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595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仿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飞行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飞行训练和飞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装 置_飞行模拟器也越来越先进。战术飞行仿真系统是飞行模拟器的一种,在现有战术飞行 仿真系统当中需要模拟机载雷达告警器(RWR,Radar WarningReceiver),机载雷达告警器 是通过被动测量和分析照射到飞机上的雷达波,向飞行员提示威胁的方位、类型和工作状 态等信息的设备。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案是在战术飞行仿真系统中对机载雷达告警器进行外观模拟, 具体如下按照机载雷达告警器的外观设计成机载雷达告警器模型,将机载雷达告警器模 型安装在战术飞行仿真系统相应的位置,并对机载雷达告警器模型加电。然而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只在外观上对机载雷达告警器进行了仿真,不进行功能的仿真,不能提 示威胁的方位、类型和工作状态等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可以模拟机载雷达告警器的各项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雷达告 警仿真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所述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包括辐射源仿真装置、 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与所述告警仿真装置相连接,用于产生并发射辐射源仿真 信号;所述告警仿真装置,分别与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和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接,用于接 收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根据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产生告警信号,并显示所述告警信号;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告警仿真装置相连接,用于为所述告警仿真装置提供电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告警仿真装置不仅能够逼真地仿真告警系统的各项功能,而且辐射源仿真装 置、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各个模块之间交互简单,便于使用维护,各个模块之间结构紧 凑,安装方便可以节省空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包括辐射源仿真装 置10、告警仿真装置20和电源装置30。辐射源仿真装置10,与告警仿真装置20相连接,用于产生并发射辐射源仿真信号。辐射源仿真装置10可以是雷达辐射源、无线发射基站、可以产生辐射源仿真信号 的各种装置(如可以通过计算机产生模拟的辐射源信号)等,辐射源仿真信号可以是雷达 等无线信号。并且需要说明的是,辐射源仿真装置10与告警仿真装置20相连接,可以是通 过有线的方式、无线的方式或网络等方式实现。告警仿真装置20,分别与辐射源仿真装置10和电源装置30相连接,用于接收辐射 源仿真信号,根据辐射源仿真信号产生告警信号,并显示告警信号。其中,告警信号可以包括辐射源的方位、类型和工作状态等信息。电源装置30,与告警仿真装置20相连接,用于为告警仿真装置20提供电能。具体地,电源装置30可以是将战术飞行仿真系统中原有的电源转换而来,或可以 是为该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单独设置的电源。为了满足现有战术飞行仿真系统的需要, 电源装置30提供的电源是士24伏特,或士27伏特,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将其设置 为其他的值,不对此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参见图2,辐射源仿真装置10具体可以包括仿真信号产生模块101和仿 真信号处理模块102。仿真信号产生模块101,与仿真信号处理模块102相连接,用于产生辐射源仿真信 号。仿真信号处理模块102,与仿真信号产生模块101相连接,用于在仿真信号产生模 块101产生辐射源仿真信号后,将辐射源仿真信号进行衰减,将衰减后的辐射源仿真信号 转换为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并发射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进一步地,参见图2,告警仿真装置20具体可以包括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 告警仿真模块202和显示器203。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与告警仿真模块202相连接,用于存储辐射源仿真信 号的类型,辐射源仿真信号的威胁等级信息。告警仿真模块202,分别与仿真信号处理模块102、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显 示器203和电源装置30相连接,用于接收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数字辐射源 仿真信号和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中存储的信息,判断出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和 威胁等级,根据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和威胁等级产生告警信号,并将告警信号发送到显 不器203 ο具体地,告警仿真模块202可以通过编程的方式实现,或通过任意可行的硬件实 现。并且,具体可以根据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中的脉冲载频、脉冲宽度、重复周期(与前一 个脉冲间隔)(即辐射源描述字),与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分 析,判断出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和威胁等级,并根据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产生相应的显示字符,将显示字符发送到显示器203进行显示,并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威胁等 级的高低,根据各个辐射源仿真装置的威胁等级,进行排序,将排序结果发送到显示器203 进行显示,即告警信号具体可以是显示字符和排序结果。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上述方法, 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状况灵活设置。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告警仿真模块202与仿真信号处理 模块102相连接,可以是通过有线的方式、无线的方式或网络等方式实现。显示器203,分别与告警仿真模块202和电源装置30相连接,用于接收告警信号, 并显示告警信号。显示器203具体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阴极显示管 显示器(CRT, Cathode Ray Tube)等。相应地,电源装置30,分别与告警仿真模块202和显示器203相连接,用于为告警 仿真模块202和显示器203提供电能。需要说明的是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201、告警仿真模块202和显示器203可以集 成在一个芯片上。并且,当辐射源仿真装置10中不包括仿真信号产生模块101和仿真信号 处理模块102时,告警仿真模块202也可以直接与辐射源仿真装置10相连接,根据辐射源 仿真信号产生告警信号,具体与根据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产生告警信号的情况类似,此处 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通过告警仿真装置不仅能够逼真地 仿真告警系统的各项功能,而且辐射源仿真装置、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各个模块之间 交互简单,便于使用维护,各个模块之间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以节省空间。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其软件 程序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例如计算机中的硬盘、光盘或软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包括辐射 源仿真装置、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与所述告警仿真装置相连接,用于产生并发射辐射源仿真信号;所述告警仿真装置,分别与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和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 述辐射源仿真信号,根据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产生告警信号,并显示所述告警信号; 所述电源装置,与所述告警仿真装置相连接,用于为所述告警仿真装置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 具体包括仿真信号产生模块和仿真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仿真信号产生模块,与所述仿真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产生辐射源仿真信号;所述仿真信号处理模块,与所述仿真信号产生模块相连接,用于在所述仿真信号产生 模块产生辐射源仿真信号后,将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进行衰减,将衰减后的辐射源仿真信 号转换为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并发射所述数字辐射源仿真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告警仿真装置具 体包括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告警仿真模块和显示器;所述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与所述告警仿真模块相连接,用于存储辐射源仿真信号 的类型,辐射源仿真信号的威胁等级信息;所述告警仿真模块,分别与所述辐射源仿真装置、所述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所述显 示器和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根据所述辐射源仿真信号和 所述辐射源威胁识别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判断出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和威胁等级,根 据所述当前辐射源的方位、型号和威胁等级产生告警信号,并将所述告警信号发送到所述 显不器;所述显示器,分别与所述告警仿真模块和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告警信 号,并显示所述告警信号; 相应地,所述电源装置,分别与所述告警仿真模块和所述显示器相连接,用于为所述辐射源威 胁识别数据库、所述告警仿真模块和所述显示器提供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源威胁识别 数据库、所述告警仿真模块和所述显示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器具体为液 晶显示器,或阴极显示管显示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雷达告警仿真系统,属于仿真器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辐射源仿真装置、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本发明通过告警仿真装置不仅能够逼真地仿真告警系统的各项功能,而且辐射源仿真装置、告警仿真装置和电源装置各个模块之间交互简单,便于使用维护,各个模块之间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以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G09B9/40GK102122452SQ20101003374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8日
发明者姚嘉陵, 潘鼎琦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训器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