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5396发布日期:2021-06-29 23:4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led灯显示屏是一种用于led灯的辅助装置,其在led灯技术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公开号为“cn103809312b”专利名称为:“一种tn型2d/3d转换控制液晶盒的静态驱动方法及控制”的专利,专利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n型2d/3d转换控制液晶盒的静态驱动方法和控制电路,包括:将tn型2d/3d转换控制液晶盒划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第一区域的扫描线(com线)上施加第一电压,在第一区域的信号线(seg线)上施加第二电压;使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电压差等于预设的液晶分子极性翻转电压;在第二区域的com线上施加第三电压,在第二区域的seg线上施加第四电压,使第三电压和第四电压的电压差等于三分之一预设的液晶分子极性翻转电压。通过本发明能够消除压差不等造成的透光率差异,极大地改善了显示效果,同时降低了液晶选配的难度”。

现有的一种tn型2d/3d转换控制液晶盒的静态驱动方法及控制在使用中发现,其空间利用率小,在进行驱动时没有采用点对点的驱动,容错率较低,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包括电源、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工作器件和控制器件,所述第一pcb板一侧固定有工作器件,所述第一pcb板另一侧与所述第二pcb板一侧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所述第二pcb板上固定有控制器件,所述工作器件包括红灯珠、蓝灯珠和绿灯珠,所述红灯珠、蓝灯珠、绿灯珠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电源固定在所述第二pcb板上,所述控制器件包括led灯驱动器、系统卡,所述led灯驱动器与所述系统卡连接,所述红灯珠、蓝灯珠、绿灯珠的另一端依次与led灯驱动器连接,所述系统卡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一pcb板设置为多组,所述第一pcb板呈矩阵状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pcb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上固定有二极管制冷散热片,所述二极管制冷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件周侧。

为了方便一组控制器件驱动一组工作器件,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控制器件和所述工作器件设置为多组,所述控制器件与所述工作器件相匹配。

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提高利用空间,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系统卡中设置有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

为了方便调节蓝灯珠和绿灯珠两端的电压,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蓝灯珠和所述绿灯珠端部固定有调节电阻。

为了方便驱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蓝灯珠和所述绿灯珠两端电压相同,所述红灯珠两端电压和所述蓝灯珠、绿灯珠两端电压不同。

为了方便装配,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pcb板另一侧固定有led灯贴片。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采用点对点驱动方式驱动led灯珠,提高了容错率,装置呈模块化,第一pcb板和和第二pcb板一块负责工作,一块负责驱动,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pcb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二pcb板局部示意图。

图中:1、电源;2、第一pcb板;3、第二pcb板;4、工作器件;5、控制器件;6、固定装置;7、红灯珠;8、蓝灯珠;9、绿灯珠;10、led灯驱动器;11、系统卡;12、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3、信号接收器;14、信号发射器;15、调节电阻;16、led灯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包括电源1、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工作器件4和控制器件5,所述第一pcb板2一侧固定有工作器件4,所述第一pcb板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pcb板3一侧通过固定装置6连接,所述第二pcb板3上固定有控制器件5,所述工作器件4包括红灯珠7、蓝灯珠8和绿灯珠9,所述红灯珠7、蓝灯珠8、绿灯珠9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电源1正极连接,所述电源1固定在所述第二pcb板3上,所述控制器件5包括led灯驱动器10、系统卡11,所述led灯驱动器10与所述系统卡11连接,所述红灯珠7、蓝灯珠8、绿灯珠9的另一端依次与led灯驱动器10连接,所述系统卡11与所述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第一pcb板2设置为多组,所述第一pcb板2呈矩阵状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pcb板3上,所述第二pcb板3上固定有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2,所述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2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件5周侧。

所述控制器件5和所述工作器件4设置为多组,所述控制器件5与所述工作器件4相匹配,为了方便一组控制器件5驱动一组工作器件4。

所述系统卡11中设置有信号接收器13和信号发射器14,为了方便维护和检修,提高利用空间。

所述蓝灯珠8和所述绿灯珠9端部固定有调节电阻15,为了方便调节蓝灯珠8和绿灯珠9两端的电压。

所述蓝灯珠8和所述绿灯珠9两端电压相同,所述红灯珠7两端电压和所述蓝灯珠8、绿灯珠9两端电压不同,为了方便驱动。

所述第一pcb板2另一侧固定有led灯贴片16,为了方便装配。

综上所述,该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在使用时,第一pcb板2上一侧贴有led灯贴片16,另一侧固定有工作器件4,第二pcb板3上固定有控制器件5,控制器件5包括系统卡11和led灯驱动器10,在进行工作时系统卡11用来接收信号和发射信号,信号发射器14和信号接收器13固定在系统卡11中提高了利用空间,方便检修,系统卡11给led灯驱动器10传递信号,led灯驱动器10驱动位于第一pcb板2上的工作器件4,第一pcb板2、工作器件4、控制器件5设置为多组,整体呈模块化布置,方便检修,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第二pcb板3上还固定有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2,用来给装置散热。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包括电源(1)、第一pcb板(2)、第二pcb板(3)、工作器件(4)和控制器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2)一侧固定有工作器件(4),所述第一pcb板(2)另一侧与所述第二pcb板(3)一侧通过固定装置(6)连接,所述第二pcb板(3)上固定有控制器件(5),所述工作器件(4)包括红灯珠(7)、蓝灯珠(8)和绿灯珠(9),所述红灯珠(7)、蓝灯珠(8)、绿灯珠(9)的一端依次与所述电源(1)正极连接,所述电源(1)固定在所述第二pcb板(3)上,所述控制器件(5)包括led灯驱动器(10)及系统卡(11),所述led灯驱动器(10)与所述系统卡(11)连接,所述红灯珠(7)、蓝灯珠(8)、绿灯珠(9)的另一端依次与led灯驱动器(10)连接,所述系统卡(11)与所述电源(1)负极连接,所述第一pcb板(2)设置为多组,所述第一pcb板(2)呈矩阵状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pcb板(3)上,所述第二pcb板(3)上固定有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2),所述二极管制冷散热片(12)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件(5)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件(5)和所述工作器件(4)设置为多组,所述控制器件(5)与所述工作器件(4)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卡(11)中设置有信号接收器(13)和信号发射器(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灯珠(8)和所述绿灯珠(9)端部固定有调节电阻(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灯珠(8)和所述绿灯珠(9)两端电压相同,所述红灯珠(7)两端电压和所述蓝灯珠(8)、绿灯珠(9)两端电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2)另一侧固定有led灯贴片(1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包括电源、第一PCB板、第二PCB板、工作器件和控制器件,所述第一PCB板一侧固定有工作器件,所述控制器件包括LED灯驱动器、系统卡,所述LED灯驱动器与所述系统卡连接,所述第一PCB板设置为多组,所述第一PCB板呈矩阵状依次排列在所述第二PCB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上固定有二极管制冷散热片,所述二极管制冷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件周侧,该点对点静态扫描驱动的LED显示屏,采用点对点驱动方式驱动LED灯珠,提高了容错率,装置呈模块化,第一PCB板和和第二PCB板一块负责工作,一块负责驱动,使用简单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徐惠能;洪荣辉;林阳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9
技术公布日:2021.06.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