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99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背光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领域,尤其是 一种侧光式背光源(Back Ught, BL)。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平板显示(Flat Panel Display, FPD)技术中,LCD居于统治地 位,而透射式LCD又是当前LCD技术的主流。由于LCD面板本身不发光,必 须在LCD面板上加上一个发光源才能使LCD进行显示,因此背光源对于透射 式LCD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根据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背光源可以分为测光式背光源和 直下式背光源。目前侧光式背光源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而直下式背光源 则主要应用于液晶电视。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侧光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典型的侧光式 背光源是由光源l、光源反射罩2、导光板3和反射板4组成的。其基本工作 过程是光源发出的光从导光板前端面耦合进入导光板后在导光板上下底面 及两侧面间来回全反射向导光板末端面方向推进,当射到下底面的散射网点
面透射出导光板,成为输出光。目前国内外在LCD上普遍使用的背光源的光 源是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其寿命可长 达2万小时;为再次利用在反面漏出的散射光而设置了反射板。
上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穿过导光板的光要经过多次折射才 能输出,输出光的光强在一定程度上被衰减,降低了背光源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源,用以减少来自光源的入射光在 导光板内的折射次数,降低由于光折射次数较多而造成的光强衰减,提高入 射光的利用率,增加背光源的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光源 和导光板,其中,每个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对应设置有透镜,用于会聚来 自对应光源的入射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光源和导光板之间增设的用于会聚 来自对应光源的入射光的透镜,可以有效地提高来自光源的入射光的利用率, 降低光强衰减,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亮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侧光式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亮度是背光源性能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只有高亮度的背光源才能使得画 面色彩更鲜艳。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能够提供高亮度的光以提高液晶显示屏 的亮度。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本 实施例包括一个光源IO、导光板20、光源反射罩30、反射板40,其中光源 10与导光板20之间对应设置有凸透镜50,用于会聚来自光源10的入射光。 凸透镜50的高度应该与导光板的高度相同或相接近,以使进入导光板的光线
4的折射角应尽量集中在l"到10°之间,即该入射光从导光板20的前端面耦合 进入导光板20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1~10°。凸透镜50的焦距可以为 0. 5mm~2mm,光源10中心的位置应在以凸透4竟50的焦点为圓心且半径为 0. lmm ~ 0. 8mm的圆环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光源和导光板之间增加的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来调节进 入导光板的入射光的方向,使得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折射次数尽 量的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同时还 能使背光的亮度更均匀。为了减小背光源的尺寸,凸透镜与导光板相邻一侧 的表面形状要互相匹配,这样能让凸透镜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尽量小,从而 在保证得到相同光学效果的同时,减小了背光源的尺寸。
进一步地,为了增加背光源所能够提供光的亮度,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 置多个光源,相应地,可以在每个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凸透镜,即 每个光源都有一个凸透镜与之相对应。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 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每个光源的放置位置与有一个光源时的放 置情况相同,确保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折射角度主要集中在为1°到IO"之间, 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入射光的利用率,降低了光强的衰减,增加液晶显示板 的亮度和均匀度。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结构示意图。与 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中,可以用菲涅尔透镜60来代替凸透镜50,同 样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菲涅尔透镜是依托菲涅尔理论由平凸透镜演变而来, 它是平凸透镜的一种异化,它具有短焦距、大孔径以及厚度小等特点,可以 获得更为柔和、均匀的光分布的照明状态。同样地,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 侧光式背光源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放置菲涅尔透镜 相对于放置凸透镜的情况,可以缩小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 液晶显示屏的重量,使得液晶显示屏更加轻量化、小型化。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光源和导光板之间增加的具有会聚光线作用的 透镜,利用透镜来调节进入导光板的入射光的方向,能够减少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内的折射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增加液晶显示屏 的亮度,同时还能使背光的亮度更均匀。通过透镜与导光板相邻一侧的表面 形状的互相匹配,可以使得透镜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尽量小,从而可以在保 证得到相同光学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尺寸较小的背光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 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 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和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对应设置有透镜,用于会聚来自对应光源的入射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中心位 于以对应透4竟的焦点为圆心半径为0. lmm 0. 8mm的圆环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的焦距为 0. 5 ~ 2mm。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为凸透镜。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与所述 导光板相对的 一 面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板的前端面的形状相互匹配。
6、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 为菲涅尔透镜。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菲涅尔镜 与导光板相对的一面的形状与所述导光板的前端面的形状相互匹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源,包括至少一个光源和导光板,其中,每个光源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对应设置有透镜,用于会聚来自对应光源的入射光。本发明通过在光源和导光板之间增设的用于会聚来自对应光源的入射光的透镜,可以有效地提高来自光源的入射光的利用率,降低光强衰减,增加液晶显示屏的亮度。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1526692SQ20081010145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6日
发明者马新利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