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76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一 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 一 种较薄的液晶 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逐渐取代用于电脑的传统阴极射线管
(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装置,而且,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 轻、薄、小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 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 手才几、电 视及多种办公自动化与视听设备中。
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 一 下铁框1 0 、 一背光模组11 、 一邻近 该背光模组11设置的液晶面板1 3和 一 上铁框1 5 。该背光模组11 和该液晶面板13层叠夹i殳于该下寺失框10与该上4失框15之间。
该上4失框1 5包括 一 上底板1 50 、 一自该上底板1 50表面向下 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 一 侧壁1 52 。该第 一 侧壁1 52包括多个第一 卡槽156。该下铁框IO包括一 下底板100及自该下底板100向上延 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102。该第二侧壁102与该第 一侧壁154 相互垂直,其包括多个第二卡槽104。
该背光模组11包括一导光板112、 一光源115和 一胶框116。 该导光板112包括 一 入光面120 ,该光源11 5相邻该入光面120 。该 胶框11 6是 一 中空框架,其包括首尾相连的四第三侧壁1 60和一 支撑板1 62 。该支撑板1 62是自该四第二侧壁1 60内表面向内延伸 所形成的 一 矩形中空板,从而该胶框11 6以该支撑板1 62为界形 成 一 对应该液晶面泽反1 3的第 一 收容部分(未标示)和对应该背光 模组11的 一 第二收容部分(未标示)。该四第三侧壁1 60包括多个
3第 一卡块166和多个第二卡块164,其分别对应于该第 一卡槽156 及该第二卡槽104。
当该液晶显示装置1完成组装之后,该胶框116的第 一 卡块 1 66分别卡入该上铁框1 5的第 一 卡槽1 56 ,从而该上铁框1 5配合 该胶框11 6将该液晶面;f反1 3固定于该第 一 收容部分。该胶框11 6 的第二卡块164分别卡入该下铁框IO的第二卡槽104,从而该下 铁框IO配合该胶框116将该导光板112和该光源115固定于该第二 收容部分。
然而,该液晶面板1 3与该导光板112被该胶框11 6的支撑板 162隔开,从而产生 一 与该支撑板162厚度相等之间隙,该间隙 导致该液晶显示装置1的整体厚度增大,不符合该液晶显示装置 1薄型化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较厚的技术问题,有必要 提供 一 种较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多个挡块和 一 液晶
面板该导光板包括 一 出光面和多个缺口 。该多个挡块分别嵌
入该缺口 ,并与该出光面形成一收容空间。该液晶面板收容于
该收容空间并与该出光面相抵才妄,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至少一挡块和 一 -液
曰曰面板。 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至少 一 缺:该挡块通过该
缺固定于该导光+反。该液晶面氺反层叠于该出光面并与其相"t氐
接,且通过该挡块与该导光板组装为 一 体。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多个挡块嵌入导光板的缺口并 与导光的出光面形成 一 收容空间,该液晶面收容于该收容 空间而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相抵接,避免液晶面板与该导光板 之间产生间隙,从而减小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因此该液晶 显示装置较薄。


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与挡块的立体放大示 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完成部分组装后的立体放大示 意图。
图5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完成全部组装后的立体放大示 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沿VI-VI线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立体组装 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 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 一 背光模组20 、 一第 一 框架2 1 、 多个挡块24 、 一相邻该背光才莫组20的液晶面泽反25和 一 第二框架 26 。该第 一 框架2 1配合该第二框架26夹持收容该背光模组20 、 该多个挡块24和该液晶面板25 。
该第一框架21的材料是铝、铁等金属或其合金,其包括一 第 一 底板2 1 0 、自该底板2 1 0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 一 侧壁2 12和两 个相对的第二侧壁2 1 6 。该第二侧壁2 1 6具有凹凸变化的外形, 其分别包括向外突出的两个卡块2 1 8 。
该第二框架26的材料也是铝、铁等金属或其合金,其包括 一第二底板260 、自该第二底板260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三侧壁 262和两个相对的第四侧壁266。该第二底板260定义一显示窗口 267 。
该第三侧壁262和该第四侧壁266分别对应该第 一 侧壁2 1 2与该第二侧壁216。该第四侧壁266包括两个卡槽268,其分别对 应该两个卡块218。
该液晶面板25包括一显示区250和环绕于该显示区250夕卜围 的端子区252。该显示区250对应该第二框架26的显示窗口 267。
请参阅图3,是图2所示导光板与挡块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该背光模组20包括 一 导光板203和两个光源207 。该导光板203的 材料是压克力树脂(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者聚碳 酸酯(Polycarbonate, PC)等,其包括与该第 一 底板210平行的 一 出 光面232、与该出光面232相连的两个相对的入光面230和两个相 对的侧面23 8 。该两个入光面230分别对应该两个第 一 侧壁212 。 该两个侧面23 8分别对应该两个第二侧壁21 6 。该侧面23 8具凹凸 变化的外形,从而交替形成多个凸耳233和缺口 234。该光源207 相邻该入光面230。
该多个挡块24的材料是橡胶、塑料泡沫等具弹性的材料, 其分别对应于该多个缺口 234。该挡块24包括 一 卡合部240和与 该卡合部240相连的两个延伸部242。该卡合部240是一横截面为 台阶形的条状体,其包括一第 一 台阶表面243、 一平行于该第一 台阶表面243的第二台阶表面245和与该第二台阶表面245垂直 相连的背面246 。该两个延伸部242分另,J自该背面246垂直延伸而 成。
请参阅图4、图5及图6,图4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完成部 分组装后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完成 全部组装后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液晶显示装置沿 VI-VI线的剖面放大示意图。组装该液晶显示装置2的时候,首先 将该导光板203放置于该第一底板210的表面,将该光源207放置 于该第 一 侧壁212与该入光面230之间。该凸耳233和该缺口 234 分别对应该第二侧壁216的外凸和内凹部分。将该挡块24嵌入该 缺口 234,其卡合部240被相邻的凸耳233夹持而固定于该导光板 203,并且该挡块24的延伸部242稍稍突出于对应该凸耳233处的 侧面23 8,使得该挡块24整体夹持于该第 一框架21的第二侧壁216与该导光板203的侧面23 8之间,并且该挡块24直接与该第二 侧壁216相抵接,从而该导光板203与该第 一 框架21相互卡合固 定。并且,该挡块24的第 一 台阶表面243与该出光面232平齐, 该第二台阶表面245突出于该出光面232,以配合该出光面232形 成一收容空间(未标示)。
然后,将该液晶面板25置于该导光板203的出光面232并使 其位于该多个挡块24之间,从而该液晶面板25收容于该收容空 间,同时通过胶体将该液晶面板25固定于该第 一 台阶表面243 , 以消除该液晶面板25与该导光板203出光面232之间的间隙,该 光源207所发出的光线通过该导光板203射出后直接进入该液晶 面板25。 最后,将该第二框架26盖于该液晶面板25 ,并将该卡 块216对应卡入该卡槽268,从而该第 一框架21及该第二框架26 相互卡合固定,以将该背光模组20及该液晶面板25收容固定于 其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2通过多个挡块 24嵌入该导光板203以配合该导光板203形成 一 收容空间,使该 液晶面板25收容于该收容空间而与该出光面232相抵接,从而避 免于该液晶面板25及该导光板203之间产生间隙,使得该液晶显 示装置2的厚度较小从而其较薄,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发 展趋势。同时,该背光模组20所产生光线经该导光板203的出光 面232射出后直接进入该液晶面^反25 , 减少该导光板203与该液 晶面板25之间因存在间隙所产生的光线损耗,所以该液晶显示 装置2的亮度较高。另外,该挡块24夹持于该第 一框架21与该导 光板203之间并与该第 一 框架21的第二侧壁212直接相抵接,当 外界冲击引发该导光板203在该第 一 框架2 1内产生晃动时,该挡 块24因具有弹性而对该导光板203起到緩冲保护的作用。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立 体组装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与前述液晶显示装置2大致相 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3的第 一 框架的第二侧壁 316无凹凸变化的外形而是沿直线延伸,且挡块34的外形同时也作相应的变化,使得该挡块34与导光板303组装之后,其共同形 成与该第二侧壁3 1 6相匹配的直线延伸状侧边。该液晶显示装置 3因为其第 一 框架的第二侧壁3 1 6无凹凸变化的外形,其结构较 为简单,故该液晶显示装置3的第 一框架更易于成型。
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 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4与前述液晶显示装置2大致相同,其主 要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4不包括第二框架,该液晶显示装 置4的第一框架41包括一盖板410,其平行于底板并与第一侧壁 及第二侧壁相连接,该盖板410定义 一 显示窗口 412,同时其仅 具 一 第 一 侧壁,而于相对该第 一 侧壁 一 侧形成 一 入口 414 ,导光 4反、挡块、光源及液晶面板组装完成之后 一 起由该入口 41 0置入 该第一框架41中,且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对应该显示窗口 412,此 时该盖板410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之中的第二框架基本相同。 该液晶显示装置4因为仅通过该第 一 框架4 1收容固定导光板及 液晶面板等元件,其结构较为筒单。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如该液晶显示 装置2也可以包括扩散片、聚光片等至少一光学膜片,且该挡块 24的第 一 台阶表面243也突出于该导光板203的出光面232,该光 学膜片设置在该导光板203的出光面232与该液晶面板25之间, 其中最靠近该液晶面板25的光学膜片与该第 一 台阶表面243平 齐,从而该液晶面板25与该光学膜片相抵接而消除光学膜片与 该液晶面板25之间的间隙。该挡块24也可以通过粘胶与该导光 板203的侧面238相粘接,以增强该挡块24与该导光板203的结合 固定;位于同 一 侧的多个挡块24也可以沿该导光板203的侧面 238连接成一体;上述扩散片及聚光片等光学膜片等也可以通过 涂覆在导光板203出光面232的扩散层和聚光层替代。
8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液晶面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多个缺口,该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挡块,该多个挡块分别对应嵌入该缺口,并配合该出光面形成一收容空间,该液晶面板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并与该出光面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进 一步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面,其与该出光面相连,该缺口形成在该侧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 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框架,其收容该导光板。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 两个相对的侧壁。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夹持 在该侧壁及该导光板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具有 弹性。
7. —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液晶面板,该导光 板包括一出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缺口 ,该液 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至少 一 挡块,该挡块通过该缺口固定于该导光板, 该液晶面泽反层叠于该出光面并与其相抵4妄,且通过该挡块与该导光 板组装为 一体。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包括 一第一台阶表面及与该第一台阶表面平行的第二台阶表面,该第一 台阶表面与该出光面平齐,该第二台阶表面突出于该出光面。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 教贴于该第一台阶表面。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挡块具 有弹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导光板、多个挡块和一液晶面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出光面和多个缺口。该多个挡块分别嵌入该缺口并与该出光面形成一收容空间。该液晶面板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并与该出光面相抵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较薄。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587262SQ20081006742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3日
发明者芳 唐 申请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