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时差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5761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时差地球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时差的地球仪。
现有的地球仪由圆形球体、地轴、支架三部分组成。这种地球仪只能表示地球上的地理名称及位置,却不能显示出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世界各地时刻的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直观地显示世界各地不同时刻的显示时差地球仪。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黄道面”圆圈与“晨昏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经线盘。
图4是时刻盘。

图1所示,在原有地球仪的球体2上方设置有与地轴的空心轴3固定连接的经线盘11(如图3所示),经线盘11随地球仪球体2同步转动,经线盘11上的经度与地球仪球体2上的经度相符,在地球仪支架1顶部设置有时刻盘12,时刻盘12由底盘及刻度盘组成(如图4所示),底盘与地球仪支架1呈固定连接。在刻度盘上标有二十四个小时,刻度盘与支架1呈活动连接,它可根据需要绕地轴的空心轴3旋转,底盘起到支撑刻度盘的作用。

图1所示,在与地球仪赤道4的平面成23°26′交角处的地球仪球体外围设置有“黄道面”圆圈9,“黄道面”圆圈9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地球仪支架1的中腰处,“黄道面”圆圈9上刻有二十四小时标记,根据需要“黄道面”圆圈9可绕其圆心旋转,以表示太阳直射处即正午十二点。与“黄道面”圆圈9垂直处设置有晨昏圈10,它连接南极圈7和北极圈8,晨昏圈10由两个半圆弧组成,其两个半圆弧的下端可在地球仪支架1的两个侧面滑动,“黄道面”圆圈9穿过晨昏10的两个半圆弧中部呈活动交叉连接(绞链连接)(如图2所示)。根据需要晨昏圈10可折成半圆,与地球仪支架组成一个新的晨昏圈。
当使用者在自己设定的椭圆轨道上,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搬动地球仪表示公转时,即可明确显示出地球仪朝向椭圆的圆心(即太阳所在的位置)一侧的“黄道面”是在南回归线6或北回归线5上,随之,晨昏圈也表示出南北半球昼夜弧长短的变化。当由西向东旋转地球仪球体即地球自转时,经线盘11随地球仪球体同步转动,而时刻盘固定不动,此时经线盘11上即可指出世界各地不同的时刻。同时观察黄道面上的时间标记,地球仪球体上经线所对准的时间与经线盘上显示的时间相同。
地球仪球体上安装的“黄道面”、“晨昏圈”面积窄小,不会影响地球仪球面上地理位置及名称等的观察,经线盘、时刻盘安装在地球仪顶部,使得本实用新型整体显得更为美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由地球仪支架1、地球仪球体2、地轴3组成的显示时差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在地球仪球体2上方设置有与地轴空心轴3固定连接的经线盘11,经线盘11上的经度与地球仪球体2上的经度相符,在地球仪支架1顶部设置有时刻盘12,时刻盘12由底盘及刻度盘组成,底盘与地球仪支架1呈固定连接,刻度盘上标有二十四小时,刻度盘与地球仪支架1呈活动连接,底盘支撑着刻度盘。
2.一种由地球仪支架1、地球仪球体2、地轴3组成的显示时差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在与地球仪赤道4的平面成23°26′交角处的地球仪球体外圈设置有“黄道面”圆圈9,“黄道面”圆圈9的一端活动连接于地球支架1的中腰处,“黄道面”圆圈9上刻有二十四小时标记,与“黄道面”圆圈9垂直处设置有晨昏圈10,晨昏圈10连接南极圈7和北极圈8,晨昏圈10由两个半圆弧组成,其两个半圆弧的下端可在地球仪支架1的两个侧面滑动,“黄道面”圆圈9与晨昏圈10的交叉处呈绞链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时差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在地球仪球体2上方设置有与地轴空心轴3固定连接的经线盘11,经线盘11上标有与地球仪球体2上的经度相符的经线,在地球仪支架1顶部设置有时刻盘12,时刻盘12由底盘及刻度盘组成,底盘与地球仪支架1呈固定连接,刻度盘上标有二十四小时,刻度盘与地球仪支架1呈活动连接,底盘支撑着刻度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显示时差的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用具。它是在普通地球仪上增设一个黄道面、一个晨昏圈、一个经线盘及一个二十四小时时刻盘而成的。当表示公转时,黄道面通过的面在南北回归线上有明确的表示,随之晨昏圈也表示了南北半球昼夜弧长短的变化;当表示自转时,经线盘指示的时刻即是各经线的时间,同时观察黄道面上地球体的经线所对准的时间,与经线盘上显示的时间相同。
文档编号G09B27/08GK2100008SQ9121711
公开日1992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24日
发明者陈孟佑 申请人:陈孟佑, 陈孟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