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使用导光板的表面发光装置和导光板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79610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使用导光板的表面发光装置和导光板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一种涉及用于液晶显示器等的表面发光装置的技术。
作为一种照明液晶显示板等的装置,已提出过称为正光或背光的表面发光装置。在表面发光装置中,点光源或线光源排列在导光板一侧,光源发射的光束进入导光板反射,而且相对导光板向上或向下发射。为实现上述的光发射,在导光板预定的表面或在层迭在导光板上的光学片上形成凹凸,以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对于这些凹凸的设置形式,曾提出过各种形式来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
这些凹凸形式分两大类,一类把凹凸做成各种点状诸如圆柱、圆锥与半球等,另一类把凹凸做成各种线形,其裁面构成三角形等。在把凹凸做成各种点形状的前一类中,光容易扩散,便于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但亮度容易劣化。而在把凹凸做成各种线形的后一类中,亮度容易增大,但沿直线会产生亮度不均匀性。
作为相关技术的一个特例,例如在专利文件1揭示的一种技术中,在相对发射面的反射面上,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重复形成一种凸部,该凸部有一对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形成的倾斜面。在专利文件揭示的一种技术中,在发射面上设置了同样的凸部。JP-A-10-268138[专利文件2]JP-A-2003-86012在把表面发光装置配入蜂窝电话等小型装置时,不会设置足够大的空间来安置光源。因此与冷阴极射线管等线光源相比,优先采纳了LED等点光源。但在专利文件1与揭示的结构中,会遇到下列诸问题。使用点光源时,虽然发射效率很高,但是光源相对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的正部变得线性地明亮,还在发射面上的光源附近容易造成亮度的不均匀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在使用LED等点光源时,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的不均匀性。
(1)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体,它包括光进入的入射面;光从其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入射光并与发射面相对的反射面,其中多条槽形成在发射面和反射面中至少一个面上,并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延伸;而且诸槽分别具有粗糙表面。
(2)根据(1)的导光板,其中槽的各宽度定为W1,槽的各深度定为d,粗糙表面包括多个凸部,凸部的各宽度定为W2,凸部的各高度定为h,满足下列公式0.05mm<W1<0.2mm0.002mm<d<0.02mmW2≤0.5×W1,和H≤0.5×d(3)根据(2)的导光板,满足下列公式0.0001mm<W2,和0.0001mm<h(4)根据(1)的导光板,其中诸槽相互基本上以规则的间距排列。
(5)一种表面发光装置,包括发光光源;导光体,它包括光进入的入射面;光从中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入射光并与发射面相对的反射面,其中多条槽形成在发射面和反射面中至少一面上,并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延伸;诸第一槽分别具有粗糙表面。
(6)根据(5)的表面发光装置,还包括遮盖导光体以暴露入射面与发射面的反射板。
(7)根据(5)的表面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发射面上的半透明光学片,其中多条第二槽形成在光学片上,沿平行于入射面的方向排列。
(8)根据(7)的表面发光装置,其中第二槽的宽度与节距各自大于第一槽的宽度与节距。
(9)根据(7)的表面发光装置,其中每条第二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10)一种形成导光板的方法,该法包括准备一导光体,在导光体的至少一面形成多条直线槽,使诸槽各自具有粗糙表面,其中诸表面用作光从中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光的反射面,反射面与发射面相对。
(11)根据(10)的导光板形成法,槽沿垂直于导光体作为光进入的入射面的一面的方向延伸。
(12)根据(10)的导光板形成法,其中槽相互以基本上规则的间距排列。
(13)根据(10)的导光板形成法,其中槽用研磨工艺形成。
(14)根据(13)的导光板形成法,其中研磨工艺由其周边带粗糙表面的砂轮实行。
(15)根据(14)的导光板形成法,其中磨粒附着于砂轮周边。
在这种导光板上,直槽能增大亮度。另在把槽表面做粗糙而漫射光时,可减小亮度不均匀性。因而即使使用了LED等点光源,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由于槽设置方向垂直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因此即使在远离光源的部分,也能增强光在导光板内的传播。
在这种表面发光装置中,导光板上形成的直槽可增大亮度。另一方面,当槽表面做粗糙时,光被漫射,减小了亮度不均性,因而即使使用LED等点光源,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由于槽设置方向垂直于导光板的入射面,因此即使在远离光源的部分,也能增强光在导光板内的传播。
在用这种制造方法制作的导光板上,因直槽通过研磨形成,故其表面做得粗糙,因而直槽能增大亮度。另一方面,当将槽表面做粗糙使光漫射时,可减小亮度不均性,因而即使使用LED等点光源,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即使在使用LED等点光源时,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
附图简介图1是一实例的截面结构图,其中对液晶显示器应用了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表面发光装置A。
图2(a)是光学片30的下表面视图,图2(b)是光源10和导光板20的上表面视图。
图3是表示发射面22的表面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3(a)表示槽22a截面方向的表面状态,图3(b)表示槽22a方向的表面状态。
图4(a)表示点光源光强与光方向(角度)的关系,图4(b)表示导光板内点光源发出的光强。
图5表示制造导光板20时尤其在研磨形成槽22a时的形式。
图6是表面发光装置A试验制品导光板上表面在发光时的照片,其中设置了对应于槽22a的槽,但槽表面不粗糙。
图7是发光时表面发光装置A试验制品导光板的上表面,其中设置了对应于槽22a的槽,槽表面粗糙。
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


本发明最佳的实施例。图1是一实例的截面结构图,其中对液晶显示器应用了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表面发光装置A。该液晶显示器为背光型,表面发光装置A上表面一侧设置了液晶面板B,当表面发光装置A向上发光时,液晶面板B受照射。在该例中,以这种背光型液晶显示器为例作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正光型液晶显示器。表面发光装置A包括多个光源10、导光板20、光学片30与反射框40。参照图1和2,再说明表面发光装置A的结构。图2(a)是光学片20的下表面视图,图2(b)是光源10和导光板20的上表面视图。
光源10是LED等点光源。本例中,即使在把上述点光源用作光源时,也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但要指出,可以使用冷阴极射线管等线光源。导光板是一种由合成树脂制作的板形构件,而合成树脂是一种半透明材料,诸如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该例中,把导光板20形成长方体形状,包括四条边21a~21d;进入导光板20的光从其发射到液晶面板B的发射面22;和与发射面22相对的反射面23。边21a是四条边21a~21d中的一条,构成光源10发出的光进入的入射面。边21b构成与入射面21a相对的面,被反射框40反射的光再次进入。在发射面22上形成后面描述的凹凸。反射面23构成被反射框40反射的光再进入的面。
光学片30由半透明片构成,包括导光板20发射面上的下表面31和相对于下表面31的上表面32。下表面31上形成后面要描述的凹凸。构成反射框40,使之遮盖除了边21a与发射面22之外的导光板20。反射框40的内表面构成为反射镜面,导光板20发射的光在其上经反射而再进入导光板20。
如上构成并如下进行在表面发光装置A中实现的表面光发射的基本原理的说明。图1的箭头代表一例光通道。光源10发射的光通过边21a进入导光板20,于是光在发射面22和反射面23上被反射,通过导光板20传播。沿发射面23法线方向引导的光从发射面22发射并通过光学片30,液晶面板B受光照射。
如下进行设置在导光板20发射面22上的凹凸的形式的说明。对于本实施例,凹凸仅设置在发射面22上,但凹凸也可设置在反射面23上,或在发射面22与反射面23上都设置。在两面形成凹凸的情况是增大亮度和减小亮度不均性的最有效方式。参照图2(b),在导光板20发射面22上以基本上规则的间距相互平行地设置了多条细直槽22a,这些槽形成的方向(图中为y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边21a。如前所述,在发射面22上形成凹凸。这方面为便于说明,图2(b)中将槽22a画得比放大的实际尺寸更大。另在本例中,这些槽22a的表面做得粗糙,即形成更细小的凹凸。图3(a)与3(b)局部放大图,示出发射面22上的表面状态,图3(a)表示沿槽22a截面方向的表面状态,图3(b)表示沿槽22a方向(平行于边21c与21d的方向,即y方向)的表面状态。
如图所示,在发射面22上沿x方向重复设置细槽22a,其宽度约0.1mm,沿y方同延伸。这些细槽22a在发射面22上构成凹凸(称为第一凹凸)。另一方面,在槽22a表面,使形成的多个凸部P变粗糙,因而可形成比第一凹凸更细小的第二凹凸。这些凸部P不像槽22a那样直线形成,而是随机形成的。
下面说明设置上述凹凸的优点。首先,一般而言,在把LED等点光源用作光源的场合中,光的定向性如图4(a)所示,因而光强因角度而不一。另在光从点光源进入导光板的情况下,光对不大于临界角的入射角折射,因而如图4(b)所示,相对从导光板上点光源观察的角度,有一光强差,从光源观察时,光强在0°方向最高,角度增大,光强减小。在把点光源用作光源时,通常使用多个点光源,因而如图4(b)所示,从光源观察时位于直线方向的区域100最亮,该区域里的光强最高,所以在该区域形成明亮的直线。光进入预定角度的区域101为次亮区,而位于点光源之间的区域102最暗。各区域的亮度差异造成了亮度不均性。
因此根据本发明,当由前述的槽22a在发射面22上形成第一凹凸时,增强了聚光作用,增大了亮度。另一方面,在把槽22a表面变粗糙而形成比第一凹凸更细小的第二凹凸时,增强了光漫射作用,减小了亮度不均性。就是说,第一与第二凹凸可产生合适的聚光与光漫射作用,能同时实现增大亮度和减小亮度不均性。另因槽22a的设置方向垂直于边21a(入射面),故能防止光从光源10沿直线方向引导被阻断,因而大量光可从光源10发向远离光源10的边21b,结果提高了整个导光板的亮度。另因在导光板20自身上面形成了两种凹凸(第一与第二凹凸),故不必再设置用来形成有关凹凸的光学片(不同的本体)。
至于槽22a的宽度W,例如较佳地将W定为0.05mm<W<0.2mm。槽22a的深度d,较佳地定为0.002mm<d<0.02mm。另对于槽22a的节距t,例如较佳地定为0.05mm<t<0.2mm。这方面在图3(a)的例中,宽度W与节距t基本上相互一样。另一方面,凸部P的宽度与高度较佳地分别定为不大于宽度W与深度t的1/2的值。通常在表面上凸部P的宽、高不大于0.0001mm时,可将该表面评估为几乎是反射镜面,而且即使在表面变粗糙后,几乎也不能得到光漫射作用,因此把凸部P的宽度与高度分别定为高于0.0001mm的值。
下面说明一种制造导光板20的方法,尤其说一下形成槽22a的方法。通常在导光板20上形成槽时,使用切割法,不过在使用切割法时,把槽表面构成反射镜面,即得不到粗糙表面,因此本例用研磨法形成槽22a。在图5示出制造导光板20时用研磨法形成槽22a的状态中。如图所示,驱动砂轮50转动,在导光板20的原始基板20’上形成槽22a。更具体地说,在磨轮50接触原始基板20’时,二者沿第一方向相对直线运动而形成一条槽22a。之后,磨轮50与原始基板20’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直线运动,并形成下一条槽22a。之后,重复以上操作,形成一组槽22a。根据以上研磨操作,在形成槽22a的同时,按磨轮50的表面粗糙度使槽22a表面变粗糙。槽22a的宽度决定于磨轮50的宽度,深度取决于磨轮50的切割深度,表面粗糙度取决于磨轮50的粗糙度,节距取决于磨轮50沿第二方向的运动。
关于磨轮50,例如可以使用切割玻璃的磨轮50,直径约56mm,宽度由槽22a的宽度决定,例如约0.4mm。磨轮50较佳地附着磨粒,如金刚石粉,槽22a的表面粗糙度由这些磨粒决定。较佳地,磨轮50的表面粗糙度为例如#600。
下面说明光学片30下表面31上的凹凸。同2(a)示出光学片30的下表面31,在其上形成平行于边21a的多条直槽31a,边21a是导光板20的入射面。每条槽31a都形成为棱镜槽,其截面呈三角形。槽31a的宽度与节距定成大于导光板20上槽22a的宽度与节距。光学片30还有利于增大亮度。各槽31a设置成平行于边21a的理由是可在图2中沿方向Y聚光。优选的宽度、深度与节距分别为0.1mm~0.2mm。
下面说明一比较例,其中比较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把槽22a的表面做成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很粗糙,另一种情况是不把槽22a表面做粗糙。图6和7示出以上表面发光装置A试制品的导光板在发光时的上表面,此时四只LED排在导光板左边,可以当作光源。在图6的情况中,设置了对应于槽22a的槽,但槽表面不粗糙(槽用切割法形成,故其表面可评定为基本上是一反射镜面)。图7示出设置了对应于槽22a的槽的情况,槽表面粗糙(槽用研磨法形成,槽表面与图3(a)所示的槽表面一样)。其它条件都相同。从图6可以看出,出现了照明不均性,能识别出四只LED(光源)的位置。从光源观看时,在0°方向最亮。另一方面,在图7上,亮度不均性难得出现,亮度在远离光源的部分只有很小减小。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体,包括光进入的入射面;从其光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进入的光并与发射面相对的反射面,其中多条槽形成在发射面与反射面中至少一面上,并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延伸;槽还各自具有粗糙表面。
2,如权项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槽的各宽度定为W1,各深度定为d,粗糙表面包括多个凸部,凸部的各宽度定为W2,各高度定为h,满足下列公式0.05mm<W1<0.2mm0.002mm<d<0.02mmW2≤0.5×W1,和H≤0.5×d
3,如权项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满足下列公式0.0001mm<W2,和0.0001mm<h
4,如权项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诸槽相互以基本上规则的间距排列。
5,一种表面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的光源;导光体,包括光进入的入射面;从其光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进入的光并与发射面相对的反射面,其中多条槽形成在发射面与反射面中至少一面上,并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延伸;第一槽各自具有粗糙表面。
6,如权项5所述的表面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盖导光体而露出入射面与发射面的反射构件。
7,如权项5所述的表面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发射面上的半透明光学片,其中多条第二槽形成在光学片上,排列方向平行于入射面。
8,如权项7所述的表面发光装置,其中第二槽的宽度与节距分别大于第一槽的宽度与节距。
9,如权项7所述的表面发光装置,其中各第二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10,一种形成导光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提供一导光体;和在导光体的至少一面上形成多条直槽,使槽各自具有粗糙表面,其中诸表面用作从其光发射的发射面和反射光的反射面,反射面相对发射面。
11,如权项10所述的导光板形成方法,其中槽沿垂直于导光体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所述表面用作光进入的入射面。
12,如权项10所述的导光板形成方法,其中槽相互以基本上规则的间距排列。
13,如权项10所述的导光板形成方法,其中槽用研磨工艺形成。
14,如权项13所述的导光板形成方法,其中研磨工艺用外周具有粗糙表面的砂轮实行。
15,如权项14所述的导光板形成方法,其中磨粒附着于砂轮的外周。
全文摘要
在导光板的反射面与发射面中至少一面形成凹凸时,把凹凸构成多条沿垂直于入射面的方向形成的直槽。当槽用研磨法形成时,使槽表面变粗糙,因而光被槽适当地聚集与漫射,故能增大亮度并减小亮度不均性。
文档编号G02B6/10GK1664669SQ20051005441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4日
发明者熊谷武彦 申请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