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547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具有该灯座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灯座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改善图像显示质量的灯座,具有该灯座的灯组件,具有该灯座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灯座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装置-例如无线终端,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包括一个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经常包括一个平板显示装置。该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LCD)装置,等离子体显示板(PDP)装置,有机发光显示(OLED)装置等。
该LCD装置利用液晶的电气和光学特性显示图像。该LCD装置具有各种特性,例如薄和重量轻,以及消耗功率小和驱动电压低。该LCD装置已在各种领域中广泛使用。
该LCD装置包括一个显示板和一个背光组件。该显示板利用液晶的光透射率显示图像。该背光组件将光供给该显示板。
该背光组件包括具有产生光的灯的一个灯组件。该灯组件包括灯,灯引线和灯座。该灯引线在该灯的一个末端部分上,将电能加在该灯上。该灯座将该灯固定在该背光组件的接收容器上。
该背光组件还具有在装配过程中使用的多个孔或槽。然而,该孔或槽允许外来的杂质流过,进入该背光组件中,并降低该背光组件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善图像显示质量的灯座。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灯座的灯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灯座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灯座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灯座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该支承部分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该夹持部分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为了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
根据本发明的灯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个灯,一个灯引线和一个灯座。该灯根据电信号产生光。该电信号通过在该灯的末端部分上的一个电极,加在该灯上。该灯引线电气上与该电极连接,以传递电信号。该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该支承部分具有一个为灯引线导向的引导孔。该夹持部分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为了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
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个灯,一个灯座,一个光学件和第一个侧面模型。该灯产生光。该灯的末端部分电气上与该灯引线连接。该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该支承部分包括为该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该夹持部分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为了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该光学件在该灯上,用于改善光的光学特性。该第一个侧面模型覆盖该灯座,使该灯与该光学件隔开一个固定距离。
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包括一个显示板,一个背光组件和一个侧面模型。该显示板利用光显示图像。该背光组件包括一个灯和一个灯座。该灯产生光。该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该支承部分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该夹持部分,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为了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该侧面模型覆盖该灯座。
根据本发明,在该灯座上形成一个突出部分,以防止杂质流向该背光组件的中心部分,从而改善该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优点通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会更清楚。其中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灯座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A为沿着图1所示的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灯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A为沿着图3所示的III-I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4B为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5和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沿着图5所示的V-V′线所取的部分横截面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横截面图;图8为表示图5所示的灯座的放大的部分透视图;图9为表示图5所示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放大的部分透视图;图10为表示图9所示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放大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放大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图1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和图15为表示具有图14所示的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表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充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用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是仅限于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与此相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道,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这个说明彻底和完整,并充分地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可以夸大。
本发明所属的领域的技术人员普遍都知道,除非另有说明,这里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相同的意义。还应了解,诸如通常在字典中所用的术语的意义应当被理解为与相关技术中所用的意义是一致的,因此,除非在这里定义表示,不应被理解为广义的或过度地形式上的意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灯座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A为沿着图1所示的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2B为沿着图1所示的II-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参见图1和2B可看出,该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111和一个夹持部分119。
该支承部分111包括第一个引导孔111a,第二个引导孔111b和一个固定部分112。
该第一和第二引导孔111a和111b为被第一个灯座110夹持的灯引线导向,使灯引线在Z方向对准。该固定部分112在该支承部分111下面,用于将该第一个灯座110固定在例如一个接收容器一类的一个外部体上。
该夹持部分119包括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8。该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在可以为灯(没有示出)的纵向方向的X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111的第一个末端部分突出出来。该第二个夹持部分118也在X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111的第二个末端部分突出出来。
该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包括第一表面113和第二表面114。在该第一表面113上作出第一个开口槽113a。该第二表面114与该第一表面113连接,在该第二表面114上作出与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连接的第一个夹持槽114a。
另外,如图3所示,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为隙缝形状。第一个灯(131)的末端部分插入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中。该第一个夹持槽114a在为第一个灯131的纵向方向的X方向上,在该第一个夹持部分115中作出。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夹持插入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中的第一个灯131的末端部分。该第一个夹持槽114a与该第一个引导孔(图2A中的111a)连接。
该第二表面114可以向着该第一表面113倾斜或相对于该第一表面113成一个角度,以形成基本上为梯形形状。
例如,该第二表面114可以为具有下边和比该下边短的上边的基本上为梯形的形状。当该第二表面114向着该第一表面113倾斜时,显示装置周边区域的亮度增加。
该第二个夹持部分118包括第三表面116和第四表面117。在该第三表面116上作出第二个开口槽116a。该第四个表面117与该第三表面116连接,在该第四表面117上作出与该第二个开口槽117a连接的第二个夹持槽116a。
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为隙缝形状。第二个灯(图3中的132)的末端部分插入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中。在为该第二灯132的纵向方向的X方向上,在该第二个夹持部分118中作出第二个夹持槽117a。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夹持插入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中的第二个灯132的末端部分。该第二个夹持槽117a与该第二个引导孔111b连接。
该第四表面117可以向着该第三表面116倾斜或相对于该第三表面116成一个角度,以形成基本上为梯形的形状。
例如,该第四表面117可以为具有一个下边和一个比该下边短的上边的基本上为梯形的形状。当该第四表面117向着该第三表面116倾斜时,显示装置的周边区域的亮度增加。
该支承部分110可以与该夹持部分119作成一个整体,以形成第一个灯座110;并且该支承部分110可以包括诸如橡胶一类的弹性材料。
灯组件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灯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图。图4A为沿着图3所示的III-III′线所取的横截面图。图4B为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所取的横截面图。
参见图3~4B可看出,该灯组件包括一个灯座110,一个灯部分133和一个灯引线部分136。
该灯部分133包括第一个灯131和基本上与该第一个灯131平行的第二个灯132(二者在图3中部分地示出)。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的末端部分插入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和第二个夹持槽114a和117a中。
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中的每一个为具有放电空间的基本上为圆柱体的形状。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中的每一个包括透明材料。可以用于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的透明材料的例子包括玻璃,石英等。例如,该如,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一个玻璃管。放电气体(没有示出)在该放电空间中。可以填充在该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气体(没有示出)的例子包括汞、氩、氖、氙、氪等。
当汞放电时,产生紫外光。另外,氩、氖、氙和氪被离子化,产生二次电子,以增加紫外光的量和由于通过Penning效应减小放电电压电平,从而减小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的功率消耗。
在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中的每一个内表面上为荧光层(没有示出)。该荧光层(没有示出)将利用汞产生的紫光外转换为可见光。
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分别在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的末端部分上包括第一电极131a和第二电极132a。将驱动电压加在该第一和第二电极131a和132a上,使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中的放电气体放电。
灯引线部分136包括分别钎焊在第一和第二电极131a和132a上的第一灯引线134和第二灯引线135。驱动电压分别通过该第一和第二灯引线134和135加在该第一和第二电极131a和132a上。
该第一个灯座110包括支承部分111,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8。具体地说,该支承部分111包括第一个引导孔111a和第二个引导孔111b。
该第一个灯引线134通过该第一个引导孔111a,从外部被导向着该第一个灯座110。该第二个灯引线135通过该第二个引导孔11b,从外部被导向至该第一个灯座110。
该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分别夹持该第一和第二个灯131和132的末端部分。
具体地说,在第一个夹持部分115上作出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和与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连接的第一个夹持槽114a。第一个灯131的末端部分通过该第一个开口槽113a,插入该第一个夹持槽114a中。电气上与该第一个灯131的第一电极131a连接的第一个灯引线134,通过该第一个引导孔111a,从外部被导向至该第一个灯座110。
在该第二个夹持部分118上作出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和与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连接的第二个夹持槽117a。第二个灯132的末端部分通过该第二个开口槽116a插入该第二个夹持槽117a中。电气上与该第二个灯132的第二电极132a连接的第二个灯引线135,通过该第二个引导孔111b,从外部被导向至该第一个灯座110。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6为沿着图5所示的V-V′线所取的部分横截面图。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见图5和图6可看出,该背光组件包括一个接收容器101,一个反光板105,一个灯组件130,第一个侧面模型140,第二个侧面模型150和一个光学件160。
该接收容器101包括一个底板和从该底板的侧面突出出来的多个侧壁。该反光板105,该灯组件130,该第一和第二个侧面模型140和150,与该光学件160放置在该接收容器101中。
在该底板上作出多个孔102,用于将该灯组件130的灯引线从外部导向至该接收容器101。另外,在该底板上作出多个固定槽或隙缝103,将该灯组件130的灯座固定在该接收容器101上。
该反光板105在该接收容器101的底板上,使从该灯组件130产生的光从该反光板105反射出去。另一种方案是,在该接收容器101的底部表面上涂布反光性很好的材料,使得可以省去该反光板105。
该灯组件130包括第一个灯座110,第二个灯座120,多个灯131和132与多个灯引线(没有示出)。
每一个灯131和132在纵向方向上在该第一和第二个灯座110和120之间延伸。灯引线(没有示出)电气上与该灯131和132的第一和第二个末端部分连接。
该第一个灯座110在灯131和132的第一个末端部分上,以夹持该灯131和132的第一个末端部分。该第一个灯座110包括一个支承部分111,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8。该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从该支承部分111突出。
图5和图6的第一个灯座110与图1~4B中的相同。这样,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4B中的所述的零件相同或相似的零件,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该第二个灯座120在灯131和132的第二个末端部分上,用以夹持该灯131和132的第二个末端部分。该第二个灯座120包括一个支承部分121,第三个夹持部分125和第四个夹持部分128。该第三和第四个夹持部分125和128从该支承部分121突出出来。
图5和图6的第二个灯座120与图1~4B中的相同。这样,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4B中所述的零件相同或相似的零件,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个侧面模型140覆盖该第一个灯座110,使得在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上的该光学件160与灯131和132隔开一个预先确定的距离。
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包括第一表面141,第二表面142和第三表面143。第一表面141与反光板105接触或与该接收容器101的底部表面接触(如图所示)。该第三表面143也与该反光板105或与该接收容器101的底部表面接触,并与第一表面141相应。第二表面142连接在该第一和第三表面141和143之间。
在第一表面141上,作出与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相应的多个开口141a。每一个开口141a的横截面为与该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相应的基本上的梯形。例如,每一个开口141a的梯形横截面具有一个下边和比该下边短的一个上边。
在该第二表面142上作出一个台阶部分,以容纳该光学件160。从该反光板105的底面伸出,与该第二表面142相遇的第一表面141的宽度固定,使得该光学件160与灯131和132隔开一个预先确定的距离。
当将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放置在具有第一个灯座110的背光组件中时,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的开口141a包围该第一个夹持部分114。开口141a之间的第一表面141的一部分与该反光板105的底面接触。
因此,该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密封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的开口141a,使杂质不能流入该背光组件中。
该接收容器101可以包括为灯引线134(图3和图4)导向的一个孔102,固定该第一个灯座110的固定部分112的一个固定槽或隙缝103等,以便与各种零件结合。
当杂质流过该孔102或固定槽或隙缝103时,该杂质可以在该背光组件的中心区域的一个活性区域中,并使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降低。
图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从图7中可看出,该背光组件包括一个接收容器201,灯231,灯座210,侧面模型240和一个光学件260。
夹持该灯231的末端部分的灯座210放置在该接收容器201中。覆盖该灯座210的侧面模型240在该灯座210上。该光学件260放置在该侧面模型240上。在该侧面模型240的第一表面上作出放置该灯231的一个开口241a。
在该灯座210和该侧面模型240的开口241a之间形成空间“A”。杂质可以流入该接收容器201的空间“A”中,并且在该空间“A”中的杂质也可通过该开口241a流入该接收容器201的中心区域中。这样,显示装置的中心部分的亮度恶化。
然而,再次参照图5和图6,当该第一个灯座110具有基本上与灯231的纵向方向平行地突出的夹持部分115和118时,杂质不能流入该背光组件的活性区域中。
第二个侧面模型150覆盖第二个灯座120,使该光学件160与灯131和132隔开。图7的第二个侧面模型(没有示出)与图5和图6的第一个侧面模型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该光学件160包括一个扩散板161和亮度增强片162和163。该扩散板161扩散从灯131和132产生的光,以增加背光组件的亮度的均匀性。
该亮度增强片162和163在该扩散板161上,以便当在平面上看时,可增加通过该扩散板161的光的亮度。另一种方案是,在该亮度增强片162和163上可以有一个保护片(没有示出),以保护该亮度增强片162和163不受热或冲击作用。
图8为表示图5所示的灯座的放大的透视图。
参见图5~图8可看出,该灯组件130固定在具有该反光板105的接收容器101中。该反光板105在该灯组件130和接收容器101之间。
具体地说,该灯组件130包括第一个灯座110,灯131和132与灯引线134和135。该第一个灯座110分别包括支承部分111和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该支承部分111包括为灯引线134和135导向的引导孔(没有示出)和将该第一个灯座110固定在该接收容器101上的一个固定部分112(图6)。
由该支承部分111的引导孔(没有示出)导向的灯引线134和135,从外部,通过该反光板105和该接收容器101的孔102被引导至第一个灯座110。
从外部被引导至该第一个灯座110的灯引线134和135电气上与一个连接器137连接。驱动电压通过该连接器137加在灯131和132上。
该支承部分111的固定部分112(图6)插入通过该接收容器101和该反光板105上形成的固定槽或隙缝103中而固定在的该接收容器101和该反光板105上。
图9为表示图5所示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放大的透视图。
参照图5和图9,第一个灯座110固定在该接收容器101上。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在该第一个灯座110上;以覆盖第一个灯座110。
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覆盖该第一个灯座110,使得该光学件160与灯131和132隔开。
该第一侧面模型140包括第一表面141,第二表面142和第三表面143。第一表面141与反光板105的底部表面接触。第三表面143也与反光板105的底部表面接触,并与第一表面141相适应。第二表面142连接在第一和第三表面141和143之间。
在第一表面141上作出分别与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相应的多个开口141a和141b。每一个开口141a和141b具有基本上为梯形形状或分别与该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115和118相应的横截面。例如,每一个开口141a和141b的梯形横截面具有一个下边和比该下边短的一个上边。
在第二表面142上形成一个台阶部分,以放置该光学件160。从该反光板105的底面伸出,与第二表面142相交的第一表面141具有固定的宽度,使得该光学件160与灯131和132隔开预先确定的距离。
图10为表示图9所示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放大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见图9和图10可看出,在第一个侧面模型140的第一表面141上作出多个开口141a。形成每一个开口141a的相对的侧面彼此相向倾斜一个预先确定的角度θ,以形成基本上为梯形形状。每一个开口141a的梯形形状具有一个下边和比该下边短的一个上边。
该第一个灯座110的第一个夹持部分115具有基本上为梯形的横截面114。该第一个夹持部分115的梯形横截面114具有一个下边和比该下边短的一个上边。
当从该第一个灯座110的下部,向着该第一个灯座110的上部,在Z轴方向,使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与第一个灯座110结合,以覆盖该第一个灯座110时,该开口141a的较长的边,从较短的上边向着该梯形横截面114的较长的下边,覆盖该梯形横截面114。
每一个开口141a的下边的第一边缘e1与第一个夹持部分115的梯形横截面114的上边的第二边缘e2隔开一个固定的宽度ΔW,使得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可以容易地与该第一个灯座110结合。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灯座和侧面模型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放大的部分横截面图。
从图11可看出,在该第一个侧面模型240的第一表面241上作出多个开口241a。每一个开口241a的相对的侧面基本上互相平行,以形成基本上为矩形形状。另外,与每一个开口241a相应的第一个灯座210的横截面214基本上为矩形。
当从该第一个灯座210的下部向着该第一个灯座210的上部,在Z轴方向,使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与该第一个灯座210结合时,该第一个灯座210被覆盖。每一个开口241a的下边的第一边缘e1’与梯形横截面214的上边的第二边缘e2’相适应,使得在该开口241a的侧面和该矩形横截面214的侧面之间不形成间隙。
因此,与图10的示例性实施例比较,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可能不容易与该第一个灯座210结合,从而增加本发明的制造时间。
再次参见图10可看出,每一个开口141a的下边的第一边缘e1与第一个夹持部分115的梯形横截面114的上边的第二边缘e2隔开固定的宽度ΔW,因此,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可以容易地与该第一个灯座110结合。因此,与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比较,可以简化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
显示装置图1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横截面图。
参见图12和图13可看出,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背光组件100和一个显示器组件200。
图12和图13的背光组件100与图5的相同,这样可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5所示的零件相同或相似的零件,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该显示器组件200包括一个中间模型框架270,一个显示板280和一个顶架290。
该中间模型框架270在接收容器101上,并压紧在该第一个侧面模型140上的光学件160的周边部分和第二个侧面模型150,将该光学件160固定在该接收容器101上。
该显示板280包括第一个基片281,第二个基片282,液晶层(没有示出),印刷电路板283和一个挠性电路板284。
该第一个基片281包括多个象素电极,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和多条线路。该象素电极排列成一个矩阵组。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将驱动电压加在每一个象素电极上。该线路与该薄膜晶体管TFT电连接。
每一个象素电极包括透明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该象素电极的透明的导电材料的例子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非晶体的铟锡氧化物(a-ITO)等。
该第二个基片282与第一个基片281相适应。该第二个基片282包括一个公共电极和一个滤色器层。该第二基片282的公共电极相应于第一个基片281的象素电极。该滤色器包括红、绿、和蓝滤色器部分。该滤色器部分相应于相应的象素电极。
该液晶层(没有示出)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个基片281和282之间。液晶层(没有示出)的液晶根据在该象素电极和该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改变其排列,因此可改变液晶层(没有示出)的光透射率,以显示图像。
该印刷电路板283包括用于处理图像信号的一个驱动电路部件(没有示出)。该驱动电路部分(没有示出)处理图像信号和加在图像上的控制信号与加在第一和第二个基片281和282上的控制信号。
该挠性电路板284根据从该印刷电路板283发出的图像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加在第一个基片281的薄膜晶体管TFT上。该驱动信号包括数据和栅极信号。
该顶架290包围要与该接收容器101结合的显示板280的周边部分。该顶架290保护该显示板280不受外部冲击作用。另外,该顶架290可防止显示板280的漂移。
图1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14可看出,该背光组件包括一个接收容器301,一个反光板305,一个灯组件330,第一个侧面模型340,第二个侧面模型350和一个光学件360。
该接收容器301包括一个底板和多个从该底板的侧面突出出来的侧壁,以形成一个接收空间。该反光板305,灯组件330,第一和第二个侧面模型340和350,与该光学件360放置在该接收容器301中。
在该底板上作出多个孔302,以便从外面,通过该接收容器301,为该灯组件330的灯引线导向。另外,在该底板上作出多个固定槽303,将该灯组件330的灯座固定在该接收容器301上。
该反光板305在该接收容器301的底板上,使从该灯组件330产生的光从该反光板305反射出去。另一种方案是,可在该接收容器301的底部表面上涂布反光性很好的材料,使得可以省去该反光板305。
该灯组件330包括第一个灯座310,多个灯331和332,多个灯引线334和335与一个灯固定件320。
该第一个灯座310夹持该灯331和332的末端部分,并将电气上与该灯331和332的电极连接的灯引线,从外部引导至该接收容器301中。图13的第一个灯座310与图1中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每一个灯331与相应的灯332连接,形成U字形。该灯座310夹持每一个灯331和332的一个末端部分,而该灯固定件320固定每一个灯331和332的另一个末端部分。该灯固定件320又固定在该反光板305和/或该接收容器301中至少一个上。
该灯固定件320容纳每一个灯331和332的另一个末端部分,并且将该每一个灯331和332的另一个末端部分固定在该接收容器301上。该灯331和332的另一个末端部分为该U字形的一个弯曲部分。该灯固定件320有一个隙缝形状的入口321,并且,每一个灯331和332的另一个末端部分,通过该入口321插入该灯固定件320中,使每一个灯331和332固定在该接收容器301中。例如,该灯固定件320可以包括诸如橡胶一类的弹性材料。
该第一个侧面模型340覆盖该第一个灯座310,使得在该第一个侧面模型340上的光学件360与该灯331和332隔开一个固定的距离。图14的第一个侧面模型340与图5中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进一步说明。
该第二个侧面模型350覆盖该灯固定件320,使得在该第二个侧面模型350上的该光学件360与该灯331和332隔开固定的距离。
该光学件360包括一块扩散板361和多个亮度增强片362和363。该扩散板361扩散从该灯331和332产生的光,以增加亮度的均匀性。
该亮度增强片362和363在该扩散板361上,用以增加当在平面上看时,通过该扩散板361的光的亮度。另一种方案是,在该亮度增强片362和363上可以有一个保护片(没有示出),以保护该亮度增强片362和363不受热或冲击的作用。
图15为表示具有图14所示的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从图15可看出,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背光组件300和一个显示器组件400。
图15的背光组件300与图14的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图14中所述的零件相同或相似的零件,省略其进一步的说明。
该显示器组件400包括一个中间模型框架470,一个显示板480和一个顶架490。
该中间模型框架470放置在该接收容器301中,并且压紧在该第一个侧面模型340上的光学件360的周边部分和该第二个侧面模型350,将该光学件360固定在该接收容器301上。
该显示板480包括第一个基片481,第二个基片482,液晶层(没有示出),一个印刷电路板483和一个挠性电路板484。
该第一个基片481包括多个象素电极,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和多条线路。该象素电极排列成一个矩阵组。每一个薄膜晶体管TFT将驱动电压加在每一个象素电极上。该线路电气上与该薄膜晶体管TFT连接。
每一个象素电极包括透明的导电材料。可以用于该象素电极的透明的导电材料的例子包括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非晶体的铟锡氧化物(a-ITO)等。
该第二个基片482与第一个基片481相适应。该第二个基片482包括一个公共电极和一个滤色器层。该第二基片482的公共电极相应于第一个基片481的象素电极。该滤色器包括红、绿、和蓝滤色器部分。该滤色器部分相应于相应的象素电极。
该液晶层(没有示出)放置在该第一和第二个基片481和482之间。液晶层(没有示出)的液晶根据在该象素电极和该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场,改变其排列,因此可改变液晶层(没有示出)的光透射率,以显示图像。
该印刷电路板483包括用于处理图像信号的一个驱动电路部件(没有示出)。该驱动电路部分(没有示出)处理图像信号和控制信号以施加图像和控制信号到第一和第二个基片481和482上。
该挠性电路板484根据从该印刷电路板483发出的图像和控制信号,将驱动信号加在第一个基片481的薄膜晶体管TFT上。该驱动信号包括数据和栅极信号。
该顶架490包围要与该接收容器301结合的显示板480的周边部分。该顶架490保护该显示板480不受外部冲击作用。另外,该顶架490可防止显示板480的漂移。
根据本发明,该背光组件包括在灯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一个灯座,用以防止杂质流向该背光组件的中心部分。
另外,该灯座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梯形,因此,该侧面模型容易与该灯座结合。
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以上的说明可作许多改进和改变。因此,本发明包括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种改进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其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和一个夹持部分;其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用以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座,其特征为,该夹持部分包括第一个夹持部分,其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的第一个末端部分突出;和第二个夹持部分,其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的第二个末端部分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座,其特征为,该第一和第二个夹持部分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表面,其开口槽与该夹持槽连接,使得可将该灯的末端部分通过该开口槽放置在该夹持槽中;和第二表面,其与该第一表面连接,在该第二表面上作出该夹持槽的末端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座,其特征为,该第二表面基本上为梯形形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座,其特征为,该夹持部分包括弹性合成树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座,其特征为,该支承部分与该夹持部分作成一个整体。
7.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产生光的一个灯,该灯的末端部分与灯引线电连接;一个灯座,它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其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和一个夹持部分;它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用以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一个光学件;它放置该灯上面,用以改善光的光学特性;和第一个侧面模型;它覆盖该灯座和支承该光学件,使该灯与该光学件隔开一个固定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该夹持部分具有基本上为梯形的横截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该第一个侧面模型具有一个与该夹持部分的梯形横截面相应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它还包括与该灯座组合的一个接收容器,该支承部分还包括将该灯座固定在该接收容器中的一个固定部分。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该灯包括第一个末端部分,其与该灯引线电连接;和第二个末端部分,其为具有U形的灯的一个弯曲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该灯座夹持该灯的第一个末端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特征为,它还包括夹持该灯的第二个末端部分的一个灯固定件;和第二个侧面模型;它覆盖该灯固定件和支承该光学件,使该灯与该光学件隔开固定的距离。
14.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利用光显示图像的一个显示板;和一个背光组件;它包括产生光的一个灯;和一个灯座,它包括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的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它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以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和覆盖该灯座的一个侧面模型。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该夹持部分的横截面基本上为梯形。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该侧面模型具有与该夹持部分的梯形横截面相应的一个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该灯包括第一个末端部分,其与该灯引线电连接;和第二个末端部分,其为具有U形的灯的一个弯曲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该灯座夹持该灯的第一末端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包括一个灯固定件,其夹持该灯的第二个末端部分;和第二个侧面模型;它覆盖该灯固定件和支承该光学件,使该灯与该光学件隔开固定的距离。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它还包括在该灯和该显示板之间的一个光学件,和该侧面模型包括一个容纳该光学件的导向表面。
全文摘要
一个灯座包括一个支承部分和一个夹持部分。该支承部分包括为灯引线导向的一个引导孔。该夹持部分在该灯的纵向方向上,从该支承部分突出出来。在该夹持部分上作出一个夹持槽,以夹持该灯的末端部分。该灯座可改善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质量。
文档编号G02F1/133GK1912714SQ20061011012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8日
发明者柳浩汉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