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模拟器踏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
背景技术:2.现有汽车驾驶模拟器上的离合器踏板的行程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离合器踏板通常在其行程上设置复位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实现踏板的快速复位。但针对不同的模拟场景,需要调节离合器踏板的复位速率或称灵敏度。比如,对于初学者而言,需要离合器踏板缓慢的复位,而对于有经验的驾驶者而言,需要适当的提升离合器踏板的复位速度,以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但现有的驾驶模拟器的离合器踏板并不能实现离合器踏板复位速率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驾驶模拟器的离合器踏板复位速率不可调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以适用于不同的模拟场景。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包括:
5.踏板支撑单元,包括相连接的踏板固定支座和支撑侧板,所述踏板固定支座上设置有轴承;
6.踏板单元,包括踏板连接板、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一端的焊接轴以及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另一端的离合器踏板,所述焊接轴与所述轴承配合,以实现所述踏板连接板相对于所述踏板固定支座的转动;
7.调节单元,包括弹簧套底座、弹簧插销、u型支座、上端塑料套以及主弹簧,所述弹簧套底座与所述支撑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底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插销的上端连接有所述u型支座,所述弹簧插销的下端从所述通孔穿出,所述u型支座与所述踏板连接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弹簧插销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上端塑料套与所述弹簧插销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主弹簧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和所述弹簧套底座之间,且活动套装在所述弹簧插销外,所述主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塑料套抵紧。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弹簧中间环和次弹簧,所述弹簧中间环与所述弹簧插销的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弹簧中间环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的下方,且与其保持间距,所述次弹簧活动套装在所述弹簧插销外,且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和所述弹簧中间环之间,所述主弹簧套装在所述次弹簧外。
9.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次弹簧和弹簧中间环的作用,不仅实现次弹簧的长度调节,而且与主弹簧配合使用,可进一步调节踏板单元的复位速率,提高调节精度。
10.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中间环的上端具有圆台结构,所述次弹簧的下端箍设在所述圆台结构上。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下端塑料套,所述下端塑料套设置在所述弹簧套底座的上端,所述弹簧插销的下端穿过所述下端塑料套,所述主弹簧的下端抵紧于所述下端塑料套。
12.进一步地,所述踏板固定支座包括踏板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踏板固定板的上端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支座立板;所述支座立板上设置有所述轴承。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侧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弹簧套底座设置在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与两个支撑侧板均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踏板支撑单元还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两个限位杆的均位于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每个限位杆的两端与两个支撑侧板一一对应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弹簧插销上设置螺纹段,并利用上端塑料套与其螺纹配合,调节主弹簧的长度,从而改变其复位能力,最终实现踏板单元的复位速率的调节,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主弹簧取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19.图中,踏板固定板1、支座立板2、支撑侧板3、轴承4、焊接轴5、弹簧套底座6、弹簧插销7、u型支座8、上端塑料套9、下端塑料套10、弹簧中间环11、次弹簧12、主弹簧13、限位杆14、踏板连接板15、离合器踏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1.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包括:踏板支撑单元、踏板单元以及调节单元。
22.踏板支撑单元,包括相连接的踏板固定支座和支撑侧板,踏板固定支座上设置有轴承。
23.其中,踏板固定支座包括踏板固定板以及设置在踏板固定板的上端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支座立板;支座立板上设置有轴承,两个支座立板上的两个轴承同轴。支座立板与踏板固定板的板面相垂直。
24.踏板单元包括踏板连接板、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一端的焊接轴以及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另一端的离合器踏板,焊接轴与轴承配合,以实现踏板连接板相对于踏板固定支座的转动。
25.调节单元包括弹簧套底座、弹簧插销、u型支座、上端塑料套、下端塑料套、弹簧中间环、次弹簧以及主弹簧。
26.弹簧套底座与支撑侧板固定连接,弹簧套底座上设置有通孔,弹簧插销的上端连接有u型支座,弹簧插销的下端从通孔穿出,u型支座与踏板连接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弹簧插销上设置有螺纹段,上端塑料套与弹簧插销的螺纹段螺纹连接,主弹簧位于上端塑料套
和弹簧套底座之间,且活动套装在弹簧插销外,主弹簧的上端与上端塑料套抵紧。
27.弹簧中间环与弹簧插销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弹簧中间环位于上端塑料套的下方,且与其保持间距,次弹簧活动套装在弹簧插销外,且位于上端塑料套和弹簧中间环之间,主弹簧套装在次弹簧外。
28.下端塑料套设置在弹簧套底座的上端,弹簧插销的下端穿过下端塑料套,主弹簧的下端抵紧于下端塑料套。
29.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侧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两侧,弹簧套底座设置在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与两个支撑侧板均连接。
30.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板支撑单元还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两个限位杆的均位于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每个限位杆的两端与两个支撑侧板一一对应连接。通过两个限位杆,限制了踏板连接板的转动幅度。
31.弹簧中间环的上端具有圆台结构,次弹簧的下端箍设在圆台结构上。
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端塑料套和下端塑料套的相向端面也均设置有圆台结构,以便于主弹簧的两端箍设。
33.当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时,压力传递至踏板连接板,踏板连接板通过焊接轴绕轴承转动。当然,离合器踏板被踩踏时,踏板连接板主要是向下转动,主弹簧和次弹簧均被压缩,弹簧插销的下端进一步伸出弹簧套底座。当压力松开时,主弹簧和次弹簧均复位,弹簧插销上顶,离合器踏板复位。需要调节离合器踏板复位速率时,转动上端塑料套,调节主弹簧的压缩量,或转动弹簧中间环,调节次弹簧的压缩量即可。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支撑单元,包括相连接的踏板固定支座和支撑侧板,所述踏板固定支座上设置有轴承;踏板单元,包括踏板连接板、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一端的焊接轴以及设置在踏板连接板的另一端的离合器踏板,所述焊接轴与所述轴承配合,以实现所述踏板连接板相对于所述踏板固定支座的转动;调节单元,包括弹簧套底座、弹簧插销、u型支座、上端塑料套以及主弹簧,所述弹簧套底座与所述支撑侧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底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弹簧插销的上端连接有所述u型支座,所述弹簧插销的下端从所述通孔穿出,所述u型支座与所述踏板连接板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弹簧插销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上端塑料套与所述弹簧插销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主弹簧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和所述弹簧套底座之间,且活动套装在所述弹簧插销外,所述主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塑料套抵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弹簧中间环和次弹簧,所述弹簧中间环与所述弹簧插销的所述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弹簧中间环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的下方,且与其保持间距,所述次弹簧活动套装在所述弹簧插销外,且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和所述弹簧中间环之间,所述主弹簧套装在所述次弹簧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中间环的上端具有圆台结构,所述次弹簧的下端箍设在所述圆台结构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还包括下端塑料套,所述下端塑料套设置在所述弹簧套底座的上端,所述弹簧插销的下端穿过所述下端塑料套,所述主弹簧的下端抵紧于所述下端塑料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固定支座包括踏板固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踏板固定板的上端的两个相对设置的支座立板;所述支座立板上设置有所述轴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侧板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连接板的两侧,所述弹簧套底座设置在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与两个支撑侧板均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支撑单元还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限位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踏板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两个限位杆的均位于两个支撑侧板之间,且每个限位杆的两端与两个支撑侧板一一对应连接。
技术总结本申请涉及汽车模拟器踏板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离合器踏板,包括:踏板支撑单元;踏板单元,包括踏板连接板、离合器踏板;调节单元,包括弹簧套底座、弹簧插销、U型支座、上端塑料套以及主弹簧,弹簧插销上设置有螺纹段,所述上端塑料套与所述弹簧插销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主弹簧位于所述上端塑料套和所述弹簧套底座之间,且活动套装在所述弹簧插销外,所述主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端塑料套抵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弹簧插销上设置螺纹段,并利用上端塑料套与其螺纹配合,调节主弹簧的长度,从而改变其复位能力,最终实现踏板单元的复位速率的调节,且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节方便。节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左海波 朱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未来幻影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3
技术公布日: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