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9934961发布日期:2024-11-12 13:40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饰工艺品,尤其是涉及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中国工艺画是从附属于器物上的镶嵌图案发展而来的。公元前11世纪,商代已出现金银错,即在青铜器上镶嵌金银丝、片等组成的装饰图案。战国时期,金银错已很著名,并出现羽毛贴画装饰。这一时期中国漆器工艺有了重大的发展,形成了彩绘、镶嵌金银箔、螺钿、描金等髹饰技法。这些技法都被漆画所采用。明代,福建创制编织工艺与绘画相结合的纸织画。清代出现了不少工艺画的新品类,如四川和浙江的竹帘画、江苏苏州的彩蛋画、安徽芜湖的铁画、福州的软木画等。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工艺画更加繁荣,陆续出现树皮画、邮票贴画、皮毛贴画、棉花画、镶嵌画、卵石画、静电植绒画、牛角画、贝雕画、羽毛画等。棉花画是福建漳州匠师黄家声于1961年创制的。它是利用棉花质地柔软、可塑性强等特点,并借鉴雕塑、彩扎、国画等传统艺术,将脱脂棉花以桃胶等粘贴而成的工艺画。

2、现有技术中,本人在2005年申请有专利号为:cn200510061490.7,专利名称为:一种棉绒画的制作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在该申请中,公开了关于反向画面作画再把棉绒画面移植于画板上的技术方案,进而实现一幅画样可以无损重复地进行临摹,这种工艺流程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于较为扁平的立体棉绒画作画,并且作出的棉绒画的上端面是平整的,并不具备很强的立体感,另一方面,由于是反向作画,很难对正面的一些细节进行勾勒,尤其是当需要勾勒出字体时,最终的成品无法显现出很强烈的物理立体和视觉效果。另外,专利号为:cn201210029562.x,专利名称为:棉纤维立体画的制作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关于通过棉纤维正面勾勒立体画的制作工艺,这种工艺采用的是在构图部位涂上乳胶,然后采用局部打湿的棉纤维,通过乳胶遇水重新恢复粘性的方式将棉纤维固定粘贴在构图部位上。但是,这种工艺中的底稿画面无法进行重复利用,制作成本高,并且在构图过程中,由于乳胶是设置在底稿画面上,因此,只能制成较薄的立体画面,无法构建出较厚的立体画面,尤其是需要勾勒出立体感非常强的字体时,无法通过加厚和勾勒修整轮廓的方式进行调整。此外,这种制作方法中,对操作者的绘画水平的要求很高,如哪些地方需要什么色彩,需要密布等等,一旦操作失误,很难将棉纤维取下,并重新进行作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选取需要的图样,所述图样上设有供临摹的书法底稿,将图样平放在工作台上;

4、s2、在图样上方依次铺盖透明板和透明薄膜;

5、s3、提供经过脱脂、漂白、染色、梳理等工序处理完毕,且梳理成条状的混合纤维棉绒;

6、s4、立体笔画初步构建:在透明薄膜上方,以所述书法底稿上的字体结构为基准,按字体结构的笔画顺序依次构建立体笔画,所述立体笔画的构建方法为:将所述混合纤维棉绒沾上稀释胶水,以形成构建单元,依据笔画的粗细、轮廓,将所述构建单元逐步叠加厚度,以形成立体笔画;

7、s5、立体笔画修缮:当一字体中的所有立体笔画均初步构建完毕后,整体观测字体的立体感和构建效果,如有不满意,需通过增加或去除构建单元,或调整构建单元的摆放位置,进行局部修缮;

8、s6、将对应于书法底稿的所有字体均构建并修缮完毕后,形成书法画芯,将书法画芯自然风干至总含水量为20~50%;

9、s6、二次染色:提供水性颜料,用沾有水性颜料的毛笔依次接触书法画芯上的各个立体笔画,并将立体笔画的所有位置均二次渗染上颜色;

10、s7、通过金箔洒金工艺对经由s6步骤处理完毕的书法画芯进行洒金处理,自然晾干或烘干后,形成书法作品;

11、s8、提供底板,将书法作品自透明薄膜上取下,并通过涂胶粘贴在底板的上表面;

12、s9、对粘贴有书法作品的底板进行装裱。

13、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14、优选的,所述s1中,带有书法底稿的图样为通过打印形成。

15、优选的,所述s3中的混合纤维棉绒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纤维棉绒按比例混色梳成。

16、优选的,所述s4中,所述立体笔画有两种,分别为细笔画和粗笔画,其中,所述细笔画的构建厚度小于所述粗笔画的构建厚度。

17、优选的,所述s6中,余留在混合纤维棉绒中的水分,和渗透进入混合纤维棉绒中的水性染料共同配合进行相互渗透渲染,并随时间推移和水分蒸发,在立体笔画的表面和内部均形成自然纹理质感。

18、优选的,所述s9中的装裱工序为:

19、4、提供外框和玻璃;

20、5、将粘贴有书法作品的底板放置在外框内部的靠下位置;

21、6、将玻璃固定在外框内部的靠上位置,所述玻璃位于所述书法作品上方,且,所述玻璃和所述书法作品的间距为15~25mm。

22、更优选的,所述s4和所述s 5中,所述立体笔画至少通过对构建单元进行手工捻、拉、弯曲、折叠和剪的方式进行叠加加厚,以及局部修缮。

2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创造了用临摹式手工艺制作书法作品的先例,一张书法稿件可以无限临摹,临摹式制作优点不但可以保持手工的艺术独特魅力,又可以批量生产,适合现代工业,操作难度较低,操作者只需具备一定的书法审美,结束无法批量生产手工艺书法手工艺品的历史,填补手工艺装饰画领域一项空白;

25、2、通过在图样上方平铺透明板和透明薄膜,可依据图样上书法底稿的字体结构为基准,在透明薄膜上,通过正面临摹的方式,以沾有稀释胶水的混合纤维棉绒逐步构建出较厚的立体笔画,增加厚度可以体现立体感和书法的苍劲有力,并可手动调整混合纤维棉绒,来对立体笔画进行修缮,达到满意为止,进而构建出很强烈的物理立体和视觉效果;

26、3、通过二次染色工艺和洒金工艺,可将书法画芯渲染出更完美的艺术效果,更具工艺美感;

27、4、整套制作方法具备有集手工艺、可塑性、复制性、艺术欣赏视觉、易收藏等优点为一体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带有书法底稿的图样为通过打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混合纤维棉绒通过两种不同颜色的纤维棉绒按比例混色梳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所述立体笔画有两种,分别为细笔画和粗笔画,其中,所述细笔画的构建厚度小于所述粗笔画的构建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余留在混合纤维棉绒中的水分,和渗透进入混合纤维棉绒中的水性染料共同配合进行相互渗透渲染,并随时间推移和水分蒸发,在立体笔画的表面和内部均形成自然纹理质感。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的装裱工序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和所述s5中,所述立体笔画至少通过对构建单元进行手工捻、拉、弯曲、折叠和剪的方式进行叠加加厚,以及局部修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绒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选取图样,在图样上方铺盖透明板和透明薄膜;制作混合纤维棉绒;通过沾有稀释胶水的混合纤维棉绒在透明薄膜上方依次构建立体笔画;立体笔画修缮,形成书法画芯;对书法画芯进行二次染色及洒金工艺处理;自透明薄膜上取下书法作品,并粘贴在底板上;装裱;本发明采用正面临摹的方式完成作品制作,操作难度较低,创造了用临摹式手工艺制作半立体书法作品的先例,一张书法稿件可以无限临摹,不但可保持手工的艺术独特魅力,又可批量生产,适合现代工业,整套制作方法集手工艺、可塑性、复制性、艺术欣赏视觉、易收藏等优点为一体,构建出的半立体书法作品具备很强烈的物理立体和视觉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阳市翰墨工艺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