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传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到在电子产品中实现从发光点到导出点的光传导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光电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新的学科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电科学在现代电子产品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提高。
传统设计中,光传导装置的设计始终遵循光路同一原理,即观察点位于光源发射光路直线范围内。目前小型电子产品中,如手机,仍然沿用这一传统方法,都把光源点放置在传导装置正下方,即光的导出点在发光点的正上方。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实现容易,但缺点是发光不均匀,出现明显的太阳现象,而且由于受电子部品排版的限制,会极大的束缚工业设计师的思路。
发明内容
目前,随着产品结构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手机正向着体积越来越小型化,设计越来越复杂化的趋势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电子产品中把光源点放置在导出点的正下方发光不均匀,并可能会与电子部品排版之间产生冲突,束缚工业设计师思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光传导装置,可实现将光源点光线折射传导,并由不位于光的直线发射光路范围之中的导出点均匀发散射出之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光源点和导出点的位置放置问题,使光线的导出点可以不放在光源发射光路直线范围内,而且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更开阔了设计师的造型求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传导装置,包括光源部分、光传输部分和光导出部分,光源部分和光导出部分通过斜面的光传输部分连接起来,光传输部分的倾斜角度范围是1°-45°,光源部分有反光层,用于提高光的定向强度,光导出部分是渐进式斜面台阶结构,台阶斜面角度范围是30°-60°。而且光导出部分有无色透明的透光帽,透光帽背面印刷文字或者图形,光线经过透光帽的均化和加色处理,最后进入观察者视线中。
光源部分、光传输部分和光导出部分为一体结构,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比如可以选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沿对称轴取的截面图;图5是图4中一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
图1-图3所示,光传导装置,包括光源部分1、光传输部分2和光导出部分3,光源部分1和光导出部分3通过斜面的光传输部分2连接起来,光源部分1有反光层4,用于提高光的定向强度,在光导出部分3有一个无色透明的透光帽5,透光帽5背面印刷艺术字母H,光线经过透光帽5的均化和加色处理,最后进入观察者视线中。
如图4所示,光源6是发光点,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透光帽5上印刷有艺术字母H,需要光线经过透光帽进入观察者的视线中,由于透光帽5不在光源6的光路直射范围内,如果没有光传导装置,两者之间存在的距离和一些遮挡物使得观察者不能直接看到光线,采用光传导装置后,光源6发出的光经光传导装置的光源部分反光层4反射加强后传导至光导出部分3,光线再被光导出部分3的斜面台阶结构折射了90度,经过透光帽5的均化和加色处理,最后进入观察者视线中。
如图5所示,本装置的光导出部分3是渐进式斜面台阶结构7,台阶斜面角度范围是45°,光线被光导出部分3的斜面台阶结构7折射了90度。
本装置中的光源部分1、光传输部分2和光导出部分3为一体结构,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中的光路传导结构设计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部分、光传输部分和光导出部分,光源部分和光导出部分通过斜面的光传输部分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光传输部分的倾斜角度范围是1°-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部分有反光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导出部分是渐进式斜面台阶结构,台阶斜面角度范围是3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台阶斜面角度是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导出部分有无色透明的透光帽,透光帽背面印刷文字或者图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部分、光传输部分和光导出部分为一体结构,采用透光性好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采用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传导装置,包括光源部分、光传输部分和光导出部分,光源部分和光导出部分通过斜面的光传输部分连接起来,在机壳内部光源点上方增加本装置,可以将光传导至机壳表面距离光源较远处,而且光发散均匀,颜色可控,不仅能有效的解决以往工业设计中光源位置必须放在观察点之下和光发散不均匀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实现容易。
文档编号G02B27/00GK2760592SQ20042009808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9日
发明者赵永栋 申请人: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