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所属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彩色显像管(CRT)的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视频 监控设备以及相关实验、实训教学和考工等设备中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所有采用CRT的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和其它视频监控以及实训教学 和考工设备,其显像管的尾部均接有一块视放板,俗称“尾板”,通常都将基色矩阵和 视放末级电路都[0003]安装在其尾板上,然后通过连接线引线与主板上的视频解码部分相连。[0004]由于末级视放电路工作在高电压、大功率放大状态,功耗较大,使管座等元器 件容易损坏,同时,还可能导致在检修过程中不慎使显像管损坏,而作为用于实训教学 和考工的彩色电视机操作台,为了方便教学和实训操作,更是要求如此,如果能够将显 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那就更为理想了。[0005]但是,国内外的设计方式都是一样的,没能突破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发现,如 果将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连接线加长的话会引起图像出现白色拖尾的现象,而且连 接线越长,拖尾现象越明显。发明内容[0006]为了解决现有含CRT的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和其它视频监控设备的显像管 与视放电路必须紧密连接在一起而带来的管座使用寿命短、检修时导致显像管损坏的问 题,以及实际产品要求的需要,为此,进行将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改进设计。[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8]1.包括视放末级电路、主板、连接引线、管座、显像管组成。其中视放末级电 路的全部元件都安装在一块主板的视放部分,然后通过连接引线与管座相连插在显像管 的尾部。可以将彩色解码器输出的三基色信号,通过连接引线分别加到显像管对应的阴 极上进行调制,其它引脚也是通过引线直接加到显像管上,可以达到显像管与视放电路 进行分离的设计。[0009]2.视放末级电路包括前置电压放大电路、宽频带推挽射极跟随器组成。前置电 压放大电路包括视放管、基极接偏置电阻、集电极接负载电阻、发射极接直流负反馈电 阻、二极管、发射极接高频补偿电阻、电容,是一种带负载能力强的宽频带视放电路, 可以将彩色解码器输出的三基色信号经一级前置进行电压放大;宽频带推挽射极跟随器 包括耦合电阻、耦合电容、推挽视放管、隔离电阻,从而进行功率放大,输出负极性三 基色信号,再分别送往显像管的阴极进行调制,解决分离后由于三基色信号输出连接线 加长而引起图像出现白色拖尾的现象。[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含CRT的设备中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必须 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问题,从而增强CRT管座的使用寿命、减小显像管损坏概率,同时解决了分离后由于三基色信号输出连接线加长而引起图像出现白色拖尾的现象。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离设计结构效果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负载能力强的宽频带视放电路原理示意图;[0014]图1中1.显像管,2.管座,3.连接引线,[0015]4.视放部分,5.视放电路元件,6.电路主板[0016]图2中各元器件如表1所示[0017]表1 [0018]
权利要求1.一种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包括视放末级电路(5)、主板(6)、连接引线 (3)、管座O)、显像管(1),其特征是所述视放末级电路的全部元件都安装在一块主 板的视放部分G),然后通过连接引线与管座相连插在显像管的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放末 级电路( 包括前置电压放大电路、宽频带推挽射极跟随器,前置电压放大电路包括视 放管(VI)、基极偏置电阻(R3、R4)、集电极负载电阻(R5)、发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 (R6)、二极管(VDl)、发射极高频补偿电阻(R7)、电容(C3),宽频带推挽射极跟随器 包括耦合电阻R9、耦合电容(C6)、推挽视放管(V2、V3),隔离电阻(R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采用CRT的彩色电视机、显示器等所有设备中显像管与视放电路分离的装置。将视放电路的全部元件(5)都安装在一块主板(6)中的视放部分(4),然后通过连接引线(3)与管座(2)相连插在显像管(1)的尾部,采用一种带负载能力强的宽频带视放电路,将解码器输出的R、G、B三基色信号,经一级前置电压放大,然后送到一个推挽射极跟随器进行功率放大,再通过连接引线(3)送往显像管的三个阴极,解决视放末级的R、G、B三基色信号因输出连接线加长(≤2m)而引起图像白色拖尾的现象,同时延长了管座等元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显像管的损坏率,方便了CRT设备教学和实训操作。
文档编号G09G1/28GK201812472SQ20102011039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9日
发明者黎望怀 申请人:黎望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