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81298发布日期:2024-03-12 21:20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具体提供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对汽车配置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其中,汽车天窗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大面积的全景天窗除了能够给车内乘员带来愉悦的驾乘体验外还能为车辆增添几分时尚气息,以至于各汽车厂商竞相在自己的产品上增加天窗的配置。

2、然而,车辆在夜间或是较暗的环境中行驶时,由于天窗玻璃的存在,使车内的屏幕发出的光在天窗玻璃上发生了反射,反射光恰好会照射到后排乘客的位置,导致后排乘客能够从天窗玻璃上看到屏幕的反射影像,一方面反射光线在黑暗环境中非常刺眼,另一方面反射影像会随着车辆的晃动而不断扭曲变幻,造成后排乘客的不适,严重影响其乘坐体验。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带有天窗尤其是全景天窗的车辆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天窗玻璃的反射作用,导致屏幕所发出的光经过天窗玻璃的反射后照射到后排座位,致使后排乘客的视线被天窗玻璃上的反射影像所干扰,严重影响了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屏幕和天窗玻璃,所述屏幕能够发出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的至少一部分射向所述天窗玻璃。

3、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线偏振光为p型线偏振光。

4、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p型线偏振光射向所述天窗玻璃的入射角为θ,其中,所述入射角θ的范围为ɑ-k1≤θ≤ɑ+k2,ɑ为起偏振角,满足tanɑ=n2÷n1,其中,0°≤k1≤20°,0°≤k2≤10°,n1<n2,n1为空气的折射率,n2为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

5、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n2设置为1.5,所述入射角θ设置为56°,或者,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n2设置为2,所述入射角θ设置为63°。

6、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屏幕包括显示屏以及覆盖在所述显示屏上的偏振光膜片,所述偏振光膜片能够将所述显示屏发出的自然光转换为所述p型线偏振光。

7、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偏振光膜片为p型线栅偏振光膜片。

8、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天窗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以及位于所述内层玻璃与所述外层玻璃之间的pvb(polyvinyl butyral)夹层。

9、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层玻璃设置为离子掺杂着色玻璃。

10、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pvb夹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内层玻璃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大于0.1。

11、在上述车辆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12、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车辆包括屏幕和天窗玻璃,所述屏幕能够发出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的至少一部分射向所述天窗玻璃。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将屏幕射向天窗玻璃的自然光转化为线偏振光,从而减弱了入射光的强度,进而使其反射光的强度也随之减弱,从而能够降低反射光对后排乘客的影响。

13、进一步地,本发明的p型线偏振光射向所述天窗玻璃的入射角为θ,其中,所述入射角θ的范围为ɑ-k1≤θ≤ɑ+k2,ɑ为起偏振角,满足tanɑ=n2÷n1,其中,0°≤k1≤20°,0°≤k2≤10°,n1<n2,n1为空气的折射率,n2为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降低p型线偏振光的反射率,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反射光的强度,甚至消除反射光,进一步降低反射光对后排乘客的影响。

14、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天窗玻璃的折射率n2设置为1.5,所述入射角θ设置为56°,或者,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n2设置为2,所述入射角θ设置为63°。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使p型线偏振光的反射率达到最低值,此时的反射光的强度最低,实现了人眼无法看到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匹配玻璃供应商的折射率标准。

15、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屏幕包括显示屏以及覆盖在所述显示屏上的偏振光膜片,所述偏振光膜片能够将所述显示屏发出的自然光转换为所述p型线偏振光。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以最优最简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将自然光转换为p型线偏振光。

16、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天窗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以及位于所述内层玻璃与所述外层玻璃之间的pvb(polyvinyl butyral)夹层。通过这样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强天窗玻璃的整体强度,使其破碎后仍能连为一体,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起到了隔热保温的作用,使车内更易保持恒温环境。

17、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内层玻璃设置为离子掺杂着色玻璃。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折射光以降低二次反射光的强度,消除二次反射光对人眼的照射。

18、又进一步地,本发明的pvb夹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内层玻璃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大于0.1。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天窗玻璃的折射率与pvb夹层的折射率无限接近,从而使得光线在玻璃层与pvb夹层之间传播时,可以将二者看作是同一种介质,因此光在二者的临界面上几乎不会发生反射,进而消除了二次反射和三次反射对后排乘客的照射。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包括屏幕和天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能够发出线偏振光,所述线偏振光的至少一部分射向所述天窗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偏振光为p型线偏振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线偏振光射向所述天窗玻璃的入射角为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的折射率n2设置为1.5,所述入射角θ设置为56°,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包括显示屏以及覆盖在所述显示屏上的偏振光膜片,所述偏振光膜片能够将所述显示屏发出的自然光转换为所述p型线偏振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光膜片为p型线栅偏振光膜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窗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以及位于所述内层玻璃与所述外层玻璃之间的pvb(polyvinyl butyral)夹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玻璃设置为离子掺杂着色玻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pvb夹层的折射率与所述内层玻璃的折射率的差值不大于0.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为电动汽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带有天窗尤其是全景天窗的车辆在夜间行驶的过程中,由于天窗玻璃的反射作用,导致屏幕所发出的光经过天窗玻璃反射后照射到后排座位,致使后排乘客的视线被天窗玻璃上的反射影像所干扰,影响了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车辆包括屏幕和天窗玻璃,通过技术手段使屏幕发出P型线偏振光,再使P型线偏振光射向天窗玻璃的入射角与天窗玻璃的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条件,就能使P型线偏振光在天窗玻璃上的反射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实现了反射光的不可见。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车辆在夜间行驶时,后排乘客不再受到天窗玻璃上的反射光的影响,提升了其乘坐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纳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