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弹片 装置的承接装置用以承接灯管,灯管通过承接装置内的弹片装置与电路板电 连接。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液晶电视(LCD TV)厂在组装LCD灯管时,都是在灯管端末以人 工焊接线材方式连接,而在线材的另一端则组装于公側连接器后,透过公侧 连接器再与位于电路板上的母侧连接器电连接之后,可以达到电源导通,并 使灯管可以发光。
然而,在传统LCD灯管组装的过程中,由于灯管与公側连接器、及公 侧连接器与母侧连接器之间均以人工焊接、在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线材的焊 接,然而在人工焊接过程中,容易有焊渣残留在线材的连接点上,使得整个 背光模块的电压不稳定、且背光模块品质较不稳定。此外,此种背光模块组 装灯管时,需耗费时间及成本在焊接公側连接器、母側连接器及电路板之间 的线材上,因此,成本须要花费较多。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实用新型背景中,传统組装灯管时,人工焊接线材与灯管所 造成品质不稳定性等所产生的诸多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 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以降低組装成本以及增加元件品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灯座承接装置,承接装 置由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构成,且以掀盖方式连接,因此可以减少元件及組 装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 目的在于通过设置于承接装置内的弹片装置,用以电 性连接灯管与电路板,以节省人工焊接线材的成本以及耗费时间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卡钩与定位柱的承接装置,以固定
在电路板上方,使得承接装置可以承载设置于承接装置上的灯管的重量,以 改善灯管的重量完全由焊锡承载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更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接脚的承载装置设置于电路板内, 使其与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具有 灯管芯材的灯管;承接装置,具有上壳体、下壳体及一弹片,其中上壳体与 下壳体以掀盖方式连接;在上壳体的两侧側边具有卡扣,卡扣的内侧的相对 側边具有第一突部,在卡扣的外侧具有第二突部;下壳体的前端具有开口, 用以承接灯管,且在下壳体的相对側边具有破孔结构、及弹片装置设置于下 壳体的壳身内;及电路板,设置于承接装置下方。当灯管设置于下壳体的开 口时,当上壳体与下壳体压合,位于上壳体两侧侧边的卡扣的第一突部压迫 弹片装置的顶端,并施予 一压力,使得弹片装置受力而夹合灯管的灯管芯材, 由此灯管可与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一个弹片装置而达到灯管与电路板的 电连接,不但是可以确保装置的品质稳定性之外,也可以节省组装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B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弹片装置与电路板电连接示意图; 图3A至图3B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灯管、承接装置与电路板固定的 示意图4A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灯管、承接装置、弹片装置及电路板其分 解结构的相对位置示意图4B为灯管设置于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灯管与承接装置结合的连续示意图。
主要部分的代表符号
1 承接装置
10 上壳体
101第一沟槽
104 卡扣
1042第一突部
1044倾斜面
106 第二突部
20 下壳体 20A下壳体前端 20B下壳体后端
202 开口 204挡板 2042开口
206 第二沟槽 208破孔结构 210空隙 2002第一固定结构 2004第二固定结构
30 连接结构
40 连接结构
50 灯管
52 灯管主体
54 灯管芯材
60 弹片装置
61 固定孔
62 第一弹片元件 622 pq部分
624折弯部分
626接脚
64 第二弹片元件
642 开口
644 连接部
66 薄片
662 固定孔
70 固定元件
72 固定孔
80 电路板
802 第一破孔 804第二破孔 806第三破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外,本 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在其它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限 定,其以之后的专利范围为准。
近年来为了避免人工焊接线材与灯管时,所造成品质不稳定性及降低组 装成本的考量,故将传统的背光模块设计成只需要一个灯管承接装置,即可
达成支撑灯管并且导通灯管与电路板而达到发光的目的。
如图l所述,其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承接装置1的示意图。首先, 承接装置1是由上壳体IO与下壳体20构成且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上壳体10 以掀盖方式与下壳体20连接。上壳体10具有第一沟槽101 ,在第一沟槽101 的两侧具有至少一卡扣104,卡扣104为一阶梯状,其目的是为了与下壳体 20卡合。卡扣104的内侧的相对侧面具有第一突部1042,其中第一突部1042 具有一倾斜面1044,此倾斜面1044与设置在下壳体20内的弹片装置60的 顶端接触,使弹片装置60可受到一向下的压迫力。另外,在卡扣104的外 侧侧边具有第二突部106。
同样请参阅图1,其为承接装置1的下壳体20的前端20A具有一开口 202,其依序在下壳体20的壳身内具有设置开口 2042的挡板204及第二沟 槽206,其中开口 202用以承接LCD灯管50的部分主体52,此开口 202的 形状,可以是U型也可以是其它配合设计的形状。挡板204则设置在下壳体 20内,及第二沟槽206设置于下壳体20的后端20B。另外上壳体IO,与下 壳体20通过连接结构30、 40连接,连接结构30、 40具有可挠性。此外, 连接结构30、 40与上壳体10及下壳体20可以一体成型方式制作,以减少 制作成本及组装成本。
另夕卜,具有开口 2042的挡板204设置于下壳体20的开口 202及第二沟 槽206之间,其开口 202的大小及高度是配第二沟槽206的开口 2062,这是 为了在后续承接灯管50时可以有一个固定、且一致性的高度,使得灯管50
可以固定在承接装置l上。另外,在挡板204与第二沟槽206之间具有一空 隙210,此空隙210是用以置放弹片装置60。
请参考图2A,弹片装置60可分为第一弹片元件62及第二弹片元件64。 第一弹片元件62与第二弹片元件64成垂直形状,第一弹片元件62的上半 部形状为似英文字母小写"p"及"q,'、并且为阶梯状的两片金属片,其相对置 放的形状即为似英文字母小写"p"及"q",即为"pq"形状622,且第一弹片元 件62与薄板66固接,即"pq"的折弯部分624与薄板66接合。其薄板66是 用以连接、并固定第一弹片元件62及第二弹片元件64。另外,弹片装置60 还包含第二弹片元件64,其中第二弹片元件64的前端具有开口 642,在开 口 642的两侧分别具有连接部644,此连接部644是用以与电路板80电连接, 还可以与其它电子元件电连接。因此,第一弹片元件62的折弯处624与薄 板66接合,也设置在第二弹片元件64内,并与第二弹片元件64卡合。
另外,为了要将弹片装置60固定在电路板80上,将固定元件70与弹 片装置60的薄板66固定(即垂直方向),并利用固定元件70上的固定孔72 与弹片装置70中薄板66上的固定孔662连接固定,且将弹片装置60以是 适当方式,例如,螺丝、焊接或是其它可以卡合的结构,固定于电路板80 特定的线路上,而完成电连接(即如B图2B所示)。
另外,图3A及图3B表示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 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表示灯管与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与图1所述的承接装置1的结构的差异性在于,在承接装置1的下壳 体20的底部具有第一固定结构2002例如,卡钩及第二固定结构2004,例如 定位柱,其中卡钩2002与定位柱2004可设置于下壳体20底部的四个角落, 或者是四个侧边。在此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结构2002及第二固定结构2004 无论是设置在承接装置1的下壳体20底部的四个角落或是四个侧边,其目 的都是通过卡钩2002与定位柱2004与具有第一破孔802及第二破孔804的 电路板80结合,将承接装置1固定在电路板80上。
因此,如图3B所示,当承接装置1置放在具有第一破孔802及第二破 孔804电路板80上时,其承接装置1的卡钩2002可对准并置入第一破孔802 内,利用卡钩2002与电路板80卡合。而承接装置1的定位柱2004同样对 准并置入电路板80的第二破孔804,而固定在电路板80上。另外要说明的 是,在本实施例中,弹片装置60具有第一弹片元件62,因此,当弹片装置
60組装于承接装置1时,第一弹片元件60的接脚644可对准并置入电路板 80上的第三破孔806内,且可以焊接的方式,将接脚644焊接且固定于电路 板80内,且达到电连^J妾的目的。因此,当灯管80的灯管芯材(未表示)与弹 片装置50夹合时,通过弹片装置60的接脚626连接,而达到与电路板80 电连接的目的。另外,也可以解决灯管的重量完全需要靠焊锡承载的缺点。
因此,根据以上所述可以得知,相比较于图2B中具有第一弹片元件62 及第二弹片元件64的弹片装置60,图3B中的弹片装置60只需一个弹片元 件62的接脚626即可达到电连接以及固定于电路板80上的效果,因此在组 装上更具有便利性。
请参考图4A及图4B,表示灯管、承接装置、弹片装置及电路板的相对 位置示意图。将承接装置1放置于組装好弹片装置60的电路板80,弹片装 置60的第一弹片元件62的"pq"部分622,可插入下壳体20的挡板204与第 二沟槽206之间的空隙210中(此空隙210在设计承接装置1时需预留,用 以与弹片装置60組装)。另外,弹片装置60的第二弹片元件64的连接部644, 在与承接装置1组装之后,暴露出承接装置1的下壳体20底部。
灯管50具有灯管主体52以及灯管芯材54。接着,将灯管50的主体52 设置于承接装置1的下壳体20的开口 202上、且灯管50与灯管芯材54的 接面与具有开口 202的挡板204接触,因此,灯管芯材54可以穿过挡板204 的开口 2042及弹片装置60的"pq"部分622中间微小空隙,然后部分灯管芯 材54会暴露且设置在第二沟槽206内。因此,如图4B所示,当承接装置l 的开口 202承接灯管50时,其灯管50的部分主体52是在承接装置1的开 口 202上,而灯管芯材54的部分则穿越过具有开口 2042的挡板204、弹片 装置60的"pq"部分622的微小空隙、且暴露及置放在第二沟槽206内。
参考图5及图6,其表示灯管设置于承接装置之后,进行电连接的连续 示意图。图5及图6根据图4B所迷的结构的连续动作,首先,将上壳体IO 以覆盖方式朝向下壳体20压合,上壳体10的卡扣104内側的第一突部1042 的倾斜面1044压迫弹片装置60的"pq"部分622的顶端,使得弹片装置60 的"pq"部分622受到一压迫力向内紧缩,这意指弹片装置60受到向下的压 力,弹片装置60是做成折弯的结构而具有一些弹性,因此当承受压力时, 在"pq"部分622会向下移动,因而导致于"pq"部分622之间的空隙缩小,使 得灯管50的灯管芯材54可通过弹片装置60的"pq"部分622缩小的空隙而200620149921.5
说明书第7/7页夹合。
接着参考图6,当上壳体10持续与下壳体20压合时,上壳体10的卡 扣104的第二突部106可与下壳体20的破孔结构208卡合,即表示灯管50 的灯管芯材54已与弹片装置60夹合。也由于弹片装置60的第二弹片元件 64与电路板80连接,因此,当灯管50的灯管芯材54与弹片装置60夹合时, 也同时与电路板80产生电连接。
ii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灯管,具有一灯管芯材;一承接装置,具有一上壳体、一下壳体及一弹片装置,该上壳体具有一卡扣,该下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用以承接该灯管及该弹片装置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及一电路板,与该弹片装置电性连接;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卡扣压迫该弹片装置,使该弹片装置与该灯管芯材夹合,由此该灯管与该电路板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利用一连接结构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具有可挠性。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接装置的该上壳体,该下壳体及该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弹片装置具有一连接 部延伸并暴露出该承接装置的 一底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位于该上壳体的 两侧侧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的内側具有一第 一突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部具有一倾斜 面,使在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第一突部的该倾斜面压迫该弹片装 置的一顶端,并给予该弹片装置一压力,使该弹片装置可向内夹合。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的相对外侧具有 一第二突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破孔结构 位于该下壳体的一上端且在相对側面上,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 卡扣的该第二突部与该破孔结构卡合。
11. 一承接装置,适用于耦接一灯管,其特征在于,该承接装置包含: 一上壳体,具有一卡扣;及一弹片装置;及一下壳体,具有一开口,该开口 用以承接该灯管,该弹片装置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 合时,该卡扣压迫该弹片装置,使该弹片装置与该灯管的芯材夹合。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 体利用一连接结构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具有可 挠性。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承接装置的该上 壳体,该下壳体及该连接结构为一体成型。
15.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片装置具有一 连接部延伸并暴露出该承接装置的 一底部。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位于该上壳 体的两側侧边。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的内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突部。 .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部具有一倾斜面,使在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第一突部的该倾斜面压迫该弹 片装置的一顶端,使该弹片装置可以向内夹合。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的相对外侧 具有一第二突部。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破孔 结构位于该下壳体的一上端且在相对侧面上,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 时,该两个卡扣的该第二突部与该破孔结构卡合。
21. —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灯管,具有一灯管芯材; 一承 接装置,具有一上壳体、 一下壳体及一弹片装置,该上壳体具有一卡扣,该 下壳体具有一开口及一第一固定结构,该开口用以承接该灯管及该弹片装置 设置于该下壳体内;及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破口及一第二破口,该第一破 口用以承接该第一固定结构;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卡扣压迫 该弹片装置,使该弹片装置与该灯管芯材夹合,由此该灯管与该电路板电性 连接。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接装置的该下 壳体还包含一第二固定结构,且与该第二破口卡合以固定于该电路板内。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结构为 定位柱。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卡钩。
25.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接脚设置在该电路板内,且与该电路板电连接。
26.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体利用一连接结构连接。
27.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挠性。
28.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体的两侧侧边。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有一倾斜面的一第一突部,使在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第一突部 的该倾斜面压迫该弹片装置的一顶端,并给予该弹片装置一压力,使该弹片 装置可向内夹合。
30.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卡扣的相对外侧 具有一第二突部。
31.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破孔结构 位于该下壳体的一上端且在相对侧面上,当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压合时,该 卡扣的该第二突部与该破孔结构卡合。该第一固定结构为 该弹片装置具有一 该上壳体与该下壳 该连接结构具有可 该卡扣4立于该上壳 该卡扣的内側包含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承接装置,其具有灯管芯材的灯管;承接装置,具有上壳体、下壳体及弹片装置,其中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一连接结构以掀盖方式连接;上壳体具有卡扣;下壳体的前端具有开口,用以承接灯管,弹片装置设置在下壳体内,当上下壳体压合时,该卡扣压迫该弹片装置,使该弹片装置与灯管的芯材夹合,并完成电连接。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1015019SQ20062014992
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3日
发明者吕绍安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