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01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旨在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背光 模块中,并可提高该背光模块辉度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带有侧光照明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并 且亮度均匀,因此于笔记本计算机、车栽显示器、手机等领域有广泛 应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一个能将分散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成均 匀平面光源的光学机构。随着液晶显示器应用领域的拓展,对以导光
板为主的背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于高亮度、低成本、 低能耗、轻薄化等。
如图1所示,目前传统的背光模块1包括光源10、导光板12、数 枚光学膜片以及显示面板14,根据功能不同,光学膜片分别有反射 片11以及扩散片13。其中反射片11将未被散射的光线再导入导光板 12中,扩散片13使光线形成漫射而均匀扩散,消除导光板12上微结 构形成的亮区。
其中,导光板12的主要功能是藉由光散乱原理将光源10入射的 直进光转换成垂直平面光线,但为了达到散射均光的效果,通常于扩 散膜片13与显示面板14之间会加设有二张增光膜片15,并于各增光 膜片15上板面设有光学结构151(光学结构呈连续锯齿沟槽状),以散射 均光的效果;然而,另外增加增光膜片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成本,且导 光板12内的导光是全反射所造成的,由导光板12射出的光线并无法 完全分布整个导光板12的板面。
故有另一习有导光板结构,如图2所示,该导光板12直接在上、 下板面建构有呈连续锯齿沟槽结构121,其设于导光板12上、下板面的沟槽121分别成X、 Y方向排列,例如设于上板面的沟槽121成垂 直排列,而下板面的沟槽121则形成水平排列,让光源10入射的直进 光经过导光板12转换成垂直平面光之后,再经过导光板12板面的沟 槽121使光线在X、 Y方向集光并调整光线发散角度,并具有聚光及 增光的功效;然而,该导光板各沟槽121截面具有一顶角A,如图3 所示,该顶角A为90度,且特别是位于垂直排列的沟槽121上,使射 入导光板的光线经由各沟槽121后,无法得到较佳的辉度表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并可
提高该背光模块辉度的导光板。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 一与该入 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光源设置于对应 该入光面的一侧,该底面及出光面建构有复数沟槽,该底面及出光面 的沟槽分别成X、 Y方向排列;其中该底面或出光面一面的沟槽成垂 直排列,而成垂直排列的沟槽截面具有一顶角B,各沟槽中顶角B取 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当应用于背光模块 中可提高该背光模块的辉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种可应用于背光模块中, 并可提高该背光模块辉度的导光板。


图l为习有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2为另一习有背光模块的侧枧示意图3为图2中导光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导光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导光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号i兌明
背光模块l 光源IO
反射片ll 导光板12
沟槽121 扩散片13
显示面板14 增光膜片15
光学结构151 导光板2
入光面21 底面22
出光面23 沟槽24
光源3 反射片4
光学膜片5 扩散片51
片棱镜片52 面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如图4所示,该导光板2的基本结 构组成如图4所示,其至少包含有入光面21、 一与该入光面21相交的 底面22,以及一与该底面22相对的出光面23,而光源3设置于对应该入 光面21的一侧,该底面22及出光面23建构有复数沟槽24,该底面22及 出光面23的沟槽分别成X、 Y方向排列,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底 面22的沟槽24成水平排列,而出光面23的沟槽24则形成垂直排列。
本案重点在于各沟槽24截面具有一顶角B,同时参阅图5所示, 该出光面23的各沟槽24中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 不等于90度,使光源3的光线经由各沟槽24后,可具有较佳的发射角度; 当然,该出光面各沟槽截面的顶角B的取值范围亦可以为60度《B《140 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该背光模块至少包含有上述的导光板2、光源3、反射片4、复数光学 膜片5以及面板6,该光源3设置于对应导光板入光面21的一侧,该光源3可以为线光源或点光源(如图7所示),反射片4则设于导光板2下方,复 数光学膜片5以及面板6则依序设于导光板2上方,其中各光学膜片可以 为一片棱镜片52、扩散片51,该光源3的光线经由导光板的备沟槽24的 折射作用后,可具有较佳的发射角度,以提高该整体背光模块的辉度。
如图7及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出光面23的沟槽24成水平排 列,而底面22的沟槽24则形成垂直排列,底面22各沟槽24中顶角B的取 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使光源3的光线经由各 沟槽24后,可具有较佳的发射角度;当然,该出光面各沟槽截面的顶 角B的取值范围亦可以为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较佳可行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 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凡与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 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导光板,其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底面及出光面建构有复数沟槽,该底面及出光面的沟槽分别成X、Y方向排列;其特征在于该底面或出光面至少一面的各沟槽截面具有一顶角B,各沟槽中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的 各沟槽成垂直排列,而出光面的各沟槽则形成水平排列,其 底面各沟槽截面的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 顶角B不等于90度。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面 各沟槽截面的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 B不等于90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的 各沟槽成水平排列,而出光面的各沟槽则形成垂直排列,其 出光面各沟槽截面的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 140度, 而顶角B不等于90度。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各 沟槽截面的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 不等于90度。
6、 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其 特征在于,其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 一与该入光面相 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该底面及出光面 建构有复数沟槽,该底面及出光面的沟槽分别成X、 Y方向 排列;该底面或出光面至少一面的各沟槽截面具有一顶角B, 各沟槽中顶角B的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 等于90度;该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设置有光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 板上方设置复数光学膜片及面板。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光学 膜片为一片棱镜片、扩散片。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 板下方设置有一反射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光源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的一侧,该底面及出光面建构有复数沟槽,该底面及出光面的沟槽分别成X、Y方向排列;其中该底面或出光面一面的沟槽成垂直排列,而成垂直排列的沟槽截面具有一顶角B,各沟槽中顶角B取值范围60度≤B≤140度,而顶角B不等于90度,当应用于背光模块中可提高该背光模块的辉度。
文档编号G02B6/00GK201083843SQ20072016923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6日
发明者张俊彬, 陈树盛 申请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