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与采用该扩散片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11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与采用该扩散片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背光模组的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利用夹在液晶分子上电场强度的变化,改变 液晶分子的取向控制透光的强弱来显示图像。 一般来讲, 一块完整的 液晶显示面板必须有背光模块、偏光片、TFT(薄膜晶体管)下基板和 CF (彩色滤光板)上基板以及由两块基板组成的盒中填充的液晶分子 层构成。液晶基板本身不能发光,需要由背光源来提供光源。背光源 通常由背板、光源、扩散板、各种光学膜片组成。目前背光源一般分 为直下式和侧光式。在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中,采用冷阴极灯管为光 源。灯管平均地排布于背板上,光通过扩散板、扩散片等光学膜片使 得背光源均匀发光。传统扩散片采用在PET ( 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基材上涂布扩散粒子的方法制成,通过不同 粒子的大小、不同溶剂的调配来达到不同的穿透率和雾度。采用整面 涂布的方式使得整张扩散片获得均一的穿透率和雾度。但事实上由于灯管的发光特性,会造成距离灯管较近的区域亮度 高,而随着与灯管距离加大亮度将逐渐降低。当靠近到下一根灯管时, 亮度又会升高,由此会造成背光源形成亮暗分布不均的现象,影响了画面n口o质。目前现行一般会釆用穿透率较低的扩散片或扩散板来遮盖灯管的 亮带,或者增加灯管与扩散片之间的距离,由此会造成光能利用率的 下降和背光模组厚度增加的缺点。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通过扩 散片具有的两种不同穿透率,使扩散片在灯管正上方的区域穿透率低 于灯管之间对应的区域即发光交界区域的穿透率,使整个发光面均匀, 提高光使用效率并降低背光模组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扩散片,包括基材和涂布在所述基材 上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所 述第 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具有不同的穿透率。本发明的扩散片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用遮蔽物遮蔽基材上的一部分区域; 步骤二、在未遮蔽区域涂布第一种扩散粒子,形成第一扩散粒子区;步骤三、去处基材上的遮蔽物,并将涂布好的第一扩散粒子区用 遮蔽物遮蔽;步骤四、在上述去处遮蔽物区域涂布第二种扩散粒子,形成第二 扩散粒子区;步骤五、去处第一扩散粒子区上的遮蔽物。采用本发明的扩散片的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管和置于所述灯管 上方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包括基材和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扩散层, 所述扩散层包括第 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所述第 一扩散粒 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具有不同的穿透率。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位于所述灯管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扩散粒子 区位于两个所述灯管之间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的穿透 率低于第二扩散粒子区的穿透率。本发明的扩散片,通过在基材上涂布两种不同穿透率的扩撒粒子, 使背光源发光均匀,同时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并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 度。


图l是本发明的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扩散片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2(a)、 (b)、 (c)、 (d)、 (e)分别为扩散片的制造过程各步骤中的扩散片的示意图;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扩散片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发明的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扩散片包括 基材11和涂布在基材11上的扩散层12,所述扩散层12包括第一扩散 粒子区121和第二扩散粒子区122,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121和第二扩 散粒子区122具有不同的穿透率。基材最好选自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扩散粒子可采用有机透明粒子,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树脂等,直径在1 20um左右,溶剂可选用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无色透明材 料。扩散粒子相对结合剂的重量在150% 500°/。之间。通过粒子与所占 比重不同来达到不同的穿透率或雾度。扩散粒子所占比重越高,穿透 率越低、雾度越高。扩散层12厚度一般为20um,整个扩散片厚度为 100um 300um。图2是本发明的扩散片的制造过程示意图,图2(a)、 (b)、 (c)、 (d)、 (e)分别为扩散片的制造过程各步骤中的扩散片的示意图。本采用分段涂布方式。将扩散粒子在溶剂中搅拌均匀后涂布。该扩散片 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用遮蔽物131遮蔽基材11上的一 部分区域,如图2 (a)中所示;步骤二、在未遮蔽区域涂布第一种扩 散粒子,形成第一扩散粒子区121,如图2 (b)中所示;步骤三、去 处基材11上的遮蔽物131,并将涂布好的第一扩散粒子区121用遮蔽 物132遮蔽,如图2 (c)中所示;步骤四、在上述去处遮蔽物131区 域涂布第二种扩散粒子,形成第二扩散粒子区122,如图2 (d)中所 示;步骤五、去处第一扩散粒子区121上的遮蔽物132,形成如图2(e) 中所示的扩散片。根据本发明制造的扩散片,可应用于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图3 是采用本发明的扩散片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背光模组包 括本发明的扩散片1;多个灯管2,置于扩散片l的下方;背板3,置 于灯管2的下方。第一扩散粒子区121位于灯管2的正上方,第二扩散粒子区122 位于两灯管2之间区域的正上方,处于灯管2正上方的第一扩散粒子 区121的穿透率较低或雾度较高,而两灯管2之间区域正上方的第二 扩散粒子区122的穿透率较高或雾度较低,从而使灯管2通过扩散片1 的光均匀,避免了背光源形成亮暗分布不均的现象。第一扩散粒子区121与第二扩散粒子区122的穿透率差额根据使 用不同灯管数量,灯管的间距不同,可以选择穿透率相差5% 35%。采用本发明的扩散片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灯管2间距一般为 20~30mm,灯管2与扩散片l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 30mm。第一扩散 粒子区121与第二扩散粒子区122的扩散粒子可选择丙烯酸树脂,扩 散层12厚度约20um。较优选地,灯管正上方的第一扩散粒子区121 选择70%穿透率,第二扩散粒子区122选择90%穿透率,能有效提高 光利用率。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 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比如,因为 两灯管上方扩散板的亮度是随着与灯管的距离改变而改变,为达到更 好的效杲,可以采用扩散片上包括有多种扩散粒子的方案,比如有四 种扩散粒子区、七种扩散粒子区、甚至更多,使扩散片随之拥有渐变 的穿透率。这些修改或替换应该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扩散片,包括基材和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扩散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具有不同的穿透率。
2、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多个灯管和置于所述灯管上方的扩散 片,所述扩散片包括基材和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扩散层,其 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 区,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具有不同的穿透率。
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 粒子区位于所述灯管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扩散粒子区位于两 个所述灯管之间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的穿透 率低于第二扩散粒子区的穿透率。
4、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 粒子区的穿透率与第二扩散粒子区的穿透率的相差 5%~35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的扩散片。该扩散片,包括基材和涂布在所述基材上的扩散层,所述扩散层包括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所述第一扩散粒子区和第二扩散粒子区具有不同的穿透率。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扩散片的制造方法与采用该扩散片的背光模组。通过本发明的扩散片,使背光源发光均匀,同时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并降低了背光模组的厚度。
文档编号G02B5/02GK101216568SQ20081003245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9日
发明者李郑阳 申请人: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