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棱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642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棱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教学仪器三棱镜、玻璃砖等。技术背景在物理光学教学中,目前用60°全平面三棱镜作为光的折射、色散的教具,且只使 观者看到一片七色彩块;另有形状不同的玻璃砖演示光的反射、全反射,光的发散等。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为了拓展三棱镜的适用范围,替代一些玻璃砖,并使观者能在室 内看到一条较长的弧形七色彩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用棱镜,使用该多用棱镜,可以得 到一条似彩虹的弧形七色彩带,从而演示(解读)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全反射、 光的发散及光束交叉相遇互不妨碍各自继续向原方向传播等多种光的传播规律。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用棱镜的上、下表面为两个同 心而半径不同的弧形面,一端为较大平面,另一端为小圆角或较小平面,两侧面为弧形面的 径向切面;较大平面与同心而半径不同的上下两弧形面间有固定的夹角配置组合,小圆角 或较小平面端的形状由较大平面与同心而半径不同的上下两弧形面间夹角大小及棱镜长 度决定;棱镜长度为较大平面宽度的2. 2倍左右;较大平面与较大半径弧形面间夹角,A 和较大平面与较小半径弧形面间夹角Z B间的配置组合有以下几组①75° -80°组合②75° -90°组合③80° -80°组合④78° -78°组合,以上 各组合中的角度数值可有小幅变动。可将起反射作用的弧形面做不透光处理。本实用新型效果减少使用光学仪器的数量,提高效率,并提高观者的学习兴趣。

图1 多用棱镜较大平面端正视示意图图2 图1中E-E剖视示意图图中D:较大半径弧形面,X 较小半径弧形面,P 较大平面,ZA :D与P间夹角, Z B :X与P间夹角,H 较大平面宽度L 棱镜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1、图2中Z A和Z B,在一块多用棱镜中有固定的配置组合,可分为以下几组①75° -80°组合Z A和Z B均可分别做成75°或80° S卩若Z A为75°,ZB 必是80° Z A是80°,则Z B为75°。②75° -90°组合Z A和Z B均可分别做成75°或90° S卩若Z A为75°,ZB 必是90°,Z A是90°,则Z B为75° ;使用时90°面朝上。③80° -80° 组合Z A 和Z B 均为 80°。④78° -78° 组合Z A 和Z B 均为 78°。[0017]以上各组合中的角度数值可有小幅变动,各组使用效果近似。2、和60°全平面三棱镜一样,该多用棱镜也是放在室内阳光可照射到的地方,弧 形面朝上,较大平面端正对着倾斜射来的阳光,室内的一面墙壁(或另置屏幕)上会出现 一条较长的弧形七色彩带,若将起反射作用的弧形面做不透光处理,在前七色彩带的后边 (或上边)会出现较窄而淡的另一条弧形彩带;将小圆角或较小平面端正对着倾斜射来的 阳光,墙壁(或另置屏幕)上会出现另一条弧形七色彩带。3、将多用棱镜竖起,较大平面朝上,弧形面对着倾斜射来的阳光,可使其下方不远处出现一片很艳丽的七色弧形彩块。
权利要求一种多用棱镜,其特征是该多用棱镜的上、下表面为两个同心而半径不同的弧形面,一端为较大平面,另一端为小圆角或较小平面,两侧面为弧形面的径向切面;较大平面与同心而半径不同的上下两弧形面间有固定的夹角配置组合,小圆角或较小平面端的形状由较大平面与同心而半径不同的上下两弧形面间夹角大小及棱镜长度决定;棱镜长度为较大平面宽度的2.2倍左右;较大平面与较大半径弧形面间夹角∠A和较大平面与较小半径弧形面间夹角∠B间的配置组合有以下几组①75°-80°组合∠A和∠B均可分别做成75°或80°,即若∠A为75°,∠B必是80°;∠A是80°,则∠B为75°;②75°-90°组合∠A和∠B均可分别做成75°或90°,即若∠A为75°,∠B必是90°;∠A是90°,则∠B为75°;③80°-80°组合∠A和∠B均为80°;④78°-78°组合∠A和∠B均为78°;以上各组合中的角度数值可有小幅变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棱镜,其特征是可将起反射作用的弧形面做不透光处理。
专利摘要一种多用棱镜,它与目前光学教学中用的60°全平面三棱镜不同之处是该多用棱镜的上、下表面为两个同心而半径不同的弧形面,一端是较大平面,另一端为小圆角或较小平面,两侧面是弧形面的径向切面;较大平面与两弧形面间有固定的夹角配置组合,小圆角或较小平面端的形状由较大平面与两弧形面间夹角大小及棱镜长度决定,棱镜长度为较大平面宽度的2.2倍左右。该多用棱镜能使观者在室内看到一条较长的弧形七色彩带,能同时演示(解读)光的折射、色散、反射、全反射、发散及光束交叉相遇互不妨碍各自继续向原方向传播等多种光的传播规律。减少使用光学仪器的数量,提高效率。
文档编号G09B23/22GK201616210SQ20092016539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7日
发明者李丽润 申请人:李丽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