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280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碳粉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电子成像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碳粉匣,其可有效避免漏粉。
背景技术
现有碳粉匣1是由一壳体2与一内管3所组成,如图1所示,该壳体2具有一管部4与一容置部5供碳粉容置,该管部4是呈部分圆柱状,用以供内管3可旋转地容设于其中,该容置部5则配合碳粉匣1装设空间而呈不规则形状,该内管3下方设有一槽孔6可与该壳体2的出口7连通,该内管3上方则设有一镂空部8连通该内管3与该壳体2内部。
通过此,该壳体2中的碳粉可经由该镂空部8进入该内管3中,当该内管3旋转至一开放位置时,如图1所示,该槽孔6与该出口7连通,内管3中碳粉可经由该槽孔6与该出口7释出;反之,当该内管3旋转至一封闭位置时,如图2所示,该槽孔6则无法与该出口7连通,此时碳粉被封闭于该碳粉匣1内而无法释出。
为避免碳粉经由内管3与壳体2管部4间的缝隙泄漏,一般会于内管3外缘设置若干密封件9(如泡棉),然由于内管3与壳体2的管部4均呈圆柱状,内管3于壳体2中旋转时两者的间隙几乎保持固定,因此,长期使用后,密封件9难免磨损而发生漏粉的现象,且碳粉容易积存在密封件9与壳体2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匣,其可有效避免碳粉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匣,其可避免碳粉积存于密封件与壳体之间。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碳粉匣是包含有一壳体、一内管与一密封件,该壳体具有一管部与一容置部,该管部界定一第一容室,该容置部则界定一第二容室与该第一容室连通,该管部设有一出口连通该第一容室与外界;该内管是可旋转地容设于该第一容室中,该内管具有至少一板部与一槽孔,该槽孔是该出口连通;该密封件设于该内管外缘且可贴抵于该壳体的管部内缘,该密封件设有一槽孔与该内管的槽孔连通。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三绞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图1是现有碳粉匣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碳粉匣的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沿5-5方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10是包含有一壳体20、一内管30以及一密封件40。
该壳体20具有一管部22与一容置部25,该管部22整体呈部分圆柱状,该管部22下方具有二平壁23,该二平壁23是彼此邻接且非平行排列,事实上,该二平壁23是具有一夹角α<约135°;该管部22界定一第一容室24,该容置部25则界定一第二容室26与该第一容室24连通,用以供碳粉容置其中,该管部22的一平壁23设有一出口28连通该第一容室24与外界。
该内管30是可旋转地容设于该第一容室24中,该内管具有四板部32、一槽孔34以及一镂空部36,该板部32是邻接且不平行排列,事实上,各板部32之间均具有一夹角β约135°,该槽孔34是位于其中一板部32,该镂空部36是位于该内管30上方,用以连通该内管30内部与该壳体20的第二容室26。
该密封件40是设于该内管30外缘且可贴抵于该壳体20的管部22内缘,该密封件40是采用泡棉或其他弹性材质制成,该密封件40设有一槽孔42与该内管30的槽孔34连通。
如图5所示,当该内管30位于封闭位置时,该内管30的槽孔34未与该壳体20的出口28连通,碳粉将被封闭于壳体20内,且密封件40可防止碳粉泄漏至外界;当内管3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如图6所示,位于A点的密封件40被强烈压缩,可避免碳粉积存于密封件40与壳体20之间;当内管30继续旋转至开放位置时,如图7所示,该槽孔42即与该出口28连通,此时碳粉即可由该壳体20内释出;当该内管30沿反方向旋转时,位于各板部32间的密封件40亦可被强烈压缩而扫除残留的碳粉。
换言之,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碳粉匣10具有特殊结构设计,内管30由封闭位置旋转至开放位置的过程中,位于各板部32交界处的密封件40将被强烈压缩,不仅可避免碳粉积存于密封件40与壳体20之间,更可进一步避免积存的碳粉于内管30旋转过程中经由该出口28泄漏至外界,同理,当内管30由开放位置旋转至封闭位置时亦可避免漏粉,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粉匣确可有效改善现有结构的缺失,从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际制造时,该内管30板部32与该壳体20平壁23的数目均可依需要调整,至少一个板部32或至少一个平壁23即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甚至改变内管或壳体管部或密封件的形状,亦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如图8至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50,该碳粉匣50具有一壳体52、一内管58以及一密封件60,该壳体52的管部54是由多个平壁56所组成,使该管部54的剖面形成一多边形,该内管58则呈圆管状,该密封件60外缘具有多个抵顶面62与该平壁56紧密贴合,事实上,该抵顶面62即形成一部分多边形;通过此,当该内管58相对该壳体52旋转时,位于各抵顶面52间的密封件60将被强烈压缩,如图9所示,使碳粉不易残留在密封件60与壳体52之间,亦可避免碳粉外漏。
又如图11至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70,该碳粉匣70具有一壳体72、一内管76以及一密封件80,该壳体72的管部74是呈部分圆管状,该内管76则具有多个板部78形成一部分多边形,该密封件80设于该内管76外缘且贴抵于该管部,此结构亦可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碳粉匣可有多种结构变化,例如内管的槽孔不一定位于板部上,该槽孔亦可与该板部邻接或设于其他部位,壳体的出口亦不一定位于平壁上,该出口亦可与该平壁邻接或设于其他位置,凡此等可轻易推及的结构变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碳粉匣,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管部与一容置部,该管部界定一第一容室,该容置部则界定一第二容室与该第一容室连通,该管部具有至少一平壁,该管部设有一出口连通该第一容室与外界;以及一内管,是可旋转地容设于该第一容室中,该内管具有一槽孔与该出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出口是位于该平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出口实质上是与该平壁邻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壳体的管部具有复数平壁互相邻接且非平行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密封件设于该内管外缘且可贴抵于该壳体的管部内缘,该密封件设有一槽孔与该内管的槽孔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密封件外缘具有至少一抵顶面与该平壁贴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管具有至少一板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管的槽孔实质是上与该板部邻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管的槽孔是位于该板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粉匣,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内管具有复数该板部互相邻接且不平行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碳粉匣,是包含有一壳体、一内管与一密封件,壳体具有一管部与一容置部,管部界定一第一容室,容置部则界定一第二容室与第一容室连通,管部设有一出口连通第一容室与外界,内管是可旋转地容设于第一容室中,内管具有至少一板部与一槽孔,槽孔是与出口连通,密封件设于内管外缘且可贴抵于壳体的管部内缘,密封件设有一槽孔与内管的槽孔连通;通过此,该碳粉匣可有效避免碳粉泄漏,且可避免碳粉积存于密封件与壳体之间。
文档编号G03G15/08GK2762190SQ20052000244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庄金锡, 刘人豪, 黄亚立, 李冠彤 申请人:上福全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