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56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状光源连接器,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以将如电致发光(EL)光纤、电缆等线状光源的同心状内、外电极分别与另一线状光源或其他外部电路相连接的连接器。
欲将此种构造的EL光纤电缆成电气连接在外部电极时,首先应将EL光纤电缆的一端用工具剥去保护被覆层使外侧电极外覆后,接着将外侧电极的末端部内侧的透明电极层与EL发光层剥离以使芯电极露出来,随后,将外侧电极与芯电极用焊接等方法连接于电路或其他EL光纤的内、外电极。
按此这样常用方法的EL光纤电缆的连接,作业繁杂,要将使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线状光源连接组合所定多色显示装置时,相当费工费时,且需要熟练的作业员,具体来说,以往的连接方式需经下列多个工程步骤1、先剥去外皮被覆层使外侧电极露出。
2、外侧电极是以细线状导体呈螺旋状卷绕而成,为便于焊接在外部电路,需先解开螺旋卷使透明电极层露出外部做为预备处理。
3、剥去EL发光层及透明电极层使芯电极外露。
4、将外侧电极进行预备焊接。
5、用合成树脂收缩管进行绝缘处理。
6、将芯电极进行预备焊接。
7、用合成树脂收缩管进行绝缘处理。
根据以上步骤的连接方法虽然确实可靠,但非常费时费工。
本发明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连接器,对EL光纤电缆等线状光源回路或其他电路的连接能发挥最大效果,同时,本发明连接器也能使用在线状光源之间的连接。
本发明的连接器是一种用以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在此透明电极层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的外围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所具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两者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收容定位在绝缘外壳内的第一导电构件,与此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贯通的大小通孔或缝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外壳内并具有可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上述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为,此连接器是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在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包围此透明电极层外围的外电极、及包覆外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与外部电路成电气相连接;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是具有由该本体支持且具有供上述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层紧密嵌合的长条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
本发明的第三种适合形态为,此连接器同时具有上述第一及第二种外接手段,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是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于此透明电极层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外围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两者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由收容定位在绝缘本体(亦外壳,以下通称本体)内的第一导电构件,与此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插通的大小通孔或槽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本体内并具有可供对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上述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
本发明的第四种适合形态为,提供一种连接器,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于此透明电极层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两者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连接器;该连接器是由具有能供上述线状光源的端部插入的与线状光源的外径同径或略大径的插入口的绝缘本体,收容定位在此绝缘本体内接近该插入口的第一导电构件,与此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插入该插入口的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插通的大小通孔或槽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本体内并具有可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上述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
为确保与外侧电极的良好接触,上述第一导电构件最好具有能包围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构件部。
同时,为确保与芯电极的良好接触,上述第二导电构件最好具有形成上述狭缝的U字形脚部,且该狭缝向上述芯电极的长度方向或直角方向延伸。在这样的情形下,上述狭缝的相对二缝壁上最好有止脱或止拔突齿。
图2是

图1的连接器与线状光源连接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连接器与线状光源连接前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的连接器与线状光源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A)及(B)分别表示沿图8的A-A及B-B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3(A)至(D)是本发明连接器具体化后与线状光源连接前各种状态的立体图。附图符号说明连接器本体(外壳) 1第一导电构件2外接脚部 21 爪 部 22叉状脚部 23 狭 缝 3通 孔4弹性导电构件5插入口6第二导电构件 7外接脚部71U字形构件(主体) 72 叉形脚部73通 孔8凹 槽 9
线状光源10芯电极 11透明电极12外侧电极 13突齿14、15原 槽(凹沟) 16
本发明最好使用具有可供线状光源的端部插入的与线状光源的外径同径或略大径的插入口的连接器本体或外壳,当线状光源的端部(未剥皮的部分)插入到插入口时,线状光源容易保持且安定。此插入口除了圆筒状外,也可以是半圆筒状或其他角筒状。
插入本体的插入口处被固定的第一导电构件在该本体内保持与弹性导电构件成电气接触状态,第一导电构件最好构成能包住该弹性导电构件的构造,以确保两者间的电气接触。
弹性导电构件具有能容剥皮后线状光源的透明电极层紧密贯穿的通孔或槽口,如此可借助外侧电极与弹性导电构件的压力接触使两者的电气接触确实良好之外,即使受到振动时也能维持良好的电气接触状态。弹性导电构件最好采用具有U字形缺槽或圆形通孔的导电性橡胶材料(掺有碳精粉末或导电金属粉末的橡胶)构成,但如采用如涡漩弹簧或板弹簧的构造也可以。
第二导电构件形成有中间具有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线状光源的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细长狭缝的U字形脚部,因此,能将芯电极夹持于此狭缝间而确保芯电极与第二导电构件之间确实的电气接触。在这样的情形下,此狭缝最好形成有在一处或断续的多个止脱突齿。
以下依照附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加以说明。在各实施例中,虽举具第一导电构件、弹性导电构件及第二导电构件三个构件为例加以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可知仅具第一导电构件及弹性导电构件的两个构件的连接器,及仅具第二导电构件的连接器也当然被涵盖在内。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采用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本体(外壳)1的一端具有圆筒状插入口6,其内径与EL光纤电缆的外径一致或略大些,借此能够确实容纳保持EL光纤电缆的端部。在此,EL光纤电缆的一端是在电气连接之前先用剥线工具将外部保护被覆层剥去,而使透明电极层12与外侧电极13露出线缆外,必要时,也EL发光层及其外侧的透明电极层12的前端部剥皮而使芯电极11的一部分露出来,具体要看连接器的构成及实际应用而定。然而,在此必须说明,芯电极11并没有必要一定要露出,以下将另外说明。外侧电极13是形成围绕着EL发光层以所定螺距卷绕而成且能给予透明电极层12的外周透光性的螺旋线圈。
第一导电构件2安置定位在邻接插入口6的保持部(即收容室)内,其安置定位可于本体成型埋设在模内一起成型,也可在本体成型后置入固定。第一导电构件2的外接脚部21露出本体1的外部以形成接线端子,第一导电构件2的内端部定位在本体1的内部,而在图示的构造例中,是形成有将弹性导体构件5的周围抱持的爪部22。接线端子可直接插入如图1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基板(或台座)上所设导电体的插槽内固定,或再加以焊接而与电源回路连接。
由第一导电构件2的内端爪部22围住的弹性导电构件5在此例中是由导电性橡胶制成的环状体,具有比透明电极层12的外径大略相同或稍小的内径的通孔8。EL发光层剥皮后的前端部(含有芯电极11与EL发光层及透明电极层12),可借此于插入通孔8时将外侧电极13略施加以轴向压力强制插入孔8内,而使外侧电极13与弹性导电构件5的接触面积增大。
本体1内也可设置抵住第一导电构件2的内端部的中央具有一通孔4的隔壁。中央的通孔4具有能容EL光纤电缆的剥皮端部轻松插入的孔径。
第二导电构件7支持固定在本体1内的另一室内与第一导电构件2排成一列。第二导电构件7的外接脚部71露出本体1的外部而形成接线端子,此接线端子可直接插入显示装置的基板上所设导电体的插槽内固定,也可以再进行焊接或其他方式与电源回路连接。第二导电构件7的主体72是容纳于本体1的内部U字形板体,中央具有一对准弹性导电构件5的通孔8且缝口尺寸与芯电极12外径相等或略微大些,但较透明电极层12的外径小很多的细长夹线用狭缝3。狭缝3沿线状光源的端部的插入方向延伸,此U字形构件72的狭缝3的缝口两相对侧壁面视必要可形成圆筒面并附加数条刀状或齿状突缘更佳。
其次,参照图1、图2说明EL线状光源10的连接方法。
首先,将EL线状光源10的前端如图2所示,剥去外周被覆层而使外电极13露出来,在此状态下,外侧电极13是以线圈状绕成。这时,将由芯电极11、EL发光层及透明电极层所构成的线端插入弹性导电构件5的通孔8时,线圈状外侧电极13受阻于弹性导电构件5的通孔8孔口前周围紧缩在一起且被未剥皮的光源10根元压紧于弹性导电构件5。当然,也可以将外侧电极13一边扭转以使线圈回卷若干,一旁轴向推压,则更容易使外侧电极13集中于剥线部的根元部。其次,将线状光源10的前端部推入第二导电构件7的狭缝3内,此时,发光层与透明电极层12被第二导电构件7的狭缝3口两侧的U字形构件切刀而部分剥离,于是芯电极11与第二导电构件7成电气接触并夹固在狭缝3内。芯电极11是由导线制成,但透明电极层12因具有非常薄的厚度,一般为200~400A且电阻极高,故不会发生旁路现象,由外侧电极13加予透明电极层12的电压与芯电极之间发产生正常的电位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此例的连接器本体1是左右对称的构造,以便用来连接一对线状光源,也可用于将这对线状光源连到电源回路。在本例中,本体1的左右两端具有供EL光纤电缆的端部插入的插入口6,又具有一对第一导电构件2及一对弹性导电构件5呈左右对称地装在本体1内。一对第一导电构件2及一对弹性导电构件5的构造与对本体1的安装固定方法与如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发明也具有第二导电构件7,此构件7具有左右对称成型一体的U字形构件72及一脚部71。第二导电构件7上所设狭缝3可形与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及如图11、图12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构造。
依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构造,可用来将两条线状光源经共同脚部71连至外部电路。
如图4所示是能供电给四条线状光源的连接器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具有向四个方向延伸而呈十字形的构造,中央部设有十字形第二导电构件7,此构件7具有四个分别向四个方向延伸且形成有狭缝3的U字形构件72。在此图中虽未绘出伸出本体1外部的端脚(脚部71)部份,但可了解此端脚是向本体1背面侧延伸,因此看不到。该第二导电构件7可将四条线状光源的芯电极11想互连接。至于其他构造部分基本上与如图1、图2所示的相当部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构造,基本上与如图1、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相同,仅第二导电构件7的外接脚部71是形成U字形构件72的另一端面与本体1的轴线方向一致的点不同而已。第一导电构件2的外接脚部21是在图面所示的背面侧。
如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构造,表示能将五条线状光源成一排整齐排列在连接器1的两侧的状态连接至电源回路的一个示例。因此,本体1具有左右共十个插入口6,第二导电构件7也具有同数的U字形构件72及狭缝3。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虽然连接器本体是采用个别的本体1构成,但第二导电构件7则采用多个(本实施例为五个)同一构件串联一体的构件构成。
如图8至图10所示为前述如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不同构造的连接器(第七实施例)。在此例中,本体1的上侧呈开放,线状光源是从开放部,即与本体1的轴线方向呈直角的方向嵌入本体1内,而非以轴向插入。因此,本体1设有与线状光源10同径的U字线槽(凹沟)16以取代前述插入口6。又,第一导电构件2的内端部如图8所示。除了形成有容纳环状弹性导电构件5的叉状脚部23外,并在此叉状脚部23上设有一对相对的如图10的B-B断面图所示由轴线方向看过去呈U字形的缺槽9。此缺槽9的槽宽比透明电极层12的外径稍微大些。第二导电构件7的内端部不仅如图8所示具有叉形脚部73,也具有如图10的A-A断面图所示自轴线方向看过去具有缝宽与芯电极11的外径相等的狭缝3,此第二导电构件7的狭缝3的缝口相对壁形成刀刃部,可将发光层切开而使狭缝3的刀缘部与芯电极11接触,以确保电气接触。
如图11所示为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变形例。即,第二导电构件7上所形成的狭缝3与如图5所示的第二导电构件7的狭缝3的构造略不同,在狭缝3的缝口相对面形成有多个连续或断续的锯齿状突齿14,借此可更容易切入发光层内及保持线状光源的插入端。
如图12所示为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例,第二导电构件7的狭缝3的开口端的口缘形成有一对突齿15,其作用与前面相同。
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第二导电构件7可适用于如图1至图10中所示各如图13(A)至(B)所示为本发明连接器具体化后数例与线状光源连接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A)相当于如图1、图2所示的连接器经修饰的外形,图(B)相当于如图5、图11及图12所示的连接器经修饰的外形,图(C)相当于如图3所示的连接器,图(D)表示外接三条线状光源的构成T字形的连接器。显然,除了上述外形设计外,尚可作种种变形,其结构不脱离如图1至图12所示的基本构造。
以上各实施例,本体的构造是以至少一端具有可插入线状光源的一端的最外周的插入口为例加以说明,且实际上也是以这种构造例较佳。但是,也可以使用不具这种插入口的绝缘性本体或外壳。此外,如不用本体或外壳而仅使用第一导电构件与第二导电构件以及弹性导电构件,并将这些构件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也同样可应用,只是因为导电构件外露,必须另外以盖子覆盖较佳。
如上所说明,依本发明的构成,可迅速且容易地将线状光源连接到电源,其他线状光源甚至其他外部回路。依本发明除了第一及第二导电构件的外接端子外,其连接只利用插接嵌合方式而根本不必焊接,因此,作业效率大为提高。线圈状外侧电极也不必紧密绕卷,仅粗略绕卷即可,因此,可减少发光层的剥开量甚至完全免除剥开,效率自然可以提高。同时,将线状光源插入连接器即可达成内、外电极的连接,使用上非常方便。如本体设有所定尺寸的插入口时,使用上更容易。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包围此透明电极层外围的外电极、及包覆外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外侧电极与外部电路成电气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是具有由该本体支持的第一导电构件,及与此第一导电构件电气接触且具有供上述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插通的孔或槽的弹性导电构件。
2.一种连接器,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包围此透明电极层外围的外电极、及包覆外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与外部电路成电气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是具有由该本体支持且具有供上述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层紧密嵌合的长条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
3.一种连接器,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于透明电极层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两者连接至外部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由收容定位在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导电构件,与此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插通的大小通孔或槽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本体内并具有可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上述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
4.一种连接器,适用于将由芯电极、包围其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此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于此透明电极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外周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两者连接至外部电路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是由具有能供上述线状光源的端部插入的与线状光源的外径同径或略大径的插入口的绝缘本体,收容定位在此绝缘本体内接近该插口的第一导电构件,与此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插入该插入口的线状光源的上述透明电极层紧密插通的大小通孔或槽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本体内并具有可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上述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电构件具有围住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至少一部份的爪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构件具有形成上述狭缝的U字形构件,且上述狭缝的相对二缝壁上形成有刀刃或齿状突齿,且长条狭缝向上述芯电极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构件是由U字形的金属板所形成,而由U字形构成的一道狭缝,其相对缝壁上形成有刀刃或齿状突齿,且向上述芯电极的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狭缝还具有止脱突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用焊接等手段,只需借助线端插入方式即能完成电致发光光纤等线状光源间电气连接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收容定位在绝缘外壳内的第一导电构件,与第一导电构件成电气连接且具有供线状光源的透明电极层紧密贯通的大小通孔或缝口的弹性导电构件,及收容定位在上述外壳内并具有可供贯通上述弹性导电构件的芯电极紧密嵌合的狭缝的第二导电构件所构成;用来将由芯电极、包围在它周围的发光层、围绕于发光层周围的透明电极层、围绕于此透明电极层周围的外侧电极、及包围此外侧电极的外周围的保护被覆层所构成的线状光源的上述芯电极及外侧电极的两者连接到外部电路。该连接器避免了以往这种光纤的连接必需借助焊接等繁杂手段来完成的弊端。
文档编号G02B6/36GK1442713SQ0310183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2日
发明者清水祐一 申请人:清水祐一, 洪文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