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74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粘合结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粘合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分离膜的粘合结构。背景技术
由于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手持式电子设备或是一般的平板电视均强调外观的轻薄简洁,笔记本电脑或手持式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让使用者方便携 带,使得笔记本电脑或手持式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某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随身工具。
一般来说,这些设备的显示器通过其前框与后盖固定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等构件。前框与后盖除了可通过卡扣或螺锁等方式相结合之外,为了将外观薄型化,亦可通过粘合的方式相结合以降低整体结构的厚度。然而,以粘合的方式进行结合的前框与后盖在重新加工时较难进行拆卸,且薄型化的前框与后盖在拆卸过程中更容易因施力不当而造成构件的损坏。若为了容易重新加工而降低结合的粘性,易造成使用时前框与后盖容易脱落,因而面临了两难。
中国台湾专利第TWI336291号通过两粘胶及粘着于两粘胶之间的薄膜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粘合。中国台湾专利第TW201106052号揭露一种胶带总成,其具有整片或分成数段的离形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粘合结构,易于进行拆卸与重新加工。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粘合结构,包括第一物件、第二物件、第一双面胶带、第二双面胶带及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一物件。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二物件。分离膜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突伸部。突伸部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物件为显示器的前框,第二物件为显示器的后盖。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物件为显示器的玻璃前盖,第二物件为显示器的前框。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沿前框延伸而呈环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脱离第一双面胶带或第二双面胶带,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的间距沿一方向渐增,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沿此方向脱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此方向垂直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与第一双面胶带或带动分离膜与第二双面胶带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沿一方向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此方向垂直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突伸部用于沿此方向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沿另一方向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此另一方向平行于分离膜的长度方向。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位于分离膜的末端。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突伸部位于分离膜的中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第二物件具有一凹槽,第一物件嵌合于凹槽, 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及第二双面胶带位于凹槽与第一物件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突伸部隐藏于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包含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分离膜。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这些子分离膜沿分离膜的宽度方向依序相邻排列。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这些子分离膜的末端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而构成突伸部。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具有一弯折部且分离膜在弯折部具有圆角或倒角。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其中分离膜的材质具有韧性。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分离膜的突伸部从第一 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突伸部而将分离膜从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拉出,以解除分离膜与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关系。由此,可维持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力,又可提升粘合结构拆卸与重新加工时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拆卸与重新加工时因使用者施力不当而造成粘合结构损坏的机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B-B线的剖面图。
图4为图2的分离膜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及第二双面胶带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10为图9的粘合结构沿C-C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50 :玻璃前盖
100 :粘合结构
110、410、610 :第一物件
120、420、620 :第二物件
122:凹槽
122a :底面
130、430、530、630 :第一双面胶带
140、440、540、640 :第二双面胶带
150、250、350、450、550、650 :分离膜
150a :弯折部
152、252、352、452、552、652 :突伸部
650a 650c :子分离膜
D:方向
L1、L2:间距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图示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 “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 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粘合结构沿A-A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粘合结构100包括一第一物件110、一第二物件 120、一第一双面胶带130、一第二双面胶带140及一分离膜150。第一双面胶带130粘着于第一物件110,第二双面胶带140粘着于第二物件120,分离膜150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130 与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且具有至少一突伸部152(图1示为两个,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突伸部152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为了维持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的稳固粘着,分离膜150与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仍具有相当程度的粘性,以避免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因任意的外力撞击而分离。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可以是无基材双面胶带或是具有基材的双面胶带,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突伸部152从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突伸部152而将分离膜150从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拉出,以解除分离膜 150与第一物件110及第二物件120之间的粘合关系。由此,可提升粘合结构100拆卸与重新加工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拆卸与重新加工时因使用者施力不当而造成第一物件110及第二物件120损坏的机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物件110例如为显示器的前框,第二物件120例如为显示器的后盖,玻璃前盖50配置于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物件110 及一第二物件120可为其它装置的外壳或构件,例如为玻璃前盖与前框、玻璃前盖与后盖、 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或是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等,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本实施例的分离膜150的材质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而具有较佳的韧性与抗拉性,以尽量避免分离膜150从第一物件110 与第二物件120之间被拉出的过程中产生断裂,但本发明并不要求分离膜150从第一物件 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被拉出的过程中必须不能产生断裂。在其它实施例中,分离膜150 的材质可为其它具有韧性的适当材料,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突伸部152位于分离膜150的末端,且沿方向D从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沿方向D拉动突伸部152以带动分离膜150移离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方向D垂直于分离膜150 的长度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方向D平行于分离膜150的长度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突伸部152可以位于分离膜150的中段。当使用者拉动突伸部152时,分离膜150例如会脱离第一双面胶带13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而解除分离膜150与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的粘合关系,进而使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分离。此外,当使用者拉动突伸部152时,分离膜150与第一双面胶带130、分离膜150与第二双面胶带140或分离膜 150与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亦可能一起被带动而移离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之间,进而使第一物件110与第二物件120分离。
图3为图I的粘合结构沿B-B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物件 120具有一凹槽122,第一物件110嵌合于凹槽122,且分离膜150、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位于凹槽122的底面122a与第一物件110之间。通过第一物件110与凹槽 122的嵌合可使整体结构更为稳固,且隐藏于凹槽122内的分离膜150、第一双面胶带130 及第二双面胶带140可避免遭受污染或破坏。分离膜150、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位于凹槽122也可位于凹槽122的侧面或是包覆凹槽122的底面与侧面(图未示)。
图4为图2的分离膜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分离膜150如图4所示呈环状且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150a(图示为4个,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弯折部150a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而用于沿图2的前框110延伸。弯折部150a可设计为具有圆角或倒角(示出为圆角) 而非呈直角状,以避免当分离膜150被拉动时在弯折部150a因应力集中而产生断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130或第二双面胶带140例如为单一的连续结构而呈环状地沿分离膜150延伸(图未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130或第二双面胶带140亦可分为数段,长度不等或分别粘着于分离膜150的不同部分(图未示),本发明不对第一双面胶带130及第二双面胶带140的形式加以限制。而分离膜150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双面胶带130或第二双面胶带140的宽度或是大于第一双面胶带130或第二双面胶带 140的宽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请参考图5,与图4的分离膜150具有两个突伸部152相比,本实施例的分离膜250仅具有一个突伸部252。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的俯视图。请参考图6,与图4的分离膜150的延伸距离较长且两突伸部 152彼此相邻相比,本实施例的分离膜350的延伸距离较短且两突伸部352彼此远离。在其它实施例中,分离膜可为其它适当形状且具有其它适当数量的突伸部,使得若分离膜从第一物件Iio与第二物件120之间被拉出的过程中产生断裂时,仍有其他的突伸部可供使用者施力,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分离膜450的突伸部452从第一双面胶带430与第二双面胶带440之间伸出,并隐藏于第一物件410与第二物件420之间,以使整体结构具有较佳的外观。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及第二双面胶带的剖面图。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面胶带530与第二双面胶带540之间的间距沿方向D渐增 (间距L2小于间距LI),让使用者易于拉动分离膜550的突伸部552而带动分离膜550沿方向D脱离第一双面胶带530与第二双面胶带540。在本实施例中,方向D垂直于分离膜 550的长度方向。在另一实施例中,方向D平行于分离膜550的长度方向。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粘合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图10为图9的粘合结构沿 C-C线的剖面图。请参考图9及图10,本实施例的分离膜650包含多个子分离膜650a 650c,子分离膜650a 650c沿分离膜650的宽度方向依序相邻排列。第一双面胶带630 粘着于第一物件610与子分离膜650a 650c之间,第二双面胶带640粘着于第二物件620 与子分离膜650a 650c之间。子分离膜650a 650c的末端从第一双面胶带630与第二双面胶带640之间伸出而构成分离膜650的突伸部652。
由于子分离膜650a的宽度、子分离膜650b的宽度及子分离膜650c的宽度皆小于分离膜650的宽度,因此拉动子分离膜650a、子分离膜650b或子分离膜650c时所须抵抗的粘着力会小于拉动整个分离膜650时所须抵抗的粘着力。使用者可由突伸部652依序将子分离膜650c 650a从第一物件610与第二物件620之间拉出,以使分离膜650的移除更为省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分离膜的突伸部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突伸部而将分离膜从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拉出,以解除分离膜与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关系。由此,可维持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粘合力,又可提升粘合结构拆卸与重新加工的便利性,且可降低拆卸与重新加工时因使用者施力不当而造成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损坏的机率。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命名元件的名称,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权利要求
1.一种粘合结构,包括 一第一物件; 一第二物件; 一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所述第一物件; 一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所述第二物件;以及 一分离膜,粘着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一突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所述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移离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分离。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件为一显示器的一前框,所述第二物件为所述显示器的一后盖。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件为一显不器的一玻璃前盖,所述第二物件为所述显示器的一前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沿所述前框延伸而呈环状。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脱离所述第一双面胶带或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以使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的间距沿一方向渐增,所述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沿所述方向脱离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垂直于所述分离膜的长度方向。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或带动所述分离膜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移离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分离。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沿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所述方向垂直于所述分离膜的长度方向,所述突伸部用于沿所述方向受力而带动所述分离膜移离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沿一方向从所述第一双面 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所述方向平行于所述分离膜的长度方向。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位于所述分离膜的末端。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伸部位于所述分离膜的中段。
1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件具有一凹槽,所述第一物件嵌合于所述凹槽,所述分离膜、所述第一双面胶带及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位于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物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的所述突伸部隐藏于所述第一物件与所述第二物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包括相邻排列的多个子分离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分离膜沿所述分离膜的宽度方向依序相邻排列。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分离膜的末端从所述第一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而构成所述突伸部。
1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具有一弯折部且所述分离膜在所述弯折部具有圆角或倒角。
1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2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膜的材质具有韧性。
全文摘要
一种粘合结构,包括第一物件、第二物件、第一双面胶带、第二双面胶带及分离膜。第一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一物件。第二双面胶带粘着于第二物件。分离膜粘着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且具有突伸部。突伸部从第一双面胶带与第二双面胶带之间伸出。突伸部用于受力而带动分离膜移离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之间,以使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分离。
文档编号G09F9/00GK102981564SQ201210220190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萧淳中, 刘和宗, 徐正彬 申请人: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