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及用于处理盒上的隔离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45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处理盒及用于处理盒上的隔离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静电成像装置(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等)上的处理盒。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在处理盒中保持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为预定值的部件。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成像装置。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电子照相成像法在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纸张、OHP薄片、织物等)上形成图像的装置。这种装置例如可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等)、电子照相传真机、电子照相文字处理机等。
处理盒系统是一种盒体系统,这种盒体系统将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在下文中可称之为感光鼓)和一个或多个作用于感光鼓上的处理部件整体放置在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内的盒子中。当采用处理盒系统时,使用者可以自己维护成像装置,而无需依赖于服务人员,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操作效率。这样,处理盒系统就被广泛应用于成像装置的领域内。
采用处理盒的成像装置利用显影剂形成图像,而显影剂存放在显影剂存放部分内并可通过显影辊进送给感光鼓。在所谓的接触式显影方法中,显影辊被安装在一个能够与感光鼓相接触的位置上,以用于显影。一般情况下,用于接触式显影法中的显影辊包括一个导电的下层部件及一个或多个分层设置在下层部件上的电阻层。电阻层的电阻大于下层部件的电阻,而且最顶部的电阻层被安装在能够与感光鼓相接触的位置上。为防止显影辊损坏感光鼓,需要将一种分布有导电颗粒的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用作显影辊的材料。此外,为使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状态保持稳定,即为了使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辊隙,也就是显影区域)保持稳定,需要通过一个加压部件(例如弹簧)使显影辊保持抵压在感光鼓上。
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处理盒包括一个用于使显影辊保持抵压在感光鼓上的加压部件,例如弹簧。因此,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即在制成处理盒和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中的时间段内,显影辊可能以下述方式变形使与感光鼓相接触的显影辊部分与感光鼓圆周表面的外形轮廓相一致。
当利用已按上述方式产生变形的显影辊形成图像时,由于显影辊的变形部分通过转动移动到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区域内,因此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区域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显影效果不佳的问题。
这样,本发明就致力于对上述现有技术进行研发。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显影辊间隔一定距离的处理盒;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这种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间隙保持部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显影辊保持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来防止损坏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或显影辊的圆周表面的处理盒;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这种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间隙保持部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显影辊保持间隔一定距离的方式来防止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或显影辊的圆周表面产生变形的处理盒;一种可拆卸地安装有这种处理盒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和一种间隙保持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使显影辊不可能通过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的接触而与感光鼓之圆周表面的形状相一致的处理盒;和一种用于这种处理盒上的间隙保持部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隙保持部件,该部件用于将处理盒上的显影部件保持机构和清洁部件的保持机构一起夹持在处理盒沿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上,目的是使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保持相互分开,或保持电子照相感光鼓与显影辊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一种采用这种间隙保持部件的处理盒;可与这种间隙保持部件及处理盒兼容的成像装置。
参照附图,通过阅读对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说明,将会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6为显影部件外壳(副架)和清洁部件外壳(副架)的组件在分开状态下的透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之处理盒的显影部件外壳和清洁部件外壳之间的接合部分及其邻接处的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之处理盒的显影部件外壳和清洁部件外壳之间的接合部分及其邻接处的局部剖开侧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之处理盒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组件的透视图,图中示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图9(a)和9(b)分别示出了在成像和运输过程中二者的关系;

图10为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一间隙保持部件的处理盒的剖视图,该间隙保持部件用于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保持为一个预定值;图11为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一间隙保持部件的处理盒的透视图,该间隙保持部件用于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保持为预定值;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间隙保持部件的透视图,图12(a)和12(b)分别示出了间隙保持部件的一侧和另一侧;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剖视图,该处理盒设置有根据本发明另一(第二)实施例的间隙保持部件,该间隙保持部件用于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为一个预定值;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透视图,该处理盒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间隙保持部件,该间隙保持部件用于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保持为预定量;图15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透视图,该处理盒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间隙保持部件,该间隙保持部件用于使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在处理盒的运输过程中保持为预定值;图16是一个示意图,该图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一间隙保持部件的处理盒和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的处理盒安装部分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加以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一般多色成像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其成像操作加以说明。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全色成像装置的垂直剖视图,该图用于示出其总体结构。
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设置有多个(在图1中为四个)沿垂直方向叠置的成像站,每个成像站都设置有一个被用作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每个成像站内的感光鼓1(1a,1b,…)都可被一个未示出的驱动部件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受到旋转驱动。在每个成像站内设置于感光鼓1(1a,1b,…)周围并按感光鼓1的转动方向排列的部件是一个用于使感光鼓1(1a,1b,…)的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装置2(2a,2b,…);一个扫描单元3(3a,3b,…),该扫描单元用于通过将一束激光投射到感光鼓1的周面上,同时用成像信息对激光束进行调制的方式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一个显影装置4(4a,4b,…),其用于通过将显影剂附着在静电潜像上的方式将静电潜像显影成由显影剂构成的图像(在下文中称之为显影剂图像);用于将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的静电转印装置5的静电转印带11和转印辊12(12a,12b,…);和一个清洁装置6(6a,6b,…),该部件用于除去转印残留的显影剂或在完成图像转印后存留在感光鼓1之圆周表面上的显影剂。
在该实施例中,感光鼓1(1a,1b,…),充电装置2(2a,2b,…),显影装置4(4a,4b,…),清洁装置6(6a,6b,…),显影剂存放部分等被一体设置在多个盒体内,从而构成了四个处理盒7(7a,7b,…),这些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P(图2)的盒体安装部分29(29a,29b,…)内。扫描单元3(3a,3b,…)被连接到成像装置P的主体部件26上。
每个感光鼓1(1a,1b,…)都包括一个基层,例如直径为30mm的铝筒;和一层涂敷在基层周面上的有机光电导体层。感光鼓1以其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可转动地支承在一对支承部件上。驱动力从设置在成像装置侧面的电机传递给感光鼓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从而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1。
可将接触型充电装置用作充电装置2(2a,2b,…)。充电装置2设置有一个导电辊或一个充电辊。当将电荷的偏压作用于充电辊上,同时充电辊又与感光鼓1的周面接触时,感光鼓1的周面上就会均匀充电。
扫描单元3(3a,3b,…)被设置在与相应的感光鼓1(1a,1b,…)近似处于同一水平的位置上。扫描单元3(3a,3b,…)设置有一个激光器二极管(未示出),一个在一扫描器电机(未示出)的作用下以高速转动的多边形镜子9(9a,9b,…),一个聚焦透镜10,等。成像光由处于成像信息调制下的激光二极管投射到多边形镜子9上并被多边形镜子9偏转,而且通过聚焦透镜10集中到感光鼓1的周面上,从而使感光鼓1的周面上的许多点曝光。当重复上述的操作时,就会形成与各种颜色成分相同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4(4a,4b,…)设置有多个显影剂外壳,这些外壳内分别容纳着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显影剂。每个显影装置4都能够使相应感光鼓1(1a,1b,…)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吸附相应颜色的显影剂而形成显影剂图像。
清洁装置6(6a,6b,…)是一种用于在静电转印装置5将感光鼓1之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之后通过刮削除去存留在感光鼓1之周面上的显影剂的装置。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已利用清洁装置除去转印残留的显影剂的部分,即感光鼓1周面上的已清洁部分,可用于在感光鼓1的继续转动过程中形成图像。
静电转印装置5包括一个静电转印带11,该转印带以下述方式设置使记录介质S能够被顺序放置在与各感光鼓1(1a,1b,…)的周面相接触的位置上并输送记录介质S,同时利用静电将记录介质S吸附在感光鼓1(1a,1b,…)的周面上。它还包括多个转印辊12(12a,12b,…),这些转印辊以能够与对应感光鼓1相对的方式设置,同时转印带11设置于转印辊和相应的感光鼓之间,目的是将相应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静电转印带由比容阻为1011-1014Ω.cm的薄膜制成并按照使其能够与所有旋转的感光鼓1(1a,1b,…)保持接触的方式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静电转印带11的周长约为700mm,厚度约为150μm。该转印带围绕四个辊延伸一个驱动辊13、从动辊14a和14b和一个张力辊15,而且被驱动辊13沿图1中由箭头表示的方向循环驱动。静电转印装置还包括一个静电吸附辊22,该辊以能够与最底部的从动辊14a相对的方式设置,同时在静电吸附辊和从动辊之间安装静电转印带11。当将电压施加到静电转印带11和静电吸附辊22之间,同时静电吸附辊22保持抵压在静电转印带11的外表面上时,由于记录介质S被夹持在静电吸附辊和静电转印带11之间,因此就会使绝缘的记录介质S充电,而且静电转印带11的介电层利用静电将记录介质S吸附到静电转印带11的外表面上。
转印辊12(12a,12b,…)被设置在与相应感光鼓1(1a,1b,…)相对的位置上,从而与静电转印带11的内表面相接触。当正电荷通过静电转印带11由转印辊12转移到记录介质S上时,感光鼓1上带负电的显影剂图像就会通过被转移到记录介质S上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同时记录介质S与感光鼓1相接触。
为能够在按照上述方式构造的静电转印装置5中将记录介质S顺序放置在与各个感光鼓1(1a,1b,…)相接触的位置上,静电转印带11循环移动,而且记录介质S通过静电吸附辊22被静电吸附到移过图1中的循环通道左侧的那部分转印带11的外表面上。当记录介质S由一个与从动辊14a相对应的位置被输送到与驱动辊13相对应的位置上时,每个感光鼓1(1a,1b,…)上的显影剂图像就会通过与相应感光鼓1相对而置的转印辊12(12a,12b,…)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薄片进送部分16是一个用于将记录介质S进送到成像站内的部分。其包括一个进送盒17,在该进送盒17内容纳有多个记录介质S。在成像操作过程中,进送辊(半圆筒形辊)18和一对定位辊19随成像操作的进行而受到旋转驱动,这样就能够将进送盒17内的记录介质S逐一进送到成像站内。当记录介质S的前部边缘与那对定位辊19接触时,记录介质S就会临时停止,从而被迫产生轻微的弯曲。接着,在静电转印带11循环移动的同时,开始旋转驱动这对定位辊19,随着成像起始线在感光鼓1之周面上的移动,记录接着S就会被释放到静电转印带11上。
定影部分20是一个用于使多个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在记录介质S上定影的部分。其包括一个可旋转的加热辊21a和一个可转动的压辊21b,该压辊保持抵压在加热辊21a上,从而将热量和压力作用于记录介质S上。具体而言,在将每个感光鼓1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之后,记录介质S就会被这对定影辊21(21a和21b)输送到定影部分20内并从中通过。当经定影部分20输送记录介质S时,热量和压力就会作用于记录介质S上。这样,就会有多个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被固定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
参照图1,附图标记25表示成像装置P之主体部件26的前盖,附图标记100(100a,100b,…)表示感光鼓挡板,其用于覆盖设置在处理盒7(7a,7b…)的支架外壁上的开口,以使感光鼓1(1a,1b,…)局部曝光。在图1中,感光鼓挡板100位于一个从其覆盖开口的位置缩回的位置上。前盖25、感光鼓挡板100等的细节将在下面说明。
下面,将对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执行成像操作的过程加以说明。
安装在成像装置P之盒体安装部分29内的处理盒7(7a,7b,…)在执行打印操作的同时顺次受到驱动。当其被驱动时,感光鼓1(1a,1b,…)沿逆时针方向受到旋转驱动,而且在顺序驱动相应处理盒7(7a,7b,…)的同时,扫描单元3(3a,3b,…)也受到顺序驱动。
当各个感光鼓1(1a,1b,…)被驱动时,其周面会被相应的充电装置2(2a,2b,…)均匀充电,而各个充电装置暴露于投射在感光鼓1之周面的充电部分上的光束下,同时该感光鼓还受到成像信号的调制。这样,就会在感光鼓1(1a,1b,…)的周面上逐一形成与相关颜色成分一一对应的静电潜像。每个显影装置4(4a,4b,…)中的显影辊将显影剂存放部分内的显影剂进送到显影站内的周面7(7a,7b,…)上,在显影站内,显影剂被转印到静电潜像的低电势点上。这样,就会在感光鼓1(1a,1b,…)的周面上形成(显影)一个显影剂图像。
当这对定位辊19转动时,也就开始将记录介质S按照下述时机输送到静电转印带11上当记录介质S被静电转印带11输送时,感光鼓1a之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前部边缘,即相对静电转印带11的循环运动而言,位于最上游的感光鼓1和记录介质S一起同时到达感光鼓1a的周面与静电转印带11相遇的位置上。
记录介质S被静电吸附辊22和从动辊14a抵压在静电转印带11的外表面上,并通过在静电转印带11和静电吸附辊22之间施加电压的方式利用静电将记录介质S吸附到静电转印带11的外表面上。换言之,由于具有上述的结构设置,因此可以保证在将记录介质S能够被输送到位于最下游侧的转印站内的同时,保持记录介质正确吸附到静电转印带11上。
当记录介质S被静电转印带11按照上述方式输送时,感光鼓1a,1b…上的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就会分别通过在感光鼓1a,1b…和相对的转印辊12a,12b…之间形成的电场逐一顺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在将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后,记录介质S借助于驱动辊13的曲率与静电转印带11分离并被继续输送到定影部分20内。在定影部分20内,加热辊21a和压辊21b对显影剂图像进行热定影处理。接下来,记录介质S被一对薄片排放辊23从薄片排放部分24内排出,这时记录介质S的图像承载表面正面朝下。
同时,转印后残留的显影剂,即存留在感光鼓1(1a,1b…)之周面上的显影剂被相应的清洁装置6(6a,6b…)刮除;这样,感光鼓1就得以清洁。当感光鼓1(1a,1b…)被清洁时,感光鼓1(1a,1b…)之周面上的已清洁部分就可用于下面的成像操作。
下面,参照图2至5,对可拆卸安装在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内的处理盒之结构和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的盒体安装部分之结构加以说明。
图2为成像装置的透视图,在该图中,成像装置的前盖处于打开状态下。图3(a)为本发明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感光鼓挡板及其周围部分的局部剖开放大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盒体安装部分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的平面正视图,在该成像装置中已经正确安装有处理盒。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处理盒的垂直剖视图。
参照图5,感光鼓1和多个处理部件-即充电装置2、显影装置4及清洁装置6等以受支承的方式设置在处理盒支架30内,从而形成了处理盒7,而处理盒支架30又是通过将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当考虑到处理部件的使用寿命、存放在显影剂存放部分内的显影剂的数量及其它因素时,就应按照下述方式设计处理盒7在形成预定量的图像后,使其能够被一个新的处理盒所替代。此外,按下述方式构造处理盒当由于处理部件的使用寿命到期或因处理部件内的显影剂耗尽而需要更换时,或者当将处理盒第一次安装在成像装置P内时,应该能够将处理盒7沿垂直感光鼓1之母线(generatrix)的方向安装到成像装置P的盒体安装部分(图2中的标记29)内或从该盒体安装部分内拆卸下来。
参照图2,成像装置P的主体部件26设置有一个处理盒入口28,该入口沿处理盒7的长度方向(感光鼓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处理盒7的尺寸。该处理盒入口28设置有一个前盖25和一个顶盖25A,前盖25和顶盖25A被连接到主体部件26上,以使其能够被打开或关闭。前盖25保持着静电转印装置5的静电转印带11、驱动辊13、从动辊14a和14b、张力辊15和转印辊(12a,12b,…)。通常情况下,前盖25和顶盖25A均处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上(由图2中的点划线表示),当第一次安装处理盒或更换处理盒时,就需要打开前盖25和顶盖25A,从而露出处理盒入口28,如图2所示;当前盖25和顶盖25A被打开时,就可以移动静电转印装置5,从而露出处理盒入口28。
仍然参照图2,安装有处理盒7的盒体安装部分29(29a,29b…)的侧壁上设置有盒体导向件29A(29Aa,29Ab,…)和29B(29Ba,29Bb,…);盒体安装部分29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多个(在图2中为4个)处理盒导向件29A,其另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处理盒导向件29B。处理盒导向件29A和29B平行设置并以等间隔排列。每个处理盒安装部分29a,29b,…都设置有一个处理盒加压弹簧(未示出),该弹簧用于将对应的处理盒7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并将其保持到位。在将处理盒7安装到主体部件26的处理盒安装部分29内后,当前盖25和顶盖25A被关闭时,处理盒7就会在处理盒加压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安装在预定的位置上。当将处理盒7安装到预定的位置上时,静电转印装置5的静电转印带11与感光鼓1(1a,1b,…)接触。
参照图3(a)和3(b),处理盒7(7a,7b,…)设置有一对手柄105,这对手柄分别一一设置于处理盒7之前部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上(也参见图5和6等)。它还有一对导向件104,从处理盒7的后部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一一突出。每个处理盒7都将以下述方式安装在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内。使用者可通过用手抓住手柄105的方式握住处理盒7,这样就使感光鼓1沿处理盒7的插装方向定位于处理盒7的正面侧。接下来,通过处理盒7的导向件104在设置于主体部件26之侧壁上的对应导向件(未示出)内的支承和滑动及旋转支承处理盒7的感光鼓2的轴的支承部分在相应导向件29A和29B(图2)上的支承和滑动,将处理盒7插装到处理盒安装部分29内。
如果处理盒7中的感光鼓1在超长的时间段内暴露于环境光的作用下,那么其性能就会下降。此外,如果在安装处理盒7时,感光鼓1暴露在装置主体部件26的外部,那么感光鼓1就可能损坏,或者可能有异物附着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这样,为防止出现上述的损坏或破坏情况,处理盒7设置有用于露出或覆盖开口的感光鼓挡板100,位于处理盒7的支架上的感光鼓1之周面可通过该开口局部露出。感光鼓挡板100被构造成当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内时,使该挡板能够打开,从而露出感光鼓1。换言之,仅当处理盒7处于装置的主体部件26内时,感光鼓的挡板100才打开;否则,该挡板保持在关闭位置上。
具体而言,如图3(b)所示,感光鼓挡板100能够在阻挡位置(在图3(b)中由实线表示)和未阻挡位置(在图3(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之间移动,在封闭位置上,该挡板覆盖处理盒7之支架上的开口,感光鼓1通过该开口可局部曝光,在未阻挡位置上,挡板从阻挡位置上缩回,以露出开口。感光鼓的挡板100与处理盒的支架相连接,同时设置在挡板臂101和挡板轴102之间,而且能够沿处理盒7的轮廓线移动。挡板轴102沿长度方向上的端部102A大体为U形,而且与处理盒支架的左侧(右侧)壁可转动地连接,利用一个轴,就使挡板能够围绕该轴旋转。挡板轴102的中心部分102B沿感光鼓挡板100的垂直方向与感光鼓挡板100的中心相连接,从而能够相对感光鼓挡板100转动,而挡板轴102沿处理盒7的长度方向从感光鼓挡板100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挡板臂101的一端或底部与盒架的左侧壁相连接,而且利用轴101A,可使该臂能够围绕轴101A旋转。挡板臂101的另一端利用轴101B与感光鼓挡板100在长度方向上的对应端的底部相连接。因此,挡板臂101就能够相对感光鼓挡板100和盒架转动。此外,挡板臂101的底座部分设置有一个凸起101c,该凸起从处理盒7向外突出,即从挡板臂101沿垂直处理盒7之左侧壁的方向穿过一个弧形槽106向左延伸。此外,挡板臂101被构造成在一个未示出的挡板弹簧沿逆时针方向的加压作用下,使其能够保持在由图3(b)中的实线表示的阻挡位置上的结构形式。这样,当没有力作用于挡板臂101的凸起101c上时,例如当处理盒7位于装置主体部件26的外部时,感光鼓挡板100就会在挡板弹簧(未示出)的压力作用下保持在由图3(b)中的实线表示的阻挡位置上。
另一方面,参照图4,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设置有一个挡板臂移动部件27,该部件可通过前盖25的闭合运动而沿垂直方向移动。这样,在将处理盒7插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预定盒槽内之后,当关闭前盖25时,挡板臂移动部件27就会在前盖25的关闭运动的作用下产生移动。这样,挡板臂101的凸起101C就会通过挡板臂移动部件27的上移而向上移动,从而使挡板臂101围绕轴101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图3(b))。因此,支承于轴101B上的挡板臂101之端部就会向下移动,从而使挡板100围绕挡板轴102的端部102A和102A旋转到在图3(b)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未阻挡位置上。这样,感光鼓1就能够通过开口局部曝光。
下面,将参照图5至8对处理盒7的支架结构加以说明。
该实施例中的盒架30由聚苯乙烯树脂通过注塑法制成。它包括用一对连接销连接在一起的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这样就能够使其围绕销轴转动。
显影部件外壳31包括一个显影剂存放架31A、一个显影部件保持架31B和一个底部部件31C。显影部件保持架31B被焊接到显影剂存放架31A的侧面,而底部部件31C被焊接到已经焊接在一起的显影部件保持架31B和显影剂存放架31A的组件的底部上。一对显影剂输送部件35(35a和35b)设置在显影剂存放架31A的显影剂存放部分31A1内。显影剂存放部分31A1内的显影剂通过显影剂输送口31A2输送到显影部件保持架31B内,接着,被送向位于显影部件存放架31A内的显影辊4A(显影装置4)。设置在显影剂保持架31B内的还包括多个直立的支承部件,这些部件沿显影剂存放架31A的长度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清洁部件外壳32包括一个清洁部件保持架32A和一个封盖32B,该封盖被焊接于清洁部件保持架32A的顶部。连接在清洁部件外壳32内的是各种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组成了感光鼓1、充电辊2(充电装置2)、清洁部件6A(清洁装置6)等。设置有显影部件各个零件的显影剂部件外壳31和容纳有感光鼓1、清洁部件等的清洁部件外壳32利用显影部件外壳31上的一对支臂部分31D和31D(图6)连接在一起,从而构成盒架30(即处理盒7),其中支臂部分31D位于显影部件外壳31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上。
下面,将参照图6至8,对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的连接部分的结构加以详细说明。
显影部件的外壳31设置有一对支臂部分31D和31D,这对支臂设置在显影部件外壳31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上。每个支臂31D的端部都设置有一个圆形的通孔31D1或一个细长的通孔31D2,穿过这些通孔安装有一个销51。对销51的说明见下文。可通过显影部件外壳31的支臂部分31D、31D和清洁部件外壳32的对应部分利用销51将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两个外壳31和32能够围绕销51回转。
参照图5,清洁部件的保持架32A设置有一对与支架32A一体制成的弹簧固定件32A1,而且一对压缩盘簧50分别与弹簧固定件32A1相连接。压缩盘簧50位于清洁部件保持架32A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上,从而沿处理盒7的宽度方向上与支臂部分31D间隔一定的距离并平行于支臂部分31D。参照图7,清洁部件保持架32A的外部侧壁32A2设置有一个孔32A3,穿过该孔安装有一个销51;清洁部件保持架32A的内部侧壁32A4上设置有一个孔32A5,销51被压装到该孔内,从而固定在清洁部件的保持架32A上。孔32A3和32A5的轴线平行于感光鼓1的轴线。
参照图6至8,按上述方式构成的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一起。首先,将显影部件外壳31的支臂部分31D逐一插装到清洁部件外壳32的凹槽32A6内,从而使设置在显影部件外壳31沿长度方向的端部上的支臂部分31D的孔31D1或31D2的轴线与清洁部件外壳32的孔32A3和32A5的轴线重合。接着,销51分别穿过清洁部件外壳32上的孔32A3和支臂部分31D上的孔32D1(或细长的孔31D2),并被分别压入内部侧壁32A4的孔32A5内。这样,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就被连接在一起,从而能够围绕销51旋转。
当两个外壳31和32被连接在一起时,与清洁部件的外壳32相连接的压缩弹簧50将与显影部件外壳31的显影剂存放架32A的相应弹簧固定件32A3接触,接着,该弹簧被压缩。因此,感光鼓1和显影辊4A能够在由压缩弹簧50产生的力矩作用下以能够使两个外壳31和32围绕销51(即中心O)转动的方式相互加压,如图5所示。这样,就可将一对圆环4A3(图9(a))压装在感光鼓1的周面上,而这对圆环被一一装配在显影辊4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其外径等于或小于显影辊4A的外径。换言之,显影部件的外壳31可在压缩螺旋弹簧50的压力作用下围绕销51(O)回转,这样就能够使显影辊4A以下述方式移动围绕销51(O)朝向感光鼓1沿轨道移动。这样,显影辊4A的橡胶层,即表面层4A1,就包括两个层,即金属芯4A2和由橡胶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弹性层4A1,如图5所示,橡胶层被充分加压,以使圆环4A3能够与感光鼓1的周面接触,形成接触区域(在下文中称之为辊隙),感光鼓1之周面上的潜像就是在接触区域被显影的。
如上所述,一个支臂部分31D上的孔被加工成一个细长的孔31D2,穿过该孔设置有一个销51,该销用于将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连接在一起,以使其能够围绕销51转动。因此,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及圆环4A3)可通过各自的母线相互接触,其母线平行于感光鼓1和显影辊4A的轴线。
对于处理盒7而言,它是利用一对连接销51通过将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连接在一起而成形的,这样就能够使两个外壳31和32能够围绕销51转动,一对压缩弹簧50相对那对连接销51所在的位置沿处理盒7的长度方向安装在两个外壳31和32的两个相对部分之间,在这侧,感光鼓1和显影辊4A保持相互接触,如图5和9(a)所示。制成处理盒7后,在处理盒7的运输阶段和将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体部件内的阶段之间的一个长时间段内,如果感光鼓1和显影辊4A保持相互接触,如图5和9(a)所示,那么在比较坏的情况下,位于辊隙内的显影辊4A的局部即与感光鼓1相接触的显影辊4A的部分其形状将与感光鼓1之周面的形状相一致。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按照下述方式制造这种结构在处理盒7的运输过程中,使处理盒7内的感光鼓1和显影辊4A的轴线间的距离保持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的距离,或者大于处理盒7在运输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使处理盒7内的感光鼓1和显影辊4A能够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如图9(b)所示。
下面将参照图10至12,对间隙保持部件进行说明,而间隙保持部件用于在感光鼓1和显影辊4A的轴线之间保持距离较大,或者使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开。
图10至12所示的间隙保持部件的实施例采用了一种用于通过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上与感光鼓1和显影辊4A所在位置相对的那部分夹紧处理盒7的间隙保持部件,从而使感光鼓1和显影辊4A相互分开。
感光鼓1和显影辊4A支承在盒架30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下述操作使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开在垂直平面内沿图10中箭头N所示的方向克服那对压缩螺旋弹簧50的弹性力将一个力作用于安装感光鼓1和显影辊4A那侧的对侧,从而使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彼此更为接近,其中所述垂直平面与用于将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连接在一起的销51的轴线重合。这样,为将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开,可将一个能够沿图10中箭头N所示的方向施加一个力的间隙保持部件60连接到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上,如图10和11所示。当间隙保持部件60将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彼此分开后,由压缩弹簧50产生的张力就会作用于间隙保持部件60上。因此,就要求间隙保持部件60足够宽、足够厚,以使间隙保持部件60能够承受在运输过程中由压缩螺旋弹簧50的张力所产生的应力作用。
参照图10至12,为了沿一个能够使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彼此接近的方向克服压缩螺旋弹簧60的弹性力施加一个力,间隙保持部件60应设置有一个向下转动的调节部件60a和向上转动的调整部件60b,其中向下转动的调节部件用于沿着与箭头N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调整显影部件外壳31的转动,向上转动的调节部件用于沿着与箭头N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调整清洁部件外壳32的转动。
为防止间隙保持部件60与清洁部件的外壳32脱开,该间隙保持部件60还设置有一个凹槽(或凸起)60c,该凹槽与清洁部件外壳32的凸起(或凹槽)33相接合。凸起33或60c沿下述方向伸出大致平行于间隙保持部件60在与处理盒7脱开时的移动方向并可防止间隙保持部件60沿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方向移动,其中垂直平面与用于将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连接在一起的销51的轴线O重合。顺便说一下,导向件104(图3(a)和6)可被用作清洁部件外壳32的凸起33。
此外,间隙保持部件60还设置有一个突出件60d,该突出件位于一个表面上,该表面不同于和显影部件外壳31及清洁部件外壳32相接触的表面。由于设置有突出件60d,因此就可以容易地连接或拆卸间隙保持部件60。此外,该突出件60d可被用作一个具有下述用途的凸起当间隙保持部件60位于处理盒7上时,使处理盒7沿长度方向上的整体尺寸L2大于成像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开口的长度L2。
处理盒7内的显影辊4A和感光鼓1之轴线间的距离可被增大到一个预定值并保持在该预定值的水平上,或者在完成处理盒7的制造后,通过将一个按照上述方式制成的间隙保持部件60连接到盒架30上,如图10和11所示,而将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分开并保持分离状态。处理盒7可在该状态下被运输。在使显影辊4A和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个增大的数值或者使显影辊4A与感光鼓1彼此分开的状态下运输处理盒7就可以防止由于显影辊4A的形状与感光鼓1之周面的形状相一致而产生的显影辊4A的上述变形。此外,当一个间隙保持部件例如上述的间隙保持部件60位于处理盒7上时,用于使成像光到达感光鼓1的曝光孔53保持关闭(图10)。因此,在处理盒7的运输过程中,感光鼓1基本上不可能暴露于环境光下,因为处理盒7的曝光孔部分还被感光鼓挡板100所覆盖。
在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的主体部件26上之前,可通过抓住突出件60d的方式将间隙保持部件60从处理盒7上拆卸下来。当将间隙保持部件60拆卸下来时,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就可在压缩螺旋弹簧50的弹性作用下围绕销51转动。这样,显影辊4A和感光鼓1就会相互加压,同时,显影辊4A的圆环4A3也抵压在感光鼓1上。此外,曝光孔53打开(变宽),如图5所示,这样就可以使成像光到达感光鼓1。在处理盒7已经实现上述状态后,就可按下述方式将处理盒7插装到装置的主体部件26内使其正确安装在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预定盒槽内。
如果想在不将间隙保持部件60从处理盒7上拆下的前提下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预定盒槽内,那么从处理盒7向外突出的突出件60d就会与盒体安装部分29的侧壁相接触,如图16所示,这样就可防止继续插装处理盒7。换言之,间隙保持部件60的突出件60d可被用作具有下述功能的凸起当间隙保持部件60位于处理盒7上时,能够保证处理盒7沿其长度方向上的整体尺寸L2大于成像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开口的长度L2;其还可被用作一个用于防止误插的止动件。此外,为提醒使用者,可将一个警示标签放置在可从外部看到的间隙保持部件60的部分表面区域上,该标签上可以标明在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内之前,应拆下间隙保持部件60。
下面,将参照图13至15,对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用于在设置于处理盒内的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保持一定间隙的部件加以说明。在该实施例中,与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那些部件由那些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去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该实施例的间隙保持部件62设置有一个向下转动的调整部分62a和一个向上转动的调整部分62b。向下转动的调整部分62a用于调整显影部件外壳31相对图13中由箭头N表示的方向沿反方向的转动。向上转动的调整部分62b用于调整清洁部件外壳32相对图13中由箭头N表示的方向沿反方向的转动,而且被插装到清洁部件外壳32的向上转动调整部分的卡爪34内。间隙保持部件62被构造成能够沿下述方向克服压缩盘簧50的弹性力对显影部件外壳31和清洁部件外壳32施加一个力的结构形式使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能够相互更加接近。为防止间隙保持部件62与清洁部件的外壳32脱开,可通过防止间隙保持部件62沿平行于垂直平面的方向产生移动来实现,其中垂直平面与销51的轴线O重合,销51又用于将清洁部件的外壳32和显影部件的外壳31连接在一起,因此,清洁部件的外壳32设置有一个凸起(或凹槽)33,该凸起或凹槽大体平行于拆卸间隙保持部件62的方向,而间隙保持部件62设置有一个与清洁部件外壳32的凸起(或凹槽)33相接合的凹槽(或凸起(或凹槽))62c。顺便说一下,也可将导向件104(图3(a)和6)用作清洁部件外壳32的凸起33,这一点在前述的实施例中也是可行的。
此外,间隙保持部件62还设置有一个突出件62d,该突出件62d设置于一个表面上,该表面不同于和显影部件外壳31及清洁部件外壳32相接触的表面。由于设置了突出件62d,因此就可以容易地连接或拆卸间隙保持部件62。
在处理盒7中,显影辊4A和感光鼓1的轴线间的距离可被增大到一个预定值并保持在该预定值的水平上,或者在完成处理盒7的制造后,可通过将按照上述方式制成的间隙保持部件62连接到盒架30上的方式将感光鼓1和显影辊4A分开并保持这种分离状态,如图13-15所示。处理盒7在该状态下可被运输。可通过以下述方式运输处理盒7来防止由于显影辊4A与感光鼓1之周面轮廓形状的趋同而使显影辊4A产生的变形使显影辊4A和感光鼓1之间的距离保持为一个较大的数值,或者使显影辊4A和感光鼓1保持分离状态。此外,当将一个间隙保持部件(例如上述的间隙保持部件62)安装到处理盒7上时,用于允许成像光到达感光鼓1的曝光孔53保持关闭。因此,感光鼓1几乎不可能在处理盒7的运输过程中暴露于环境光下,因为处理盒7的曝光孔部分还被感光鼓挡板100所覆盖。
在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内之前,抓住突出件62d可将间隙保持部件62从处理盒7上拆卸下来。当间隙保持部件62被拆下时,显影部件的外壳31和清洁部件的外壳32就可在压缩螺旋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下围绕销51产生转动。这样,显影辊4A和感光鼓1就会相互抵压,同时,显影辊4A的圆环4A3也会顶压在感光鼓1上。此外,曝光孔53打开(变宽),如图5所示,这样就使成像光到达感光鼓1。在通过处理盒7实现上述状态后,就可以下述方式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的主体部件26内使处理盒7正确安装在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预定盒槽内。
在未将间隙保持部件62从处理盒7上拆卸下来的前提下,如果试图将处理盒7插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的盒体安装部分29的预定盒槽内,那么从处理盒7向外突出的突出件62d就会与盒体安装部分29的侧壁接触,如图16所示,从而防止继续将处理盒7插入。换言之,间隙保持部件62的突出件62d可被用作一个能够防止误插的止动件。此外,为给使用者以提示,可在间隙保持部件62上一个可从外部看到的部分表面区域内设置一个警示标签,并可在标签上注明在将处理盒7安装到装置主体部件26内之前,应拆下间隙保持部件62。
在图13至15中,清洁部件外壳32的向上转动调节部分的卡爪34以凹槽的形式存在,而向下转动的调整部件62c以凸起的形式存在。但是,向上转动的调整部件卡爪34也可以一个凸起的形式存在,同时需要将向上转动的调整部件62e加工成一个凹槽。另外,以凸起或凹槽形式存在的向上旋转调整部件的卡爪34可被安装在显影部件的外壳31上,或者,就向上旋转的调整部件和卡爪而言,也可以组合的方式采用上述两种不同的结构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能够可拆卸安装在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内的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第一支架,该支架支承着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支承着所述的显影辊;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该部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该部件用于保持一个状态,其中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至少在所述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可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在这种处理盒中,所述连接部件可以是一个销。
所述隔离部件最好在多个从所述显影辊横穿一销的位置上将一个力相对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而销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
在处理盒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最好被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能够围绕该销相对转动;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和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最好被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能够围绕该销相对转动;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和一个隔离部件的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设置有一个凹入部分或突出部分并用来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凸起或凹槽相接合,以防止所述隔离部件沿一个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脱开。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第一调节部分最好设置有一个可与所述第一支架或第二支架上的凹槽或凸起相接合的凸起部分或一个凹槽部分;所述第二调节部分最好设置有一个可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凹槽或凸起相接合的凸起部分或凹入部分。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隔离部件最好设置有一个便于操作人员抓取的手柄。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手柄以一个凸起的形式存在,以用于使安装有所述隔离部件的所述处理盒的总长度大于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的开口的长度,以容纳所述处理盒。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显影辊最好设置有一个可与电子照相感光鼓相接触的弹性材料部分。
在该处理盒中,所述显影辊最好包括一个由金属制成的金属芯部分和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面部分。
在该处理盒中,最好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有一个曝光孔设置在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横穿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个端部上,以允许曝光光束投射到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盒上的隔离部件,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体部件上,而且该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第一支架,该支架支承着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支承着所述的显影辊;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以下述方式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该部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该部件用于保持一个状态,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至少在所述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可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隔离部件最好在多个从所述显影辊横穿连接件的位置上将力相对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而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最好由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用于围绕销相对转动;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件和一个用于限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件。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最好由一个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以用于围绕销相对转动;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件、一个用于限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件和一个隔离部件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设置有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凸起或凹槽相接合的凹槽或凸起,以防止所述隔离部件沿着一个大体垂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脱开。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便于操作人员抓取的手柄。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手柄最好是一个凸起,以使安装有隔离部件的所述处理盒的总长度大于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的开口的长度,以用于容纳所述处理盒。
在该隔离部件中,所述凸起最好能够被操作人员握住,从而将所述隔离部件安装到所述处理盒上或从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通过下述方法运输处理盒使处理盒内的显影辊和电子照相感光鼓之间保持相互分开或在运输过程中使显影辊和感光鼓的轴线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轴线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防止显影辊变形,即防止显影辊与感光鼓周面的轮廓形状趋同,这样就不会在显影辊的变形部分通过转动而移动到与感光鼓相对的位置(辊隙)上时出现因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显影辊隙的变化而导致的显影效果差的问题。
如上所述,本发明可以使处理盒内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彼此间隔一个预定的距离。
尽管已参照上述的结构对本发明作出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的细节,而且本申请旨在覆盖落入改进目的或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修改或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上的处理盒,其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第一支架,该支架支承着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支承着所述的显影辊;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该部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该部件用于保持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一个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至少在所述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可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在多个从所述显影辊横穿一个销的位置上将力相对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而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被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能够围绕所述的销相对转动;而且,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和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被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围绕所述的销相对转动;而且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和一个隔离部件的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设置有一个用来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凸起或凹槽相接合的凹入部分或突出部分,以防止所述隔离部件沿一个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分设置有一个可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一个凹槽或凸起相接合的凸起部分或凹入部分,所述第二调节部分设置有一个可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一凹槽或凸起相接合的凸起部分或凹入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便于操作人员抓取的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是一个凸起,这样就使安装有所述隔离部件的所述处理盒的总长度大于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上的用于容纳所述处理盒的开口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具有一种弹性材料部分,该弹性材料部分可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辊包括一个由金属制成的金属芯部分和一个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表面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有一个曝光孔设置在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横穿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个端部上,以允许曝光光束投射到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上。
11.一种用于处理盒上的隔离部件,其中,所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装置的主体部件上,并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第一支架,该支架支承着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支承着所述的显影辊;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该部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该部件用于保持一个状态,其中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至少在所述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并可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在多个从所述显影辊横穿连接件的位置上将力相对作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而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被一个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以能够围绕所述的销相对转动;而且,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和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被一个销连接在一起,以围绕所述的销相对转动;而且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沿一个方向转动的第一限位部件、一个用于限制沿着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第二限位部件和一个隔离部件的保持部分,该保持部分设置有一个用来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的凸起或凹槽相接合的凹入部分或突出部分,以防止所述隔离部件沿一个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转动方向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脱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设置有一个便于操作人员抓取的手柄。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是一个凸起,这样就使安装有所述隔离部件的所述处理盒的总长度大于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上的用于容纳所述处理盒的开口的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隔离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能够被操作人员握住,从而将所述隔离部件安装到所述处理盒内或将所述隔离部件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18.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一个处理盒,所述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处理盒的安装部分,所述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第一支架,该支架支承着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第二支架,该第二支架支承着所述的显影辊;一个连接部件,该连接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该部件用于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该部件用于保持一个状态,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其中,所述隔离部件至少在所述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可从所述处理盒上拆卸下来;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进送记录材料的进送部件。
全文摘要
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之主体部件上的处理盒,包括一个电子照相感光鼓;一个显影辊,用于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一个支承着电子照相感光鼓的第一支架;一个支承着显影辊的第二支架;一个连接部件,用于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使显影辊和电子照相感光鼓相互接触或间隔一定距离;一个顶推部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相互顶推;一个隔离部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保持间隔一定的距离,或者使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显影辊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成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其中,这种隔离部件至少在处理盒沿纵向延伸的表面上支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可从处理盒上拆卸下来。
文档编号G03G15/08GK1444114SQ0310522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2日
发明者河井太刀夫, 有光健, 前岛英树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