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74944发布日期:2024-04-18 20:47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训练模型,特别涉及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进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时,医生通常使用穿刺管穿刺至同侧脑室,以实现侧脑室引流。医生在使用穿刺针时,因靶点侧脑室位于颅内,不可视,穿刺方向多靠头部体表标志来确定,医生凭借经验进行穿刺,穿刺针可能会出现偏移原定的方向,不仅需要调整,增加工作量,同时也增加病人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通过设置在头颅模型内设置侧脑室模型,侧脑室模型内有脑室腔,脑室腔内设置发光体,使用具有透光棒的穿刺管进行穿刺,当透光棒中透出强光线后即穿刺管进入脑室腔,表示穿刺有效,通过不断训练穿刺方向,从而提高医生穿刺方向的准确性。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包括支架、头颅模型、侧脑室模型和穿刺管;

3、所述头颅模型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头颅模型包括下模型和上模型,所述下模型与上模型内形成容纳腔,所述上模型可拆卸设置在下模型上,所述上模型上设置与容纳腔连通的穿刺孔;所述侧脑室模型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侧脑室模型内有脑室腔,脑室腔内设置发光体;所述穿刺管内设置透光棒,所述穿刺管穿过穿刺孔后可插入或者不插入侧脑室模型内的脑室腔。

4、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底座、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转动板和定位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可转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二转动杆一端通过第二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一转动杆另一端,所述转动板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设置在第二转动杆另一端,所述定位杆设置在转动板上,所述定位杆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杆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头颅模型的定位空间。

5、进一步,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第一竖直板和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固定在底板一侧,所述第二竖直板固定在底板另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可转动与第一竖直板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另一端可转动与第二竖直板连接。

6、进一步,所述转动板包括旋转座和板体,所述旋转座包括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所述第一座体底部通过第三转轴与第二转动杆连接,所述第二座体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座体的转动方向不同于第一座体的转动方向,所述板体固定在第二座体上。

7、进一步,所述第一座体上设置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座体一端设置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座体通过第二转动孔与第一转动孔的配合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座体另一端设置弧形限位长孔;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紧固部位于弧形限位长孔内以限制第二座体。

8、进一步,所述定位杆上设置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设置第一连接螺纹;还包括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外侧设置与第一连接螺纹配合的第二连接螺纹。

9、进一步,所述定位杆可拆卸设置在转动板上。

10、进一步,所述定位杆底部设置矩形定位槽,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插入矩形定位槽内的矩形定位条。

11、进一步,还包括形变杆,所述形变杆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中部,所述形变杆另一端与侧脑室模型连接。

12、进一步,所述下模型内设置供形变杆穿过的穿孔。

13、进一步,所述发光体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线通过穿孔穿出后与插座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形变杆端部设置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上设置条形连接块;所述侧脑室模型上设置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口为与条形连接块匹配的条形开口,所述连接槽内设置顶紧组件,所述顶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和顶紧板,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槽槽底,所述顶紧板与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

15、进一步,所述侧脑室模型内还设置条形凹槽,所述顶紧板将条形连接块顶在条形凹槽内。

16、进一步,所述形变杆上设置环槽,所述旋转套内设置环块,所述旋转套通过环块与环槽的配合可转动设置在形变杆上。

17、进一步,所述侧脑室模型包括模型本体和交叉金属丝,所述模型本体上设置所述连接槽和所述发光体,所述交叉金属丝固定在模型本体上,所述交叉金属丝由内外两层多根金属丝交叉形成,所述交叉金属丝内形成方格。两层金属丝间由密封胶泥填充,内层的金属丝围成脑室腔。

18、进一步,所述侧脑室模型包括三种脑室模型,分别为小脑室模型、正常脑室模型和大脑室模型。

19、进一步,所述头颅模型上有侧脑室常用的八个穿刺部位的八个穿刺孔。

20、进一步,所述头颅模型上设置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容纳腔连通;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安装口上。

21、进一步,所述安装口侧部设置第一磁铁,所述观察窗外侧设置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

22、进一步,所述安装口包括左安装口、中部安装口和右安装口,所述左安装口位于头颅模型左侧,所述中部安装口位于头颅模型中部,所述右安装口位于头颅模型右侧;所述观察窗包括左观察窗、中部观察窗和右观察窗,所述左观察窗设置在左安装口上,所述中部观察窗设置在中部安装口上,所述右观察窗设置在右安装口上。

23、进一步,每一观察窗设置有四个第二磁铁,每一安装口对应设置四个第一磁铁。

24、进一步,所述观察窗侧部设置第一曲面,所述安装口侧部设置贴合第一曲面的第二曲面,所述第二曲面贴合在第一曲面而防止观察窗掉入头颅模型内。

25、进一步,所述侧脑室模型中部设置隔板,所述隔板将侧脑室模型分为左侧脑室模型和右侧脑室模型;所述发光体包括红色发光体和绿色发光体,所述红色发光体位于隔板一侧,所述红色发光体设置在左侧脑室模型内,所述绿色发光体位于隔板另一侧,所述绿色发光体设置在右侧脑室模型内。

26、进一步,所述穿刺管外侧部设置刻度。

27、进一步,所述穿刺管端部设置引流让位开口。

28、进一步,所述透光棒为透明的直径为3mm的亚克力棒。

2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在组装时,可以将上模型与下模型分离,将头颅下模型固定在支架上,然后将侧脑室模型安装在形变杆,调整侧脑室模型与头颅模型的解剖位置,再将上模型固定在下模型上,最后通过调整支架将头颅模型放至穿刺的合适位置。在训练时,使用穿刺管通过穿刺孔穿至头颅模型内,使得穿刺管端部抵靠在侧脑室模型,当穿刺管穿通侧脑室模型的密封胶泥进入脑室腔,脑室腔内的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棒透出来,透光棒透出来光线,代表穿刺管已进入脑室腔内,穿刺有效。而当穿刺管未插入脑室腔时,穿刺管端部透光棒无光线,从而表明穿刺不准确。因此,医生可以通过不断训练穿刺方向,从而提高医生穿刺方向的准确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头颅模型、侧脑室模型和穿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变杆,所述形变杆一端固定在转动板中部,所述形变杆另一端与侧脑室模型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杆端部设置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上设置条形连接块;所述侧脑室模型上设置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口为与条形连接块匹配的条形开口,所述连接槽内设置顶紧组件,所述顶紧组件包括压缩弹簧和顶紧板,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固定在连接槽槽底,所述顶紧板与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脑室模型内还设置条形凹槽,所述顶紧板将条形连接块顶在条形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颅模型上设置有侧脑室常用的八个穿刺部位的八个穿刺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颅模型上设置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与容纳腔连通;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置在安装口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侧部设置第一磁铁,所述观察窗外侧设置与第一磁铁相吸的第二磁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管外侧部设置刻度;所述穿刺管端部设置引流让位开口。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训练脑室穿刺装置,包括支架、头颅模型、侧脑室模型和穿刺管;头颅模型设置在支架上,头颅模型包括下模型和上模型,下模型与上模型内形成容纳腔,上模型可拆卸设置在下模型上,上模型上设置与容纳腔连通的穿刺孔;侧脑室模型设置在容纳腔内,侧脑室模型内有脑室腔,脑室腔内设置发光体;穿刺管内设置透光棒,穿刺管穿过穿刺孔后可插入或者不插入穿刺侧脑室模型的脑室腔。本发明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棒的穿刺管进行穿刺,当透光棒中透出强光线后即表示穿刺管进入脑室腔,可以判断本穿刺有效,通过不断训练穿刺方向,从而提高医生穿刺方向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海,陈腾达,谢章坤,郭协力,翁荣树,翁炜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江市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福建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