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裱胎型刻灰漆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17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陶裱胎型刻灰漆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漆器类。
现有的工艺美术品漆罐的罐壁壁层结构是从最外层向里依次为面漆、细漆灰、中漆灰、粗漆灰、三层布、粗漆灰、中漆灰、细漆灰、内壁漆,每层厚度在0.5~1mm之间。这种壁层结构的漆罐必须采用传统的裱层脱胎法制作,即需要先作出泥质或木质的实心罐(瓶)形内胎,再通过涂灰裱布等形成与内胎外形一致的罐(瓶)形裱层,然后用浸水法、干剥法、聚散木模等法进行脱胎,工艺繁杂,而且不宜成批生产。为了使这种结构的罐壁坚固,同时在浸水脱胎时又不易变形,所以涂裱层使用的灰必须为漆灰而漆灰比较坚硬,若采用刻灰法对罐面进行雕饰(刻灰是指在灰类涂层上刻出图案并着色的雕饰技艺),由于漆灰比较坚硬,刻出的图案比较粗糙生硬,所以现有漆罐上未见有用刻灰技艺进行雕饰的。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强度较大,不易变形,而且制作省工省料,宜于大批量生产,并可以采用刻灰技艺雕出精细图案的陶裱胎型刻灰漆罐。
本实用新型的罐壁壁层结构从最外层向里依次为面漆、细灰层、中灰层、粗灰层、布层,其特征在于最里层为0.3~1.5cm厚的经过烧制的陶质层,即以烧制好的陶罐(瓶)作为漆罐的内层胎型,罐壁中的细、中、粗灰层均为胶灰,漆罐表面是用刻灰技艺雕饰形成的凹形着色图案。
由于本实用新型用烧制好的陶罐作为漆罐的内层胎型,所以省去了制作中的脱胎工序,并提高了漆罐的强度,其裱层裱布涂灰的层数均可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省工省料,每个成本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罐壁层里的粗、中、细灰层采用了胶灰,胶灰质细,所以用刻灰技艺雕出的图案细腻精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不变形,不开裂,宜于大批量生产的优点。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剖面示意图。
3——陶质层4——涂裱层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罐壁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3——陶质层5——布层6——粗胶灰层7——中胶灰层8——细胶灰层9——面漆层实施例说明本例采用烧制好的50cm高的陶罐作为漆罐的内层胎型,其制作是在陶罐外表裱布涂灰上漆,使陶罐与其裱层一起作为漆罐的主体,罐壁中的细、中、粗灰层是采用滑石粉等调配成的胶灰,漆罐的陶质内壁刷了一层内漆,以防渗水,与原有同样大小的裱层脱胎法漆罐相比。
权利要求1.一种陶裱胎型刻灰漆罐,其罐壁的壁层结构是从最外层向里依次为面漆、细灰层、中灰层、粗灰层、布层,其特征在于最里层为0.3~1.5cm厚的经过烧制的陶质层,即以烧制好的陶罐(瓶)作为漆罐的内层胎型,壁层中的细、中、粗灰层均为胶灰,漆罐表面是用刻灰技艺雕饰形成的凹形着色图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以烧制好的陶罐(瓶)作为漆罐的内层胎型,提高了漆罐的强度,并且不易变形和开裂,其制作过程可省去脱胎工序,省工省料,每个罐的制作成本降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罐壁层里的涂灰层采用了质细的胶灰,所以用刻灰技艺雕出的图案细腻精美。
文档编号B44C5/00GK2050392SQ8920739
公开日1990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22日
发明者陈勤立, 王永宁, 王步光, 陈为民, 魏玉亭 申请人:陈勤立, 王永宋, 王步光, 陈为民, 魏玉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