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788509发布日期:2024-04-30 16:58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用户对视觉体验要求的逐步升级,目前的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也逐渐向大屏占比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开始采用曲面显示模组。

2、然而,在四曲面显示模组中,四个圆角区域为高斯三维曲面区,贴合于高斯三维曲面区的显示模组受到三个方向的力,容易发生褶皱、气泡等现象。在曲面区内的非显示区域,盖板的内表面上通常会涂布一层遮光层来对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域进行遮挡,避免非显示区域漏光。在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部分贴合于盖板的内表面上,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部分则全部贴合于遮光层的内表面上,由于遮光层的内表面与盖板的内表面之间存在段差,使得显示面板在圆角区域受力不均的情况加剧,导致圆角区域产生褶皱、气泡的风险增加。

3、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可以改善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不均的情况,降低显示模组产生褶皱和气泡的风险。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3、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和设置于所述平面区的边缘的曲面区;

4、应力缓冲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表面上,所述应力缓冲层与所述平面区以及部分所述曲面区对位设置;

5、保护层,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所述保护层包括平面部和曲面部,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平面区对位设置,所述曲面部与所述曲面区对位设置;以及

6、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层中或者所述应力缓冲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与部分所述曲面部对位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所述应力缓冲层的边缘对齐设置。

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曲面部包括第一曲面部和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连接的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二曲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

8、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一端对接。

9、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一端重叠设置。

1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遮光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侧面上。

1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材料相同。

1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曲面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曲率半径。

1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

14、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应力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

15、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侧面上。

16、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应力缓冲层包括:

17、第一透明粘合层,设置于所述平面部和部分所述曲面部的内表面上;

18、基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粘合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9、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粘合层与所述基材层之间。

2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基材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6gpa。

2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

2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2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透明粘合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24、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25、偏光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应力缓冲层之间;

26、第二透明粘合层,设置于所述偏光层与所述应力缓冲层之间,所述第一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粘合层与所述应力缓冲层之间。

2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上。

28、依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29、在应力缓冲层中或者所述应力缓冲层的一侧表面上形成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所述应力缓冲层的边缘对齐设置;

30、提供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平面部和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边缘的曲面部,将所述应力缓冲层未设置有所述第一遮光层的一侧表面贴合于所述平面部以及部分所述曲面部的表面上;

31、将显示面板贴合在所述应力缓冲层远离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上,形成显示模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平面区和设置于所述平面区的边缘的曲面区,所述平面区与所述平面部对位设置,所述曲面区与所述曲面部对位设置。

32、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曲面部包括第一曲面部和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连接的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二曲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

33、在形成所述第一遮光层之前,在所述第二曲面部的内凹侧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遮光层;或者,在所述第二曲面部的内凹侧的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二曲面部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侧面上形成所述第二遮光层。

34、依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

35、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保护层、应力缓冲层、显示面板和第一遮光层,通过在保护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增设应力缓冲层,可以利用应力缓冲层吸收曲面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不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一遮光层设置在应力缓冲层中或者应力缓冲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并使第一遮光层的边缘与应力缓冲层的边缘对齐,使得应力缓冲层可以整面贴合在保护层的内表面上,避免缓冲层对应平面部的部分与对应曲面部的部分之间存在段差,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不均的情况,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褶皱和气泡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包括第一曲面部和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连接的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二曲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二遮光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一端对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一端重叠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曲面部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遮光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材料相同。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曲面部的曲率半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微米。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应力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一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三遮光层,所述第三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应力缓冲层靠近所述第二曲面部的侧面上。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缓冲层包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2gpa且小于或等于6gpa。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酰亚胺。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粘合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200微米。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上。

18.一种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包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部包括第一曲面部和与所述第一曲面部连接的第二曲面部,所述第二曲面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曲面部远离所述平面部的一侧,所述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第一遮光层之前,在所述第二曲面部的内凹侧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遮光层;或者,在所述第二曲面部的内凹侧的表面上以及所述第二曲面部远离所述第一曲面部的侧面上形成所述第二遮光层。

2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保护层、应力缓冲层、显示面板和第一遮光层,通过在保护层与显示面板之间增设应力缓冲层,可以利用应力缓冲层吸收曲面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改善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不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将第一遮光层设置在应力缓冲层中或者应力缓冲层与显示面板之间,使得应力缓冲层可以整面贴合在保护层的内表面上,避免缓冲层对应平面部的部分与对应曲面部的部分之间存在段差,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曲面贴合过程中显示面板受力不均的情况,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产生褶皱和气泡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朱梦伟,韩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