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造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7112发布日期:2020-07-04 01:1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仿真造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口手术患者自我护理练习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仿真造口。



背景技术:

随着结肠、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高,因病情需要行肠造口的患者也不断增加,据喻德洪等估计,中国的永久性结肠造口者累积人数已经达到100万人,每年约新增加10万人,未来会继续增加。虽然造口手术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是也改变了患者正常的排泄方式。因此,住院期间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是结肠造口患者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护理模式是以护士向患者做健康宣教和进行心理沟通为主,术前很少提供机会让患者自己动手学习造口护理,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活动无耐力,管道牵拉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学习造口护理能力差,依赖性强,所以许多患者在出院时,甚至出院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自我护理造口水平仍不高。

由于不能掌握肠造口相关的护理方法,对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严重影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miles术后,造口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其发生率高达21%-70%。常见的有:粪水性皮炎、剥脱性皮火、过敏性皮炎等。术后肠造口的自我护理是造口患者必须具备的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是一种自我照顾行为,其目的是促使机体更健康和舒适。研究显示,肠造口术前患者若未获得足够的造口信息,会导致其术后难以适应造口的外观和自我护理。由于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前的肠造口相关信息,在术前为即将造口的患者提供造口定位和相关知识教育能减少其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让患者在术前即能真实感受造口的存在,方便讲解造口相关知识,并进行造口护理指导的用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指导效果好的仿真造口。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由软弹性材料制成的仿真造口体,所述仿真造口体的颜色为与真实造口颜色一致的红色,在仿真造口体的底面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覆有隔离纸,所述隔离纸上设有撕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弹性材料为红色超轻粘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粘层采用水胶体敷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粘层有多个,两两相邻的胶粘层之间均设有隔离纸,每个隔离纸上均设有撕耳,且不同隔离纸上的撕耳在周向上相互错开,每个撕耳上均设有编号,所述编号的顺序为自外向内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仿真造口体靠近底面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延展盘,所述延展盘的底面同样设置有胶粘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展盘上设有螺旋渐开式点断切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仿真造口体靠近底面的内部设有腔室,仿真造口体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仿真粪水进口,仿真造口体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连通的仿真粪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患者行造口术前可通过粘贴层粘贴于患者腹部造口定位处,让患者在术前即可真实感受造口的存在,方便讲解造口相关知识,并将传统的术后造口护理指导提前到术前进行,手把手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护理造口,利于患者术前掌握造口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减少因造口所带来的窘迫感及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造口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造口患者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仿真造口,包括一由软弹性材料制成的仿真造口体1,所述仿真造口体1的颜色为与真实造口颜色一致的红色,在仿真造口体1的底面设有胶粘层2,所述胶粘层2上覆有隔离纸3,所述隔离纸3上设有撕耳4。

具体使用时,在患者行造口术前,取本实用新型的仿真造口,捏住撕耳4,撕掉隔离纸3,然后将仿真造口体1通过胶粘层2粘贴于患者腹部造口定位处,让患者在术前即可真实感受造口的存在,方便讲解造口相关知识,并将传统的术后造口护理指导提前到术前进行,手把手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护理造口,利于患者术前掌握造口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减少因造口所带来的窘迫感及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造口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造口患者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上述的仿真造口与普通的造口模型相比,从外观和触感上更接近真实的肠造口状态,能带给患者真实的造口感受,克服了普通造口模型无法带给患者更真实的造口感受,也无法粘贴于患者腹部的缺陷。

本实施例1中,所述软弹性材料为红色超轻粘土,所述胶粘层2采用水胶体敷料。如此设置,红色超轻粘土制成的仿真造口颜色逼真,材质轻盈,可塑性强,与真实肠造口仿真度高。水胶体敷料的胶粘层2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伤害。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中,所述胶粘层2有多个,两两相邻的胶粘层2之间均设有隔离纸3,每个隔离纸3上均设有撕耳4,且不同隔离纸3上的撕耳4在周向上相互错开,每个撕耳4上均设有编号,所述编号的顺序为自外向内逐渐增大。如此设置,多个胶粘层2使得仿真造口可反复粘贴,便于造口术前的精准定位。不同的撕耳4在周向上相互错开使得撕开隔离纸3时更方便,可避免误操作。每个撕耳4上均设有不同的编号使得造口术前的定位信息记录更为有序。

实施例2

如图4~图5所示,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仿真造口,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仿真造口体1靠近底面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延展盘5,所述延展盘5的底面同样设置有胶粘层2。通过设置延展盘5,可以提高仿真造口粘贴在患者腹部的牢固度。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中,所述延展盘5上设有螺旋渐开式点断切线6。如此设置,使得延展盘5的大小可根据仿真造口的使用位置进行灵活调节,当需要延展盘5小一些时,可通过自外圈向内逐渐撕拉的方式使延展盘5的外径变小。

如图4所示,另外,本实施例2中,所述仿真造口体1靠近底面的内部设有腔室7,仿真造口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7连通的仿真粪水进口8,仿真造口体1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7连通的仿真粪水出口9。如此设置,可以更真实的模拟使用场景,锻炼患者对造口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具体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及修改,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由软弹性材料制成的仿真造口体(1),在仿真造口体(1)的底面设有胶粘层(2),所述胶粘层(2)上覆有隔离纸(3),所述隔离纸(3)上设有撕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弹性材料为超轻粘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2)采用水胶体敷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层(2)有多个,两两相邻的胶粘层(2)之间均设有隔离纸(3),每个隔离纸(3)上均设有撕耳,且不同隔离纸(3)上的撕耳在周向上相互错开,每个撕耳上均设有编号,所述编号的顺序为自外向内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造口体(1)靠近底面的外壁上一体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延展盘(5),所述延展盘(5)的底面同样设置有胶粘层(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盘(5)上设有螺旋渐开式点断切线(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真造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造口体(1)靠近底面的内部设有腔室(7),仿真造口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7)连通的仿真粪水进口(8),仿真造口体(1)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室(7)连通的仿真粪水出口(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真造口,包括一由软弹性材料制成的仿真造口体,所述仿真造口体的颜色为与真实造口颜色一致的红色,在仿真造口体的底面设有胶粘层,所述胶粘层上覆有隔离纸,所述隔离纸上设有撕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患者行造口术前可直接粘贴于患者腹部造口定位处,让患者在术前即可真实感受造口的存在,方便讲解造口相关知识,并将传统的术后造口护理指导提前到术前进行,手把手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护理造口,利于患者术前掌握造口护理及造口袋的更换,减少因造口所带来的窘迫感及抑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造口的自我接受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造口患者更快更好地回归社会。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红;储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7.11
技术公布日:2020.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