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对焦方法和使用同一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35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对焦方法和使用同一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和使用同一方法的一种数码照相装置,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响应一个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透镜自动移动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2004年提交的、标题为“Method of Notification ofInadequate Picture Quality”的美国专利公开号119,876公开了一种常规数码照相装置。在该公开材料中,响应用户发出的拍摄命令信号,把数码照相装置的对焦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使得照相区域自动对焦。
如果数码照相装置自动地在整个拍摄区域对焦,那么无须对焦的大量数据有可能引起对焦不准。所以,某些常规数码照相装置自动地仅仅在拍摄区域的中心对焦。不过,如果一个物体不在所述照相区域的中心,那么所述数码照相装置就可能对所述物体对焦不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其中把物体的位置置于焦点,而且在整个照相区域中能够保持均衡的对焦,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响应一个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所述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使所述子区域对焦并得到对焦位置值DSFOC;计算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的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选择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等于或者是小于阈值DTH的对焦位置值DSFOC;以及把对焦镜头移到对应于所选定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中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对焦位置值DSFOC的对焦位置。
在所述数码照相装置使用的所述方法中,从所述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中选定的所述最终对焦位置值DSFOC接近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并且对焦距离短。因此,用户期望的目标位置将被对焦的概率高。此外,整个照相区域也都能够保持均衡对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自动对焦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
附图简要说明通过参考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若干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特性以及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一幅外观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码照相装置的前部和顶部;图2是一幅外观图,显示了图1中所述数码照相装置的背部和顶部;图3是图1中所述数码照相装置整体结构的一幅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1中所述数码照相装置的一部分结构,入射光线照在其上;图5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3所示数码相机处理器(DCP)的一个主要算法;图6显示了图5包括的一种预览模式算法;图7显示了图5包括的一种拍摄模式算法;图8显示了划分成多个子区域的、图3中一个光电转换单元(OED)的一个照相区域;图9是一幅曲线图,展示了图7所示的一种自动对焦算法;图10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7所示的一种详细的自动对焦算法;图11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10中的S101;图12显示了图11中S93和S95使用的第一和第二参考特征曲线;图13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11中的S91;图14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11中的S92;图15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1中的S93;图16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1中的S93。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数码照相装置1的前部包括话筒MIC、自计时指示灯11、闪光灯12、快门开关按钮13、取景器17a、闪光灯强度传感器19、电源开关31、镜头单元20和遥控接收器41。
在自计时模式下,自计时指示灯11工作一段设定的时间,从按下快门开关按钮13,到开始捕获影象。当闪光灯12工作时,闪光灯强度传感器19检测由闪光灯12产生的光线强度,并且将检测出的光线强度通过图3中的微控制器512传递到图3中的数码相机处理器(DCP)507。遥控接收器41接收一个红外线拍摄命令信号,并且通过所述微控制器512将所述红外线拍摄命令信号传递到DCP 507。
所述快门开关按钮13分两级。确切地说,参考图1和图7,当用户在使用广角变焦按钮39W和长焦变焦按钮39T之后,轻轻按下所述快门开关按钮13到第一级时,就从所述快门开关按钮13接通了第一级信号S1。然而,当用户完全按下所述快门开关按钮13到第二级时,就接通了所述快门开关按钮13的第二级信号S2。
参考图2,根据本发明的数码照相装置1的背部包括模式拨号盘14、功能按钮15、手动对焦/删除按钮36、手动调节/回放按钮37、回放模式按钮42、扬声器SP、监控按钮32、自动对焦指示灯33、取景器17b、闪光灯备用指示灯34、彩色LCD板35、广角变焦按钮39W、长焦变焦按钮39T以及外部接口单元21。
所述模式拨号盘14用于选择数码相机1的操作模式,比如合成拍摄模式14ML、程序拍摄模式、人物拍摄模式、夜景拍摄模式、手动拍摄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14MP、用户设定模式14MY以及录制模式14V。
合成拍摄模式14ML用于合成输入影像和辅助影像。用户设定模式14MY就是由用户决定是设置为拍摄静态影像还是拍摄运动图像的操作模式。录制模式14V用于仅仅录制音频。
功能按钮15既用于操作数码相机1的若干专用功能,也作为,操纵彩色LCD板35中菜单屏上活动光标移动的控制按钮。例如,在静态或者运动图像拍摄模式14MP下,用户可以通过按下一个近拍/向下移动按钮15P来设定自动逼近定焦。同时,从一个菜单/确定选择按钮15M选择了一个特定选项之后,所述近拍/向下移动按钮15P还可以用于在LCD板35将所述光标向下移动。
当用户按下语音记忆/向上移动按钮15R时,在连续的拍摄时可以录制10秒。同时,从所述菜单/确定选择按钮15M选择了一个特定选项之后,所述语音记忆/向上移动按钮15R还可以用于在LCD板35将所述光标向上移动。当活动光标在一个菜单选项上时,如果用户按下所述菜单/确定选择按钮15M,就执行与所述菜单选项对应的操作。
所述手动对焦/删除按钮36用于在拍摄模式下,手动对焦和删除。所述手动调节/回放按钮37用于手动调节指定的条件,以及在回放模式下停止回放和启动回放。所述回放模式按钮42用于转换为回放或预览模式。
所述监控按钮32用于控制彩色LCD板35的操作,例如,在拍摄的模式下,当用户按下监控按钮32时,影像和拍摄信息就显示在彩色LCD板35上。当用户再次按下监控器按钮32时,就关闭彩色LCD板35。在回放模式下,当用户在影像文件回放的同时,按下监控按钮32时,所述影像文件的有关拍摄信息就显示在彩色LCD板35上。当用户再次按下监控器按钮32时,仅仅显示纯影像。
当对焦调节好时,所述自动对焦指示灯33就亮起。当图1中的闪光灯12处于备用模式下时,闪光灯备用指示灯34就亮起。模式指示灯14L指明模式拨号盘14的选择模式。
图3是图1中数码相机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图1数码相机1的一部分结构,入射光线照在其上。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4,介绍图1中数码相机1的整体结构和操作。
包括透镜单元20和滤光单元41的光学系统(OPS)以光学方式处理光线。OPS的透镜单元20包括变焦透镜ZL,对焦透镜FL以及补偿透镜CL。
当用户按下用户输入单元(INP)中包括的广角变焦按钮39W或长焦变焦按钮39T时,与广角变焦按钮39W或长焦变焦按钮39T对应的信号就传递到微控制器512。微控制器512控制着透镜激励器510,进而运行变焦电动MZ,它又移动变焦镜头ZL。换句话说,当用户按下广角变焦按钮39W时,变焦镜头ZL的焦距变短,从而放宽了视角。当用户按下长焦变焦按钮39T时,变焦镜头ZL的焦距变长,从而缩小了视角。由于对焦透镜FL的位置是在变焦镜头ZL的位置被设定的状态下调节,所以变焦透镜FL的位置几乎不影响视角。
在自动对焦模式下,所述DCP 507中内建的主控制器通过所述微控制器512控制着透镜激励器510,进而驱动变焦电机MF。确切地说,设定对焦透镜FL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对焦透镜FL的位置就是例如使影像信号的高频成分最大之对焦电机MF的驱动步数。下面将参考图8至图16,详细介绍在自动对焦模式下,DCP 507的操作算法。
在OPS的透镜单元20中的补偿透镜CL不是单独操作的,这是因为补偿透镜CL要补偿整体折射率。引用号MA指明一台驱动光圈(未显示)的电机。
在OPS的滤光单元41中包括的低通滤光器除去高频光学噪声。在OPS的滤光单元41中包括的红外线截止滤光器阻挡入射光的红外线成分。
电荷耦合器件或互补金属氧化(CMOS)半导体的光电转换单元(OEC)把来自所述OPS的光线转换为模拟电信号。注意,DCP 507控制着计时电路502以控制OEC的操作,以及相关双采样模数转换器(CDS-ADC)501。CDS-ADC 501处理来自OEC的模拟信号,消除高频噪声,调整振幅,然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实时时钟(RTC)503为DCP 507提供时间信息。DCP 507处理来自CDS-ADC 501的数字信号并且产生由亮度和色度值组成的数字影像。
光源(LAMP)由所述微处理器512操作,以响应由包括所述主控制器的DCP 507产生的控制信号。参考图1和图2,所述光源(LAMP)包括所述自计时指示灯11、所述自动对焦指示灯33、所述模式指示灯14L以及闪光灯备用指示灯34。所述INP包括快门开关按钮13、模式拨号盘14、功能按钮15、监控按钮32、手动对焦/删除按钮36、手动调节/回放/结束按钮37、广角变焦按钮39W、以及长焦变焦按钮39T。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504临时存储来自DCP 507的数字影像信号。电可擦除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505存储着DCP507操作所需的算法。用户存储卡从存储卡接口506处插入或移去。
来自DCP 507的数字影像信号输入到一个LCD激励器514中,以使得该影像显示在彩色LCD板35上。
来自DCP 507的数字影像信号能够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器21a或者RS232C接口508和RS232C连接器21b传输,以进行串行通信。来自DCP 507的数字影像信号也能够通过视频滤波器509和视频输出单元21c,作为视频信号传输。
音频处理器513能够把来自话筒MIC的声音传递到DCP 507或者扬声器SP。此外,音频处理器513也能够把来自DCP507的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SP。微控制器512响应来自闪光灯强度传感器19的信号,控制着闪光灯控制器511的操作,进而驱动闪光灯12。
图5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图3所示的DCP 507的主要算法。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5,介绍DCP 507的主要算法。
当数码照相装置1通电时,DCP 507被初始化(S1)。初始化(S1)之后,DCP 507执行预览模式(S2)。在所述预览模式下,影像输入显示在显示板35上。下面将参考图6,详细介绍与所述预览模式有关的操作。
当轻轻按下快门开关按钮13时,第一级信号S1被发送到DCP507上。所以,DCP 507将工作模式设置为拍摄模式(S3)。然后,DCP 507执行拍摄模式(S4)。下面将参考图7详细地介绍拍摄模式算法。
如果输入INP产生的、与设置模式对应的信号(S5),就执行设置模式,响应INP的输入信号,设置操作条件(S6)。如果不产生终止信号(S7),DCP 507就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
如果回放模式按钮42在INP中产生一个信号(S8),就会执行回放模式(S9)。在回放模式下,响应从INP输入的信号来设定操作条件,并且执行回放。如果回放模式按钮42再次产生一个信号,就重复以上步骤。
图6展示了图5所示预览模式(S2)的算法。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3以及图6,介绍所述预览模式(S2)算法。
DCP 507执行自动白平衡(AWB)并且设定有关白平衡的参数(S201)。DCP 507执行自动曝光和自动变焦(S202和S203)。
DCP 507对输入影像数据执行伽马校正(S204),并且对伽马校正后的影像数据调整比例,以符合显示标准(S205)。DCP 507把调整好比例的输入影像数据从一种RGB(红、绿、蓝)格式转换为亮度色度格式(S206)。DCP 507根据分辨率以及在何处显示输入影像数据处理输入影像数据,并且对输入影像数据进行滤波(S207)。
DCP 507把输入影像数据临时存储在图3的DRAM 504中(S208)。DCP 507对临时存储在图3的DRAM 504中的数据和屏幕上显示(OSD)的数据进行合成(S209)。DCP 507将合成的影像数据从RGB格式转换为亮度色度格式(S210),并且通过图3的LCD激励器514输出转换过格式的影像数据(S211)。
图7展示了图5所示拍摄模式(S4)的算法。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3和图7介绍拍摄模式(S4)的算法。当来自快门开关按钮13的第一级信号S1接通时,拍摄模式算法就开始了。注意,图4中变焦镜头ZL的当前位置已经设定。
DCP 507检测存储卡中的剩余记录空间(S4101),判断存储卡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以记录数字影像信号(S4102)。如果存储卡没有足够的记录空间,DCP 507就指明存储卡空间不足,并且停止执行拍摄模式(S4103)。如果存储卡有足够的记录空间,就执行以下步骤。
DCP 507根据当前的拍摄条件设置白平衡,并且设置与白平衡有关的若干参数(S4104)。在自动曝光模式下(S4105),DCP 507通过测量入射光的亮度,计算光圈(未显示)开口的程度,把计算出的开口程度输出到微控制器512中,进而驱动光圈电机MA,并且设定曝光时间(S4106)。在自动对焦模式下(S4107),DCP 507执行自动对焦并驱动对焦透镜FL(S4108)。下面将参考图8至16详细介绍自动对焦算法。
当来自快门开关按钮13的第一级信号S1接通时(S4109),DCP507执行下列步骤。
DCP 507确定第二级信号S2是否接通(S4110)。如果第二级信号S2没有接通,就意味着用户没有把快门开关按钮13按至第二级以拍摄一张照片。那么,DCP 507就重新执行S4105至S4110的步骤。
如果第二级信号S2接通了,就意味着用户把快门开关按钮13完全地按至第二级。那么,DCP 507就在存储卡中创建一个影像文件(S4111)。下一步,DCP 507捕捉一个影像(S4112)。换句话说,DCP 507从CDS-ADC 501中接收影像数据。然后,DCP 507对接收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压缩(S4113)。DCP 507在所述影像文件中保存压缩后的影像数据(S4114)。
图8展示了图3中OEC的拍摄区域FR在自动对焦(图7的S4108)期间被DCP 507划分为子区域A1至A25。图9是一幅曲线图,展示了图7所示的一种自动对焦算法(S4108)。图10是一幅流程图,显示了图7所示的一种详细的自动对焦算法(S4108)。
参看图9,DS是图4所示对焦透镜FL的驱动步数,FV是一个对焦值,正比于影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量。DS1是与设定的最大距离对应的对焦透镜FL的驱动步数。DSFOC是与最大对焦值FVMAX对应的对焦透镜FL的驱动步数。DSS是与设定的最小距离对应的驱动步数。
现在将参考图8至图10介绍自动对焦算法(图7的S4108)。DCP 507在DS1与DSS之间的扫描范围之内,扫描子区域A1到A25,获得A1到A25的最大对焦值FVMAX以及与最大对焦值FVMAX对应的对焦位置值DSFOC(即对焦透镜FL的驱动步数)(S101)。后面将参考图11至图16,详细地介绍S101。
DCP 507通过平均子区域A1至A25的对焦位置值DSFOC,得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S102)。DCP 507通过平均子区域A1至A25的最大对焦值FVMAX,得到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S103)。
DCP 507选择其对焦位置值DSFOC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等于或小于阈值DTH的子区域(S104)。从所述选定的子区域中,DCP 507选择其对焦位置值DSFOC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的子区域(S105)。
DCP 507从选定的子区域中选择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特定子区域,并且将所述特定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输出到所述微控制器512(S106)。微控制器512据此控制透镜激励器510以驱动对焦电机MF。所以,对焦透镜FL被移动到最终对焦位置。
根据所述自动对焦方法,从子区域A1至A25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中选定的最终定焦位置值DSFOC接近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并且对焦距离最短。所以,用户所期望之物体的位置被对焦的概率高。此外,在整个拍摄区域FR中能够保持均衡对焦。
图11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一种算法,用于在拍摄区域FR划分的子区域A1至A25之一中,获取最大对焦值FVMAX和对焦位置值DSFOC(图10的S101)。图12展示了在图11的S93和S95中使用的第一和第二参考特征曲线。
参看图12,DS是图4中对焦透镜FL的驱动步数,FV是对焦值。C1是第一参看特征曲线,C2是第二参考特征曲线。BDS是将要最终设定的、最大对焦值FVMAX附近的区域,在此使用第二参考特征曲线C2。ADS和CDS是使用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的区域。现在将参考图11和图12,介绍在一个区域中获得最大对焦值FVMAX和对焦位置值DSFOC的算法。
DCP 507为了自动对焦而初始化(S91)。DCP 507执行无须使用辅助光源的扫描,无论目标周围照明的亮度如何(S92)。
如果用户设定了所述物体离所述对焦透镜FL为第一距离之内,例如30至80厘米的情况下所用的近拍模式,所述DCP 507就扫描与所述第一距离对应的所述对焦透镜FL的区域。反之,如果用户设定了所述物体离所述对焦透镜FL超过所述第一距离,例如80厘米至无限远的情况下所用的正常模式,所述DCP 507就扫描与超过所述第一距离的距离对应的所述对焦透镜FL的区域。
在扫描步骤(S92)的近拍模式扫描或正常模式扫描期间,所述DCP 507就输出所述对焦电机MF(图3)的第一驱动步数,例如8个驱动步中每一个的影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成正比的对焦值FV。无论何时只要输出了一个对焦值FV,就更新最大对焦值FVMAX。
无论何时只要获得了一个对焦值FV(S92),就根据图12的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判断输出的对焦值FV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S93)。更确切地说,如果当前对焦值FV比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下降比例的百分比大于基于所述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的第一参考百分比,DCP 507就判定当前对焦值FV已经下降了。否则,DCP 507就判定输出对焦值FV已经上升了。
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的第一参考百分比是低百分之10至20,这是因为当前对焦值FV的位置非常可能不在将要最终设置的最大对焦值FVMAX位置的周围,相邻位置的对焦值之间的差异不大。
如果判定了输出的对焦值FV已经下降了(S94),当前的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就视为在对焦透镜FL的整个移动范围中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所以,DCP 507参考图12中第二参考特征曲线C2,检验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S95)。在这种情况下,停止扫描过程中的近拍模式扫描或正常模式扫描(S20),对于第二驱动步数,例如1个驱动步——它比第一驱动步数小——中的每一个,扫描最大对焦值FVMAX位置的附近区域。因此,设定了对焦透镜FL的最终位置。
确切地说,对于对焦电机MF的每个驱动步,DCP 507输出一个对焦值FV,它正比于影像信号中包含的高频量。无论何时只要输出了一个对焦值FV,就更新最大对焦值FVMAX。
无论何时只要获得了一个对焦值FV(S92),就根据图12的第二参考特征曲线C2判断输出的对焦值FV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S93)。更确切地说,如果当前对焦值FV比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下降比例的百分比大于基于所述第二参考特征曲线C2的第二参考百分比,DCP 507就判定当前对焦值FV已经下降了。否则,DCP 507就判定当前对焦值FV已经上升了(参见图16或图17)。
第二特征曲线C2的第二参考百分比大于第一参考百分比,这是因为在最终的最大对焦值位置的周围,相邻位置的对焦值之间的差异大。如果判定了当前的对焦值FV已经下降了(S94),当前的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就视为在对焦透镜FL的整个移动范围中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
如果没有判定当前的对焦值FV已经下降(S94),当前的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就不视为在对焦透镜FL的整个移动范围中最大对焦值FVMAX的位置。所以就执行扫描步骤(S92)和其下的步骤。
图13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图11的S91。参考图13,如果用户设定了近拍模式(S911),对焦透镜FL开始移动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离一个物体30厘米所对应的定位步数。对焦透镜FL停止移动的终点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离所述物体80厘米所对应的位置步数。对焦电机MF的驱动步数被设定为8,对焦透镜FL的边界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对焦透镜FL的终点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加上驱动步数(8)乘以2(S912)。另外,也可以不使用边界位置。
如果用户设定了正常模式(S911),对焦透镜FL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离所述物体无限远所对应的定位步数。对焦透镜FL的终点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离所述物体80厘米所对应的位置步数。对焦电机MF的驱动步数被设定为8,对焦透镜FL的边界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被设定为对焦透镜FL的终点位置所对应的对焦电机MF的定位步数减去驱动步数(8)乘以2(S913)。可以不使用边界位置。
DCP 507使用微控制器512驱动对焦电机MF,将对焦透镜FL移动到所述起始位置(S914)。
图14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图11的S92。参考图14,DCP 507使用微控制器512驱动对焦电机MF至预定的驱动步数,进而移动对焦透镜FL(S921)。
DCP 507使用微控制器512驱动光圈电机Ma,使图4的OEC曝光(S922)。DCP 507对从CDS-ADC 501接收的帧数据进行处理,并且输出一个对焦值FV,它正比于所述帧数据中的高频含量(S923)。
DCP 507把当前对焦值FV更新为输出的对焦值FV(S924)。如果更新后的当前对焦值FV大于最大定焦值FVMAX(S925),DCP 507就把最大对焦值FVMAX更新为所述更新后的当前对焦值FV,最大的对焦值位置相应地更新为所述当前的对焦值位置(S926)。
图15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图11的S9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参考图15,DCP 507使用下式计算最大对焦值FVMAX与当前对焦值FV之间的下降比例(S931)D=FVMAX-FVFVMAX---(1)]]>式中D为差异。把所述差异乘以100,如果得到的百分比差异大于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的第一参考百分比RTH,DCP 507就判定所述当前对焦值FV已经下降了(S932和S934)。否则,DCP 507就判定已经上升了(S932和S933)。
图16是一幅流程图,展示了图11的S9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6介绍S93。图16所示S93的实施例判断所述当前对焦值FV是已经上升还是下降了的准确度能够高于图15所示S93的实施例。
如果所述当前对焦值FV大于前一个对焦值,DCP 507就判定所述当前对焦值FV已经上升了并且结束S93(S121和S124)。如果所述当前对焦值FV小于前一个值,DCP 507就执行以下步骤。
DCP 507用公式1计算下降比例(S122)。如果表示为百分比的下降比例大于所述第一参考特征曲线C1的第一参考百分比RTH,DCP507就判定所述当前定焦值FV已经下降了(S123和S125)。否则,DCP507就判定已经上升了(S123和S124)。
如上所述,根据所述自动对焦方法以及使用同一方法的数码照相装置,从子区域A1至A25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中选定的最终定焦位置值DSFOC接近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并且对焦距离最短。所以,用户所期望之物体的位置被对焦的概率高。此外,在整个拍摄区域中都能够保持均衡对焦。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示范实施例,具体地显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不脱离以下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形式和细节上可以作出多种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响应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所述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若干对焦位置值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计算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选择第一组子区域,所述第一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是等于或小于阈值DTH的一个值;从所述第一组子区域中选择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特定子区域;以及把所述对焦镜头移动到对应于所述特定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的对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快门开关按钮时,产生所述拍摄命令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是移动所述对焦透镜的对焦电机的驱动步数。
4.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响应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所述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若干最大对焦值FVMAX;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对应于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的若干对焦位置值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计算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计算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选择第一组子区域,所述第一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是等于或小于阈值DTH的一个值;从所述第一组所选子区域中选择第二组子区域,所述第二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等于或大于所述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从所述第二组子区域中选择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特定子区域;以及把所述对焦镜头移动到对应于所述特定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的对焦位置。
5.一种数码拍摄装置,它使用的自动对焦方法响应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所述的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若干对焦位置值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计算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选择第一组子区域,所述第一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是等于或小于阈值DTH的一个值;从所述第一组子区域中选择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特定子区域;以及把所述对焦镜头移动到对应于所述特定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的对焦位置。
6.一种数码拍摄装置,它使用的自动对焦方法响应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所述的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若干最大对焦值FVMAX;对于所述子区域,获得对应于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的若干对焦位置值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计算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对于所述子区域的所述最大对焦值FVMAX,计算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选择第一组子区域,所述第一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与所述平均对焦位置值ADSFOC的差是等于或小于阈值DTH的一个值;从所述第一组所选子区域中选择第二组子区域,所述第二组子区域的对焦位置值DS(FOC)等于或大于所述平均最大对焦值AFVMAX;从所述第二组子区域中选择具有最短对焦距离的特定子区域;以及把所述对焦镜头移动到对应于所述特定子区域的所述对焦位置值DSFOC的对焦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对焦方法,响应一个拍摄命令信号,通过把对焦镜头自动移到对焦位置而使照相区域对焦;以及使用所述方法的一种数码照相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把所述照相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使所述子区域对焦并得到对焦位置值DS
文档编号G03B13/32GK1731267SQ20051000382
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6日
发明者李定镐 申请人:三星Techwin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