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是采用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扭转而实现光的通过或不通过,从而达到显示的目的。在传统液晶显示器中,在两玻璃基底的表面形成电极,以形成控制液晶分子扭转的电场,该电极使用透明材料,且两基底的电极相对设置,从而形成与基底表面相垂直的电场。由于液晶分子具有电性,因此在该电场的控制下,液晶分子取向将垂直于基底表面,但由于液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重力等物理力的影响,使得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能完全垂直于基底表面,从而将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请参阅1997年2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600,464号,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器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基底11和12、一位于两基底11和12间的液晶层(未标示)、两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位于该基底11和12与液晶层相异一侧的偏光装置13及14、多个设置在基底12与液晶层相邻一侧并相互平行的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一与液晶层相邻并用于控制液晶分子取向的配向层100、多个设置在两基底间的间隔壁(图未示)及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其中,该配向层1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14的偏振方向相同,该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形成水平电场1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1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该两基底11和12中至少一基底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液晶层是采用向列(Nematic)型液晶制成,该多个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均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因该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平行设置在基底12上,所以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形成的电场18将平行于基底11和12,此采用平行于基底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扭转的方法称为“平面内切换法”(In Plane Switching,IPS),该“平面内切换法”主要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且采用该方法的液晶显示器1比传统液晶显示器具有更宽广的视野角。
图1是未加电压时,该液晶显示器1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由于配向层1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14的偏振方向相同,所以,此状态下,液晶分子17分子轴的取向与偏光装置14的偏振方向相同,从而经过偏光装置14进入液晶层的线偏振光(图未示)正好能通过液晶层,且偏振态不发生变化;又因为偏光装置13与1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所以该线偏振光不能通过偏光装置13,即该液晶显示器1处于暗态。
请参阅图2,是加电压时,该液晶显示器1所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此状态下,该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形成基本平行于基底11和12的电场18,因液晶分子17具有一定电性,故在电场18作用下,该液晶分子17的取向与该电场18的方向一致,但是,电场1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1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则通过偏光装置14的线偏振光(图未示)到达液晶分子17时将产生双折射,从而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将发生改变,而该偏光装置13与1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因此该线偏振光的部分分量将通过偏光装置13,即该液晶显示器1处于亮态。
但是,该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6形成的电场18并未完全平行于基底11和12,而是呈弧形分布,且液晶分子17的取向应与电场18的切线方向相同,从而各处的液晶分子17的取向不能完全平行于基底11和12;且离共用电极15和像素电极16愈远,该电场18的强度愈弱,需提供高驱动电压才能使得多数液晶分子17的取向平行于基底11和12,而电场18无法达到所有液晶分子17占据的空间,因而仍有部分液晶分子17将不能在电场18的作用下发生扭转,即存在部分经过偏光装置14进入液晶层的线偏振光经过液晶层后,其偏振态将不发生改变,即将有部分线偏振光不能通过该偏光装置13,从而将影响该液晶显示器1的亮度。
此外,为增加该液晶显示器1的开口率,需增大共用电极15与像素电极16间的水平距离,此设计须提供更高的驱动电压才能使得电场18达到能驱动液晶分子17扭转的强度。
综上所述,提供一种显示效果良好且驱动电压低的液晶显示器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采用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显示效果差且驱动电压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效果良好、驱动电压低的液晶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如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一位于该两底间的液晶层、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多个设置在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上的可导电的间隔壁,其中该两基底中少一基底用透明材料制成,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间设置有绝缘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多个设置在该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上的间隔壁,该间隔壁可导电,当加电压时,该多个间隔壁间形成完全平行于两基底且分布均匀的电场,从而使得液晶分子的取向能完全平行于两基底,不会存在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缺陷。此外,在相同电压下,该多个间隔壁所形成的电场强度远大于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电场强度,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低电压驱动,而且可减少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的数量以得到高开口率。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未加电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加电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未加电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间隔壁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加电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加电压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基底21和22、一位于该两基底21和22之间的液晶层(未标示)、两分别位于该基底21和22与液晶层相异一侧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装置23和24、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在基底22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共用电极25和像素电极26、多个设置在该共用电极25和像素电极26上的可导电的间隔壁29、一与液晶层相邻并用于控制液晶分子取向的配向层200。其中,该配向层2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相同,该共用电极25和像素电极26形成水平电场2 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该液晶层的液晶分子27是向列型液晶,该两基底21和22中至少有一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多个共用电极25和像素电极26均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且该共用电极25与像素电极26间设置有绝缘层(未标示)。
该每一间隔壁29包括一间隔体291和镀于该间隔体291表面的导电膜292,该导电膜292是ITO透明导电膜,该间隔体291是圆柱体或长方体,其一般是采用玻璃制成。
未加电压时,由于配向层2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相同,所以,此状态下,液晶分子27分子轴的取向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相同,从而经过偏光装置24进入液晶层的线偏振光(图未示)正好能通过液晶层,且偏振态不发生变化,因偏光装置23与2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所以该线偏振光不能通过偏光装置23,即该液晶显示器2处于暗态。
加电压时,该共用电极25与像素电极26间和多个间隔壁29间形成基本平行于基底21和22的电场28,在电场28作用下,该液晶分子27的取向与该电场28的方向一致,但是,电场2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则通过偏光装置24的线偏振光(图未示)到达液晶分子27时将产生双折射,从而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将发生改变,而该偏光装置23与偏光装置2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因而该线偏振光的部分分量将通过偏光装置23,即该液晶显示器2处于亮态。另外,与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电场相比,同样驱动电压下,该电场28的电场强度远大于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电场强度,故该液晶显示装置2可用较低电压驱动,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增大该多个间隔壁29的间距(即该多个共用电极25与像素电极26的间距),换句话说,也就是可以减少共用电极25与像素电极26的数量,从而可增加该液晶显示器2的开口率。
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该液晶显示器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31和第二基底32、一位于该两基底间的液晶层(未标示)、两分别位于基底31和32与液晶层相异一侧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装置33和34、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底32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共用电极35和像素电极36、一设置在第一基底31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Film)30、多个设置在该共用电极35和像素电极36上的可导电的间隔壁39、多个设置在该间隔壁39与第一基底31之间并与该间隔壁39相连的对应电极301、一与液晶层相邻并用于控制液晶分子37取向的配向层300和一驱动装置(图未示)。其中,该配向层300的取向与偏光装置34的偏振方向相同,该共用电极35和像素电极36形成水平电场3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3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该共用电极35与像素电极36间设置有绝缘层(未标示),该液晶显示器3藉由彩色滤光片30实现彩色显示。
加电压时,该共用电极35与像素电极36间形成基本平行于基底31及32的电场38,因液晶分子37具有一定电性,因而在电场38作用下,该液晶分子37的取向与该电场38的方向一致,但是,电场38的方向与偏光装置34的偏振方向存在一定夹角,则通过偏光装置34的线偏振光(图未示)到达液晶分子37时将产生双折射,从而该线偏振光的偏振态将发生改变,而该偏光装置33与偏光装置34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因而该线偏振光的部分分量将通过偏光装置33,即该液晶显示器3处于亮态。
但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如上述基底可采用玻璃或二氧化硅制成;上述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间的绝缘层可采用氧化硅或氮化硅等绝缘材料制成;该间隔体也可以是上下底面相互平行的六面体结构;该液晶显示装置的配向层可同时设置在两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该对应电极既可与第一基底相连,也可与第一基底间存在一间距;该导电膜可采用其它导电材料制成,如IZO(Indium Zinc Oxide,氧化铟锌)、金、银、铜等。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一位于该两基底间的液晶层、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多个设置在两基底间的间隔壁,该两基底中至少一基底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间设置有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间隔壁设置在上述共用电极和像素电极上,且该多个间隔壁均可导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每一间隔壁包括一间隔体和一导电膜,该导电膜镀在该间隔体的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隔体是圆柱体、长方体或上下底面相互平行的六面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间隔体是采用玻璃间隔体或二氧化硅间隔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膜包括一铟锡氧化膜。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膜包括一铟锌氧化膜。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膜包括一金属导电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多个对应电极,该对应电极设置在间隔壁与第一基底之间,并与该间隔壁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电极与第一基底相连。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电极与第一基底之间存在一间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一位于该两基底间的液晶层、多个相互平行设置在第二基底邻近液晶层一侧的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多个设置在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上的可导电的间隔壁,其中该两基底中至少一基底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该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间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可消除残留影像,从而获得较佳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小驱动电压。
文档编号G02F1/133GK2757173SQ200420095308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陈鹊如, 彭家鹏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