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驾驶员专用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驾驶员专用镜片技术领域本产品涉及的是一种镜片,具体的说是一种驾驶员专用镜片。 技术背景现在驾驶员在开车时会遇到如下问题1、 白天晴天太阳光很强的时候,驾驶员迎着强光开车时,不可以清楚的看 到各个方位及周边的路况,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夜间两车对面相遇时对面相向 开来的汽车射出的远车灯光,使驾驶员出现眼晕及前面出现盲点,不能清楚的 看请前方路况及前车辆的情况,也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在出隧道口时,也会猛 然出现强光,给驾驶员造成不适。2、 在夜间驾驶或白天阴天光线暗时,路况及车身周边光线较暗时该区域给 驾驶员带来视觉感官不佳;在夜间或周边光线暗时两车相向对开时,由于两车 都会打开汽车大灯,当两车擦肩而过时前面瞬间会出现一片暗光区,使驾驶员 不能清晰的观察到周边的路况,容易出事故;当汽车进隧道时,眼前会出现一 个暗光区,使驾驶员不能清晰的观察到隧道内周边路况。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驾驶员专用镜片,通过 在镜片上分别设置挡强光区、混合过渡区、增光区来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驾驶员专用镜片,在镜 片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区域,分别为挡强光区、混合过渡区、增光区。所述的增光区和挡强光区总面积要大于混合过渡区。所述的混合过渡区上下宽度为小于20mm。所述的挡强光区的透视率是T小于等于5(^;增光区的透视率是T大于 50%;混合过渡区的透视率在挡强光区和增光区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员专用镜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挡强光区的功能,白天晴天太阳光很强的时候,挡强光区可以过滤强光, 可阻挡强烈的太阳光,驾驶员配带后迎着强光开车时,不会被阳光剌眼,可以 清楚的看到前方及周边的路况,2),夜间两车对面相遇时该挡强光区可以过滤 对面相向开来的汽车射出的远车灯光,使该车灯强光变弱,可以避免驾驶员出 现眼晕及前面出现盲点,可以清楚的看清前方路况及前车辆的情况。3)在汽车 出隧道时眼前出现一个强光区,该镜片的挡强光区可过滤降低强光,使驾驶员 能清晰的观察到周边路况,可大大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增光区功能1)在夜间驾驶或白天阴天光线暗时,路况及车身周边光线较 暗时该区域可增强视觉亮度,使驾驶员能清晰的观察到周边的路况。2)在夜间 或周边光线暗时两车相向对开时,由于两车都会打开汽车大灯,当两车擦肩而 过时前面瞬间会出现一片暗光区,这时该增光区可以很好的适当的调节增强这 一瞬间车周边出现的暗光区域,使驾驶员能清晰的观察到周边的路况。3)当汽车进隧道时,眼前会出现一个暗光区,该增光区会增强调节亮度使驾驶员能清 晰的观察到隧道内周边路况。混合过渡区的功能是在上述挡强光区及增光区的功能说明中提到夜间两 车对开,前方光线变化过程是正常到强到暗,还有汽车行驶进出隧道时前方光 线变化过程是正常到暗,暗到强,在这些汽车周边路况光度不断变化时,镜片 的挡强光区和增光区调节驾驶员的视觉感官时,过渡区的功能作用是调节过渡, 调节使驾驶员的视觉感官有一个接受适应过程,令驾驶员不会有不适或不舒服 的感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员专用镜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员专用镜片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员专用镜片,在镜片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区域,分别为挡光区l、混合过渡区2、增光区3。所述的增光区3和挡强光区1总面积要大于混合过渡区2。 所述的过渡区2上下宽度为小于20ram。所述的挡强光区1的透视率是T小于等于50%;增光区3的透视率是T等于50%;混合过渡区的透视率在挡强光区1和增光区3之间。
权利要求1、驾驶员专用镜片,其特征在于在镜片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区域,分别为挡强光区、混合过渡区、增光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员专用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强光区 域和增光区的总面积都要大于混合过渡区的面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驾驶员专用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 过渡区上下宽度为小于20mm。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驾驶员专用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强光区的透视率是T小于等于50%;增光区的透视率是T大于50%;增光 区的透视率大于挡强光区;混合过渡区的透视率在挡强光区域和增光区域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驾驶员专用镜片,在镜片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区域,分别为挡强光区、混合过渡区、增光区。本实用新型的驾驶员专用镜片,挡强光区是过滤相向行驶车的大灯强光辐射;混合过渡区,混合过渡区的上下宽度为小于20mm,调节过渡,调节使驾驶员的视觉感官有一个接受适应过程,令驾驶员不会有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增光区是使夜间使用相对路况的视觉清晰度有一定的提高。
文档编号G02C7/02GK201107488SQ20072017584
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2日
发明者贾本涛 申请人:贾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