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19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其显示主要通过控制外部光源所发出光束的通过或者不通过来实现,因此通常需要外部光源及相应的导光装置,如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可将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导向显示面板。
由于显示装置的重量及体积的革新是靠显示器的有效扁平化而达成的,其中背光模块便扮演着有效利用光源的重要角色。在显示器体积扁平化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光线的特性,使背光模块的每个区域都有足够而且均匀的亮度,是背光模块结构改进的重点方向。
一种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如图1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块10包括一盒体14、若干光源13、若干支撑体12及扩散板11。该若干光源13并列位于该盒体14的底面,且盒体14的底面设置有反射膜15,该扩散板11设置于该盒体14的开口处,若干支撑体12位于该盒体14的底面与扩散板11之间,用于支撑该扩散板11。
该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0仅利用盒体14底面的反射膜15以提供光源13向上的出光率,却使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对光源13的正上方的光线直接出光而令亮度较亮,而于两光源之间区域的亮度较暗,造成平面光源出光亮度不匀的问题,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器呈现的影像亮度不均匀。
为解决背光模块10的出光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提供另外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20,如图2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块20包括一盒体24、若干光源23、反射罩22及扩散板21。该反射罩22位于盒体24内,该若干光源23并列位于该反射罩22的底面25,该扩散板21设置于该盒体24的开口处。
由于背光模块20的盒体24内设置有反射罩22,增加光线的反射效果,且通过设计反射罩22的形状,可控制光线照射到两光源之间区域,提高两光源之间区域的亮度,在平面光源的出光亮度均匀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对光源23的正上方的出光亮度仍旧比两光源之间区域的出光亮度要亮,造成平面光源出光亮度仍不太均匀的问题,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器呈现的影像亮度仍不均匀。由于扩散板21与光源23之间需保持一段距离,才能使扩散板21呈现预设的光扩散功效,若与光源23过近则无法达到使光线均匀扩散的效果,因此,该直下式背光模块20存在厚度将无法缩减的问题,又由于该背光模块20使用扩散板21,该扩散板21光能损失较大,且厚度较厚,重量较大,无法实现背光模块20的薄型化。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发光均匀且薄型化的直下式背光模块。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若干光源,其中,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导光板及若干支撑架,该导光板具有一底面及与该底面相对之出光面,该底面设有若干凹槽,该若干光源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设置在导光板底面的若干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设置有导光板,光源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的导光功能使其均匀化。故,该直下式背光模块发光亮度较高且较均匀。该直下式背光模块因具有导光板这一部件且光源设置于该导光板底面的凹槽内,故,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整体厚度减小,实现背光模块的薄型化。

图1是现有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5中VI部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直下式背光模块30包括导光板31、冷阴极荧光灯32、外支撑架33、内支撑架35、上边框37、背板38、底部反射片39、扩散片40及增光片41。冷阴极荧光灯32通过外支撑架33与内支撑架35与导光板31组装在一起。该背光模块30进一步包括侧反射片34及顶部反射片36,防止冷阴极荧光灯32发出的光线发生损失及控制光线传播方向。光源也可为冷阴极平面灯等其它光源。
请参阅图4,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该导光板31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碳酸酯。在导光板31的底面314设置有若干凹槽310,若干凹槽310相互平行且均匀间隔设置,该凹槽310由两个侧面及一顶面312围成,该两个侧面为导光板31的两个入光面311,与该导光板31的底面314相对的表面为导光板31的出光面315。该凹槽310的两端设置有与外支撑架相配合的缺口313。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图5是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VI部的放大示意图。该背光模块30的导光板31的凹槽310收容冷阴极荧光灯32,该冷阴极荧光灯32的两端分别嵌入至内支撑架35,内支撑架35嵌入至外支撑架33,该外支撑架33与导光板31两端的缺口313相配合。侧反射片34套在外支撑架33上,且与外支撑架33及导光板31通过胶粘合在一起,防止冷阴极荧光灯32发出的光线从该处漏掉。导光板31的凹槽310的顶面312设置有顶部反射片36,搭载于内支撑架35上。
导光板31的底面314一侧依次设置有底部反射片39及背板38,背板38的材料为金属。导光板31的出光面315一侧依次设置有扩散片40、增光片41及上边框37,上边框37的材料为塑料材料,上述结构通过上边框37及背板38将其固定,组成背光模块30。
冷阴极荧光灯32发出的光线经导光板31的入光面311入射至导光板31中,因为凹槽310的顶面312设置有顶部反射片36,因此,光线不能从相对冷阴极荧光灯32的正上方直接出射,避免导光板31相对冷阴极荧光灯32的正上方的出光亮度比两冷阴极荧光灯32之间区域的出光亮度高的问题,又由于导光板31具有导光的作用,使导光板31出光面315的光线均匀化,由于出光面312的上方设置有扩散片40及增光片41,光线经过扩散片40及增光片41更加均匀。因此,该直下式背光模块30发光均匀。由于冷阴极荧光灯32直接设置于导光板31的凹槽310内,且导光板31的底面314设置有底部反射片39,因此冷阴极荧光灯32发出的光线几乎全部进入导光板31,因此能够提高光能利用率,使背光模块30发光亮度较高。
请参阅图6,当背光模块30的冷阴极荧光灯32出现损坏或异常需要更换冷阴极荧光灯32时,不必拆开整个背光模块30即可更换冷阴极荧光灯32。首先将通过胶固定于导光板31及外支撑架33上的侧反射片34取下,再将外支撑架33从导光板31中取出,将冷阴极荧光灯32端部的内支撑架35取下,就可更换冷阴极荧光灯32,然后再依次组装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30设置有导光板31,冷阴极荧光灯32发出的光线通过导光板31的导光功能使其均匀化。故,此种结构的背光模块30发光亮度较高且较均匀。该直下式背光模块30因具有导光板31这一部件且冷阴极荧光灯32设置于该导光板31底面314的凹槽310内,故,该直下式背光模块30的整体厚度减小,实现背光模块30的薄型化。
当背光模块30的冷阴极荧光灯32出现损坏或异常需要更换冷阴极荧光灯32时,不必拆开整个背光模块30即可更换冷阴极荧光灯32,便于维修。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若干光源,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导光板及若干支撑架,该导光板具有一底面及与该底面相对之出光面,该底面设有若干凹槽,该若干光源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设置在导光板底面的若干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在凹槽的两端设有与支撑架相配合的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架包括内支撑架与外支撑架,光源插设至内支撑架中,内支撑架插设至外支撑架安装在导光板的缺口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侧反射片,该侧反射片设置在外支撑架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由两个侧面及一顶面围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反射片,该第一反射片设置在光源与凹槽顶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反射片,该第二反射片设置在导光板底面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扩散片及一增光片,该扩散片设置在导光板出光面一侧,该增光片设置在扩散片远离导光板出光面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进一步包括一上边框与一背板,将导光板与光源固定在上边框与背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一导光板、若干支撑架及若干光源,该导光板的底面设有若干凹槽,与该底面相对的表面为导光板出光面,该若干光源分别通过若干支撑架设置于导光板底面的若干凹槽内。此种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发光亮度较高且较均匀;整体厚度减小,实现背光模块的薄型化;不必拆开背光模块即可更换光源,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G02B5/02GK1982985SQ20051012069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
发明者岳国汉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