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7801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照相机手机的照相机等比较小型的照相机等上使用的透镜的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装设有照相机的手机,很多时候会单手拿着手机对自己的脸或其他靠近位置的被摄体进行摄像。因此,这种照相机上使用的摄像透镜系统大多具有近距离摄像功能。当采用这种具有近距离摄像功能的摄像透镜系统时,进行通常摄像时的透镜位置和进行近距离摄像即低倍摄像时的透镜位置有所不同。即,近距离摄像时的透镜位置比通常摄像时的透镜位置以一定距离稍向被摄体侧靠近。
因此,在这种摄像透镜系统中,具有使透镜位置在通常摄像位置和低倍摄像位置之间移动的磁性驱动机构,通过开关的切换来驱动磁性驱动机构,以使透镜在上述两个摄像位置之间移动。
一直以来,摄像透镜系统的焦点是单纯通过提高零件精度来确保的,或者在进行调焦时,使透镜镜筒向进行通常摄像时的透镜位置、进行低倍摄像时的透镜位置或两者双方移动,从而调整为在摄像元件上聚焦。另外,摄像元件很多时候是由用户安装的,故在安装摄像元件之前需要用CCD照相机等确认焦点。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小型照相机、尤其是手机的照相机部,由于直径极小为10mm左右,且焦距极短,故即使确保零件精度,也容易产生安装误差,存在焦点产生偏差的问题。另外,在使具有磁性驱动构件的透镜镜筒在光轴方向上移动以进行调焦时,透镜镜筒的驱动构件和固定体侧的驱动构件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致使推力平衡也发生变化,因此,当使透镜镜筒在通常摄像位置和低倍摄像位置之间移动时,透镜镜筒的动作变得不稳定,且根据透镜镜筒的停止位置不同最严重的时候会导致不能再驱动的问题。该动作不良通过加大驱动构件的推力可得以避免,但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驱动构件大型化,从而导致透镜驱动装置的大型化。再者,即使在安装摄像元件之前使用CCD照相机进行高精度的调焦,但由于在后面安装摄像元件时,会因摄像元件的尺寸误差或摄像元件的安装误差致使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焦点产生偏差,从而存在不能提供品质稳定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维持驱动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进行透镜和摄像元件的调焦、且品质稳定的透镜驱动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具有透镜的移动透镜体、使该移动透镜体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构件、以及支撑所述移动透镜体使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透镜体包括具有透镜的透镜镜筒、以及支撑该透镜镜筒使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镜筒架,该镜筒架具有作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第一磁性构件,所述固定体具有作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第二磁性构件,且具有限制所述镜筒架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利用所述第一磁性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使所述移动透镜体移动。
在本发明中,最好所述镜筒架形成为圆筒状,且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所述透镜镜筒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旋合,通过使所述镜筒架和所述透镜镜筒相对旋转,从而使所述透镜镜筒沿光轴方向移动。如此构成的话,可通过螺纹旋合将透镜镜筒支撑在镜筒架上,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焦点的调整作业、以及调整后的透镜镜筒和镜筒架的固定作业。
在制造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时,最好所述固定体由内部收纳所述移动透镜体的壳体构成,该壳体构成为至少可分割成两部分,并分别将这些部分作为壳体半体,使所述镜筒架与设在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抵接,且以在设在另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和所述镜筒架之间夹持有隔板的状态,使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然后固定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取出所述隔板。如此构成的话,可形成与隔板的厚度相当的镜筒架的行程。即,利用固定体的限制部能容易且可靠地形成镜筒架的行程。
在制造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时,最好所述固定体由内部收纳所述移动透镜体的壳体构成,该壳体构成为至少可分割成两部分,并分别将这些部分作为壳体半体,在一方所述壳体半体和另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分别设置夹持所述镜筒架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在调整该抵接部间的间隙、固定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后,将对透过所述透镜的影像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半体上,然后,使所述透镜镜筒和镜筒架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对所述透镜和所述摄像元件的焦点进行调整。如此构成的话,即使摄像元件的尺寸精度不够、或摄像元件的安装产生误差,导致透镜和摄像元件的焦点产生偏差,也可在安装摄像元件后进行透镜和摄像元件的调焦,因此,可提供一种品质稳定的透镜驱动装置。
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的话,由于移动透镜体由透镜镜筒和镜筒架这两个构件构成,通过使透镜镜筒相对镜筒架沿光轴方向移动即可进行调焦,因此,可维持限制镜筒架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的位置,可维持作为驱动构件设在镜筒架上的第一磁性构件和设在固定体上的第二磁性构件的位置关系。即,为了进行调焦也可以考虑使限制部的位置产生变化的方法,但若使限制部的位置产生变化,则驱动构件的位置关系也会伴随限制部的位置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可容许驱动构件的位置关系变化的推力平衡,从而导致装置大型化。采用本发明的话,因为可维持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的位置关系,因此,即使进行调焦,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的推力平衡也不会变化。由此,可实现考虑了该一定的推力平衡的设计、即基于最小的推力平衡的设计,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也可避免调焦时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产生干扰。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而且,也一并对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带照相机的便携设备进行说明。各实施形态的结构适合于作为手机这样的便携设备的照相机部分进行装设,但也可装设在PDA(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等其他便携设备上。
(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或图2所示,该透镜驱动装置1主要包括保持照相机的摄像用透镜14的移动透镜体10;使移动透镜体10沿透镜14的光轴11方向直线移动的磁性驱动构件29;收纳移动透镜体10及磁性驱动构件29的作为固定体的壳体24;对透过透镜14的影像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44;以及固定有摄像元件44的电路板45。在本形态中,摄像元件44由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构成。
移动透镜体10包括在筒体内部具有透镜14的透镜镜筒10b、以及支撑该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镜筒架10a。透镜镜筒10b的一端具有底部10b1,在该底部10b1的中央设有圆形的入射窗18,用于将来自被摄体的反射光引入透镜14,该底部10b1配设在图1的上侧。在底部10b1的图示上表面上向光轴11方向凸设或凹设有卡合突起10b3及卡合槽10b4,以便于利用规定的工具使透镜镜筒10b旋转。透镜镜筒10b的图1中的上侧形成为小直径部,下侧形成为直径比小直径部大的大直径部,在小直径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外螺纹部10b5(参照图2)。透镜14从透镜镜筒10b的底部10b1侧开始依次配设有被摄体侧透镜14a、中间透镜14b、照相机机身侧透镜14c,位置固定构件14f以挡住3个透镜14的形态固定在透镜镜筒10b的入口10b2上。被摄体侧透镜14a和中间透镜14b通过兼作光圈的隔板14d而将间隔保持为一定,中间透镜14b和照相机机身侧透镜14c通过隔板14e而将间隔保持为一定。
镜筒架10a形成为圆筒状,其外周的图1中的上侧形成为小直径部,下侧形成为直径比小直径部大的大直径部,在交界处形成台阶部。并且,在其内壁上形成内螺纹部10a1(参照图2)。内螺纹部10a1与外螺纹部10b5旋合。即,透镜镜筒10b可旋转地嵌合在镜筒架10a内,通过使透镜镜筒10b旋转,可使透镜镜筒10b相对镜筒架10a沿光轴11方向移动。在镜筒架10a上形成有从其上表面突出的未图示的旋转阻挡部,该旋转阻挡部与设在后述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的旋转阻挡槽42d卡合。因此,在使透镜镜筒10b旋转时,可防止镜筒架10b随之共同旋转,可高效地使透镜镜筒10b移动。
在镜筒架10a的小直径部上嵌入有作为第一磁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驱动磁体16。驱动磁体16以与上述台阶部抵接的状态一体地固接在镜筒架10a上。如图7所示,驱动磁体16的围住中央孔的部分被磁化为N极,整个外周部分分别被单极磁化为S极。另外,该磁化关系也可使NS极相反。
壳体24由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构成。在本形态中,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分割体26配设在下侧,第二壳体分割体42配设在上侧,通过使从各自的外筒部26a、42a向光轴11方向伸出的圆筒状伸出部彼此间在半径方向上卡合而形成一体。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分别固接有作为第二磁性构件的形成为环状的一对驱动线圈28、30。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的下表面上固接有电路板45。
第一壳体分割体26形成为筒状,在外筒部26a的半径方向内侧沿该外筒部26a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内筒部26b。该外筒部26a和内筒部26b通过连接部26c连接,利用外筒部26a、内筒部26b及连接部26c形成截面呈U字状的U形槽。内筒部26b的上端面形成为在图1所示的通常摄像位置上与镜筒架10a的下端面抵接的作为一个限制部(抵接部)的端面27。
第二壳体分割体42形成为在图1中的上侧具有开口42f的筒状。第二壳体分割体42在外筒部42a的半径方向内侧沿该外筒部42a的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有内筒部42b,该外筒部42a和内筒部42b通过连接部42c连接,利用外筒部42a、内筒部42b及连接部42c形成U形槽。在内筒部42b上形成有作为另一个限制部(抵接部)的突出缘36,在从图1所示的通常摄像位置开始使镜筒架10a向上方进入的低倍摄像位置上与镜筒架10a的上端面抵接。在突出缘36上设置有与从镜筒架10a的上表面突出的旋转阻挡部卡合的旋转阻挡槽42d(参照图2)。在突出缘36上设置有沿光轴11方向向下侧突出的突起部36a。内筒部42b的内壁侧作为镜筒架10a向光轴11方向移动时的导向部形成与镜筒架10a上端侧的外壁抵接的滑动部42e。
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第二壳体分割体42各自形成的U形槽的底部固接有环状的第一磁性片32、第二磁性片34。在该第一磁性片32、第二磁性片34上以内壁与内筒部26b、42b抵接的形态固接有第一驱动线圈28和第二驱动线圈30,并收纳在上述U形槽内。并且,第一驱动线圈28和第二驱动线圈30在光轴11方向上相对,在该第一、第二驱动线圈28、30的光轴11方向的外侧分别配设有第一磁性体32和第二磁性体34。
移动透镜体10收纳在壳体24中,且设在镜筒架10a上的驱动磁体16的图示上下表面位于第一驱动线圈28和第二驱动线圈30之间。即,驱动磁体16在光轴11方向上与第一、第二驱动线圈28、30重合。因此,通过对第一驱动线圈28和第二驱动线圈30中的任一方或双方通电,则伴随驱动磁体16在光轴11方向上的移动,镜筒架10a在滑动部42e上滑动,沿光轴11方向移动。另外,镜筒架10a的下端侧侧面与任何部位都不抵接,在径向上成为自由状态。
该第一、第二驱动线圈28、30的相对面间的距离形成为比驱动磁体16在光轴11方向上的厚度大,在驱动磁体16与第一驱动线圈28或第二驱动线圈30之间产生光轴11方向上的间隙。因此,驱动磁体16可在间隙范围内移动,与驱动磁体16一体的镜筒架10a也可在光轴11方向上移动与间隙对应的距离。
另一方面,在图1所示的通常摄像位置,镜筒架10a的下端面与内筒部16b的端面27抵接,在第一驱动线圈28和驱动磁体16之间形成些许间隙,以阻止第一驱动线圈28和驱动磁体16冲撞。因此,可防止第一驱动线圈28或驱动磁体16受到损伤。
与上述情况相同,在从图1所示的通常摄像位置开始使镜筒架10a向上方进入的低倍摄像位置上,镜筒架10a的上端面与突出缘36抵接,在第二驱动线圈30和驱动磁体16之间形成些许间隙,以阻止第二驱动线圈30和驱动磁体16冲撞。因此,可防止第二驱动线圈30或驱动磁体16受到损伤。而且,即使镜筒架10a在通常摄像位置和低倍摄像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旋转阻挡槽42d也始终与从镜筒架10a的上表面突出的旋转阻挡部卡合。
(透镜驱动装置1的制造方法)下面参照图3至图6对透镜驱动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是在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表示设置有隔板的状态的第二壳体分割体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制造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时使用的隔板的俯视图。
首先,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上依次配置第一磁性体32、第一驱动线圈28。如图3所示,在第一磁性体32的两侧粘贴有作为粘结剂的粘结片33、33。
同样,也在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依次配置第二磁性体34、第二驱动线圈30。在第二磁性体34的两侧也粘贴有粘结片35、35。然后,将预先将透镜镜筒10b旋合在镜筒架10a上的移动透镜体10以由第一、第二壳体分割体26、42夹持的状态收纳在壳体24内。
接着,对收纳在壳体24内的镜筒架10a的低倍摄像位置和通常摄像位置的移动范围、即镜筒架10a的行程进行调整。图4表示镜筒架10a抵接在作为下侧移动界限的第一壳体分割体26的端面27上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截面,设在作为上侧抵接部的突出缘36上的突起部36a与镜筒架10a的最大空隙长、即间隙g1相当于镜筒架10a的行程。
在调整该间隙g1时使用隔板76。如图5及图6所示,隔板76形成为平板状,在外周具有多个突出部76a,在中央部分具有2个通孔76b、76b。在调整间隙g1时,隔板76处于在2个通孔76b、76b中穿入有一根线材77的状态。
在使第一、第二壳体分割体26、42互相嵌合之前,如图5所示,在第二壳体分割体42和镜筒架10a之间配置隔板76,且该隔板76处于在2个通孔76b、76b中穿入有一根线材77的状态。一根线材77的两端处于从第二壳体分割体42的开口42f向外侧引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对第一、第二壳体分割体26、42进行临时固定。并且,以隔板76由突起部36a和镜筒架10a紧紧地夹持的状态使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在光轴11方向上靠近。当成为由第一、第二壳体分割体26、42紧紧地夹持隔板76的状态时,通过粘接剂或熔敷使两者完全形成一体。然后,利用线材77的两端将隔板76通过开口部42f取出。其结果是,最大空隙长、即间隙g1与隔板76的厚度相等。
这样,将已经确定好镜筒架10a行程的壳体部交给照相机生产厂家或便携设备生产厂家。对于到货的壳体部,由生产厂家固定摄像元件44及电路基板45,然后,使透镜镜筒10b和镜筒架10a相对移动,以调整透镜和摄像元件44的焦点。该调整是如此进行的使工具卡合在透镜镜筒10b上设置的卡合突起10b3或卡合槽10b4上,使透镜镜筒10b旋转,从而沿光轴11方向移动,取得通常摄像位置或低倍摄像位置上的图像,在图像平衡良好的位置上固定透镜镜筒和镜筒架。
(本形态的效果)如上所述,在本形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移动透镜体10包括具有透镜14的透镜镜筒10b、以及支撑该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镜筒架10a,因此,通过使透镜镜筒10b相对镜筒架10a沿光轴方向移动,可进行调焦。即,可维持作为限制镜筒架10a沿光轴11方向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的端面27及突出缘36的位置,在通常摄像位置或低倍摄像位置上,作为驱动构件的驱动磁体16与第一驱动线圈28及第二驱动线圈30的位置关系可维持一定。因此,即使进行调焦,驱动磁体16与第一驱动线圈28及第二驱动线圈30的推力平衡也不会变化。由此,可实现考虑了该没有变化的推力平衡的设计、即基于最小的推力平衡的设计,可实现透镜驱动装置1的小型化。另外,也可避免调焦时驱动磁体16与第一驱动线圈28或第二驱动线圈32干扰。
通过将形成在镜筒架10a内周的内螺纹部10a1与形成在透镜镜筒10b外周的外螺纹部10b1旋合,使镜筒架10a和透镜镜筒10b相对旋转,从而可使透镜镜筒10b沿光轴11方向移动,而且,通过螺纹旋合可将透镜镜筒10b支撑在镜筒架10a上,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焦点的调整作业、以及调整后的透镜镜筒10b和镜筒架10a的固定作业。
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中,将内部收纳移动透镜体10的壳体24由作为壳体半体的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构成,使镜筒架10a与设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上的端面27抵接,且以在设在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的突出缘36的突起部36a和镜筒架10a之间夹持有隔板76的状态,使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在光轴11方向上相对移动,然后固定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取出隔板76。因此,可形成与隔板76的厚度相当的镜筒架9a的行程。因此,能容易且可靠地形成镜筒架10a相对于第一壳体分割体26的端面27及第二壳体分割体42的突出缘36的行程。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组装中,将内部收纳移动透镜体10的壳体24由作为壳体半体的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构成,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作为夹持镜筒架10a的限制部分别设置有形成为抵接部的端面27和突出缘36。在调整抵接部间的间隙、固定第一壳体分割体26和第二壳体分割体42后,将对透过透镜14的影像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44通过电路板45固定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上,然后使透镜镜筒10b和镜筒架10a相对移动,调整透镜14和摄像元件44的焦点。因此,在安装摄像元件44后,可进行透镜14和摄像元件44的调焦。因此,即使摄像元件44的尺寸精度不够、或摄像元件44的安装产生误差,导致透镜14和摄像元件44的焦点产生偏差,也没有任何影响,可提供一种品质稳定的透镜驱动装置。
在本形态中,对于镜筒架10a,其上端侧外壁与形成在第二壳体分割体42上的作为导向部的滑动部42e抵接,其下端侧不与任何部位抵接而始终处于自由状态。当将对镜筒架10a的下端侧进行引导的导向部设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侧时,因为镜筒架10a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各自的导向部分开形成为不同构件,故若不能确保两个导向部的位置精度则会导致镜筒架10a的动作不良,但由于镜筒架10a的下端侧处于自由状态,故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且,在下端侧不会因滑动而产生摩擦阻力,可减轻负荷,实现磁性驱动构件29的小型化。另外,当镜筒架10a从低倍摄像位置(上侧)向通常摄像位置(下侧)移动时,镜筒架10a的移动方向前端(下端)不会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的内筒部26b的内壁侧扭拧而引起动作不良。
由于仅对镜筒架10a的上端侧进行引导,故在通常摄像位置和低倍摄像位置的中间位置,镜筒架10a有可能相对光轴11方向出现倾斜,但在本实施形态中,在该中间位置不进行摄像,故即使镜筒架10a倾斜也没关系。即使镜筒架10a在中间位置倾斜,只要镜筒架10a移动到通常摄像位置,镜筒架10a的下端面就与相对的内筒部26b的端面27抵接,故可对镜筒架10a的倾斜进行矫正。同样,只要镜筒架10a移动到低倍摄像位置,镜筒架10a的上端面就与相对的内筒部42b的突出缘36抵接,故可对镜筒架10a的倾斜进行矫正。
在本形态中,第一、第二磁性体32、34分别配置在第一驱动线圈28及第二驱动线圈30的光轴11方向的外侧,除起到后轭的作用外,还具有与驱动磁体16一起保持镜筒架10a的位置的功能。即,在图1所示的通常摄像位置,即使不对驱动线圈28、30通电,也可通过驱动磁体16和第一磁性体32间产生的磁性吸引力保持镜筒架10a的位置。在从该通常摄像位置开始使镜筒架10a向上方进入的低倍摄像位置上也同样,即使不对驱动线圈28、30通电,也可通过驱动磁体16和第一磁性体32间产生的磁性吸引力保持镜筒架10a的位置。
(其他实施形态)上面说明的实施形态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实施。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镜筒架10a的内壁上形成内螺纹部10a1,在透镜镜筒10b的外壁上形成外螺纹部10b1,内螺纹部10a1与外螺纹部10b1相旋合,但不一定是旋合关系,只要镜筒架10a能支撑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也可利用凸轮进行卡合。另外,也可是单纯轻轻压入的结构。在采用轻轻压入的结构时,为了防止透镜14绕光轴11旋转,可使用锯齿机构。
另外,为了使镜筒架10a的内壁和透镜镜筒10b的外壁轻轻压入,需要对两者的尺寸精度进行严格管理,故也可使镜筒架10a的内壁和透镜镜筒10b的外壁以留有间隙的状态嵌合,使具有弹性的施力构件从两者中任一方侧突出而与另一方侧抵接,从而使镜筒架10a的内壁和透镜镜筒10b的外壁在施力状态下抵接。
作为使镜筒架10a的内壁和透镜镜筒10b的外壁轻轻压入时的调焦方法,例如可通过下面所述的方法进行。即,在镜筒架10a和透镜镜筒10b的在半径方向上重合的壁部上分别形成通孔,以同时嵌合到各通孔中的状态从外部插入调整棒,通过使该调整棒上下动作,从而可进行调焦。
另外,作为其他调整方法,也可在镜筒架10a和透镜镜筒10b的在半径方向上重合的壁部的镜筒架10a侧形成圆孔,在透镜镜筒10b侧形成沿与光轴11正交的方向(外周面的圆周方向)延伸的长孔,使从外部通过圆孔插入的偏芯销的销前端与该长孔卡合,通过使偏芯销旋转,从而使透镜镜筒10b沿光轴11方向移动,对焦点进行调整。
如图1所示,在本形态中,用于防止镜筒架10a和透镜镜筒10b共同旋转的旋转阻挡部形成在镜筒架10a侧,但也可形成在透镜镜筒10b侧。即,只要能防止镜筒架10a和透镜镜筒10b共同旋转即可。因此,与未图示的旋转阻挡部卡合的形成在突出缘36上的旋转阻挡槽42d也不一定必须设置在突出缘36上,也可设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侧。
如图1所示,对于镜筒架10a,其上端侧由形成在内筒部42b的内壁侧的滑动部42e进行引导,其下端侧没有任何引导而始终以自由状态沿光轴11方向移动,但也可在第一壳体分割体26的内筒部26b的内壁侧形成滑动部,在同时引导镜筒架10a的上端和下端的状态下沿光轴11方向移动。
在本形态中,预先将透镜镜筒10b旋合在镜筒架10a上后,再收纳在壳体24中,但也可首先只将镜筒架10a收纳在壳体24中,然后将透镜镜筒10b旋合在镜筒架10a上。此时,最好在透镜镜筒10b的入口10b2前端沿周向设置多个槽,使旋转工具卡合在该槽中后使透镜镜筒10b旋转。
本形态的摄像元件44由CM0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构成,但除CM0S以外也可采用CCD、VMIS等。另外,该透镜驱动装置1是作为带照相机手机的照相机部分的机构进行组装的,但也可用在移动式计算机、PDA等其他便携式设备上,或者也可组装在监视照相机和医疗用照相机等其他照相装置、以及汽车和电视等电子设备上。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应用在照相装置上。另外,也可应用在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上。再者,可组装在具有透镜的位置切换机构的所有电子设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是在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表示设置有隔板的状态的第二壳体分割体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制造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时使用的隔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使用的磁体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1透镜驱动装置10移动透镜体10a镜筒架10a1内螺纹部10b透镜镜筒10b5外螺纹部11光轴14透镜16驱动磁体(第一磁性构件)18入射窗24壳体(固定体)26第一壳体分割体(壳体半体)27端面(限制部、抵接部)29磁性驱动构件(驱动构件)28第一驱动线圈(第二磁性构件)
30第二驱动线圈(第二磁性构件)32第一磁性体(第二磁性构件的一部分)33粘结片(粘结剂)34第二磁性体(第二磁性构件的一部分)35粘结片(粘结剂)36突出缘(限制部、抵接部)42第二壳体分割体(壳体半体)42c环状的槽44摄像元件45电路板76隔板g1间隙(最大空隙长)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具有透镜的移动透镜体、使该移动透镜体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构件、以及支撑所述移动透镜体使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透镜体包括具有透镜的透镜镜筒、以及支撑该透镜镜筒使其可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镜筒架,该镜筒架具有作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第一磁性构件,所述固定体具有作为所述驱动构件的第二磁性构件,且具有限制所述镜筒架在光轴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限制部,利用所述第一磁性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的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使所述移动透镜体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架形成为圆筒状,且内周形成有内螺纹部,所述透镜镜筒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纹部,该外螺纹部与所述内螺纹部旋合,通过使所述镜筒架和所述透镜镜筒相对旋转,从而使所述透镜镜筒沿光轴方向移动。
3.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由内部收纳所述移动透镜体的壳体构成,该壳体构成为至少可分割成两部分,并分别将这些部分作为壳体半体,使所述镜筒架与设在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抵接,且以在设在另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和所述镜筒架之间夹持有隔板的状态,使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然后固定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取出所述隔板。
4.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体由内部收纳所述移动透镜体的壳体构成,该壳体构成为至少可分割成两部分,并分别将这些部分作为壳体半体,在一方所述壳体半体和另一方所述壳体半体上分别设置夹持所述镜筒架的作为所述限制部的抵接部,在调整该抵接部间的间隙、固定所述一方壳体半体和所述另一方壳体半体后,将对透过所述透镜的影像进行成像的摄像元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半体上,然后,使所述透镜镜筒和镜筒架在光轴方向上相对移动,对所述透镜和所述摄像元件的焦点进行调整。
全文摘要
在该透镜驱动装置(1)中,移动透镜体(10)包括具有透镜(14)的透镜镜筒(10b)、以及支撑透镜镜筒(10b)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镜筒架(10a)。镜筒架(10a)具有驱动磁体(16),支撑移动透镜体(10)使其可沿光轴(11)方向移动的壳体(24)具有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且具有限制镜筒架(10a)在光轴(11)方向上的移动范围的内筒部(26b)的端面(27)及内筒部(42b)的突出缘(36)。利用驱动磁体(16)和第一及第二驱动线圈的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使移动透镜体(10)移动。
文档编号G02B13/00GK1890591SQ20048003605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5日
发明者小酒井正浩, 米山秀和, 大槻登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