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摄像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55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固体摄像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造和使用时能够防止灰尘附着到光路上的固 体摄像装置。发明背景移动电话等之中所使用的摄像用照相机模块(固体摄像装置)是由具有固体摄像元件(CCD (charge-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 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 导体)传感器IC (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红外线滤光器和端 子的布线基板、镜头及镜头支承件形成为一体而成的模块。近来,为了 应对照相机模块的小型化,固体摄像元件的制造工艺的微细化在不断发 展。照相机模块的小型化后,存在于光路上的微小灰尘(例如大于等于 25jum)会导致图像不良。图像不良的原因在于,光路上的灰尘的影子 在拍摄画面中显示为黑点或污点。这里,照相机才莫块中的光路由镜头与 固体摄像元件的受光部分的连结线表示。导致产生这种图像不良的灰尘是在例如购入照相机模块的结构零 部件时已经附着在其上的灰尘,以及制造工序中产生的灰尘。这里,购 入时已经附着的灰尘大多是微小的树脂片。另一方面,因制造工序所产 生的灰尘大多是金属。该金属是照相机模块的制造装置(装配装置)发 生磨损而产生的。这样所产生的灰尘如果附着到光路上,则可以在包含于照相机^t块 的制造工序中的出厂检查时进行去除。但是,暂时性地附着到光路以外 的部位上的灰尘无法在出厂检查时进行检测,会被作为合格品而出厂。 因此,在出厂后的照相机模块的搬运和运输过程中,暂时性附着的灰尘 受到振动或沖击后将移动并附着到光路上。其结果是,在出厂目的地(用 户处,例如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的销售者)会发生图像不良。一直以来,作为解决这种图像不良的对策之一,人们在购入照相机 模块的结构零部件时,会对该零部件上已经附着的灰尘进行筛分。继而, 根据灰尘的附着程度,使用鼓风机(air blower)将灰尘吹走,或者使用超声波进行水清洗,或者进行HFE (Hydrofluoroether:氢氟醚)清洗。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制造工序产生灰尘导致灰尘附着到照相机;溪块 的结构零部件上,人们在尝试提高生产线的清洁度。例如,在与外界隔 离的无尘室(clean room)内进行制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设备投资、维护管理和制造工序维 护(装置清洁和磨损部件的更换)等。即,无尘室的设置、空气循环所 需的设备(空气幕(air curtain)、空气循环、过滤设备、清洗设备)等 的投资和这些设备的维护管理会产生庞大的费用。而且,如上所述,即 使在装配无尘室内的照相机模块时防止了灰尘混入,近来,在使用照相 机模块时其内部仍可能会产生灰尘。因此,为了去除灰尘,仅确保制造 工序的清洁度是不够的。因此,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一种使用粘着材料将导致图像不 良的灰尘粘住的固体摄像装置。图17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在该结构中, 封装组件111和固体摄像元件112及密封窗玻璃114所形成的空间内(封 装组件111的内壁面)涂敷了粘着材料115。粘着材料115会将该空间 内产生的灰尘113附着住。另一方面,图18是专利文献2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在该结 构中,镜头支架216的凹部218的内侧和基板202所区划而成的空间220 内设置有带电薄膜230。进而,在带电薄膜230上设置有暴露在空间220 内的粘着材料234。粘着材料234将带电薄膜230利用静电作用吸引过 来的灰尘232粘住。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防止灰尘附着到固体摄像元件上 的固体摄像装置。图19是专利文献3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在该固体摄像装置中,在镜筒安装框322的外部形成有用于连接镜 身320和镜筒安装框322的螺丝钉(包括内螺钉308和外螺丝324 )。由 此,能够防止在调整镜身320和固体摄像元件327的距离、进行调焦时 因镜身320和镜筒安装框322的摩擦所产生的灰尘附着到固体摄像元件 327上。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灰尘对策不够充分,而且 无法实现固体摄像装置的小型化。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和2的结构中,使所产生的灰尘附着到粘着5材料上;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防止灰尘附着到固体摄像元件上。即, 专利文献1~3的结构是对所产生的灰尘进行回收的结构。但是,没有 涉及任何防止产生灰尘的对策。另外,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l的结构中,使灰尘附着到设置在与 固体摄像元件112相同的空间内的粘着材料115上。另一方面,在专利 文献2的结构中,除了粘着材料234之外,利用带电薄膜230吸引灰尘, 使灰尘附着到粘着材料234上。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灰尘会附着到位于固体摄像元件112 的延长线上的密封窗玻璃114表面上。亦即,灰尘会附着到光路中。因 此,这些灰尘会导致产生图像不良。另夕卜,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利用带电薄膜230吸引灰尘。但是, 该带电薄膜230也设置在光路中。因此,即使光路中不设置粘着材料 234,灰尘也会被吸引到光路中的带电薄膜230上。而在镜头单元212 侧并没有设置粘着材料234。其结果是,光路中的带电薄膜230的两个 面上都会附着灰尘。这样,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也会在光路中附着灰尘, 产生图像不良。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为吸引灰尘而使 用的静电会成为导致固体摄像元件206的错误动作的原因;有一些灰尘、 例如金属灰尘等是静电所不能吸引的。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的结构中,不使用专利文献1和2那样的 粘着材料和静电,而是在镜筒安装框322的外部产生灰尘,因此灰尘不 会附着到固体摄像元件327上。但是,用于镜身320和镜筒安装框322 的连接用螺丝钉必须设置在镜筒安装框322的外部。因此,既需要在镜 筒安装框322的外周面上铺设凸台325,又需要在镜身320上设置内表 面具有内螺丝308的第2主干部304。因此,专利文献3的固体摄像装 置趋于大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62-261158号公报(1987 年11月13日公开)》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H艮《特开2006-42230号公^艮(2006 年2月9日公开)》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寺艮《特开2007-06502号公才艮(2007 年1月11日公开)》发明内容本发明是借鉴了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制造和使 用时能够防止灰尘的产生、并且外形较小的固体摄像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是一种具备以下构件的固体摄像装置用于形成被摄体影像的光学结构体;将光学结构体所形 成的被摄体影像变换为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在内部支承着光学结构 体、并在内部收存固体摄像元件的支承部,上述固体摄像装置的特征在 于,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之间,避开光学结构体的光路配置了用于緩 和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的相互接触所产生的沖击的緩沖部件,緩冲部件 由非金属材料构成。根据上述结构,配置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体之间的緩冲部件是由非 金属材料构成的。由此,緩冲部件不会切削光学结构体而产生灰尘。因 而,能够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光学结 构体被保存在支承部的内部,因而不会导致固体摄像装置的大型化。因 而,能够实现在制造和使用时防止灰尘产生的、小型的固体摄像装置。通过以下所示的描述应可充分理解本发明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 另外,通过参照附图的下述说明可以清楚本发明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照相机模块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照相机模块处于通常的摄影;漠式时的光学结构体 的剖4见图。图4是表示图1的照相机模块处于通常的摄影模式与近拍模式的切 换过程中的光学结构体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照相机模块处于近拍模式时的光学结构体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照相机模块中的緩冲部件的剖^L图。图7是表示图6的緩冲部件中的第1部件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图6的緩沖部件中的另一个第1部件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图6的緩沖部件中的第2部件的结构的图。图IO是表示图6的緩冲部件中的另一个第2部件的结构的图。图ll是表示图6的缓冲部件中的另一个第2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2是表示图6的緩沖部件中的另一个第2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3是表示图6的緩沖部件中的另一个第2部件的结构的图。图14是具有张力环的现有的照相机模块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照相机^t块中的张力环的结构的图。图16是表示图14的照相机模块中的张力环和镜筒的接触状态的图。图17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19是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具备设置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之间的非 金属材料制成的緩沖部件,从而实现了在制造和使用时防止灰尘产生 的、小型的固体摄像装置。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适用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监 控摄像头(security camera)等可摄影的电子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针 对应用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的照相机模块(固体摄像装置)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的外观的透视图。如图2所示, 照相机模块1具备布线基板2、光学结构体3、镜头支架4和控制杆5, 这些构件形成为一体。即,在布线基板2上形成了对用于摄影的光学结 构体3进行支承的镜头支架4,在镜头支架4上形成了用于切换摄影模 式的控制杆5。在控制杆5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开口部,光学结构体3从 该开口部暴露出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光学结 构体3—侧称为正面(上侧),将布线基板2—側称为背面(下侧)。这里,使用图1对照相机模块1的各部分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图2的照相机模块1的A-A剖视图。布线基板2是具有未图示的构图布线的基板。布线基板2的中央部 位搭载着固体摄像元件21。布线基板2和固体摄像元件21通过焊线 (bonding wire )电气连接,相互之间可以发送和接收电信号。固体摄像元件21将光学结构体3所形成的被摄体影像变换为电信号。即,其是对从光学结构体3入射的入射光进行光电转换的传感器。 固体摄像元件21的表面(上面)上形成有由多个像素配置为矩阵状而 成的受光面(未图示)。此外,将受光面上成像的光学像变换为电信号,作为模拟图像信号输出。固体摄像元件21是例如CCD或CMOS传感器 IC。固体摄像元件21上隔着粘接部23配置有透光性盖部24。透光性盖 部24以至少覆盖固体摄像元件21表面上由多个受光元件排列而成的有 效像素区域的方式与固体摄像元件21相向配置。透光性盖部24是由例 如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此外,透光性盖部24隔着粘接部23配置 在固体摄像元件21之上,因此,固体摄像元件21 (有效像素区域)和 透光性盖部24相互不接触。另外,透光性盖部24的尺寸小于固体摄像 元件21。按照这种方式,透光性盖部24以覆盖固体摄像元件21的有效 像素区域的方式配置,因此可以从外部保护有效像素区域。即,可以保 护有效像素区域不受外部的湿气、尘埃(灰尘、碎屑)等的影响。另外, 透光性盖部24上实施了红外截止滤光片(IR-Cut COATING)处理,因 此,透光性盖部24具有遮挡来自外部的红外线的功能。此外,布线基板2上也具备未图示的用于调整光轴的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按照程序进行各种演算处理的CPU、 用于保存该程序的ROM、用于保存各处理过程的数据等的RAM等电子 器件。通过这些部件对照相机模块1进行整体控制。光学结构体3是用于形成被摄体影像的摄影光学系统。即,光学结 构体3是用于将来自被摄体的光在固体摄像元件21成像的光学系统。 光学结构体3由在中央部位支承着镜头31的镜头部32、支承着镜头部 32的镜筒33、用于緩和在操作控制杆5时光学结构体3与镜头支架4 的冲击的緩冲部件34构成。镜头31的光轴与镜筒33的中心轴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部32和镜筒33都是由树脂制成的。緩沖部件34是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其以不会遮挡光学结构体3 的光路的方式配置在光学结构体3和镜头支架4之间。緩沖部件34支 承在镜头支架4的内侧面向中心突出的部位上。另外,緩沖部件34以 其外侧面与镜头支架4之间空出间隔的方式配置。緩冲部件34的详细 情况在后文叙述。镜头支架4是树脂制成的筒状部件,其上部支承着光学结构体3,同时,下部具有收存(密封)固体摄像元件21的空间S。利用这种照相机模块1所进行的拍摄是通过固体摄像元件21获取 穿过镜头31和透光性盖部24之后的入射光而实现的。这里,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对固体摄像装置的使 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灰尘进行回收的结构。但是,并没有公开用于防止灰 尘发生的对策。本发明人对固体摄像装置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灰尘的原因 进行探讨研究后,结果发现问题在于张力环。图14是具有张力环的现 有的固体摄像装置400的剖视图。图15是表示张力环的结构的图,图 16是表示张力环和镜筒的接触状态的图(图14中虚线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緩沖部件34的替代构件,固体摄像装 置400中具备金属制成的张力环434。张力环是具有如图15所示的开口 的金属制成的构件。如图16所示,如果通过镜筒433施加向下的压力, 则张力环434会因该压力的作用而向外侧延伸。本发明人发现,此时, 通过切削金属制成的张力环434与镜筒433的接触面,导致金属制成的 张力环434产生灰尘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1中,使用非金属材料构成緩冲 部件34。图6是緩沖部件34的透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緩沖部件34 由与光学结构体3相接触的第1部件35、与镜头支架4相接触并受到镜 头支架4支承的第2部件36构成。在緩冲部件34 (第l部件35和第2 部件36)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开口,确保了从光学结构体3到固体摄像元 件21的光路。此外,只要能够确保从光学结构体3到固体摄像元件21 的光路,緩沖部件34也可以是不具有开口的结构。例如,在緩冲部件 34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光路。第1部件35和第2部 件36既可以是单一构件,也可以由各自独立的构件组合而成。图7是表示第1部件35的结构的图。如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t块1 所示,当緩冲部件34是由第1部件35和第2部件36构成的情况下, 只要第1部件35是非金属材料即可。这样,如果配置在光学结构体3和镜头支架4之间的緩沖部件34 是非金属材料构成的,那么緩沖部件34就不会切削光学结构体3 (镜筒 33)而产生灰尘。因而,能够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另一方面,图8是表示另一个第l部件35a的图。图8的第1部件 35a具有将其与光学结构体3相接触的面的一部分去除而形成的槽(第l去除部)37。即,槽37是与第l部件35a的开口同心的圆形,是第1 部件35a与光学结构体3的接触面被去除一部分而形成的。因此,第l 部件35a与光学结构体3形成局部接触(部分接触)。由此,与图7所 示的不具有槽3 7的结构(即整个面与光学结构体3接触的结构)相比, 其与光学结构体3的接触面积减小。因而,能够减少緩沖部件34与光 学结构体3的摩擦,更可靠地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在照相机模块1中,光学结构体3与控制杆5的旋转相联动而上下 移动。这时,会在緩冲部件34 (特别是緩冲部件34与光学结构体3的 接触面)上产生压力。因此,构成緩沖部件34的材料优选是具有弹性 力的橡胶、树脂、合成橡胶等。由此,利用緩沖部件的弹性力,能够有 效地緩和沖击。此外,緩沖部件34的具体实例是垫圏(washer )。另外,优选是利用氟树脂来涂覆緩冲部件34与光学结构体3的接 触面(即第l部件35、 35a的表面)。"氟树脂,,是由含氟的烯烃聚合而 成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聚四氟乙烯(特氟隆(登录商标))、聚三 氟氯乙烯等。聚四氟乙烯是氟树脂中具有特别优异的耐久性和润滑性的 材料,其相对于化学药剂也极为稳定。另一方面,聚三氟氯乙烯具有易 于加工的优点。此外,经氟树脂涂覆后的緩冲部件34也可以是在非金属材料制成 的緩冲部件34上涂敷氟树脂进行涂层而成,也可以是在非金属材料制 成的緩冲部件34上覆盖氟树脂的成型体而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照相机才莫块1具有^f鼓距(Macro)功能, 可以在普通摄影模式和近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各模式的切换是通过操 作控制杆5使镜头部32升降来实现的。控制杆5突出在带摄像头的移 动电话的外部,使拍摄者可以操作控制杆5。例如,如果将控制杆5推 向左侧,就调整为普通摄影模式的焦距;推向右侧则调整为近拍模式的 焦距。图3~图5是用于说明照相机模块1的微距功能的剖视图,其中表 示出光学结构体3的状态。图3表示的是处于普通摄影模式时的状态, 图4表示的是处于普通摄影模式与近拍模式的切换过程中的状态,图5 表示的是处于近拍模式时的状态。如图3 图5所示,镜头部32和镜筒33是活动式的,在操作控制 杆5进行模式切换时,镜头部32和镜筒33发生移动。由此使镜头31的位置变更到各模式的焦距。各模式的焦距是对准各模式的焦点而预先设定的。此外,焦距表示的是从固体摄像元件21的摄像面到镜头31的 中心的距离。按照这种方式,通过重复图3~图5的状态,实现各;f莫式 的切换。此外,镜头支架4和镜筒33的接触部、以及镜头部32和镜筒33 的接触部分别具有相互咬合的螺钉结构,通过操作控制杆5使各部分流 畅J也移动。这里,在进行模式切换时,例如在从图3的状态向图4的状态迁移 时,会出现如图4的虚线部分所示的镜头部32与镜筒33发生摩擦的部 分。同样地,在从图4的状态向图5的状态迁移时,会出现镜筒33与 镜头支架4发生摩擦的部分(虚线部分)。因此,伴随着照相机模块1 的使用,在摩擦部位会产生灰尘D。而且,在照相机沖莫块l中,除了在摩擦部位产生的灰尘之外,照相 冲几才莫块1内原来也有灰尘附着。即,也存在着在制造工序中混入照相机 ;^莫块1内部、而在出厂检查时未被检测出来的灰尘。因此,照相机沖莫块 1受到振动或冲击后,这些灰尘就会移动到照相机模块1内部。这样,在照相机模块l中就有可能出现在使用过程中从摩擦部位产 生的灰尘(使用时的灰尘)和在制造工序中混入的灰尘(制造时的灰尘)。 如果这些灰尘附着到光路中,所附着的灰尘的影子就会在拍摄画面中显 示为黑点或污点。即,附着到光路中的灰尘成为图像不良的诱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模块1中,优选是在緩冲部件34上 涂敷润滑脂。如果在緩冲部件34上涂敷润滑脂,那么即使在制造和使 用时产生了灰尘,该灰尘也会被润滑脂吸附住。即,不仅通过使用非金 属材料的緩冲部件34来防止产生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捕捉所产生 的灰尘。因而,能够长期防止(或减轻)灰尘所导致的图像不良。涂敷了润滑脂的緩冲部件34的结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 如,可以是例如图9~图13这样的形状。图9~图13是表示在图6中 的第2部件36上涂敷润滑脂而成的緩冲部件34的结构的图。在各图中, 上端是透视图,下端是侧面图。图9是在第2部件36的侧面形成多个孔穴38、并在该孔穴内注入 润滑脂G而成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在緩沖部件34 (第2部件36a) 的侧面上形成的孔穴38中填充了润滑脂G。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12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将该灰尘吸附住。进而,也能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孔穴38中。图10是具有将第2部件36b的侧面周围去除后形成的环状槽39(第 2去除部)、在槽39中注入润滑脂G而成的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在形 成于緩冲部件34(第2部件36b)的侧面周围的槽39中注入了润滑脂G, 因此,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将该灰尘吸附 住。进而,也能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槽39中。图11所示的结构为,第2部件36c平行于其与光学结构体3的接触 面的截面随着其远离光学结构体3而减小,笫2部件36c的侧面上涂敷 了润滑脂G。利用这种结构,緩冲部件34 (第2部件36c)的形状是倒 圆锥体形状(圆锥形状)。即,緩沖部件34 (第2部件36c)中容易积 存灰尘的下方(支承部侧)变细。此外,緩冲部件34 (第2部件36c) 的侧面上涂敷了润滑脂G。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 能够在特别容易积存灰尘的緩冲部件34 (第2部件36c)的下方利用润 滑脂G将这些灰尘吸附住。另外,在该结构中,由于在第2部件36c的 侧面的圆锥部分整个区域中涂敷了润滑脂G,因此能够提高灰尘的吸附 力。图12所示的结构为,在第2部件36d的背面上从周边部位朝向中 心(开口)形成有多个槽41,该槽41中涂敷了润滑脂。在该结构中, 在緩沖部件34 (第2部件36d)的背面上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槽41中 注入了润滑脂G。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在特 别容易积存灰尘的緩冲部件34 (第2部件36d)的背面利用润滑脂G将 这些灰尘吸附住。进而,也能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槽中。图13所示的结构为,在第2部件36e的背面上具有将其与镜头支 架4的接触面4a的接触部的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槽(第3去除部)42, 槽42中注入了润滑脂。换言之,第2部件36e的结构与图8的第1部件 35a反转后的结构相同。即,在第2部件36e的背面上形成的槽42是与 第2部件36e开口同心的圆形。由此,例如在通过操作控制杆5使緩冲 部件34在与接触面4a接触(压缩)的状态(图1或图3 )和非接触(释 放)的状态(图4或图5)之间变换的过程中,灰尘移动到涂敷了润滑 脂G的部分。因而,能够利用润滑脂G捕捉住灰尘。此外,润滑脂G是一种近似半固体状或液体的油脂,可以由例如半固体状(或接近固体的状态)或膏状润滑剂构成。润滑脂G可以使用例 如二硫化钼类润滑剂、白色系润滑剂、硅酮类润滑剂、全氟聚醚类润滑 剂等。另夕卜,润滑脂G可以使用以矿物油为主要成分的矿物油类润滑脂、以聚a-烯烃油为主要成分的聚a-烯烃类润滑脂、以硅油为主要成分的硅 酮类润滑脂、氟硅油类润滑脂、以全氟聚醚为主要成分的全氟聚醚类润 滑脂等。这些润滑脂G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另夕卜, 润滑脂G也可以包含例如锂皂、4丐皂、聚四氟乙烯(PTFE)等润滑脂 用添加物。润滑脂G优选是渗出少的润滑脂。润滑脂G优选是使用例如 道康宁东丽公司(Dow Corning Toray)制造的MOLYKOTE (商品名) EMD國D110。润滑脂G的涂敷量达到能够附着灰尘D的程度即可,并没有特别 限定。另外,润滑脂G的涂敷量根据润滑脂G的特性设定即可。另外, 在容易产生灰尘D的部位涂敷较多润滑脂G。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照相机才莫块1中,由于緩冲部件34是 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因此能够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而且, 由于光学结构体3被支承在镜头支架4的内部,因此照相机模块1不会 像专利文献3的结构那样趋于大型化。因而,利用照相机模块l,能够 实现在制造和使用时防止灰尘产生的、小型的照相机模块1。此外,使用润滑脂G也具有如下所示的效果。(a) 润滑脂G不仅能够附着灰尘D,而且能够将涂敷润滑脂之前 已经附着在涂敷位置上的灰尘覆盖(涂覆)住。(b) 润滑脂G具有流动性,因而容易浸透涂敷位置。(c) 润滑脂G的特性(例如耐热性、耐气候性等物理特性)很少变差。(d) 其是无毒的。(e )通过改变润滑脂G的组成,可以容易地改变润滑脂的特性(例 如调整粘度)。(f)不需要维护。另外,如果使用热固化性树脂、光固化型树脂、粘着胶带等粘着材 料取代润滑脂,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此外,照相机才莫块1可以通过将例如分别制造的具有固体摄像元件 21的布线基板2和支承着光学结构体3的镜头支架4加以组合而制造出来。此外,向緩冲部件34上涂敷润滑脂G可以通过例如应用分配器方 式来实现。在照相机模块1中,除了使用非金属材料制造緩沖部件34 之外,也可以使用公知的照相机;漠块的制造方法(例如,特开 2002-062462号公才艮),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具有微距功能的照相机模块1,也 可以应用于具有自动对焦(AF)功能、变焦功能等调焦功能的照相机模 块。在运用这些功能时,光学结构体3容易产生灰尘。但是,即使在运 用各功能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G将这些灰尘吸附住。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之间避开 光学结构体的光路配置用于緩和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的相互接触所产生的沖击的緩冲部件,而且该緩冲部件是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因此, 其收到的效果是,能够实现在制造和使用时防止灰尘产生的、小型的固 体摄像装置。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优选是,利用氟树脂对上述緩冲部件 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进行涂层。根据上述结构,緩冲部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被耐久性和润滑性 优异的氟树脂涂层。因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上述緩冲部件优选是具有将其与光学 结构体的接触面的一部分去除而形成的第l去除部。根据上述结构,緩沖部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的一部分被去除, 因此,緩冲部件与光学结构体形成局部接触(部分接触)。由此,与緩 冲部件不具有第1去除部的结构(即整个面与光学结构体相接触的结构) 相比,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因而,能够减少緩沖部件与光 学结构体的摩擦,更可靠地防止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优选是在上述緩沖部件上涂敷了润滑脂。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緩冲部件上涂敷了润滑脂,因此,即使在制 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该灰尘也会被润滑脂吸附住。即,在上述结构 中,不仅能够防止灰尘的产生,也能够利用润滑脂捕捉所产生的灰尘。 因而,能够长期防止(或减轻)灰尘所导致的图像不良。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在上述緩沖部件的侧面上 形成多个孔穴、并在这些孔穴内注入润滑脂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在形成于緩沖部件的侧面上的孔穴中填充了润滑 脂。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将该灰 尘吸附住。进而,也能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孔穴中。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上述緩冲部件也可以采用具有将侧面周围去除后形成的第2去除部、并在第2去除部中注入了润滑脂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在形成于緩沖部件的侧面周围的第2去除部中填充了润滑脂。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利用润滑脂将该灰尘吸附住。进而,也能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第2去除部中。 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上述緩冲部件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平行于上述緩冲部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的截面随着其远离光学结构体而减小,上述緩冲部件的侧面上涂敷了润滑脂。根据上述结构,緩沖部件平行于该緩冲部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的截面随着其远离光学结构体而减小。换言之,緩冲部件的形状呈倒圆锥体形状(圆锥形状)。即,緩冲部件中容易积存灰尘的下方(支承部一侧)变细。此外,緩冲部件的侧面上涂li了润滑脂。由此,即使在制 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在特别容易积存灰尘的緩冲部件的下方 牙'J用润滑脂将这些灰尘吸附住。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在上述緩冲部 件的背面上,从周边部位朝向中心形成多个槽,在这些槽中涂敷了润滑 脂。根据上述结构,在緩冲部件的背面上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槽中注入 了润滑脂。由此,即使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了灰尘,也能够在特别容易 积存灰尘的緩冲部件的背面利用润滑脂将这些灰尘吸附住。进而,也能 够将所吸附的灰尘保持在槽中。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中,上述緩冲部件也可以采用具有将与支 承部的接触面的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第3去除部、并在第3去除部中注 入了润滑脂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緩冲部件具有第3去除部,因此,緩冲部件与 支承部的接触面(緩冲部件的背面)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被去除的结构。 由此,当緩冲部件与支承部在相互接触状态和非接触状态之间重复变换 的过程中,灰尘移动到涂敷了润滑脂的部分,从而能够利用润滑脂吸附 并捕捉住灰尘。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优选是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变焦功能和微距 功能之中的至少某一种功能。根据上述结构,其具有容易在光学结构体中产生灰尘的自动对焦劝 能、变焦功能和微距功能。由此,即使在运用各功能时产生了灰尘,也 能够利用润滑脂将这些灰尘吸附住。本发明的固体摄像装置利用由非金属材料构成的緩冲部件来防止 在制造和使用时产生灰尘,并可以实现小型化。因而,本发明的固体摄 像装置适宜于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监控摄像头等。此外, 其能够防止(减少)在固体摄像装置的使用(操作或携带时)和制造时 产生灰尘,同时,即使在产生了灰尘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灰尘吸附到润滑 脂上。因而,由于其能够防止灰尘附着到固体摄像元件上,因此提高了 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成品率,由此,可以实现成本降低。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揭示的范围内 进行各种变更。即,通过在权利要求书所揭示的范围内进行了适当变更在本发明的详细i兌明中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
或实施例《又用于展示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不应局限于这样的具体例而对本发明作出狭义的解 释,在本发明的精神及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 后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固体摄像装置,其具备用于形成被摄体影像的光学结构体;将光学结构体所形成的被摄体影像变换为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以及在内部支承光学结构体,并在内部收存固体摄像元件的支承部,其特征在于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之间,避开光学结构体的光路配置了用于缓和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的相互接触所产生的冲击的缓冲部件,缓冲部件由非金属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 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被氟树脂涂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 件具有将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的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第1去除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緩冲部 件上涂敷了润滑脂。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緩冲部 件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孔穴,在这些孔穴内注入了润滑脂。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 件具有将侧面周围去除后形成的第2去除部,在第2去除部中注入了润 滑脂。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緩冲部 件平行于其与光学结构体的接触面的截面随着远离光学结构体而减小,上述緩冲部件的侧面上涂敷了润滑脂。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緩沖 部件的背面上,从周边部位朝向中心形成有多个槽,在这些槽中注入了润滑脂。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緩冲部 件具有将其与支承部的接触面的 一部分去除后形成的第3去除部,第3去除部中注入了润滑脂。
10. 如权利要求4~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装置,其特征在 于,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变焦功能和微距功能之中的至少某一种功能。
11. 一种具备固体摄像装置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固体摄像装置具有用于形成被摄体影像的光学结构体;将光学结构体所形成的被摄体影像变换为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以及在内部支承光学结构体,并在内部收存固体摄像元件的支承部, 在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之间,避开光学结构体的光路配置了用于緩 和光学结构体和支承部的相互接触所产生的沖击的緩冲部件, 緩沖部件由非金属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摄像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其中,照相机模块(1)具有用于形成被摄体影像的光学结构体(3);将光学结构体(3)所形成的被摄体影像变换为电信号的固体摄像元件(21);以及在内部支承光学结构体(3)、并在内部收存固体摄像元件(21)的镜头支架(4),在光学结构体(3)和镜头支架(4)之间,避开光学结构体(3)的光路配置了用于缓和光学结构体(3)和镜头支架(4)的相互接触所产生的冲击的缓冲部件(34),缓冲部件(34)由非金属构成。由此,能够提供在制造和使用时能够防止灰尘产生的、小型的固体摄像装置。
文档编号G03B17/02GK101324690SQ20081012555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5日
发明者木下一生, 西田胜逸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