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90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如激光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设备,使用以传送纸张和执行中间转印等为目的环形带。上述带作为单元可拆卸地被安装在装置中,用于维护、替换等。
优选的,使上述带单元形成的尽可能地紧凑,以执行高效且容易的维护。如果带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被扩大,相对于设备而言,单元的安装或拆卸可能很难,并且安装/拆卸机构(例如滑动机构)不得不因此被扩大。然而,单纯的简化带单元的结构可能会导致难于找到除带以外用于把持的部分。使得操作员与带接触的可能性变得很高,这很可能给带造成损伤。
因此,在本领域中图像形成设备需要一种能够简单的安装与拆卸,以及优秀的维护性能的带单元。

发明内容
如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本体壳内设置有存储记录介质的存储部分,排出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机构,以及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被排出机构排出的记录介质被引导构件向一预定方向引导,并且进一步被带单元向图像形成部分传送。带单元包括框架部分,多个可旋转地设置在框架上的支撑辊,以及在支撑辊之间延伸用来传送由引导构件引导的记录介质的传送带。引导构件和带单元被结合成一个单独的单元,以被安装到本体壳上并且从本体壳上被拆下。
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带单元和引导构件已经被结合成单独的单元,具有引导记录介质的功能的引导构件也可以在安装或拆卸带单元的过程中具有把持部分的功能。因此,带单元可以容易地被安装或被拆卸,并且维护性被改善。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其中图1是示意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激光打印机的示例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显示的前盖被打开的激光打印机的剖视图;图3是显示转印辊和感光鼓的支撑机构的正剖视图;图4是显示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的带单元和引导构件的侧视图;图5A是显示带单元和引导构件被安装在设备的本体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B是显示带单元和引导构件被从本体拆卸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处于图像形成单元被抽出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处于带单元被从它的安置位置偏移的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图1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处于带单元被完全拆卸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示意地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激光打印机的另一个示例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图9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处于前盖被打开,且图像形成单元被拆卸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显示图9中的激光打印机的带单元和引导构件的剖视图;以及图12是图9中所示的激光打印机处于带单元被完全拆卸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示例结构将参考图1到图8被描述。
激光打印机1是直接转印串联式彩色激光打印机,包括大致上为箱形的本体壳2,如图1所示。可以被打开和关闭的前盖3被安装在本体壳2的前表面(图的右侧)。本体壳2内的处理盒26或带单元15可以通过打开前盖3被替换,如图2所示。已经受到图像形成处理的纸张4被堆叠在排出纸盘5上,排出纸盘5被形成在本体壳2的顶面上。
用于接受图像形成处理的纸张4被堆叠在纸张馈送盘7上,纸张馈送盘7被安置成使得向前被撤回。在弹簧8的促动力下可倾斜地被操作,以提起纸张4的前缘的压板9被设置在纸张馈送盘7的内部。在弹簧(未显示)的促动力下,压力接触的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被设置在纸张馈送盘7的前端以上。一对纸张馈送辊12被对角地向前设置在拾取辊10以上,并且一对配准辊13(resist roller)被进一步设置在该对纸张馈送辊12以上。
堆叠在纸张馈送盘7上的最上面的纸张4被压板9压向拾取辊10。当拾取辊10旋转时,纸张4被夹在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以使纸张4被一个接一个的分离且馈送。已经从拾取辊10和分离垫11之间的夹住状态馈送的纸张4被纸张馈送辊12传送到配准辊13。在预定的时刻,纸张4被配准辊13向后馈送到带单元15。
带单元15被构造成可安装在本体壳2上并且可从本体壳2上被拆卸,并且设置有在一对支撑辊16、17之间水平地延伸的传送带18,支撑辊16、17在前后方向上彼此分离。在后侧的支撑辊17是通过马达(未显示)的动力被转动驱动的驱动辊,且在前侧的支撑辊16是用来向稍后将要被描述的传送带18施加张力的张力(被驱动)辊。传送带18是由如聚碳酸酯及类似材料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环形带。当作为驱动辊的支撑辊17被转动驱动时,它如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运行,因此被放置在传送带18上的纸张4被向后传送。各个相对设置在各自的处理盒26中的感光鼓31和四个转印辊19在纵向上以固定的间隔被安排在传送带18的内侧。因此,传送带18被插入在各自的感光鼓31和对应的转印辊19之间。在转印处理过程中,转印偏压被分别施加在转印辊19和感光鼓31之间。带单元15的结构将稍后被描述。
清洁辊21被设置在带单元15的下方,用来清除附着在传送带18上的色粉或纸屑。清洁辊21通过在金属轴构件周围施加例如硅的泡沫材料形成,相对于传送带18,清洁辊21与设置在带单元15上的金属支持辊22相对。预定的偏压被施加在清洁辊21和支持辊22之间,以使得传送带18上的色粉可以被电力地引入到清洁辊21。清洁辊21抵靠金属还原辊23用来清除附着在其上的色粉。还原辊23还抵靠刀片24,刀片24刮擦还原辊23以清除附着在还原辊23上的色粉。
对应于颜色洋红、黄色、青色和黑色的四个处理盒26在纵向上被分别地可拆卸地安排在带单元15的上方。根据图像数据,通过快速扫描,设置在处理盒上方的扫描部分27用来发射对应于各个颜色的激光束L到相应的感光鼓31的表面上。
处理盒26包括盒框架30,感光鼓31和设置在盒框架30下面的栅控式充电器(scorotron type electrifier)32,以及可拆卸地安置到盒框架30的显影盒34。
感光鼓31通过围绕已经接地的金属鼓体的表层涂覆由例如聚碳酸酯形成的带正电的感光层而形成。
栅控式充电器32被对角地向后设置在感光鼓31的上方,以使得它们以预定的间隔彼此面对,从而彼此不接触。通过使例如钨的充电电线产生电晕放电,栅控式充电器32用来均匀地在感光鼓31的整个表面正向地充电。
显影盒34具有大致箱形的形状,显影盒34具有在上部的色粉容纳腔38,以及设置在下部的供给辊39,显影辊40,和层厚控制刀片41。每个色粉容纳腔38分别容纳对应于黄色、洋红、青色和黑色的已经被正向充电的非磁性的单组分色粉。每个各自的色粉容纳腔38设置有搅拌色粉的搅拌器42。
供给辊39通过在金属辊轴上涂覆导电泡沫材料形成。显影辊40通过在金属辊轴上涂覆导电橡胶材料形成。从色粉容纳腔38排出的色粉伴随着供给辊39的转动被提供给显影辊40通过,并且在供给辊39和显影辊40之间被正向地摩擦充电。供给到显影辊40上的色粉与显影辊40的转动相关联地在层厚控制刀片41和显影辊40之间前进,并且进一步被充分地摩擦充电,以使色粉被携带在显影辊40上形成均匀厚度的薄层。
在旋转期间,通过栅控式充电器32,感光鼓31的表面被均匀地正向充电。其后,感光鼓31受到来自扫描部分27的激光束的快速扫描,以使得在纸张4上产成相应于图像的静电潜像。
根据显影辊40的旋转,被携带在其上已经被正向充电的色粉进入与相对的感光鼓31接触,因此色粉被提供给产生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因此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可以被看见,也就是说,色粉图像被携带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
携带在各个感光鼓31表面上的色粉图像随后由于负的转印偏压被施加到转印辊19而被转印到纸张4上,同时由传送带18传送的纸张4被馈送通过感光鼓31和转印辊19之间各自的转印位置。色粉图像已经转印在其上的纸张4被馈送到定影单元43。
定影单元43被布置在本体壳2内的传送带18的后侧,并且设置有包括如卤素灯的热源且被旋转驱动的加热辊44,以及被相对定位以按压加热辊44且通过旋转被驱动的压力辊45。当纸张4被夹在加热辊44和压力辊45之间并被传送时,定影单元43加热携带有四色色粉图像的纸张4,以将色粉图像定影在纸张4上。通过定影单元43对角向后上方的传送辊46,被热定影的纸张4被传送到本体壳2的上部的排纸辊47。然后纸张4通过排纸辊47被排出到排出纸盘5上。
带单元及其周边的结构将被具体描述。
参考图3和图4,带单元15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的传送带18,用于支撑传送带18的支撑辊16和17,以及可转动地支撑支撑辊16和17的带框架50。
由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带框架50包括在左右侧的侧壁50A和50B,它们在下侧连接。支撑辊16和17被分别支撑在带框架50的前端和后端。根据带单元15在本体壳2内的安装,支撑辊17与设置在本体壳2内的齿轮机构(未显示)连接,并且由设置在本体壳2中的马达(未显示)的动力驱动。
带框架50设置有四个槽型转印辊适配部分52,转印辊适配部分52在纵向上被安排,且每一个在横向上延伸,并且使上面部分被开放用来容纳转印辊19。转印辊19通过在金属辊轴19A上涂覆导电橡胶材料19B形成。辊轴19A的两端从橡胶材料19B的左右端延伸。参考图4,辊轴插入孔53被形成为通过该辊轴插入孔53,转印辊19的辊轴19A被插入到带框架50的左右侧壁50A和50B中的转印辊适配部分52的左右端,如图4所示。每个辊插入孔53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并且垂直和纵向方向的尺寸大于辊轴19A的外径。在带单元15从本体壳2中被拆下的状态,在径向(垂直和纵向方向),辊轴19A被允许放置在辊轴插入孔53的范围内。
限制构件55被附接到转印辊19的辊轴19A的左端,如图3所示。限制构件55被附接以使得辊轴19A被允许被插入穿过中心圆柱部分(未详细地显示)。它被连接成绕辊轴19A的轴相对旋转,而不是沿轴向被相对提升。限制构件55设置有一对在纵向方向上(辊轴19A的径向)从其圆柱部分延伸出来的板状限制部分。带框架50的转印辊适配部分52具有在纵向上延伸并且向上开口的槽部56,限制构件55的板状限制部分与槽部56适配。限制构件55的板状限制部分具有两侧表面为弧形横截面的凸表面55A。左右凸表面55A抵靠槽部56的内壁以使得转印辊19沿轴向定位,并且辊轴19A在径向(垂直和纵向方向)的滑动位移被允许,同样它的在径向的倾斜也被允许。
参考图4,示例结构的带单元15与用来引导纸张的引导构件101结合在一起。参考图1和2,引导构件101用来引导由拾取辊10排出的纸张,拾取辊10相应于本体壳2中被安装在传送带18上的排出机构。引导构件101和带单元15被结合成一个单独的单元,使得相对于拾取辊10可被移动并且可被附接到本体壳2壳上并且从本体壳2壳上被拆卸。
参考图4,引导构件101具有作为盖子部件的部分(引导部分101B),以覆盖传送带的传送表面18A的上部以及由操作员握住的用来安装或拆卸带单元15的握持部分。
引导构件101与带框架50的侧壁50A和50B一体地被形成为在传送方向向传送带18的上游(图1的前侧)延伸的单独的单元。引导构件101包括用来引导纸张的引导表面101C,弯曲部分101A和引导部分101B。弯曲部分101A形成将馈入的纸张转回的传送路径的一部分,作为弯曲壁来形成上凸状部分。
弯曲部分101A在超过传送带18的高度的水平。引导部分101B从高于传送带18的位置对角地向下延伸,并且具有与传送带18的传送表面18A相对的端部。引导构件101和带框架50不必被形成为一体模制的产品,只要它们被结合。例如,被独立模制的引导构件101和带框架50可以被例如螺钉固定在一起。
引导构件101具有向下开放的开口101D,使得操作员的手指被从下面部分插入。开口101D的向上空间由弯曲部分101A,引导部分101B,和左右侧壁(在图4中,只显示了侧壁之一101E)限定。引导部分101B,和左右侧壁101E和101F与直立的壁部分101G连续,壁部分101G经由底壁101H与带框架50的左右侧壁50A和50B连接。
参考图1和2,包括线圈弹簧54的张力机构70被设置在本体壳2的一侧的带单元15的前端。更具体地说,张力机构70设置有一对左右杆71,左右杆71具有沿横向可转动地支撑在旋转轴71A的中心部分(只有一侧被显示在图1中),以及一对每个分别推动各个杆71的线圈弹簧54(只有一侧被显示在图1中)。每个线圈弹簧54具有固定到本体壳2上的后端,以及作为自由端连接到各个杆71的下端部分的前端。每个杆71具有可摇摆地抵抗线圈弹簧54施加的弹性力的上端部分。两对杆71和线圈弹簧54被安排成将被容纳的带单元15的前端插入该对杆71之间。
用来容纳带单元15的装置的部分设置有用来定位带单元15的单元支撑部分59和60。单元支撑部分59支撑一对左右支承16A,每一个支承16A支撑从带单元15的框架51延伸的支撑辊16的辊轴的左端和右端。导槽60A被形成在单元支撑部分60中(见图1),带单元15中的支撑支撑辊17的辊轴的左端和右端的一对支承17A被插入通过导槽60A。上述的状态表示带单元15被正常地安装在本体壳2中的状态。
在如上所述的正常的安装状态,每个杆71的上端从后侧抵靠带支撑辊16的支承16A。在线圈弹簧54的弹性力作用下,支撑辊16在带支撑辊16远离支撑辊17的方向(向前)上被推动,以致将张力施加到传送带18。
带张力释放部分(未显示)被安装在本体壳2中,当弹性地伸展线圈弹簧54时,带张力释放部分在启动时缩回杆71的上部,以允许支承16A的通过。
同时,金属框架58被设置在本体壳2内部,以致分别覆盖处理盒26和带单元15的左右侧面。多对单元支撑部分59和60被分别设置在框架58的前后部分,如图1所示。在后侧的单元支撑部分60具有开放上部,可转动地支撑在后侧的带支撑辊17的端部的支承17A被适配,如图5A所示。当支承17A用张力机构保持时,支撑辊17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在前侧的单元支撑部分59具有作为在一定高度的水平面59A的顶面的一部分。支承16A被布置在水平面59A上,以使得在高度方向上带支撑辊16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在前侧的单元支撑部分59的水平面59A允许带支撑辊16的纵向位移。
框架58设置有多对对应于各自的转印辊19的左右支承构件63L和63R,用来在左右侧支撑转印辊19的辊轴19A,如图1到图3所示。每个支承构件63L和63R具有上部开放的支承槽64,利用支承槽64,辊轴19A的端部从上面被安装,以使得辊轴19A被可转动地支撑。引导面65被形成在支承槽64的开口边缘,辊轴19A被引导入其中。支承构件63L和63R的左侧的支承构件显示在图3中,也就是说,63L由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附接到框架58,以能够具有垂直位移。同时,相对于框架58的纵向和横向,它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弹簧66被附接在支承构件63L的下面部分,以使被弹簧66向上推动。
在图右侧的支承构件63R由导电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并且,被附接到固定在框架58上的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构件67,以被允许具有垂直位移。同时,在纵向和横向,相对于绝缘构件67,它被保持在适当的位置。具有导电性的弹簧66被附接到在右侧的右支承构件63R的下面部分,从而被向上推动。弹簧66的下端与电极板68的一端连接。电极板68的另一端从框架58向外延伸,与设置在本体壳2内的转印偏压施加单元(未显示)连接。经由电极板68,弹簧66,和支承构件63R,转印偏压施加单元被电气连接到转印辊19,因此在成像过程中,转印偏压被施加在转印辊19和感光鼓31之间。
感光鼓31包括从鼓体的两端延伸的鼓轴31A,如图3所示。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各支承体80绕鼓轴31A的各自的端部的外周可转动地设置。框架58包括对应于各个感光鼓31在左右侧的鼓定位槽81。当每个左右鼓定位槽81与支承体80适配时,相对于框架58鼓轴31A被可转动地支撑在适当的位置。鼓轴31A连接到本体壳2内的齿轮机构(未显示),并且感光鼓31被马达(未显示)的动力驱动。
实施例结构具有在本体壳2中保持四个处理盒26的框架111。参考图6,由框架111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110和那四个处理盒26可以被从形成在本体壳2中的开口2A拆卸。为了拆卸传送带18,前盖3被打开,如图2所示,并且,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10被拉出,以经由开口2A可以通向带单元15。
在图像形成单元110从本体壳2中被拆卸的状态下,经由开口2A,带单元15相对于本体壳2可被拆卸,如图7和8所示。在示例结构中,结合有带单元15的引导构件101在比传送带18更接近开口2A的位置。将图像形成单元110拉出,允许容易的经由开口2A通向引导构件101。因此,当握持引导构件101时,带单元15可以容易地从本体壳2被拆卸。
参考图5A,枢轴105被设备主体左右侧的一对支撑部分103中的一个支撑在不同于支撑辊17的旋转轴的位置,该位置对着设置有与带单元15结合的引导构件101的一侧。枢轴105平行于支撑辊17的旋转轴延伸,且具有支撑在该对支撑部分103的左右两端的后下部分。在示例结构中,当带单元15相对于枢轴105被枢轴地翻转,同时提起引导构件101,如图5B所示时,支撑辊17的旋转轴(辊轴)和支承17A向上移动通过单元支撑部分60的导槽60A,以使得带单元15被允许从安装位置被拆卸。
同时,带单元15插入穿过开口2A,允许后部支撑辊17的两端的支承17A与单元支撑部分60的导槽60A啮合,且在前支撑辊16的两端的支承16A被放置在单元支撑部分59上,以将带单元15安装到本体壳2中。通过安排在纵向的单元支撑部分59和60,使带单元15保持在水平状态成为可能。在上述的处理中,每个转印辊19的辊轴19A的两端部分被引导进入形成在支承构件63L和63R的支承槽64,从而与之适配。这个使各个转印辊19在纵向上定位成为可能。
然后,图像形成单元110被可滑动地放置在内部,以在带单元15的上方安装各个处理盒26。鼓轴31A两端的支承主体80被与框架58的各个鼓定位槽81适配,以使得感光鼓31相对于框架58定位。当转印辊19抵抗由弹簧66施加的推动力,被感光鼓31向下压时,转印辊19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定位。
在上述结构中,带单元15与引导纸张的引导构件101结合,带单元15可相对于拾取辊10移动,并且相对于本体壳安装和/或拆卸。当引导纸张到传送带18的引导构件101以及带单元15被结合时,引导构件101和传送带18的定位的准确度可以被有效地改善。当带单元15安装或拆卸时,引导构件101起握持部分的作用。因此,结合的引导构件101和带单元15可以被安装到本体壳上或从本体壳上拆卸,作为相对于排出机构的可移动单元。这使得带单元15的容易安装或拆卸以及维修操作的改善成为可能。
引导构件101的一部分作为覆盖传送带18的传送表面18A的盖子构件,以防止操作者的手和传送带18之间的接触。引导构件101延伸到比传送带18更接近开口2A的位置,其变得比传送带18更接近开口2A。这个使在带单元15的拆卸期间允许容易接近到引导构件101成为可能。带单元15可以被安装而不需要操作者的手深的插入。因此,带单元的安装或拆卸可以被容易地执行。
枢轴105被设备的支撑部分103支撑在不同于支撑辊17的旋转轴的位置,该位置对着结合有带单元15的引导构件101被设置的一侧。带单元15枢轴地绕枢轴105被操作,从而从设备拆卸。因此,带单元15可以通过操作引导构件101被容易地拆卸。
在本体壳2中,形成在支撑多个盒的框架111上的图像形成单元110被可拆卸地保持在框架111,并且被允许从本体壳2被拉出。上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10可以从形成在本体壳2的开口2A被拆卸。在图像形成单元110从本体壳2被拆卸时的状态,带单元15可以经由开口2A相对于本体壳2被安装或拆卸。这个使独立于图像形成单元110执行带单元15的维护成为可能,且利用开口2A来用于两单元的安装或拆卸。
在实施例结构中,纸张馈送盘7被允许从本体壳2的一侧表面(也就是说,前表面侧)被拉出。能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本体壳2的开口2A的前盖3被设置在另一侧表面(前表面),纸张馈送盘7从那里被拉出。因此,带单元15被允许经开口2A被安装或拆卸。上述结构允许带单元15的安装和纸张馈送盘7的撤回从相同侧被执行,产生可想象的便利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结构将参考图9到图12被描述。
示例结构是利用中间转印带86的中间转印串联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80。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那些相同的结构元件将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因此解释被省略。
激光打印机80包括可安装在本体壳2上和从本体壳2可拆卸的带单元81。带单元81具有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带框架82,带框架82具有大致三角形侧视图。带支撑辊83,84和85被分别设置在带框架82的前端,后端和下端,中间转印带86在它们之间延伸。四个转印辊19被放置在带框架82的顶面上。相对于中间转印带86,与带框架82的下端的带支撑辊85相对的第二转印辊87被设置在带单元81的下面部分。第二转印偏压被施加在第二转印辊87和带支撑辊85之间。在激光打印机80中,由四个感光鼓31产生的色粉图像用四种颜色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6上,随后,当通过第二转印辊87和中间转印带86之间的压力接触位置时,转印在中间转印带86上的色粉图像被进一步转印在纸张4上。中间转印带86起传送带的作用,用第二转印辊87握持纸张4,以使纸张4在带运送方向被传送并且在那上面转印色粉图像。
在本体壳2中的框架(未显示)设置有一对在前后侧的单元支撑部分用来在前后侧分别支撑带支撑辊83和84。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只显示了支撑支撑辊84的单元支撑部分59,且支撑支撑辊83的单元支撑部分没有被显示。然而,示例可以具有与图1中显示的单元支撑部分60相同的结构。框架在左右侧也被设置有一对对应于转印辊19的支承构件,用来支撑转印辊19的辊轴19A。图9的示例显示那些支承构件之一,也就是说,只有支承构件63L。
在图11所示的实施例结构中,带单元81与引导纸张的引导构件121结合。参考图12,引导构件121和带单元81可以相对于拾取辊10一起移动,并且相对于本体壳可被安装和/或拆卸。当引导纸张到中间转印带86的引导构件121与带单元81结合时,引导构件121和中间转印带86的定位的准确度可以被提高到较高的程度。此外,在带单元81的安装或拆卸中,引导构件121的一部分被允许起握持部分作用。这个使结合的引导构件121和带单元81相对于本体壳2的安装和拆卸成为可能。
相对于第二转印辊87,引导构件121沿传送方向朝向中间转印带86的上游延伸。这个可以省去为了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定位握持位置而接近绕中间转印带86的传送表面的区域的需要。因此,传送表面上的干扰不太可能,因此对传送带设置更多保护。
参考图10,开口2A被形成在本体壳2的一部分中。参考图12,带单元81相对于本体壳经由开口2A被可拆卸地设置。引导构件121被安排在比中间转印带86更接近开口2A的位置。当引导构件121比中间转印带86更接近开口2A时,接近引导构件121被改善,因此使它比较容易的用来连接和/或拆卸带单元81。带单元81可以被容易地安装,而不需要如此深的插入操作者的手。这个使容易地执行带单元的安装或拆卸成为可能。
由支撑多对处理盒26的框架111形成的图像形成单元110被框架111可拆卸地保持,并且允许从本体壳2拉出。图像形成单元110被允许通过开口2A安装到本体壳2上或从本体壳2上拆卸,如图10所示。如图10所示,在图像形成单元110被从本体壳2中拆卸的状态下,经由开口2A,带单元81相对于本体壳2被可拆卸地设置,如图12所示。带单元81可能独立于图像形成单元110被维护,从而利用开口2A进行图像形成单元和带单元各自的安装或拆卸。
在实施例结构中,纸张馈送盘7可以从本体壳2的一侧表面(也就是说,前表面侧)被拉出。用来打开和关闭形成在本体壳2的开口2A的前盖3被设置在一侧表面(前表面),纸张馈送盘7从那里被拉出。带单元81可以经由开口2A被可拆卸地设置在一侧表面。带单元81的拆卸和纸张馈送盘7的撤回可以被从相同侧完成,导致结构具有提高的便利。
这里描述的带单元和引导构件的结合可以被形成,作为带单元(例如,框架)和引导构件的部分的一体模制的产品。换句话说,通过将独立的引导构件固定到带单元(例如,框架)的部分,它可能被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壳,该本体壳容纳用来存储记录介质的存储部分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壳内用来排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所述记录介质;引导由所述排出机构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朝向预定方向的引导构件;和朝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分传送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带单元;所述带单位进一步包括框架部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上的多个支撑辊,以及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支撑辊之间延伸用来传送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所述记录介质;以及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带单元被结合在一起,并且相对于所述本体壳可附接且可拆卸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的一部分覆盖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壳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开口,且所述带单元经由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本体壳可附接且可拆卸地设置;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安排在比所述传送带更接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向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鼓和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壳内的所述带单元的上方,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安排成通过形成在所述本体壳中的开口附接到所述本体壳上和可从所述本体壳被拆卸。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壳一侧表面的用来存储所述记录介质的存储构件被设置成可以被拉出,且允许打开和闭合形成在所述本体壳中的所述开口的盖子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存储器构件从那里被拉出的所述一侧表面上。
7.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壳,该本体壳容纳用来存储记录介质的存储部分,和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设置在所述本体壳内用来排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所述记录介质;引导由所述排出机构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朝向预定方向的引导构件;以及朝向所述图像形成部分传送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所述记录介质的带单元,所述带单位进一步包括框架部分,设置在所述框架部分上且具有各自的从所述框架部分横向延伸的旋转轴的多个支撑辊,以及在所述支撑辊之间延伸用来传送由所述引导构件引导的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带;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壳一侧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在定位状态下可转动地支撑所述支撑辊的旋转轴,其中所述引导构件和所述带单元被结合在一起,并且相对于所述本体壳可附接且可拆卸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单元在与所述引导构件被设置的一侧的相反的端部设置有枢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壳中的可枢轴转动地支撑所述枢轴的支撑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的一部分覆盖所述传送带的传送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壳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开口,且所述带单元经由所述开口相对于所述本体壳可附接且可拆卸地设置,以及所述引导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被安排在比所述传送带更接近所述开口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构件向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鼓和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单元设置在所述本体壳内所述带单元上方,且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被安排成通过形成在所述本体壳上的开口附接到所述本体壳上和可从所述本体壳上被拆卸。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壳的一侧表面的用来存储所述记录介质的存储构件被设置成可以被拉出,且允许打开和闭合形成在所述本体壳中的所述开口的盖子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存储器构件从那里被拉出的所述一侧表面上。
全文摘要
一种激光打印机具有一形成在它的前表面侧的开口,以及用来打开和关闭开口的前盖。在前盖被打开的状态时,经由开口,带单元相对于本体壳被可拆卸地设置。用来引导纸张的引导构件被设置在带单元的前面。带单元与引导构件结合,被设置成相对于本体壳可被安装和拆卸。
文档编号G03G21/16GK1920693SQ20061012614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25日
发明者中野宏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