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8804发布日期:2020-04-07 21:0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



背景技术:

目前标签薄膜的接驳口是由胶带把两张薄膜接驳在一起,胶带为不同颜色,胶带颜色与标签薄膜上的颜色反衬,如标签薄膜上颜色是绿色,胶带颜色为红色,这样为了方便包装后可以挑出。因为标签薄膜的制成要经过吹膜、印刷、品检、复合和分切5个工序,标签薄膜都是卷筒状,在这5个工序中每个工序都会有接驳口,所以制成成品后,每卷卷筒标签薄膜都会有1~3个接驳口。标签包装机器需要加装接头报警器,报警器报警后需要人工挑出这些接驳口,如果报警器有故障失灵,就不会报警,这些接驳口会流入市场,而有些标签包装机器没有报警器,完全需要人工挑出,造成一个人工浪费和生产效率下降,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解决现有技术中标签包装机器需要加装接头报警器、需要人工挑出有色接驳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无需在标签包装机器中加装接头报警器、节省人工、生产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包括标签膜及双面胶带,所述标签膜包括第一标签膜及第二标签膜,所述第一标签膜的下端口内层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标签膜的上端口外层粘合衔接,所述第一标签膜的左下角及第二标签膜的左下角均设置有一电眼光标,所述电眼光标的下边缘设置有切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标签膜与第二标签膜左右对齐,所述第一标签膜上的图文与所述第二标签膜上的图文上下对正设置。

优选地,所述双面胶带的高度与所述电眼光标的高度相同,所述双面胶带的宽度与所述标签膜的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标签膜及第二标签膜分别为卷筒标签膜中的一个单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该标签薄膜接驳口中的第一标签膜的下端口内层通过双面胶带与第二标签膜的上端口外层粘合衔接,第一标签膜的左下角及第二标签膜的左下角均设置有一电眼光标,该电眼光标的下边缘设置有切刀口,通过该结构使得标签包装机器在自动包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接驳口进行处理及挑出,无需在标签包装机器中加装接头报警器,节省生产成本,并且包装过程中产生的接驳口不需要挑出,因为标签包装机器包装完成后,接驳口刚好在电眼光标粘胶位置,单张标签膜电眼光标边的相对边刚好又可以盖上该接驳口,形成一个完整包装,所以不需要挑出,节省人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杜绝有色接驳口流入市面,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标签膜、2-第二标签膜、3-双面胶带、4-电眼光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是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如图1所示,该标签薄膜接驳口包括标签膜及双面胶带3,该标签膜包括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该第一标签膜1的下端口内层通过该双面胶带3与该第二标签膜2的上端口外层粘合衔接,该第一标签膜1的左下角及第二标签膜2的左下角均设置有一电眼光标4,该电眼光标4的下边缘设置有切刀口。可以理解的,该标签薄膜接驳口的结构由第一标签膜1、第二标签膜2和双面胶带3组成(备注: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分别是卷筒标签膜中的一个单元),其形状是第一标签膜1在上,第二标签膜2在下,中间是双面胶带3,电眼光标4位于标签膜上,该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左右对齐,该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上下图文对正,刚好可以把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衔接成一整张标签膜,该第一标签膜1的下端口内层与第二标签膜2的上端口外层由双面胶带3粘合。该标签薄膜接驳口在标签机器自动包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接驳口进行处理及挑出。标签自动包装是把整卷标签膜切开一个单元形成单张,切刀口位于电眼光标下边缘,该张单层膜运行进入真空鼓内,在该单张标签膜内层的两边粘贴一层1cm宽不干胶,运行出真空鼓后,该单张膜的电眼光标4位置处的内层粘贴到瓶子上,围住瓶子旋转一圈后,相对边的内层再粘贴到电眼光标4位置上,刚好把电眼光标4和标签薄膜接驳口盖住,形成一个完整的包装,如果该单张标签膜上有个接驳口,刚好又可以把接驳口盖住。

具体地,该第一标签膜1与第二标签膜2左右对齐,该第一标签膜1上的图文与该第二标签膜2上的图文上下对正设置;该双面胶带3的高度与该电眼光标4的高度相同,该双面胶带3的宽度与该标签膜的宽度相同;该第一标签膜1及第二标签膜2分别为卷筒标签膜中的一个单元。可以理解的,在标签包装机器的工作过程中,该标签薄膜接驳口的操作步骤是:第一步:一卷标签成品膜需要2000米,印刷分别有两卷1000米的标签膜,所以需要把两卷1000米的标签膜接驳成一卷;第二步:先把其中的第一卷标签膜在品检复卷机运行到剩下1米后,沿电眼光标4的下边缘整齐切开,再把第二卷标签装上品检复卷机的上料架上,在第二卷标签膜上的出料方向其中一个单元沿电眼光标4上边缘整齐切开,再把双面胶带3粘贴到光标上,双面胶带的规格(高度与电眼光标4的高度一样,宽度与标签膜的宽度一样);最后把第一卷标签膜与第二卷标签膜左右宽度对齐,上下电眼光标4和双面胶带3对齐压合后,操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合理,构造独特,该标签薄膜接驳口对于现有的标签自动包装机器不需要加装接头报警器,可以节省一个额外的生产费用,节省生产成本。在包装过程中,该标签薄膜接驳口不需要挑出,因为标签包装机器包装完成后,接驳口刚好在电眼光标4粘胶位置,单张膜电眼光标4边的相对边刚好又可以盖上,形成一个完整包装,所以不需要挑出,节省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杜绝了有色接驳口流入市面,生产效率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其特征在于:包括标签膜及双面胶带,所述标签膜包括第一标签膜及第二标签膜,所述第一标签膜的下端口内层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标签膜的上端口外层粘合衔接,所述第一标签膜的左下角及第二标签膜的左下角均设置有一电眼光标,所述电眼光标的下边缘设置有切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薄膜接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膜与第二标签膜左右对齐,所述第一标签膜上的图文与所述第二标签膜上的图文上下对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薄膜接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带的高度与所述电眼光标的高度相同,所述双面胶带的宽度与所述标签膜的宽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薄膜接驳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膜及第二标签膜分别为卷筒标签膜中的一个单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标签薄膜接驳口,包括标签膜及双面胶带,所述标签膜包括第一标签膜及第二标签膜,所述第一标签膜的下端口内层通过所述双面胶带与所述第二标签膜的上端口外层粘合衔接,所述第一标签膜的左下角及第二标签膜的左下角均设置有一电眼光标,所述电眼光标的下边缘设置有切刀口。本实用新型使得标签包装机器在自动包装过程中不需要对接驳口进行处理及挑出,无需在标签包装机器中加装接头报警器,节省生产成本,并且包装过程中产生的接驳口不需要挑出,节省人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梁卓均;杨裕源;张攸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鹤山市正达复合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0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