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52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改变光强平面分布的照明设备以及采用该照明设 备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液晶显示设备背光的光源,按着惯例,已知采用诸如CCFL (冷阴极荧光灯)、EEFL (外电极荧光灯)或HCFL (热阴极荧光灯)的条 状荧光管的光源。也已提出这样的背光,采用条状紫外灯作为光源,将紫外 光转换为可见光,采用可见光作为照明光(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 No. 2001-266605 )。
近来,开发了局部驱动型背光,其中诸如LED(发光二极管)的大量点 光源用作光源,发光平面分成多个局部发光区域,并且在;f皮此独立的局部发 光区域中执行发光控制。开发了采用局部驱动型背光的液晶显示设备。在该 液晶显示设备中,背光的光强根据要显示的视频图像而局部改变,从而实现 了超过液晶显示器中极限对比率的光强再现范围(动态范围)。具体方法之 一是通过局部减少(截止)部分显示暗色图像的背景光来减少黑色光强的方 法。该技术通常称为局部变暗。

发明内容
在传统的局部驱动型背光中,光源元件自身设置在很多区域中,并且驱 动电路连接到光源元件。通过控制光源自身的发光量,在每个局部发光区域 中改变光强。具体地讲,在使得局部发光区域变暗的情况下,降低光源的驱 动电流是足够的。
然而,在设计中,因采用的光源元件数量的物理限制和光源元件设置的 物理限制,实际上限制了划分区域的最大数量(变暗区域的最小尺寸)。另 一方面,在更细微地局部降低光强的情况下,必须相当大地增加所采用光源 元件的数量,并且增加划分数量。因为根据划分数量来执行光源自身的光控,
4所以驱动电路的数量也增加。如上所述,在获得划分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出 现物理限制和经济限制。
在传统的局部驱动类型中,必须细微地划分光源自身。因此,在设置约
20个诸如CCFL的线光源的构造中,难于将屏幕划分成行列的二维矩阵。传 统上,在采用诸如CCFL的线光源的情况下,仅在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的 单元中控制光强。在与具有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二维空间频率的视频信号的结 合中,不易产生局部驱动型的效果。因此,不适合采用线光源。通常,通过 采用主要是点光源的LED等,光源可分地设置在二维矩阵中的多个区域中, 并且实现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独立发光控制。
因此,希望提供不依赖于光源元件自身的构造而能局部降低光强的照明 设备和显示设备。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用作具有带一对第 一偏振器的液晶显示 面板的显示设备的背光,具有光源;以及液晶光控制面板,具有一对第二 偏振器,并且抑制来自该光源的光的透射量,由此允许来自光源的该光具有 光强局部降低的沿平面的光强分布。该第二偏振器中的偏振度优化为使得该 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低于该第 一偏振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具有照明设备,包括光源和液晶光控制 面板;以及显示部分,包括带有一对第一偏振器的液晶显示面板,并且根据 输入的视频信号通过采用来自照明设备的照明光作为显示光来显示视频图 像。作为照明设备,采用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照明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中,通过由液晶光控制面板来调 整由光源产生的光的透射量,在平面中局部减少光源产生的光的光强。因此, 例如,不用在很多区域中设置光源,或者不用控制光源自身的发光量,而局 部减少了光强。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设备中的液晶光控制面板与常规的液晶 显示面板不同,不要求具有很高的对比率,从而液晶光控制面板中的一对偏 振器的透光量比CR特意设定为低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了在预定的范 围内设定透光量比CR,液晶光控制面板中的该对偏振器的偏振度通过在允 许的范围内特意恶化(低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来优化。通过特意恶化偏 振度,尽管对比率变得低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但是透射率得到改善。结 果,在抑制设置液晶光控制面板时产生的介入损失(光透射损失)的同时, 调整了光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中,通过由液晶光控制面板来调 整从光源产生的光的透射量,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强在平面中局部减少。因 此,例如,不用增加光源元件的数量或者不用控制光源自身的发光量,以很 低的成本局部降低了光强,而不依赖于光源元件自身的构造。通过在允许的 范围内特意比常规液晶显示面板更多地恶化(降低)液晶光控制面板中成对 偏振器的偏振度来实现优化,使得透光量比CR抑制在光控所需的预定范围 内。因此,尽管实现了对比率低于常规液晶显示面板,但是改善了透射率。 结果,在抑制设置液晶光控制面板时产生的介入损失的同时,调整了光量。
本发明其它的和进一步的目标、特征和优点,通过下面的描述将更加明 显易懂。


图1是示出采用作为本发明第 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显示设备示例的总 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 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构造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4A和4B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设备的构造示例的截 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 一 实施例中的液晶光控制面板的构造示例的分解透 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光控制面板中的偏振器的构造示例 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设备的第一光强分布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设备的第二光强分布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设备的第三光强分布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IO是示出光源部分、漫射部分和液晶面板中亮度图像重叠关系的说 明性示意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的电路构造的框图。
图12是示出光源部分(液晶光控制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频率
关系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3是自然光通过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T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单个偏振器中透射率与波长关系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5A是偏振光对单个偏振器的平行透射率tl的说明性示意图,而图
15B是垂直透射率t2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6A和16B分别是在正交尼科尔设置和平行尼科尔设置中自然光通
过一对偏振器的透射率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7是示出一对偏振器的偏振度相对于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的关系的
说明性示意图。
图18是示出 一对偏振器的偏振度与透光量比的关系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19是示出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与一对偏振器的透光量比的关系的说 明性示意图。
图20是示出一对偏振器的偏振度与整个偏振器的厚度(PVA)的关系 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1是示出整个液晶光控制面板和比较例的透射率示例的说明性示意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照明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的构造示例。该显示设备是 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并且具有作为照明设备的背光60和液晶显示面板70。 液晶显示面板70是显示部分,用于采用来自背光60的照明光作为显示光来 根据输入视频信号Vin显示视频图像。背光60具有光源单元61和漫射部分 62。漫射部分62这样获得,例如,将诸如具有均匀漫射度的漫射体的多个 板状光学构件或者光学片堆叠起来以改善总的光强。
如图2所示,背光60中的光源单元61具有多个局部发光区域66,局部 发光区域66通过在平面内的方向上划分发光区域而获得(在垂直方向上的"n" x在水平方向上的"m" ^K份(n, m=2或者更大的整数))。在光源单 元61中,局部发光区域66才艮据输入一见频信号Vin ^皮此独立地光控制。在该 实施例中,由要描述的设置在光源单元61中的液晶光控制面板11执行每个 局部发光区域66上的光控制。
图3及图4A和4B示出了背光60更加具体的构造示例。图3和图4A 是背光60的部件的分解图。背光60具有作为壳体的灯室10。在灯室10中, 依次容放了作为光源单元61的部件的多个光源1和液晶光控制面板11。灯 室10的底面10B用作反射面来反射来自光源1的光。漫射部分62贴附到灯 室10的顶面。光源1是发射白光的条状线光源,诸如CCFL、 EEFL或HCFL。 光源l和液晶光控制面板ll容放在灯室IO中,由灯架10A支撑它们的两端。 与顶面上的漫射部分62不同的漫射构件12可以设置在光源1和液晶光控制 面斧反11之间。
图5示出了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具体构造示例。液晶光控制面板11例 如为无源型液晶面板,并且其构造为由作为透明导电膜的一对ITO (氧化铟 锡)膜3A和3B夹着液晶4,而该对ITO膜3A和3B的两侧由一对偏振器 2A和2B夹着。该对ITO膜3A和3B设置为使得电极;波此垂直,并且在二 维矩阵状态下驱动液晶4。该对偏振器2A和2B设置为其偏光轴为正交尼科 尔设置。
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每一个都具有例如如图6所示的构造,其中由 作为保护膜的TAC层(三醋酸纤维素)6和7夹着作为偏振器主体层的PVA (聚乙烯醇)层5。通过用碘浸渍PVA层5,获得偏光效果。在本实施例中, 如稍后所描述,PVA层5的厚度设定为厚度D2,该厚度D2小于常规的液 晶显示面板采用的厚度Dl ,由此特意降低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偏振度。
尽管没有示出,但是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70 (图1 )还具有一对 第一偏振器。作为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第二偏振器的该对偏振器2A和2B 的偏振度特意设定为小于液晶显示面板70的该对偏振器。在该实施例中, "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70。
液晶光控制面板11构造为在分成二维矩阵的多个区域的每一个(图2 中的局部发光区域66)中的透光量有限。根据输入视频信号Vin,从光源1 发射的光的光强在划分的区域的基础上在平面内局部降低。
图7至9示出了液晶光控制面板11执行的光控制的原理。在图7至9中,简化了背光60的构造以说明该原理。假设液晶光控制面板11具有三个
区域;中心区域以及左、右区域作为划分的区域。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划 分区域的状态假设为非屏蔽状态(透射状态)、半屏蔽状态(中间状态)和 最大屏蔽状态。光源1以预定的光强发光。
图7示出了在液晶光控制面板11中的中心划分区域设定为半屏蔽状态 而左、右划分区域设定为非屏蔽状态的情况下的光强分布(第一光强分布 21)。在此状态下,左、右区域中的光强设定为几乎常态光强,并且中心区 域中的光强设定为略低。图8示出了在中心划分区域设定为最大屏蔽状态而 左、右划分区域设定为非屏蔽状态的情况下的光强分布(第二光强分布22 )。 在图8的状态下,中心区域中的光强设定为低于图7的第一光强分布21。图 9示出了在中心划分区域设定为非屏蔽状态而左、右划分区域设定为最大屏 蔽状态的情况下的光强分布(第三光强分布23)。在图9的情况下,中心区 域的光强设定为几乎常态光强,而左、右区域中的光强设定为较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60中,在允许光源1以预定光强发光的状态下, 通过改变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每个划分区域的屏蔽状态,获得具有不同光 强分布的照明光。因为漫射部分62 i殳置在液晶显示面一反70和液晶光控制面 板11之间,所以防止了液晶光控制面板11中的偏振,并且该光可以用作散 射光。该光由漫射部分62漫射,由此能够引起适度的模糊数量。
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区域划分数(图2中的局部发光区域66的划分数) 设定为充分小于液晶显示面板70的像素数(例如,液晶显示面板70的像素 数为l,OOO,OOO像素,而光源单元61的表面划分数为几十至几百)。换言之, 液晶光控制面板ll中划分区域的尺寸设定为充分大于液晶显示面板70中的 一个像素的尺寸。
在该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中,来自光源单元61的照明光以其间的漫射 部分62发射到液晶显示面板70的后表面侧。液晶显示面板70才艮据输入的 视频信号Vin调制该照明光,并且显示视频图像。最终显示的视频图像的亮 度概念上通过结合光源单元61中的发光平面(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发光平 面)的亮度和液晶显示面板70的显示表面的亮度来获得,在光源单元61中 考虑了漫射部分62的漫射度。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光源单元61、漫射部分62和液晶显示面板70的 每一个中的亮度图像。在显示设备中,如图所示,通过物理叠加(通过乘法结合)整个背光60的发光面图像75和单个液晶显示面板70的板面图像73 获得的合成图像74是最终观察到的视频图像。整个背光60的发光面图像(背 光面图像75)是光源单元61形成的发光面图像71和漫射部分62形成的漫 射面图像72的合成。在该实施例中,漫射部分62是均匀漫射面,从而实质 的亮度分布(平面中的对比)由光源单元61的液晶光控制面板11确定。 图11示出了在显示设备中的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的电路构造示例。 显示设备具有用于驱动光源单元61的光源1的光源驱动单元30、用于 驱动光源单元61的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光控制面板驱动单元31以及用于 对输入视频信号Vin进行信号处理并控制所述单元的控制单元40。
控制单元40具有用于控制光源驱动单元30的光源控制单元41 、用于控 制光控制面板驱动单元31的光控制面板控制单元42以及用于存储稍后要描 述的轮廓数据(亮度分布数据)的轮廓数据存储单元43。控制单元40还具 有图像处理单元50和显示面板驱动单元44,图像处理单元50用于在轮廓数 据存储单元43中存储的轮廓数据的勤出上纠正输入一见频信号Vin上的亮度, 并且产生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70上的适当图像,显示面板驱动单元44用于 在来自图像处理单元50的输出信号的基础上以适当的伽马值驱动液晶显示 面寺反70。
在该实施例中,轮廓数据存储单元43对应于本发明中的"存储部分" 的一个示例。图^^处理单元50对应于本发明中的"纠正部分,,的具体示例。 "轮廓数据"表示局部驱动背光60时局部黑暗程度(亮度或者亮度分 布的降低程度)的数据。具体地讲,例如,在多个图案中获得当光源单元61 中只有多个局部发光区域66的一部分变暗时(如图7至9所示,调节液晶 光控制面板11的多个划分区域的一部分的透光量时)亮度(亮度分布)降 低程度的数据。该数据在轮廓数据存储单元43中存储为轮廓数据。图像处 理单元50采用这样的亮度分布数据对输入视频信号Vin执行适当的亮度纠 正。因此,视频图像适当地显示在液晶面板70中。
图12示出了光源单元61的液晶光控制面板ll和液晶显示面板70的驱
动频率的关系。在该显示设备中,用于在液晶显示面板70中显示视频图像
的帧复写驱动频率与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驱动频率完全同步,或者该两个 驱动频率设定到不同状态下并且不引起可见振动(闪烁)的频率。例如,当
液晶显示面板70的帧复写驱动频率为120Hz时,优选地,液晶光控制面4反11的驱动频率为相同的频率120Hz,并且驱动频率优选同步。作为选择,优 选将驱动频率设定为A120Hz的整数倍(例如,240Hz等)。这防止了液晶光 控制面板11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70中每一帧的开始计时的操作中相移的发生。
接下来,将描述整个显示设备的对比以及背光60的必要对比(在该实 施例中,基本上为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对比)。
例如,当假设该显示设备用作电视机时,存在整个屏幕上显示白色的状 态。该状态将称为全白显示。在此情况下,约600 cd/n^为工业上的平均亮 度。当对比率为1000:1时,在液晶显示面板70中显示黑色的情况下的最低 亮度约为0.6cd/m2。如果使得背光60的亮度变为1/100,则在整个显示设备 中黑色显示时的亮度约为0.006 cd/m2,即1/100。因此,对于黑色显示中的 约0.006 cd/m2的亮度与背光60为100%导通的全白显示的亮度600 cd/n^之 间的比率,显示设备总体上的对比率为IOO,OOO:I。该亮度足够电视机使用。
由上面的观点可见,例如,背光60中所需的对比率约为100:1。在该实 施例中,背光60的对比率基本上由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性能决定。因此, 液晶光控制面板11所必需的对比率例如约为100:1。就是说,液晶光控制面 板11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不同,不需要很高的对比率。因此,在该实施 例中,作为液晶光控制面板11部件的一对偏振器2A和2B的透光量比CR 特意设定为低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了将透光量比CR设定在预定的范 围内,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偏振度通过在允许的范围内特意降低(比通 常的液晶显示面板降低更多)来优化。通过特意降低偏振度,对比率变得低 于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但透射率得到改善。结果,在抑制了设置液晶光控 制面板ll时产生的介入损失(透光损失)的同时,调整了光量。
自然光通过单个偏振器2A (或者偏振器2B )的透射率T由下面的等式 确定。将参考图13、 14及图15A和15B,描述透射率T。尽管下面将描述 偏振器2A,但是偏振器2B也一样。<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11</formula>
如图13所示,以强度Io入射的自然光通过具有透射率T的偏振器2A, 并且该强度变为IoT。考虑到入射光由两个线性偏振分量组成; 一个分量平 行于偏振器2A的偏振轴(图15A),且一个分量垂直于偏振轴(图15B)。 单个偏振器2A的平行分量的透射率设定为平行透射率tl。单个偏振器2A的垂直分量的透射率设定为垂直透射率t2。图M以单个偏振器中的波长示 出了平行透射率tl和垂直透射率t2之间的关系。
在采用透射率为tl和t2的成对偏振器2A和2B的情况下,通过下面的 等式确定透光量比CR。
CR - Tp咖/Tcross ...... ( 2 )
T< T ( 3 )
1 cross 丄pam ...... 、 J /
如图16A所示,Tc薩表示该对偏振器2A和2B设置为正交尼科尔设置 的状态下自然光的透射率。在以强度I!入射的自然光通过正交尼科尔状态的 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情况下,满足下面的等式。
IiW2 + I山t2/2 = 1W2 ...... ( 4 )
Tcross — t"2 ...... ( 5 )
如图16B所示,T,表示在该对偏振器2A和2B设置为平行尼科尔设 置的状态下自然光的透射率。在以强度I,入射的自然光通过平行尼科尔状态 的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情况下,满足下面的等式。
I山2/2 + IA2/2 = h (tj+t ) /2 ...... ( 6 )
Tpara= (ti2+t22) /2 ……(7)
利用Teros3。Tpara,该对偏振器2A和2B通过下面的等式(8)限定。
偏振度"(Tpara-Tcr。ss) / (Tpara+Tcr。ss) ...... ( 8 )
其中々表示(Tpara-Tcr。ss) / (T,+T固s)的平方根。
图17示出了一对偏振器的偏振度(垂直轴)相对于单个偏振器的透射 率T (水平轴)的特性示例。如图17所示,总体上,通过减少成对偏振器 的偏振度,来增加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T。
图18示出了偏振度(垂直轴)相对于一对偏振器的透光量比CR (水平 轴)的特性示例。如图18所示,总体上,通过减少成对偏振器的偏振度, 使得透光量比CR减小。在图18的特性示例中,当偏振度为99.995 (°")时, 透光量比CR为10,000。通过减少偏4展度到99.5 (%),透光量比CR减少到 100。
图19示出了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T (垂直轴)相对于一对偏振器的透 光量比CR(水平轴)的特性示例。如图19所示,总体上,通过减少成对偏 振器的透光量比CR,增加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T。在图19的特性示例中, 当透光量比CR为IO,OOO时,透射率T为38.8 (%)。通过减少透光量比CR到100,透射率T增加1.134倍到44 ( % )。
图20示出了 一对偏振器的偏振度(垂直轴)相对于单个偏振器(PVA ) 的厚度(水平轴)的关系。如图20所示,总体上,通过减少偏振器主体的 厚度,减少成对偏振器的偏振度。在图20的特性示例中,通过设定偏振器 主体的厚度到约19.3偏振度减少到约99.5 ( % )。
由图17至20所示的特性可知,在图5所示的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构 造中,在该对偏振器2A和2B具有图6所示的构造的情况下,通过将作为 偏振器主体层的PVA层5的厚度设定到厚度D2而小于常规液晶显示面板采 用的厚度Dl,特意降低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偏振度。在此情况下,尽管 增加了单个偏振器的透射率T,但是减少了透光量比CR。在该实施例中, 例如,液晶光控制面板11所必需的对比率约为100:1,如上所述。因此,通 过优化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偏振度,透光量比CR优化到约100,如图17 至20所示。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设定偏振度到99.5 (%)和设定液晶光控 制面板ll的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透光量比CR到IOO的情况。然而,透 光量比CR的值不限于上面的情况。透光量比CR的值例如可以根据显示设 备所必需的质量来适当确定。该对偏振器2A和2B的偏振度可以优化到99.90 (%)或者更少,从而透光量比CR处于希望的范围。
图21示出了证明通过实际优化偏振度来改善图5的构造中的整个液晶 光控制面板11的透射率的数值示例。作为比较示例,还示出了在该显示设 备用作通常显示设备的情况下的透射率。如图21所示,与该显示设备用作 通常显示设备的情况相比,整个面板的透射率改善约28%。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中,通过由液晶光控制面板11来调 整从光源l发射的光的透射量,从光源l发射的光的光强在平面内局部减小。 因此,例如,不用增加光源的数量或者不用控制光源自身的发光量,以4艮低 的成本局部降低了光强,而不依赖于光源自身的构造。通过在允许的范围内 特意比常规液晶显示面板更多地恶化(降低)液晶光控制面板中成对偏振器 的偏振度来实现优化,使得透光量比CR抑制在光控所需的预定范围内。因 此,尽管实现了对比率低于常规液晶显示面板,但是改善了透射率。结果, 在抑制设置液晶光控制面板ll时产生的介入损失的同时,调整了光量。
第二实施例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 一 实施例基 本相同的构件,并且将不再重复其描述。
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采用诸如CCFL的条状线光源作为光源1 的情况。作为光源l,可以采用点光源。例如,如图22所示,作为光源l, 可以在光源单元61的局部发光区域66的每一个中设置发射红光的红LED 1R、发射绿光的绿LED 1G和发射蓝光的蓝LED IB的组合。在此情况下, 通过叠加混合这些颜色,获得白光。在每一个局部发光区域66中设置每个 颜色的至少一个LED。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其它修改也是可能的。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通过优化液晶光控制面板11的成 对偏振器2A和2B的厚度来优化偏振度的情况。然而,优化偏振度的方法 不限于该情况。例如,可以通过增加或者减少浸渍作为偏振器主体层的PVA 层5 (图6)的碘浸渍量而保留厚度来进行优化。
本申请包含2008年4月15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 2008-105768的主题事项,其全部内容在此合并作为参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物的范围 内,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和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结合、部分结合和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设备,用作具有带一对第一偏振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的背光,包括光源;和液晶光控制面板,具有一对第二偏振器,并且抑制来自该光源的光的透射量,由此允许来自光源的该光具有光强局部降低的沿平面的光强分布,其中该第二偏振器中的偏振度优化为使得该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低于该第一偏振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该第二偏振器的偏振度优化 到99.卯%或者更小,以控制该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低于该第一偏振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优化该第二偏振器的厚度以 控制该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低于该第一偏振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 该第二偏振器的每一个都具有用碘浸渍的偏光层,并且优化该第二偏振器的每一个中碘的浸渍量以控制该第二偏振器的透光 量比低于该第一偏振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该液晶光控制面板以二维矩阵分成多个划分区域,并且 来自光源的该光的透射量在划分区域单元的基础上被选择性抑制,以允 许该平面内的光强在该划分区域单元的基础上局部降寸氐。
6、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照明设备,包括光源和液晶光控制面板;和显示部分,包括带一对第一偏振器的液晶显示面板,并且根据输入的视 频信号通过采用来自该照明设备的照明光作为显示光来显示视频图像,其中该液晶光控制面板具有一对第二偏振器,并且抑制来自该光源的光的透 射量,由此允许来自光源的该光具有光强局部降低的沿平面的光强分布,并 且其中该第二偏振器中的偏振度优化为使得该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低 于该第一偏振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该液晶光控制面板以二维矩阵分成多个划分区域,并且来自该光源的光的透射量在划分区域单元的基础上被选择性抑制,以允 许该平面内的光强在该划分区域单元的基础上根据该输入视频信号而局部 降低。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还包括存储部分,存储光强分布数据,该光强分布数据表示当来自该光源的光 的透射量在该液晶光控制面板中的该多个划分区域的某些中被选择性抑制 时呈现的光强分布;以及纠正部分,在存储在该存储部分中的该光强分布数据的基础上纠正该输 入视频信号的亮度,并且产生要在该显示部分上显示的视频图像。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中在该显示部分中显示视频图 像的帧频与该液晶光控制面板的驱动频率彼此完全同步,或者该两个频率具 有完全不同的值,从而不产生可见的振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和显示设备。所提供的照明设备局部减少光强而不依赖于光源自身构造。照明设备用作具有带一对第一偏振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设备的背光,包括光源和液晶光控制面板。该液晶光控制面板具有一对第二偏振器,并且抑制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量,由此允许来自光源的光具有光强局部降低的沿平面的光强分布。第二偏振器中的偏振度优化为使得第二偏振器的透光量比小于第一偏振器。
文档编号G09G3/34GK101561589SQ200910134900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5日
发明者古川德昌, 清水纯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