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495发布日期:2020-01-17 20:5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led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led背光源的使用寿命比el长(超过5000小时),且使用直流电压,通常应用于小型的单色显示器,比如电话、遥控器、微波炉、空调、仪器仪表、立体声音频设备等。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42181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方便安装的led背光源,包括led背光源光区以及安装装置,led背光源光区与安装装置一体成型,led背光源光区成型于安装装置的中间位置。

上述专利中的led背光源的安装装置存在以下不足:led背光源通过四侧的安装孔安装固定,会对led背光源的封装边缘造成损耗,同时常用的led背光源单个封装的发光不均匀、透光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包括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三至五个所述led背光源组件均包括背光底板、led背光源背板和侧封装,且led背光源背板卡接在背光底板的底部内壁上,侧封装粘接在led背光源背板的一边外壁上,所述led背光源背板包括背光源组件和引出结构,且引出结构包括连接爪和树脂封装斗,连接爪插接在树脂封装斗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爪为l型结构,且连接爪的外壁卡接有接触源,所述背光底板的底部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吸附有静电吸附膜。

优选的,所述背光源组件包括散光膜片、全反射棱镜板、变色膜、楔形导光板和反射膜,且全反射棱镜板位于散光膜片和变色膜之间,楔形导光板位于变色膜和反射膜之间。

优选的,所述全反射棱镜板的底端外壁等距离平行分布有全反射棱镜,且全反射棱镜板的四侧外壁均设有封装条。

优选的,所述楔形导光板的楔形面等距离分布有纵向透镜,且楔形导光板的非楔形面的边缘处均为倒圆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楔形导光板的楔形面和非楔形面同一端的两侧粘接有同一个黑膜,且黑膜呈半拱形,黑膜的内壁插接有led灯条,所述黑膜和led灯条均位于树脂封装斗的内部。

优选的,三至五个所述led背光源组件相对于接触源呈环形分布,且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和接触源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至四十五度。

优选的,所述led灯条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led背光源采用多个led背光源组件形成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通过led背光源组件的发光聚集效果,保证led背光源组件点阵上的光电发光效率高,不会因为单个平面发光而造成发光不均匀的现象;

2.本led背光源的底部卡接有背光底板,背光底板和pcb板之间通过胶水和静电吸附膜进行固定,取代传统的安装孔安装固定,减少led背光源的封装边缘造成损耗引起的发光效果差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led背光源采用多个led背光源组件,led背光源组件形成一定角度的立体结构,通过led背光源组件的发光聚集效果,保证led背光源组件点阵上的光电发光效率高,减少发光不均匀的现象,背光底板和pcb板之间通过胶水和静电吸附膜进行固定,减少led背光源的封装边缘的损耗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的led背光源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的led背光源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led背光源组件、2接触源、3led背光源背板、4侧封装、5连接爪、6led灯条、7背光底板、8静电吸附膜、9散光膜片、10全反射棱镜、11变色膜、12楔形导光板、13反射膜、14黑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led背光源安装结构,包括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1,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1均包括背光底板7、led背光源背板3和侧封装4,且led背光源背板3卡接在背光底板7的底部内壁上,侧封装4粘接在led背光源背板3的一边外壁上,led背光源背板3包括背光源组件和引出结构,且引出结构包括连接爪5和树脂封装斗,连接爪5插接在树脂封装斗的内壁上,连接爪5为l型结构,且连接爪5的外壁卡接有接触源2,背光底板7的底部外壁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吸附有静电吸附膜8,背光源组件包括散光膜片9、全反射棱镜板、变色膜11、楔形导光板12和反射膜13,且全反射棱镜板位于散光膜片9和变色膜11之间,楔形导光板12位于变色膜11和反射膜13之间,全反射棱镜板的底端外壁等距离平行分布有全反射棱镜10,且全反射棱镜板的四侧外壁均设有封装条,楔形导光板12的楔形面等距离分布有纵向透镜,且楔形导光板12的非楔形面的边缘处均为倒圆角结构,楔形导光板12的楔形面和非楔形面同一端的两侧粘接有同一个黑膜14,且黑膜14呈半拱形,黑膜14的内壁插接有led灯条6,黑膜14和led灯条6均位于树脂封装斗的内部,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1相对于接触源2呈环形分布,且三至五个led背光源组件1和接触源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三十至四十五度,led灯条6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型号为arm9tdmi。

工作原理:本led背光源安装时,通过背光底板7和pcb板之间通过胶水和静电吸附膜8进行固定,led背光源作业时,上下两块相互正交配合使用,散光膜片9为产生偏角效应,在其下部设置反射膜13,进一步还要设置楔形导光板12、反射膜13等;还要在楔形导光板12下印刷白色点图案,利用该图案的散射效果,产生大约60度的出射光束,再利用反射膜13的散射折射效果,变为30度的出射光束,进一步由折射型增光片,使光束法线方向射向显示屏,这样,由相互正交的两块增光片,将光面上的各成分向法线方向集中,从而提高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