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0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装置。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强亮度和亮度均匀性的面光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装置是通过信息处理装置将数据处理成图像。液晶显示器(LCD)是这样一种使用液晶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
液晶具有特殊的电光特性。即,当在液晶上施加电场时,液晶分子会改变取向以调整透光度。
该LCD装置利用上述电光特性来显示图像。该LCD具有很多诸如体积小、重量轻等等的优点。由此,该LCD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诸如移动电脑、通讯设备、LCD电视等等。
该液晶装置包括一个液晶控制部和一个照明供给部。
该液晶控制部包括一形成在第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一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及插在该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液晶。该第一基板包括多个像素电极。像素电极个数由分辨率决定。公共电极个数例如为一个。该像素电极与一薄膜晶体管相连,并且通过该薄膜晶体管向该像素电极提供一个电压。向该公共电极提供一个参考电压。由此,通常在该像素电极和该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电场。一台需要具有照明供给部的液晶显示器中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包括光学透明及导电材料诸如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等。
照明供给部向液晶控制部提供光线。由于该从照明供给部产生的光线依次通过该像素电极,液晶及公共电极以显示图像,该光线的均匀性将影响显示的质量。
一种传统的照明供给部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该CCFL具有很多优点,诸如高亮度、长寿命等等。而且,该CCFL产生一种白光并具有比辉光灯更低的功耗。该LED具有低功耗和高亮度。
然而,该CCFL和LED都具有低亮度均匀性。
因此,为了增强亮度的均匀性,采用CCFL或LED的照明供给部需要各种光学构件诸如光导板、漫射部件及棱镜片等等。由此,该LCD装置的体积、重量及生产成本都将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增强亮度和亮度均匀性的面光源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于生产上述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面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面光源装置中,该面光源装置包括主体、分隔部件和可见光产生单元。该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与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和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突出的光透射部。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该分隔部件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于其间形成一个放电空间。该被布置在主体上的可见光产生单元产生可见光。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面光源装置中,该面光源装置包括主体、分隔部件和可见光产生单元。该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和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使该第一放电区凹进以在该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光透射部。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该分隔部件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于其间形成一个放电空间。该被布置在主体上的可见光产生单元产生可见光。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面光源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和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及可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突出的光透射部。形成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形成一个位于光透射部和第二空间划分区之间的放电空间。然后,装配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该光透射部与该分隔部件相接触。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面光源的制造方法中,形成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和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使第一放电区的一部分凹进以在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一个光透射部。形成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分隔部件形成一个位于光透射部和第二空间划分区之间的放电空间。然后,装配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使该光透射部与该分隔部件相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显示装置中,该显示装置包括一面光源装置及一显示板,该面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陶瓷壁和可见光产生单元。该第一基板包括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具有壁面形状的突出部。该第二基板面对着第一基板。该陶瓷壁插在第一基板的突出部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形成一个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空间。该可见光产生单元从该放电空间产生可见光。该显示板将可见光转换成载有信息的图像光。
根据本发明,由于分隔部件造成的传统显示装置中显示的暗线被转换成了亮线,并且该亮线被光线漫射图案或光漫射部件漫射,因此,增强了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加清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部分剖面透视图;图2为沿图1中I-I’线的横截面图;图3为图1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图;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横截面图;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横截面图;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横截面图;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横截面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横截面图;图12为图11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面光源装置概念图;图14A至14C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横截面图;图15A至15C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横截面图;图16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显示装置部分剖面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此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面光源实施例1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部分剖面透视图。图2为沿图1中I-I’线的截面图。图3为图1中第一基板的平面图。
参照图1-3,面光源装置100包括一主体170,一分隔部件130及一可见光产生单元190。
该主体170包括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
该第一基板110包括第一放电区FDR,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及光透射部112。该第一基板110相应为,例如,玻璃基板。
参考图3,第一放电区FDR具有矩形形状,其具有第一宽度W1。该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该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具有矩形形状,其具有第二宽度W2。该第一空间划分区FDR也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第一放电区FDR和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可交替布置。第一放电区FDR第一宽度W1比该第一空间划分区FSR第二宽度W2宽。
参照图2,光透射部112从第一空间划分区FSR突出。具体地,第一基板110的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中具有突出部,以形成具有壁面形状的光透射部112。该光透射部112的高度在大约0.5mm至大约1.0mm的范围中。例如,该光透射部112具有与第一基板110相同材料,因此,可见光可穿过光透射部112以消除由于分隔部件130所显示的暗线。
该第二基板120布置成第二基板120面对着第一基板110。该第二基板120包括第二放电区SD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该第二放电区SDR相应于第一放电区FDR,并且该第二空间划分区SSR相应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FSR。该第二放电区SD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并布置成该第二放电区SD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互相交替。该第二基板120可光学透明或不透明。
该分隔部件130被夹在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之间。具体地,该空间划分区130夹在第一空间划分区FSR的光透射部112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之间。该分隔部件130可以包括通过烧制硬化的陶瓷材料及各种以增强该分隔部件130的特性的附加材料。
该分隔部件130将该第一和第二空间划分区FSR和SSR密封以形成放电空间135。该分隔部件130可通过例如粘合剂与光透射部112结合。
为了使放电空间135压力均匀化,该分隔部件可分布成该放电空间135互相连接以具有一个蛇形。或者,被该分隔部件130分割的该放电空间135可通过分隔部件130彼此隔开,并且在该分隔部件130上可形成一个通孔以通过该孔与放电空间135相连。
该可见光产生单元190将放电电压提供给放电空间135,以使从该放电空间135中产生等离子体。当具有高能状态的等离子体变得稳定时便产生一非可见光,并且通过荧光层(未示出)将该非可见光转换成可见光。
该面光源装置100可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件140,其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之间。该密封件140具有在其中心点有通道的矩形框架。该密封件140可具有与第一基板110或第二基板120相同的材料。该密封件140形成一个位于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之间的空缺空间并且与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结合。
根据本发明,该第一基板的一部分突出以形成具有壁面形状的光透射部112,并且该分隔部件130被布置在光透射部112上。由此,由放电空间135产生一个可见光通过该光透射部112射出该面光源装置以消除该由于分隔部件130显示的暗线。即,增强了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2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图2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D’部分的放大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一个光透射部外,大致与实施例一的面光源装置相同。由此,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4,光透射部112的侧面相对于第一基板110的表面形成直角。
参照图5,光透射部112的一个侧面通过一个斜切部分112a与该第一基板110的表面相连。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该面光源装置的可见光量由于该斜切部分112a而增加。因此,可减少通过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和第一放电区FDR射出面光源装置的可见光之间的数量差别。
参照图6,光透射部112的一个侧面通过一个导圆部分112b与该第一基板110的表面相连。可见光可连续通过导圆部分112b进入光透射部112。因此,可减少通过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和第一放电区FDR射出面光源装置的可见光之间的数量差别。
根据本发明,光透射部112和第一基板110的连接部具有斜切形状或导圆形状。由此,可减少通过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和第一放电区FDR射出面光源装置的可见光之间的数量差别以增强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3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面光源装置的横截面图。
按照第三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光漫射图案外,大致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因此,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7,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光线的亮度可与通过第一放电区FDR射出该面光源装置100的光线的亮度不同。具体地,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光量比通过第一放电区FDR射出该面光源装置100的光量大。因此,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亮度比第一放电区的高。为了补偿该亮度差别,多个漫射图案113形成在相应于该光透射部112的一个表面上。该多个漫射图案113形成在例如一与光透射部112相对的面110a上,并且每个漫射图案113都具有例如一个半球形状。每个漫射图案113的尺寸可彼此不同。
该多个漫射图案113将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漫射以增强亮度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施例,该多个漫射图案113可以为漫射片或漫射板。由此,可减少面光源装置100的部件数量并且增强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4图8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横截面图。
按照第四实施例的面光源除了光漫射图案外,大致与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相同。因此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8,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的亮度可与通过第一放电区FDR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的亮度不同。例如,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量可比通过第一放电区FDR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量大。由此,在该光透射部112中形成沿着第一空间划分区FSR显示的亮线。
为了防止出现该亮线,光漫射部件114位于相应于该光透射部112的面110a上。具体地说,该光漫射部件114位于第一基板110的面110a的一部分上,并且该部分与光透射部112相对。
该光漫射部件114包括一基底114a,漫射可见光的多颗珠114b及粘合珠114b和基底114a的粘合剂114c。珠114b的尺寸可彼此不同。
该光漫射部件114漫射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100的可见光以增强亮度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该面光源装置100包括漫射可见光的光漫射部件114。由此,可以减少面光源装置100的数量,并且增强了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5图9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第五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分隔部件外,和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装置大致相同。由此,与实施例相同或相似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9,分隔部件130具有第一宽度SW1,光透射部112具有第二宽度SW2。该第一宽度SW1比第二宽度SW2更窄。由此,可防止由分隔部件130和光透射部112未对准引起的在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中显示的暗区。
根据本实施例,该分隔部件130的第一宽度SW1比光透射区112的第二宽度SW2要窄些以形成一个补偿分隔部件130与光透射区112之间未对准的边缘空间。由此,增强了亮度的均匀性。
实施例6图10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的横截面图。
根据第六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光透射部外,大致与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相同。由此,和实施例1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10,光透射部112具有凹接触面112c。该光透射部112的凹接触面112c与分隔部件130接触。该凹接触面112c可具有任意曲率,只要该凹接触面112c对应于该分隔部件130。
当使该分隔部件130与该凹接触面112c在装配期间接触时,该分隔部件130滑向该光透射部112的凹接触面112c的中心。由此,防止了光透射部112和分隔部件130之间的未对准。
根据本实施例,该光透射部112具有与分隔部件130接触的凹接触面112c。由此,可防止光透射部112和分隔部件130之间的未对准。因此,可防止亮度的非均匀性。
实施例7图11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面光源装置的横截面图。
根据本第七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可见光产生单元外,大致和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装置相同。由此,和实施例1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11,可见光产生单元190包括等离子体产生单元192,不可见光产生气体193及荧光部件194。
该等离子体产生单元192包括一对电极192b和等离子体气体192a。该等离子体产生单元192由等离子体气体192a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之间的放电空间135中产生等离子体。
该电极192b包括第一电极192c和第二电极192d。该第一电极192c和第二电极192d位于该放电空间135的外部。或者,该第一电极192c和第二电极192d可位于该放电空间135的内部。然而,当该第一电极192c和第二电极192d位于该放电空间135的内部时可减低驱动电压及功耗。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分别提供给第一电极192c和第二电极192d。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之间的电压差足以产生电子。该电子将等离子体气体192a转成等离子体态。
可以采用惰性气体例如氩气(Ar)作为该等离子体气体192a。
该不可见光产生气体193和等离子体气体192a一起位于放电空间135中。当不可见光产生气体193的原子与电子碰撞,该不可见光产生气体193会产生一种诸如紫外光的不可见光。可以采用汞气体作为该不可见光产生气体193。或者,也可采用其他的气体。
荧光部件194包括第一荧光层194a和第二荧光层194b。该第一荧光层194a位于该放电空间135的第一放电区FDR中。该第二荧光层194b位于该放电空间135的第二放电区SDR中。第一荧光层和第二荧光层194a和194b将该不可见光转变成可见光。
图12是图11中‘E’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2,该可见光产生单元(未示出)可进一步包括光反射层122。该光反射层122介于第二荧光层194b和第二基板120之间。可采用例如二氧化钛或氧化铝作为光反射层122。
实施例8图13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面光源装置的概念图。
根据本第八实施例的面光源装置除了第一基板外,大致和实施例1中的面光源装置相同。由此,和实施例1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第一基板110包括第一放电区FDR、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及光透射部112。可以采用玻璃基板作为第一基板110。该第一基板110具有一个厚度‘T’。
该第一放电区FDR具有有第一宽度W1的矩形形状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该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具有有第二宽度W2的矩形形状并也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该第一放电区FDR和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交替分布在第二方向上。该第一放电区FDR第一宽度W1比第一空间划分区FSR第二宽度W2要宽些。
该第一基板110的一部分凹进一个深度D1以形成光透射部112。该深度D1比厚度T要小。凹进部112e可通过很多方法形成,例如诸如喷砂、氟化氢腐蚀及加热、加压等等。
根据本实施例,该第一基板110的一部分凹进以形成凹进部112e。因此,形成了相应于剩余部分的光透射部112。该分隔部件130位于该光透射部112上。放电空间135可见光通过光透射部112射出面光源装置。由此,由于分隔部件130而出现的暗线将被去除并增强了亮度和亮度的均匀性。
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实施例9图14A至14C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的横截面图。
图14A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制造的第一基板横截面图。
参照图14A,为了制造面光源装置,首先制作第一基板110。例如,该第一基板110可通过注塑成型制作。
第一放电区FDR和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交替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光透射部112整体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中。在光透射部112和第一基板110之间连接部可形成直角,或相应形成斜切部分或导圆部分。
然后,第一荧光层194a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上。该第一荧光层194a可通过喷射液态荧光材料形成。该第一荧光层194a可不仅形成在第一放电区FDR中而且可形成在该光透射部112的一侧面上。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制作的第二基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4B,第二放电区SD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交替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该第二放电区SDR相应于该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并且该第二空间划分区SSR相应于该第一基板110的第一空间划分区FSR。
在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中形成一个分隔部件130。该分隔部件130可包括烧制硬化的不透光陶瓷材料。
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二放电区SDR中形成第二荧光层194b。该第二荧光层194b可通过喷射液态荧光材料形成。该第二荧光层194b可不仅形成在第二放电区SDR中,而且可形成在该分隔部件130的侧面上。
图14C为装配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4C,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通过一密封件140装配。该密封件140和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形成一个放电空间。
该第一基板110的光透射部112与该第二基板120的分隔部件130接触。该光透射部112可通过粘合剂被粘结到分隔部件130上。
然后,该第一和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上,并且该等离子体气体和该不可见光产生气体被注射进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之间形成的空间135中。由此,完成了该面光源装置。
根据本实施例,形成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的顺序可以改变。即,该第二基板120可先于第一基板110形成。
而且,该形成面光源装置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将从光透射部112射出的可见光漫射的漫射图案或光漫射部件的过程。
实施例10图15A至15C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面光源装置制造方法横截面图。
图15A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制造的第一基板横截面图。
参照图15A,为了制造面光源装置,首先制作第一基板110。例如,该第一基板110可通过注塑成型制作。
第一放电区FDR和第一空间划分区FSR交替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通过喷砂、氟化氢腐蚀或加热及加压,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形成一凹进部112e。由此,第一基板110具有一厚度‘T’并且该凹进部112e具有比厚度T小的深度D1。
通过在第一放电区FDR中形成凹进部112e,在第一空间划分区FSR形成光透射部112及在第一放电区FDR中形成放电空间135。
在该光透射部112和该第一基板110之间的连接部可形成直角,或相应形成一斜切部分或一导圆部分。
然后,在该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中的凹进部112e的底面形成一第一荧光层194a。该第一荧光层194a可通过喷射液态荧光材料形成。该第一荧光层194a不仅可形成在第一放电区FDR中而且可形成在凹进部112e的侧面上。
图15B为本发明实施例制造的第二基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5B,在第二基板120上交替形成第二放电区SDR和第二空间划分区SSR。该第二放电区SDR相应于该第一基板110的第一放电区FDR,并且该第二空间划分区SSR相应于该第一基板110的第一空间划分区FSR。
该分隔部件130形成在第二空间划分区SSR中。该分隔部件130可包括烧制硬化的不透光陶瓷材料。
该第二荧光层194b形成在第二基板120的第二放电区SDR中。该第二荧光层194b可通过喷涂液态荧光材料形成。该第二荧光层194b不仅可形成在第二放电区SDR中而且可形成在该分隔部件130的一侧面上。
图15C为装配中的第一和第二基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15C,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通过一密封件140装配。该密封件140和该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形成该放电空间。
该第一基板110的光透射部112和第二基板120的分隔部件130接触。该光透射部112可通过粘合剂粘结到分隔部件130上。
然后,该第一和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上,并且该等离子体气体和不可见光产生气体都被导入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基板110和120之间的空间135中。由此,完成该面光源装置。
该形成面光源装置的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将从光透射部112中射出的可见光漫射的漫射图案或光漫射部件。
显示装置实施例11图16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显示装置部分剖面的透视图;根据本第十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面光源装置除第一基板外,大致和实施例1-10中的一个面光源装置相同。由此,和实施例1-10中相同和相似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进一步的解释。
参照图16,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一接收容器600,一面光源装置100,一显示板700和一底盘800。
该接收容器600包括一底板610,侧壁620,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0和变换器640。该侧壁620位于该接收容器600的边缘,以使该底板610和侧壁620形成一容纳空间。该接收容器600固定该面光源装置100和显示板700。
该底板610具有与面光源装置100大致相同的形状以容纳该面光源装置100。例如,该底板610和面光源装置100具有矩形形状。
该侧壁620从底板向上延伸以固定面光源装置100。
该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0给面光源装置100的一对电极192b提供放电电压。该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0包括第一和第二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2和634。该第一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2包括第一导体632a和与第一导体632a整体形成的第一导电夹632b。该第二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4包括第二导体634a和与第二导体634a整体形成的第二导电夹634b。
该电极192b通过分别连接第一和第二导电夹632b和634b被固定。
该变换器640给第一和第二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2和634提供放电电压。第一导线642将变换器640电连到第一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2,第二导线644将变换器640电连到第二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4。
该变换器640通过该第一和第二放电电压供给模块632和634向面光源装置100提供放电电压。或者,该变换器640可将放电电压直接提供给面光源装置100。
该显示板700将从面光源装置100产生的光转变成图像。该显示板700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FT)基板710,一液晶层720,一滤色基板730和一驱动模块740。
该TFT基板710包括排布成矩阵形状的像素电极、TFT、栅线及数据线。通过该TFT将驱动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
该滤色基板730包括面对TFT基板710的像素电极的滤色器及形成在滤色器上的公共电极。
该液晶层720夹在TFT基板710和滤色基板730之间。
该底盘800围绕一个滤色基板730的边缘部分,并且通过一个钩与接收容器600结合。该底盘800保护该显示板700并防止700从接收容器600中分开。
该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光学性质增强构件550。
根据本发明,在传统显示装置中由于分隔部件而显示的暗线将被转成亮线,并且该亮线被光漫射图案或光漫射部件漫射。因此,增强了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应该注意,对于本文可作出各种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变化、替代及修正。
权利要求
1.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主体,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与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和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突出的光透射部,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该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分隔部件,其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间形成放电空间;和可见光产生单元,其从该主体产生可见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进一步包括密封件,其与该第一和第二基板结合以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密封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一基板包括光学透明材料并且该光透射部具有和第一基板光学透射率大致相同的光学透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在光透射部和第一基板之间的连接部形成直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光透射部通过斜切部分连接到该第一基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光透射部通过导圆部分连接到该第一基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第一基板包括形成在相应于第一空间划分区的区域中的光漫射图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空间划分区中的光漫射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空间划分部件具有比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的第二宽度窄的第一宽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光透射部具有凹面,并且该分隔部件具有相应于该光透射部凹面的凸面以防止对不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分隔部件通过粘合剂粘结到光透射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面光源装置,该可见光产生单元包括等离子体产生单元,其在放电空间中产生等离子体;不可见光产生气体,利用等离子体产生单元产生的等离子体产生不可见光;及荧光部件,其将该不可见光转变成可见光。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等离子体产生单元包括一对电极,其位于该主体的外表面上;及等离子体气体,其位于放电空间的内部并且通过提供到该电极的驱动电压转成等离子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不可见光产生气体包括利用等离子体发射不可见光的汞气体。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部件包括位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放电区中的第一荧光层和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二放电区中的第二荧光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面光源装置,其中该主体进一步包括夹在第二荧光层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光反射层。
17.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和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该第一放电区凹进以在该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光透射部,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该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分隔部件,其插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放电空间;和可见光产生单元,其从主体产生可见光。
18.一种面光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及可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突出的光透射部,形成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该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形成位于光透射部和第二空间划分区之间的放电空间;及装配该第一和和第二基板,以使该光透射部与该分隔部件相接触。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一荧光层,使该第一荧光层面对该第二基板。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二荧光层,使该第二荧光层面对该第一基板。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电极。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注塑成型形成该具有光透射部的第一基板。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应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的表面上形成光漫射图案。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应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的表面上布置光漫射部件。
25.一种面光源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和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使第一放电区的一部分凹进以在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光透射部;形成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具有第二放电区和第二空间划分区,它们分别面向第一放电区和第一空间划分区;形成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形成位于光透射部第二空间划分区之间的放电空间;及装配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以使该光透射部与该分隔部件相接触。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凹进部分上形成第一荧光层。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第二荧光层,以使该第二荧光层面对该第一基板。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电极。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其中通过喷砂、氟化氢腐蚀或加热及加压使该部分凹进。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应于该凹进部分的表面上形成光漫射图案。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相应于该凹进部分的面上布置光漫射部件。
3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面光源装置及将可见光转换成载有信息的图像光的显示板,其中该面光源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其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壁面形状的突出部;第二基板,其面对着第一基板;陶瓷壁,其插在第一基板的突出部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放电空间;和可见光产生单元,其从该放电空间产生可见光。
全文摘要
一种面光源装置包括主体、分隔部件和可见光产生单元。该主体包括第一和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具有第一放电区、与该第一放电区交替形成的第一空间划分区及从该第一空间划分区突出的光透射部。该第二基板面对该第一基板。该分隔部件夹在该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以在第一和第二基板之间形成一放电空间。该可见光产生单元位于主体上并产生可见光。由此,在传统显示装置中由于分隔部件而显示的暗线被转成亮线,并且该亮线被光漫射图案或漫射部件漫射。因此,增强了亮度及亮度的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617027SQ20041009593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1日
发明者姜硕桓, 李相裕, 朴基彰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