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9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读出装置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尤其涉及这样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具有输送通道,在该输送通道中,一个接一个地卸下文件、自动地供给到图像读出位置上,之后反向,并且又供给到图像读出位置上,从而读出文件的两面的图像。
背景技术
在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图像扫描器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设置在供给盘中的至少一个文件被自动地供给到图像读出元件中并且在完成图像读出工作之后被卸到供给盘中。总之,用来校正文件歪斜的调整装置设置在输送通道中,该输送通道的范围为从供给盘到图像读出元件。更加具体地说,一对卷轴设置在输送通道中,而该输送通道的范围为从供给盘到图像读出元件,并且在该对卷轴处于停止状态期间,借助于挟住预定量的文件的边缘,使调整装置沿输送方向校正文件的歪斜。
图25示出了已提出的、传统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可以读出文件的两面上的图像。在所提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大尺寸的输送卷轴101把从供给盘100中卸下的文件输送到文件读出元件102中,该文件读出元件与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10中的读出装置111相对。然后,文件读出元件102中的读出装置111读出文件的前侧。文件反向通过转回通道103,而该转回通道103布置到下游,并且反向的文件又载在输送卷轴101的边缘表面上,因此读出了文件的后表面。此外,其前侧和后侧被读出的文件反向通过转回通道103和文件读出元件102,并且卸在卸载盘104上,从而在卸出文件时顺序地布置页。
在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10中,借助于使用供给卷轴105使从供给盘100中卷起的文件挟在一对卷轴106之间,而该供给卷轴105布置在上游,从而校正文件的歪斜。然后,借助于使用转回卷轴108、同时把其前侧被读出的文件从转回通道103输送到文件读出元件102中,使文件的边缘邻接到卷轴107,而该卷轴107压靠在输送卷轴101上,因此校正了文件的歪斜。
上述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例子公开在未审查的日本第133551/1996号专利申请中。在其公开的内容中,把供给盘100上的文件供给到压板上并且在压板上进行转移。停在压板下游处的读出装置读出文件的前侧图像。在压板上的读出工作之后,使文件转回到卸载盘上,并且反向并再在压板上进行供给。读出文件的后侧图像。卸载盘布置在供给盘的下游处,并且把文件转回到供给盘和卸载盘之间,因此减少了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尺寸大小。
但是,在上述传统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从供给盘100中供给来的文件的位置可以自由设置,从而校正文件,在文件读出元件102读出文件的前侧之后,该文件通过转回通道103又供给到文件读出元件102中。因此,供给通道延伸,并且该装置具有较大的尺寸大小。其结果是,结构变得更复杂了。
还有,在上述传统文件供给装置中,借助于打开/关闭不包括驱动卷轴等的一部分供给通道,取出在供给通道中卡住的文件,而该供给通道的范围是从供给盘到压板。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被打开/关闭到压板,因此可以从输送机和卸载通道中取出卡住的文件。
但是,公开在日本第133551/1996号专利申请中的装置具有这样的问题根据卡住的文件的位置,不容易取出卡住的文件,因为文件的输送通道较复杂。尤其地,在卡住的文件沿着输送方向具有较短的长度情况下,经常只有一部分文件露出,并且夹在一对卷轴之间,而这些卷轴作为形成输送通道的元件用来移动文件。即使露出部分可以被抓住,但是文件常常被弄断从而强制拔出,因为该文件挟在这些卷轴之间。
此外,取出卡在再供给通道中的文件非常困难,因为在再供给通道(在下文中常常称为“转回通道”)中文件根本没有露出,而该再供给通道包括转回通道,从而改变文件运动的方向,从而通过翻转该文件把该文件的其它表面再供给到压板上。
如上所述,为了在循环通道中取出卡住的文件,从而借助于使文件转回而再次供给文件,因此打开/关闭一部分通道。但是,由于沿着打开/关闭循环的上部方向没有把供给装置如供给卷轴布置到供给通道中,因此一定得设置供给装置,同时防止打开/关闭循环通道的上游,从而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存在该装置的尺寸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和紧凑尺寸大小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可以重新设置挟在一对卷轴之间的文件的状态,从而输送和传递该文件,并且如果文件卡在文件输送通道的任何位置上,它都有利于拔出卡住的文件的工作而不会损坏它。
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具有读出装置,该读出装置使输送来的文件停止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并且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读出文件的两面的图像, 包括调整装置,它设置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的上游处,从而调整文件的边缘,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具有这样的功能它调整文件的边缘,而文件被供给来读出文件的一面,并且使文件反向通过压板,并且调整再次供给来读出文件另一面的文件的边缘。
这里,调整装置包括第一阻力卷轴和第二阻力卷轴,因此可以控制用来输送文件的旋转和用来调整的停止。该文件邻接在该对阻力卷轴之间的辊隙部分处,因此调整了文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也提供了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读出输送来的文件的一面、使文件反向并且把文件再供给到压板上,并且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读出该文件的另一面,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包括供给盘,它设置文件;供给通道,它把供给盘上的文件供给到压板上;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它们设置在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调整文件的边缘,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在供给通道中导向;输送通道,它连接到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在压板的读出位置上,输送供给来的文件;及转回通道,它使通过压板的文件的输送方向反向,并且把文件导向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中,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调整在转回通道内被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并且把该文件再供给到压板中。这里,供给通道重叠地设置在转回通道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读出输送来的文件的一面、使文件反向并且把文件再供给到压板上,并且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读出该文件的另一面,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包括供给盘,它设置文件;供给通道,它把供给盘上的文件导向到压板上;供给装置,它沿着文件供给通道供给文件;输送通道,它连接到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在压板的读出位置上,给供给来的文件进行导向;输送装置,它沿着供给通道输送压板上的文件;转回通道,它使通过压板的文件的输送方向反向,并且把文件导向到供给通道中;转回卷轴,它设置到转回通道中;及调整装置,它设置在转回通道的结合部分的下游附近处,从而调整由供给装置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并且调整在转回通道中被导向的文件的边缘。


图1是本发明的、图像读出装置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垂直横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放大垂直横剖视图;图3是打开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的文件输送通道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4是打开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的文件输送通道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5是用来驱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零件的示意图;图6是用来驱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零件的示意图;图7是解释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图8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文件路线被打开/关闭时的连接零件的示意图;
图9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图10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2);图11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3);图12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4);图13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5);图14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6);图15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7);图16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8);图17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9);图18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0);图19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1);图20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2);图21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3);
图22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以单面模式控制输送工作的流程图(14);图23A到图23E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供给装置中在单面模式时的文件的输送情况的示意图;图24A到图24F是在图1所示的自动供给装置中在双面模式时的文件的输送情况的示意图;及图25是现有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
图1是垂直横剖面视图,它示出了设置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出装置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图2是放大的垂直剖面视图,它示出了图1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
参照图1,标号10表示设置在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中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起着把文件输送通过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中的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的作用。在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内,来自光源3如灯光通过压片玻璃2射出,并且它的反射光反射在镜面4。因此,读出装置如CCD通过下面方式读出文件中的图像通过光电来转换文件的反射光。
即,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形成了读出元件。顺便说一下,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还包括压片玻璃5,该玻璃5具有可以放置文件的区域。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0被打开,并且把文件放置在压片玻璃5上。借助于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光源元件,使所放置的文件的图像可以通过压片玻璃5来读出,而该光源元件包括光源3、镜子4等。
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0包括供给盘15,而在它的上面放置了若干文件;供给元件(供给装置)11,它使供给盘15上的文件一个接一个地分开,并且把每个文件供给到压片玻璃2上;输送元件12,它沿着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输送文件;卸载元件13,它接受通过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传递来的文件,并卸下它;及卸载盘16,它包围着从卸载元件13中卸出的文件,而图像是从该文件中读出的。此外,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0包括转回元件14,在该元件中,卸载元件13转回从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所卸出的文件,并且使该文件又输送到供给装置11中,并供给到压片玻璃2的上表面上。这里,供给盘15布置成确保具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角度的卸载盘16上方的空间。
侧导向器17控制设置在供给盘15上的文件侧部,止动器60控制文件的边缘部分。如支点一样,供给盘15可旋转地安装在设置文件的边缘部分15a上。
供给装置11包括可以升高的卷轴18,该卷轴降下、与供给盘15的最上部文件形成接触,并且因此而放出文件;分离装置,它具有供给卷轴19和分离卸料板20,该供给卷轴供给从卷轴18中卷起的文件,而该卸料板20只输送最上部的一个文件,并且防止供给第二个最上部的文件;及一对阻力卷轴21,该对卷轴邻接文件的边缘,而该文件通过分离装置来分开,从而调整它并且把它输送到下游。该文件沿着供给通道25进行输送。
在供给卷轴19的下游处,文件的边缘邻接该对阻力卷轴21,并且因此而被弯曲(形成环形)。第一环形空间30a设置成安放该文件环。该文件邻接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处,并且形成弯曲部分。因此,可以调整文件边缘,并且输送文件,从而防止它沿着倾斜方向进行输送。
如图3所示,供给通道25包括上部导向板25a和用来供给的下部导向器25b,该导向板和导向器相互相对。上部导向板25a固定到壳体10a上,而该壳体10a可旋转地支撑到旋转支点10c上,并且它通过沿逆时针方向与壳体10a一起整体旋转来打开和关闭。卷轴18、供给卷轴19、该对阻力卷轴21b的从动卷轴21b和止动器60布置到壳体10a上。所有这些成一体地旋转。因此,借助于下面方法容易取下卡住的文件全部打开从供给盘15的供给口到压片玻璃2的供给通道25,从而使之连续地露出。
输送元件12包括一对输送卷轴22,它们把文件供给到压片玻璃2中,从而供给到压片玻璃2的上部方向上的部分中;及一对输送卷轴23,它把文件从压片玻璃2中卸到压片玻璃2的下部方向上的部分中。沿着由压片玻璃2形成的输送通道26、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侧上的杓形导向器6和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0上的支撑导向器26a输送文件。
卸载元件13和转回元件14共用一部分卸载盘16。用来把文件卸到卸载盘16上的一对卸载卷轴24设置成共用部分。在后面将要描述的双面模式中,该对卸载卷轴24借助于它们的反向旋转而被控制来把文件转回到文件的底部-边缘的挟状态,并且被控制来把文件输送到供给元件11中。此外,该对卸载卷轴24包括卸载驱动卷轴24a和卸载从动卷轴24b,而当该文件从转回元件14开始在文件供给元件11和输送元件12中进行循环并且文件的顶部和底部边缘通过时,这些卷轴相互分开从而输送文件而不会失败。把文件导向到供给元件11中的舌门29设置在卸载元件13和转回元件14的共用部分上。舌门29总是通过施力弹簧(未示出)来向下施力。当沿着卸载通道27把文件送到该对卸载卷轴24上时,卸载卷轴24借助于卸出文件的边缘作用而向上挤压,从而输送文件。当文件借助于该对卸载卷轴24来转回时,它们存在于下方并且关闭卸载通道27,因此把文件导向到转回通道28中。
卸载通道27包括卸载上部导向器27a,它通过下面方法形成,使支撑导向器26a延伸,而导向器26a设置成与压片玻璃2相对;及卸载导向器27b,它由树酯形成,它与卸载盘16形成一体。转回通道28包括上部转回导向器28a和下部转回导向器28b,这些导向器连续地设置成舌门29的文件导向表面,并且这两个导向器把文件导入到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中。
如上所述,第一环形空间30a布置在供给卷轴19的下游处,从而安放弯曲部分(环)。此外,第二环形空间30b布置成转回通道28,从而借助于下面方法形成文件的弯曲部分通过转回通道28使所导向的文件边缘邻近该对阻力卷轴21。该文件邻接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处,因此形成了弯曲部分。然后,调整文件边缘并且消除歪斜。借助于文件弯曲所产生的压力而使该文件精确地挟在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处。
形成上述第一环形空间30a和第二环形空间30b,从而使文件弯曲到外部。
而且,在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处,使转回通道28接合供给通道25。该对阻力卷轴21调整通过供给通道25供给来的文件和通过转回通道28再供给来的文件。如上所述,通常采用文件的调整位置(在该对阻力卷轴21中),因此在整个装置中的文件供给通道被简化了并且变得紧凑了,并且控制文件输送的工作也简单了。
在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处转回通道28接合到供给通道25中。聚酯薄膜28c延伸到结合位置从而把文件加入到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中。
这里,上部转回的导向器28a与下部供给的导向器25b形成一体,如图4所示。沿着作为支点的卸载驱动卷轴24a的旋转轴线的顺时针方向可旋转地支撑成一体的导向器。分离卸料板20和分离卸料板20的施力弹簧20a被连接到导向器中,而这些导向器与上部转回导向器28a和下部供给导向器25b形成一体,因此实现了整体旋转。从该对卸载卷轴24到该对阻力卷轴21的转回通道28全部打开,从而按顺序地露出。因此卡住的文件容易拆下。
只有当壳体10a打开供给通道25时,转回通道28才可以被打开。因此,可以根据卡住的文件位置来进行合适的处理。
参照图5和图6来描述每个卷轴的驱动结构。在自动文件供给装置10中,每个卷轴借助于供给电动机M1和输送电动机M2来驱动,而这些电动机可以被前后驱动。图5示出了供给电动机M1的驱动传递系统,而图6示出了输送电动机M2的驱动传递系统。
首先,如图5所示,在供给电动机M1的驱动传递系统中,供给电动机M1的向前驱动从皮带轮P16通过正时皮带T16而被传递到皮带轮P36上。皮带轮P36的驱动被传递到齿轮Z17、齿轮Z19和齿轮Z18中,而齿轮Z18连接到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上。然后,供给卷轴19沿着供给文件的方向进行旋转。为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提供了皮带轮P18,并且通过正时皮带T2把驱动力传递到卷轴18上,而正时皮带紧紧地拉伸到皮带轮P11上,而该皮带轮P11设置到卷轴18的轴上。用来支撑卷轴18的提升臂18a的一端连接到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上。借助于沿供给方向上的、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的旋转(供给电动机M1的向前驱动),使提升臂18a旋转,并使卷轴18落下。然后,当卷轴18与文件形成接触时,借助于弹簧离合器A和B的作用使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全速行进到提升臂18a。在这种情况下,阻力驱动卷轴21a通过正时皮带T3连接到皮带轮P28上,而该皮带轮设置到阻力驱动卷轴21a的驱动轴上,而正时皮带T3紧紧地拉伸到皮带轮P22上,而皮带轮P22设置到与皮带轮P36相同的轴上。通过单向离合器OW1的作用使阻力驱动卷轴21a不旋转,而该离合器布置在皮带轮P28上。
供给电动机M1的向后驱动从皮带轮16通过正时皮带T16而被传递到皮带轮P36上,并且从皮带轮P22通过正时皮带T3传递到皮带轮P28上,而该皮带轮P28连接到阻力驱动卷轴21a的轴上,皮带轮P22设置到与皮带轮P36的相同的轴上,因此,使阻力驱动卷轴21a沿着文件供给方向进行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供给电动机M1的向后驱动也被传递到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上。使提升臂18a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然后提升卷轴18。但是,借助于设置于其中的单向离合器OW2的作用使供给卷轴19不旋转。提升臂18a被提升,并且邻接到限制件上(未示出)。借助于弹簧离合器C的作用使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全速行进到提升臂18a中。
就这种布置而言,连接到供给卷轴19的驱动轴上的齿轮Z18与卷轴18和供给卷轴19一起布置到壳体10a中,因此实现它们成整体旋转。如图7所示,借助于使壳体10a旋转并且打开供给通道25,使齿轮Z18远离齿轮Z19而存在。借助于关闭供给通道25使关闭壳体10a时的齿轮Z18与齿轮Z19相啮合。齿轮Z18的中心位于下面直线上的位置上该直线把齿轮Z19的中心连接到壳体10a的旋转支点10C上(用图7中的斜虚线来表示),因此当供给通道25关闭时,齿轮Z18与齿轮Z19的啮合平稳并且精确。顺便说一下,参照图7,实线和虚线各自示出了壳体10a关闭的状态和它打开的状态。
如图6所示,在输送电动机M2的驱动传递系统中,驱动力从皮带轮P26通过正时皮带T4而传递到皮带轮P46上,而该皮带轮P26布置到输送电动机M2的驱动轴上。驱动力从皮带轮P33通过正时皮带T6而被传递到皮带轮P32上,而皮带轮P32连接到输送驱动卷轴23a的轴上,皮带轮P33设置到皮带轮P46的轴上。因此,输送驱动卷轴23a正转或者倒转。此外,传递到皮带轮P32上的驱动力通过正时皮带T7而被传递到皮带轮P31上,而皮带轮P31连接到输送驱动卷轴22a的轴上,因此输送驱动卷轴22a正转或者倒转。通过正时皮带T4传递到皮带轮P46上的、输送电动机M2的驱动力从皮带轮P46的轴被传递到皮带轮P48上,而皮带轮P48通过正时皮带T5连接到卸载驱动卷轴24a的轴上。因此,卸载驱动卷轴24a正转或者倒转。
此外,作为电磁螺线管的、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布置成驱动源,从而使该对卸载卷轴24相互隔开。借助于激励(拧到“开”)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使卸载从动卷轴24b压靠卸载驱动卷轴24a。借助于重置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拧到“闭”),通过下面方法使卸载从动卷轴24b移离卸载驱动卷轴24a施力弹簧施力给卸载从动卷轴24b使之远离卸载驱动卷轴24a。
这里,当壳体10a旋转并且供给通道25打开时,互锁开关使供给电动机M1和用来驱动每个卷轴的输送电动机M2的驱动工作停止,并且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如上所述,供给电动机M1和输送电动机M2被中止,因此在拆下卡住的文件时确保了安全性。而且,由于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因此,当该对卸载卷轴24设置成相互分开并且转回通道28被打开从而拆下卡住的文件时,不会由于下面这些而损坏文件防止强制地从该对卸载卷轴24中拔出文件。
尽管如上所述,采用互锁开关来强制关闭供给电动机M1、输送电动机M2和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驱动工作,但是每个电动机借助于探测壳体10a的打开/关闭状态而被控制成使每个卷轴停止下来,并且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可以被控制成使该对卸载卷轴24相互远离。
借助于打开具有互锁开关的供给通道25使供给电动机M1的驱动工作停止,而该互锁开关借助于打开转回通道28来操作。此外,借助于打开转回通道28使输送电动机M2和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驱动工作停止。
把若干传感器S1、S2和S3(图1所示)沿着文件供给方向布置到供给盘15中。放置在供给盘15上的文件的长度通过打开/关闭传感器S1、S2和S3来探测。放置在供给盘15上的文件的宽度借助于容积来探测,而容积的输出量根据侧导向器17的移动量来改变。因此,作为探测的结果,文件的尺寸大小由文件的宽度和长度来决定,而该文件的长度由传感器S1、S2和S3来探测。
在用来给文件导向的路线中设置了空置传感器S4,它探测文件已设置在供给盘15上;阻力传感器S5,它探测在供给通道25中进行供给的文件的边缘;引导传感器S6,它设置在压片玻璃2的前部上、用来探测文件的边缘(图6所示);及卸载传感器S7,它探测文件的边缘,而该文件是从压片玻璃2中卸出的。
然后,用来探测在该路线中进行输送的文件的、所有的阻力传感器S5、引导传感器S6和卸载传感器S7布置在该路线中的空间内,该路线象环路一样,它开始于供给通道25、通过输送通道26、卸载通道27和转回通道28,并且又返回到输送通道26。这种布置需要确保没有传感器连接到其中的空间,并且使得该装置形成得紧凑。
这里,阻力传感器S5使用了杆型传感器,如图8所示。阻力传感器S5的传感器杆S5a伸出到供给通道25和转回通道28中。由于在上述布置中一个传感器可以探测到通过供给通道25进行输送的文件和通过转回通道28进行输送的文件,因此减少了用作元件的传感器的数量。尽管这个实施例采用了杆型传感器作为探测通过供给通道25和转回通道28而进行输送的文件的传感器,但是在上面这两种通道中的文件可以通过使用传递型传感器来进行探测。
传感器S1到S7连接到CPU中,从而控制用来驱动装置的整个工作。根据来自传感器S1到S7的探测信号来驱动供给电动机M1和输送电动机M2,并且激励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
接下来,参照图9到图22,具体描述用来控制文件在上面构造而成的自动文件供给装置中的输送的工作。顺便说一说,如需要,可以参考图23A到图24F,在这些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文件的输送状态。
首先,参照图9到图13,描述用来读出文件的一面的单面模式。
在空置传感器S4处于“开”状态时,即当探测到文件设置在供给盘15上时,供给电动机M1被向前驱动,因此供给第一个文件D1(在步骤S1和S2中)。在这种情况下,卷轴18和供给卷轴19沿着文件供给方向旋转。但是,该对阻力卷轴21由于单向离合器OW1的作用而没有旋转。当阻力传感器S5探测到供给文件的边缘时,供给电动机M1在距离探测时的预定时间t1之后暂时停止了(在步骤S3到S5)。当供给电动机M1停止时,文件的边缘挟在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中。因此,形成了弯曲部分,调整文件的边缘,并且消除了歪斜(参照图23A)。在暂停之后,供给电动机M1向后驱动,输送电动机M2被驱动,并且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被激励(在步骤S6和S7中)。在这种情况下,卷轴18提升从而与文件分离。供给卷轴19借助于单向离合器OW2的作用而中断,并且该对阻力卷轴21的阻力驱动卷轴21a沿着文件供给方向进行旋转。
借助于供给电动机M1和输送电动机M2的旋转,使文件D1从供给通道25输送到输送通道26中。当引导传感器S6探测到文件D1的边缘暂停时,在通过了预定时间t3使供给电动机M1停止,并且输送电动机M2暂时停止了(在步骤S8到S10中)(参照图23B)。从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中接受到读出的输送信号,然后,再驱动输送电动机M2。文件D1的前侧(一面)被副扫描并且由读出装置来读出(在步骤S11和S12中)。在这种情况下,把文件D1输送到卸载盘16中,从而向上压紧舌门29的边缘,而该舌门设置来关闭卸载通道27。
在输送文件D1和阻力传感器S5探测文件D1的底边缘的通道时,可以探测到在供给盘15中是否存在下一个文件。如果在供给盘15中有下一个文件,那么第二个文件D2开始被供给,供给方式与第一个文件D1的相同(在步骤S13到S15中)。在供给第二文件D2时,在上述的文件D1的方法中,供给电动机M1被向前驱动,因此卷轴18和供给转轴19被旋转,文件D2挟在该对阻力卷轴21的辊隙部分上,并且消除了歪斜(在步骤S16到S19中)(参照图23C)。然后,供给电动机M1向后驱动,在引导传感器S6探测到下一个文件的边缘之后,经过预定时间t3,供给电动机M1停止了,并且输送电动机M2也停止了(在步骤S20到S23中)。这里,文件D2停止了,因此它的边缘处于压片玻璃2的前面。借助于在该对卸载卷轴24之间挟住底边缘使第一文件D1停止(参照图23D)。
从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中接受读出和输送信号,然后又使输送电动机M2驱动。文件D2的前侧被副扫描并且由上述读出装置读出(在步骤S24和S25中)。在第二文件D2的读出工作期间,第一文件D1被卸到卸载盘16中(参照图23E)。
在阻力传感器S5探测到文件D2的底边缘被输送时,空置传感器S4核对是否存在下一个文件。如果探测到存在下一个文件,那么以与第二个文件D2相同的方式,开始供给第三个文件D3。之后,只要空置传感器S4探测到有文件(在步骤S14到S25中),使文件D4、D5…进行上述过程。
在是最后文件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空置传感器S4进入“关”状态,在卸载传感器S7探测到最后文件的底边缘之后,经过用来把文件卸到卸载盘16中的预定时间t5,输送电动机M2停止,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了,并且所有文件的过程结束了(在步骤S26到S28中)。
接下来,参照图14到图22,描述用来读出文件的一面的双模式。
在单面模式中的步骤S1到S10中的上述方法中,空置传感器S4探测到这些文件设置在供给盘15上,供给电动机M1被向前驱动,因此使卷轴18和供给卷轴19进行旋转,第一文件D1挟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中,并且消除了歪斜。通过供给电动机M1的向后驱动和输送电动机M2的向前驱动来输送第一文件D1。第一文件D1的边缘由引导传感器S6来探测。之后,供给电动机M1和输送电动机M2暂时停止,因此文件D1停止了,以致它的边缘位于压片玻璃2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被激励,并且挤压该对卸载卷轴24,并且使它们接触(在步骤S51到S60中)(参照图24A)。
从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中接受读出和输送信号,然后向前驱动输送电动机M2。因此,文件D1的前侧被输送到压片玻璃2中,并且被副扫描且由读出装置读出。借助于压片玻璃2通过读出过程的文件D1被导向到卸载通道27中(在步骤S61和S62中)。
被导入到卸载通道27中的文件D1被输送到卸载盘16中,从而向上挤压舌门29的边缘,而该舌门29设置来关闭卸载通道27。在输送状态时,卸载传感器27探测到文件D1的底边缘。在用来使文件D1的底边缘输送通过舌门29的预定时间t11之后,输送电动机M2停止了。通过使它的底边缘挟在该对卸载卷轴24之间而使文件D1停止下来(在步骤S63到S65之间)(参照图24B)。
之后,输送电动机M2向后驱动(在步骤S66和S67中)。因此,卸载驱动卷轴24a倒转,并且文件D1被向后转换和输送。与输送相结合,文件D1沿着舌门29的文件引导表面而被导入到转回通道28中,而该舌门被移动来关闭卸载通道27。在阻力传感器S5探测到文件D1的边缘(该边缘被导入到转回通道28中)之后,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处形成了弯曲部分,消除了歪斜,在预定时间t1之后,向后驱动的输送电动机M2停止(在步骤S68到S70中)(参照图24C)。尽管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该对卸载卷轴24同时起着把文件转回来的转回卷轴的作用,但是转回卷轴可以自由设置。
为了再一次供给文件D1,供给电动机M1向后驱动(在步骤S71中)。借助于供给电动机M1的向后驱动使阻力驱动卷轴21a沿着文件供给方向进行旋转。在用来使文件D1的边缘一定挟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预定时间t12之后,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去掉。卸载从动卷轴24b向下移动,因此它与卸载驱动卷轴24a分离,并且输送电动机M2向前驱动(在步骤S72和S73中)。
文件D1被反向并且沿着供给通道25进行供给。当文件D1的边缘由引导传感器S6来探测时,在预定时间t3之后输送电动机M2停止了,并且供给电动机M1停止(在步骤S74到S76中)。然后,借助于来自图像读出装置主体1的读出和输送信号使输送电动机M2又被驱动,并且文件D1的后侧被副扫描并且由读出装置来读出(在步骤S77和S78中)。在这种情况下,要输送到卸载盘16中的文件D1的顶边缘遇到在共同部分中进行再供给的文件D1的底边缘,而该共同部分位于包括该对卸载卷轴24在内的卸载通道27和转回通道28之间。由于卸载驱动卷轴24a与卸载从动卷轴24b分离,因此文件D1可以被输送而不会失败(参照图24D)。
之后,阻力传感器S5探测到文件D1的底边缘,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被激励,并且该对卸载卷轴24被压紧并且相互接触。在卸载传感器S7探测到文件D1的底边缘之后,经过预定时间t11,然后输送电动机M2停止。文件D1的底边缘挟在该对卸载卷轴24之间(在步骤S79到S83中)(参照图24E)。
为了以数字顺序来布置页并且把文件卸到卸载盘16中,输送电动机M2向后驱动,文件D1的边缘挟在转回通道28中的、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上,并且消除了歪斜。借助于供给电动机M1的向后驱动,使文件D1反向并且沿着供给通道25进行供给。引导传感器S56探测到文件D1的边缘,因此使供给电动机M1停止(在步骤S84到S90中)。
输送电动机M2向前驱动,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并且把文件D1输送到压片玻璃2中。这里,文件D1没有停止在压片玻璃2的前面,并且被输送到卸载通道27中,因为文件D1不被扫描所读出(在步骤S91到S94中)。
在用来把文件D1输送到卸载通道27中的过程期间,阻力传感器S5探测到文件D1的底边缘(在步骤S95中)。然后,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被激励,因此该对卸载卷轴24被压紧并且相互接触,并且核对在供给盘15中是否存在文件(在步骤S96中)。如果存在第二个文件D2,那么以与第一个文件D1相同的方式来开始供给它。
以与文件D1相同的方式来执行控制第二个文件D2的供给工作的步骤。换句话,借助于供给电动机M1的向前驱动使卷轴18和供给卷轴19进行旋转。文件D2邻接在该对阻力卷轴21之间的辊隙部分中,并且消除了歪斜(在步骤S94到S101中)(参照图24F)。
供给电动机M1向后驱动,并且文件D2沿着供给通道25进行输送。在读出第二个文件D2的工作期间,把第一文件D1卸到卸载盘16中(在步骤S102中)。
顺序地,在第一个文件D1的上述方式中,在控制步骤S58到S96中处理第二个文件D2。只要空置传感器S4探测到有文件,那么以相同的方式处理文件D3、D4…。
顺便说一下,在步骤S100中,由于空置传感器S4处于“关”状态,因此卸载传感器S7探测出最后的文件。然后,在用来把最后文件卸到卸载盘16中的预定时间t5之后,输送电动机M2停止了。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并且所有文件的过程结束(在步骤S103到S105)。
在本实施例中,文件供给路线构造成在一个位置上,从供给盘中供给来的文件的边缘被调整到被转回并且再次进行供给的文件的边缘上。因此,文件供给路线被缩短了并且被简化了,因此输送效率高。
在这个实施例中,上部导向板25a固定到壳体10a中,并且借助于沿逆时针方向的整体旋转来打开/关闭它。此外,把卷轴18、供给卷轴19、该对阻力卷轴21的从动卷轴21b布置到壳体10a,并且这些卷轴进行整体旋转。其结果是,供给通道25整体上从供给通道25的供给口到压片玻璃2陆续露出并且打开。容易从供给通道25中取下卡住的文件。
上部转回导向器28a和下部供给导向器25b形成一体,并且可旋转地支撑这些成一体的导向器。此外,由于分离卸料板20和施力弹簧20a连接到成一体的导向器中,因此可以实现整体旋转。转回通道28完全从该对卸载卷轴24到该对阻力卷轴21顺序地露出并且打开。容易从转回通道28中取出卡住的文件。
此外,用来压紧和接触的螺线管SOL的激励被关闭,并且借助于打开壳体10a使该对卸载卷轴24设置成相互分离。因此,在下面情况下没有任何危险当从转回通道28中取出卡住的文件时,不会损坏文件。
如上述讨论,根据本发明,如果文件卡在文件输送通道的任何部分中,那么设置挟在该对传送、输送卷轴之间的文件的状态。在没有损坏文件的情况下容易取出卡住的文件。
文件的边缘的调整位置是位于供给通道和转回通道之间的分支位置上,而该供给通道给供给盘所供给的文件进行导向,转回通道给转回和输送的文件进行导向。因此,供给通道和转回通道在调整位置的上游处几乎形成直线。可以无误地调整该文件。而且,弹性膜件设置在分支位置上,从而把文件的边缘引导到调整位置上。相应地,文件的边缘当然被引导到调整位置上,因此确保了文件的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具有读出装置,该读出装置使要被输送的文件停止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并且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读出文件的两面的图像,包括调整装置,它设置在所述压板上的读出位置的上游处,用于调整文件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具有这样的功能它调整文件的边缘,而文件被供给来读出文件的一面,及使文件反向通过所述压板,并且调整再次供给来读出文件另一面的文件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第一阻力卷轴和第二阻力卷轴,因此可以控制用来输送所述文件的旋转和用来进行所述调整的停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整中,文件邻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之间的辊隙部分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供给通道,它给文件导向,该文件被供给来读出该文件的一面;及再供给通道,它给文件导向,该文件被再供给来读出该文件的另一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通道接合到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之间的辊隙部分的上游处的所述再供给通道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导向件,它设置在所述供给通道和所述再供给通道之间,从而给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之间的辊隙部分处的文件的边缘进行导向。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供给卷轴,它使文件输送通过所述供给通道;输送卷轴,它使所述文件输送通过所述读出装置;反向卷轴,它输送所述再供给通道内的反向文件;第一电动机,借助于正转,它驱动所述供给卷轴,并且借助于倒转,它驱动所述阻力卷轴;及第二驱动电动机,它向前和向后地驱动所述输送卷轴和所述反向卷轴,其特征在于借助于使用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来输送所述文件。
7.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读出输送来的文件的一面、使文件反向并且把文件再供给到压板上,并且在所述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读出该文件的另一面,它包括供给盘,它放置文件;供给通道,它把所述供给盘上的文件供给到所述压板上;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它们设置在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调整所述文件的边缘,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在所述供给通道中导向;输送通道,它连接到所述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在压板的读出位置上,输送供给来的文件;及转回通道,它使通过压板的所述文件的输送方向反向,并且把所述文件导向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调整在所述转回通道内被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并且把该文件再供给到所述压板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通道重叠地设置在所述转回通道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环形空间,它设置在所述供给通道内,它借助于邻接文件的边缘使文件弯曲,而该文件在所述供给通道内被导向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中;及第二环形空间,它设置在所述转回通道内,它借助于邻接文件的边缘使文件弯曲,而该文件在所述转回通道内被导向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空间和所述第二环形空间被形成来使文件向着外部弯曲。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引导件,它设置在所述供给通道和所述转回通道之间,从而把在所述供给通道内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和在所述转回通道内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引导到所述第一和第二阻力卷轴的辊隙部分处。
12.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读出输送来的文件的一面、使文件反向并且把文件再供给到压板上,并且在所述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读出该文件的另一面,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包括供给盘,它放置文件;供给通道,它把所述供给盘上的文件导向到压板上;供给装置,它沿着所述文件供给通道供给文件;输送通道,它连接到文件供给通道中,从而在所述压板的读出位置上,给供给来的文件进行导向;输送装置,它沿着所述供给通道输送所述压板上的文件;转回通道,它使通过所述压板的文件的输送方向反向,并且把文件导向到所述供给通道中;转回卷轴,它设置到所述转回通道中;及调整装置,它设置在所述转回通道的结合部分的下游附近处,从而调整由所述供给装置导向的文件的边缘,并且调整在所述转回通道中被导向的文件的边缘。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电动机;及第二驱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装置由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来驱动,而所述转回卷轴由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来驱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动机借助于正转而驱动所述供给装置,并且借助于倒转还驱动所述调整装置,所述第二驱动电动机向前和向后地驱动所述输送装置和所述转回卷轴。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探测装置,它设置在所述调整装置的上游处,从而探测由所述供给装置所供给的文件,并且探测由所述转回卷轴所输送的文件;及控制装置,借助于所述探测装置探测文件的边缘,它控制所述供给装置和所述转回卷轴的任何驱动。
全文摘要
一种自动文件供给装置,该装置具有读出装置,该读出装置使输送来的文件停止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上,并且一个接一个地顺序读出文件的两面的图像,该自动文件供给装置包括调整元件,它设置在压板上的读出位置的上游处,从而调整文件的边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元件具有这样的功能它调整文件的边缘,而文件被供给来读出一面;及使文件反向通过压板,并且调整再次供给来读出该文件另一面的文件的边缘。供给元件包括位于供给通道内的供给导向件和供给卷轴中的一个。可旋转地支撑供给通道元件,因此可以使供给通道打开。
文档编号G03G15/00GK1428286SQ0113862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杉山彰彦, 神坐修, 中山元昭, 桧垣明治, 滨田政孝 申请人:尼司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