墨水,随后再将瓶塞2、瓶体1组装为一体,再盖上瓶盖3。上述注入墨水可以通过一些专用设备,如注射器等注入,因此本实用型注水墨水瓶可以重复使用,而且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环保的效果。
为保证瓶塞21配合到瓶口12内时不发生泄漏,优选的瓶塞2位于限位凸台22下部的瓶塞主体21直径略大于瓶口12的收容通道124的直径,从而瓶口12与瓶塞2过盈配合,使得墨水不会自二者的配合位置泄漏。当然,上述瓶塞2位于限位凸台22下部的瓶塞主体21的外部可以设置有外螺纹,瓶口12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来防止墨水泄漏,另外瓶口12与限位凸台2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垫来阻止墨水泄漏。因此在瓶盖3、瓶体1、瓶塞2组装后,将注水墨水瓶倒置也不会从出液口23或者收容通道124泄漏墨水。
上面以瓶塞2与瓶体1是分体设置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瓶塞2也可以与瓶体1是一体设置的。另外,瓶塞2也可以不设置限位凸台22,而是将瓶塞2设计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相应的瓶口12的收容通道124也如此设计,且瓶塞2接近上部的直径大于收容通道124最上部的直径,这样瓶塞2可以插入到收容通道124内而不会掉入收容通道124内。当然,瓶体1与瓶盖3也可以仅通过螺纹密封连接,而不分别设置凸肋122和凸圈32。当然,所述瓶盖3的收容空间30上部可以设置为直筒形,瓶塞2的限位凸台22上方的瓶塞主体21也可以是直筒形,这样的设计均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注水墨水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连接于瓶口的瓶塞、套设在瓶体上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上开设有出液口,瓶盖上设置有封闭出液口的压入部,所述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口的顶端具有扩口,所述压入部具有插入注液口的柱端及与扩口配合的扩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设置有凸圈,所述瓶口设置压槽和凸肋,在瓶盖与瓶体配合时,所述凸肋位于凸圈上部且上述凸圈收容于上述压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形状为“)”,所述凸圈的形状为“(”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包括瓶塞主体及自外周面向外延伸的限位凸台,瓶塞与瓶口配合时,限位凸台卡持到瓶口顶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上部外圆周面及瓶盖与上述外圆周面配合的内表面均为斜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与瓶塞上部通过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塞与瓶体是一体设置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水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为透明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水墨水瓶,包括具有瓶口的瓶体、连接于瓶口的瓶塞、套设在瓶体上的瓶盖,所述瓶塞上开设有出液口,瓶盖上设置有封闭出液口的压入部,所述瓶盖与瓶体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注水墨水瓶可以防止墨水自出液口向外泄漏,而且由于出液口较细,可以控制墨水挤出量,方便地将墨水注入到墨水笔中,防止墨水污染其他部分或者其他物品;另外,注水墨水瓶具有一定强度,抗挤压,可以防止破碎,因此便于携带,且注水墨水瓶是透明的,便于观察其中的墨水量。
文档编号B43L25/00GK2883028SQ20062000214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6日
发明者苏天俊 申请人:苏天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