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2661发布日期:2024-04-30 17:0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误触显示屏,具体涉及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载显示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对车载显示屏的功能要求高,同时也对显示屏的使用安全越来越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盲触”和“防误触”的概念逐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2、目前,车载显示屏的防误触技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采用纯机械式的设计,通过各机构之间的配合来防止误触。另一种是通过外置装置来进行触摸,而不是通过手指直接触摸屏幕,以此实现防误触。

3、然而,这些现有的防误触技术都存在一些问题。纯机械式的防误触设计往往会导致产品的尺寸过大,看起来十分臃肿,而通过外置装置进行触摸的方式则会给用户带来不便。

4、超薄和极窄边框的设计是当前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这种简洁、时尚的设计。然而,现有的防误触技术却往往与这种设计理念相冲突,使得传统带有防误触功能的车载显示屏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因此,开发一种既能保证防误触功能又能适应超薄和极窄边框设计要求的车载显示屏,成为当前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极大限度的减小布置空间,并实现防误触的显示屏。

2、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在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设置pcba板,在所述pcba板上朝向所述前壳一侧设置微型红外传感器,在所述前壳中心位置处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微型红外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所述pcba贴合,在所述背光模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贴合一压电器件。

3、在上述方案中,前壳和后壳均使用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可以提供足够的物理保护和结构支撑,微型红外传感器初始通电标定背光模组距离红外传感器的距离,当显示屏被按压或者触摸时,硅胶发生弹性形变,背光模组随之产生向微型红外传感器方向的位移,微型红外传感器检测位移量反馈不同的信号到压电器件,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使用体验,减少意外触摸造成的误操作。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四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处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固定孔。

5、在上述方案中,前壳上的第一通孔四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和背光模组上的多个第一通孔,可以确保前壳和背光模组之间的对位和对齐,确保装配的进度和准确性,避免装配过程中的偏差和不匹配,从而确保背光模组的正常运行和显示屏的稳定性。

6、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间通过硅胶、垫片和螺丝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硅胶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的硅胶位置处放置垫片,所述螺丝依次穿过垫片和硅胶,通过所述前壳的第二通孔并旋紧到所述背光模组上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中,将所述背光模组和前壳固定连接。

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硅胶在第二通孔内形成一个缓冲垫,可以减轻机械冲击和震动对背光模组和前壳的影响,提高装置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同时硅胶还可以起到隔离和防尘的作用,防止灰尘或杂质进入背光模组和前壳之间的空间,保护内部元件的清洁和正常运行,通过在前壳面向后壳一侧的硅胶位置处放置垫片,可以使螺丝的力分布更均匀,平衡力的作用点,减少应力集中,所述第一固定孔可以为螺丝固定孔,所述螺丝穿过垫片和硅胶,旋紧在螺丝固定孔上。

8、可选地,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通过ocr胶进行全贴合连接。

9、在上述方案中,ocr胶具有粘接牢固、耐高温和耐湿性、透光率极高和固化收缩率小等特点,可以实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之间的全贴合连接,这种贴合方式可以确保显示屏与盖板之间无缝衔接,提供更加完美和一致的显示效果。

10、可选地,所述微型红外传感器通过焊接或粘贴到所述pcba面向所述前壳一侧上。

11、在上述方案中,微型红外传感器通过焊接或粘贴的方式,确保微型红外传感器与pcba之间的稳定和可靠的电连接,其位于所述pcba面向所述前壳一侧,通过第一通孔检测pcba到背光模组间的红外线距离,根据所述红外线距离变化输出不同信号到背光模组上的压电器件。

12、可选地,所述pcba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前壳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pcba上的第三通孔并旋紧到所述前壳上对应的第二固定孔中,将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与pcba贴合。

13、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螺丝和第二固定孔将pcba 固定在前壳上,确保pcba在设备中的位置稳定,防止pcba松动、晃动或变形。

14、可选地,所述盖板和前壳之间存在根据所述硅胶实现可调整的间隙。

15、在上述方案中,硅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弹性,其中所述硅胶位于第二通孔处,可以根据需要微调盖板与前壳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的装置要求或进行微小的调整。

16、可选地,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卡扣或螺丝固定连接。

17、在上述方案中,卡扣固定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前壳和后壳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也具有良好的紧固性能,避免装置在实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者脱落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和方便性。

18、可选地,所述压电器件背离所述后壳一侧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贴合。

19、在上述方案中,压电器件被固定在背光模组的内表面,并与所述前壳上的第一通孔位置对应,所述压电器件规格可设定为通过所述前壳上的第一通孔,根据微型红外传感器输出不同的信号至压电器件,实现对应的振动反馈。

20、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能够极大限度的减小布置空间,并实现防误触。当显示屏被按压或者触摸时,硅胶发生形变,而微型红外传感器通过前壳上中心位置处设置的第一通孔检测用户的接近或触摸显示屏,并通过压电器件的作用阻止误触发生,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使用体验,减少意外触摸造成的误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四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背光模组上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位置处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前壳间通过硅胶、垫片和螺丝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硅胶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在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的硅胶位置处放置垫片,所述螺丝依次穿过垫片和硅胶,通过所述前壳的第二通孔并旋紧到所述背光模组上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中,将所述背光模组和前壳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通过ocr胶进行全贴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红外传感器通过焊接或粘贴到所述pcba面向所述前壳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所述前壳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pcba上的第三通孔并旋紧到所述前壳上对应的第二固定孔中,将所述前壳面向所述后壳一侧与pcba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和前壳之间存在根据所述硅胶实现可调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卡扣或螺丝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器件背离所述后壳一侧通过双面胶固定在所述背光模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误触交互装置的显示屏,包含壳体和PCBA,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在前壳背离所述后壳一侧与背光模组内表面连接,背光模组外表面与盖板贴合,在前壳和后壳之间设置PCBA板,在PCBA板上朝向前壳一侧设置微型红外传感器,在前壳中心位置处设置第一通孔,微型红外传感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与PCBA贴合,在所述背光模组内表面对应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处贴合一压电器件。本技术微型红外传感器初始通电标定背光模组距离红外传感器的距离,当显示屏被按压或者触摸时,硅胶发生弹性形变,通过检测背光模组的位移,反馈不同的信号到压电器件,产生不同的振动反馈,极大限度的减小了布置空间,减少意外触摸造成的误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涛,张磊,李传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精电汽车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9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