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片材粘接方法

文档序号:280879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片材粘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得片材之间粘接的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片材粘接方 法,以及设有这种片材粘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粘接片材之间形成片材有各种各样的结构,例如,通过电子照相方 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透明片材单面形成图像,将该透明片材及白色纸夹入 该图像,粘接形成图像记录片材。
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有光泽、有质感的接近照相画 质的图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技术手段,以往,作为用于得到该图像记录片材 的粘接手段,采用例如将喷衆料等粘结剂喷雾到透明片材的图像面侧,粘接 透明片材及白色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特开平3-50586号公报
如上所述,粘接片材之间场合存在气泡进入片材和片材之间的问题。尤 其,上述那样图像记录片材场合,即使极微小的气泡稍稍进入,该部分会漫反 射。根据场合不同,会看到尘埃附着在片材表面上,存在损坏图像的危险。
上述专利文献1以气泡不进入片材和片材之间作为前提。但是,作为现实 问题,不管手工操作还是机械作业,粘接片材之间时,与气泡大小无关,因粘 接层表面凹凸,或片材偏移,或粘接角度等原因,存在气泡易进入片材和片材 之间的问题。
尤其,在一方片材具备粘结剂层及剥离纸,使得粘接工序简易化场合,将 要粘接前通过巻取轴分离剥离纸巻取时,使得巻取轴停止瞬间,由巻绕支轴 支承的片材因惯性力回转,有时在剥离纸分离位置上游,片材产生松弛。若在
剥离纸分离位置上游,片材产生松弛,则片材主体与剥离纸分离时的分离角 度发生偏差,若片材以松弛状态粘接到另一方片材,则在压接辊压接时,产生 气泡混入折皱和介质之间的问题。
又,因分离角度偏差,从所希望的粘接位置产生偏移,会引起粘接不良, 装置前侧及里侧的松弛有偏差场合,会产生斜弯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 的在于,提供能解决上述问题实行良好粘接的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图 像形成装置,以及片材粘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 一种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粘接手段,设有粘接部和分离部,在上述粘接部,相对朝一定方向运送的 第一片材,使得单面设有粘结剂层的第二片材从非平行方向斜交供给,通过 该粘结剂层粘接,上述分离部位于该粘接部的上游侧,分离叠层在上述第二
片材的粘结剂层上的剥离纸;
张力赋予手段,位于上述分离部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
(2) 在上述(l)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手段由板部件构成,在上述分离部的沿运送方向上游侧,
推压上述第二片材。
(3) 在上述(2)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相对上述第二片材的运送方向,上述板部件逆向推压。
(4) 在上述(3)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5) 在上述(l)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手段由辊构成,在上述分离部的沿运送方向上游侧,推压
上述第二片材;
上述辊被上述第二片材带动回转,且设有扭矩限制器,阻止因该辊自重 或运送停止时的惯性力回转。
(6) 在上述(5)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为橡胶辊。
(7) 在上述(l)-(6)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从上述第二片材曲率分离上述剥离纸。
(8) 在上述(l)-(7)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片材由透明片材构成,上述第二片材由不透明片材构成,在上
述第一片材上形成图像,粘接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夹入该图像。
(9) 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上述(1) - (8)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
(10)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载置色调剂图像;
转印装置,将该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第一片材上; 片材粘接装置,设有粘接手段,可斜交地运送具有上述色调剂图像的第 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使得上述第一片材及第二片材粘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材粘接装置是上述(1) - (8)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
(11) 在上述(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使用小粒径聚合色调剂作为上述色调剂。
(12) —种片材粘接方法,可斜交地运送第一片材以及具有粘结剂层和 剥离纸的第二片材,使得上述第一片材和分离剥离纸后的第二片材粘接;其 特征在于
剥离纸叠层在上述粘结剂层上,沿着上述第二片材的运送方向,在分离 剥离纸的分离位置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 下面说明本发明效果。
按照本发明,通过设置张力赋予手段,抑制在剥离纸分离位置上游的第 二片材松弛的影响,在下游侧,第二片材没有松弛,非透明介质的从剥离纸的
分离角度成为一定,两介质的粘接位置无偏差,能防止粘接后介质折皱或斜 弯曲,防止混入气泡,提供能得到良好粘接结果的片材粘接装置。
尤其,若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通过该装置形成的图像
(非常适合使用小粒径聚合色调剂形成)用透明片材(第一片材)及白色纸等 不透明片材(第二片材)夹入,进行粘接,得到图像记录片材,这种场合,能提 供抑制片材间形成气泡、很容易且可靠地形成具有光泽、质感高图像的图像 形成装置。


图1为表示使得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片材粘接装置 处于连接状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为表示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感光体单元的概略构成的 截面图。
图3为表示在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本发明涉及的片材粘接装 置一实施形态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4为第一实施形态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粘接部位附近的截面图。
图5为以往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粘接部位附近的截面图。
图6为表示用压接辊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时粘合角度小场合的模
式截面图。
图7为表示用压接辊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时粘合角度大场合的模 式截面图。
图8为表示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有气泡状态下被粘合片材的光 的反射状态的截面图。
图9为表示在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没有气泡状态下被粘合片材的 光的反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为第二实施形态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粘接部位附近的截面图。
图ll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片材的变形例。
图12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片材的另一变形例。
图13表示本发明涉及的第一片材的第三变形例。 图14为表示实施形态涉及的原图像的平面图。
图15为根据图14所示原图像形成图像的第一片材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 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下面,参照

本发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片材粘接装置的第一
实施形态。图1表示该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2表示感光体单元的概 略构成,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的构成图。图3所示的本实施形 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如图1所示,附设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彩 色对应)上,即,例示后处理装置。在描述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之前,
先概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l所示,设有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 青色(C),品红色(M),黑色(K)的各色图像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在图1中按Y, C, M, K色顺序,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排列顺序。
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分别设有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鼓11Y, IIC, IIM, 11K,使得感光体鼓表面均一带电的由充电辊14等构成的充电手段, 显影手段IO,以及清洁手段15。通过一次转印单元6将感光体鼓表面的色调剂 像转印到转印运送带60上之后,清洁手段15用于从感光体鼓表面除去残存在 感光体鼓表面上的色调剂(参照图2^[大表示)。各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的配置设定为使得各感光体鼓11Y, IIC, IIM, IIK的回转轴平行,且沿着 第一片材100的移动方向以所定间隔配列。
在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下方,配置光写入单元3,其设有光源, 多面镜,f- e透镜,反射镜等,根据图像数据用激光一边扫描一边照射各感光
体鼓11Y, IIC, IIM, IIK的表面。在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上方,配 置作为带驱动装置的一次转印单元6,其包括转印运送带60,使得各图像形成 单元1Y, 1C, 1M, 1K的色调剂像叠合转印。在转印运送带60的外周面,配置 与该转印运送带60接触、由刷辊及清洁刮板构成的清洁装置85。通过该清洁 装置85,除去附着在转印运送带60上的色调剂等异物。
在一次转印单元6的右侧,配置二次转印单元7,将在图像形成单元1Y, 1C, 1M, 1K形成并转印在转印运送带6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作为转印纸的透 明片材等第一片材(透明记录介质)100上,在其上方设有带定影方式的定影 单元8。在图像形成装置下部设有用于载置第一片材100的供纸盒4a, 4b。又, 设有从图像形成装置侧面进行手工供纸的手工供纸盘4c。还设有色调剂补给 容器5Y, 5C, 5M, 5K,没有图示的废色调剂罐,电源单元等。
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10Y, IOC, 10M, IOK构成相同,其是使用色调 剂及载体的双组分显影方式的显影装置,仅仅色调剂的色不同,收纳由色调 剂和磁性载体构成的显影剂。
显影装置10Y, IOC, IOM, 10K如图2所示,由与感光体鼓ll对向的显影辊 12,用于运送及搅拌显影剂的螺旋13,色调剂浓度传感器等构成。显影辊12 由外侧的回转自如的套以及固定在内侧的磁铁构成,通过该磁铁的磁力在回 转的套表面上保持磁性载体及色调剂,通过电场力,将色调剂供给由光写入 单元3在各感光体鼓11Y, IIC, IIM, IIK表面形成的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 使得静电潜像成为色调剂像。根据没有图示的色调剂浓度传感器输出,从色 调剂补给装置补给色调剂。
在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2所示,各感光体单元2Y, 2C, 2M, 2K是将安装在感光体鼓11外周的显影装置10,充电辊14及清洁装置15和感光 体鼓ll一起一体构成而被卡盒化。因此,能容易地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卸下 各感光体单元2Y, 2C, 2M, 2K,进行修理或更换。这种各感光体单元2Y, 2C, 2M, 2K的处理卡盒化并不一定要将感光体鼓11和显影装置10,充电辊14及清 洁装置15全部作为一体,也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将感光体鼓11和显影装置10 或充电辊14等两种装置一体化的处理卡盒。
下面,说明通过该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片材100(透明片材)上形成色调
剂图像,以形成照相画质图像的场合。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后所述,当通过光写入单元3在感光体鼓11上形成静 电潜像时,通过将光写入单元3选择并设定为镜像模式,使得形成在第一片材 100上的色调剂像以镜像形成。
先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对充电辊14施加所定电压,使得对向的感光体鼓 ll表面均一带电。接着,在带所定电位的感光体鼓ll表面,通过光写入单元3
用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进行扫描,写入静电潜像。若载置静电潜像的感光体
鼓11表面到达显影装置10,通过与感光体鼓11对向配置的显影辊12,向感光 体鼓ll表面的静电潜像供给色调剂,形成色调剂像。上述动作在各感光体单 元2Y, 2C, 2M, 2K全部相同,在所定时间进行,在各感光体鼓11Y, IIC, 11M, IIK表面形成各所定色的色调剂像。
希望得到照相画质的图像记录片材场合,在内侧形成镜像图像100a的第 一片材100通过一对运送辊19,切换爪18,下游的三组运送辊对26, 27, 28 运送到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9。在片材粘接装置9中,由非透明介质例 如白色纸等构成第二片材91,在该第二片材91的一面上具有粘结剂层,使得 形成在第一片材一面上的镜像图像100a和第二片材91的粘结剂层91b对向粘 接(参照图7,图8),制作具有光泽、质感高的照相感的图像的片材状体。
从供纸盒4a, 4b,手工供纸盘4c中某个供给第一片材100,到达定位辊17 处暂时停止。在感光体单元2Y, 2C, 2M, 2K的图像形成动作时间将各感光体 鼓11上的色调剂像顺序转印在转印运送带60上。 一次转印辊67Y, 67C, 67M, 67K与各感光体鼓11Y, 11C, IIM, 11K对向配置,夹着转印运送带60,从一次 转印辊67Y, 67C, 67M, 67K通过没有图示的电源施加与感光体鼓ll上的色调 剂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进行色调剂像转印。
接着,通过与感光体鼓11K的对向位置,形成四色色调剂像叠合的色调剂 像,在二次转印单元7转印在从定位辊17送出的第一片材100上。接着,将第一 片材100送向定影单元8,受到热和压力,使得色调剂图像得到定影。
本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由透明片材构成的第一片材100之外, 也可以在由纸材等构成的通常记录纸上印刷所希望图像,将光写入单元设定 为标准模式,在通常纸上印刷正像。这样,选择该标准模式场合,使得切换爪
18动作,在定影单元8得到定影的记录纸通过一对运送辊19送向排纸辊20,排
出到排纸盘21上。该图像形成装置还设有双面印刷机构,通过定影单元8的记 录纸等片材在切换爪22被切换运送通道,运向一对反转辊23,暂时停止后,用 一对反转辊23逆运送,通过切换爪24的切换,送向双面印刷用运送通道25,再 次供给定位辊17。供给定位辊17的片材反转为印刷面朝外侧,在二次转印单 元7转印色调剂像,在定影单元8被定影,以印刷在记录纸两面状态送向一对 运送辊19。
下面,参照

本发明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的一实施 形态。在图3所示的本实施形态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9中,使用第二片材91, 其是将白色纸设为基材91a,在该基材91a的一面上形成粘结剂层91b,将剥离 纸92粘接在该粘结剂层91b上,构成作为非透明介质的第二片材91 (参照图6-图9)。
第二片材91与作为衬纸的剥离纸一起,以所定宽度被裁断的状态巻绕为 辊筒状,以这种状态支承在片材粘接装置9的支轴(非透明介质辊筒)90上。从 辊筒状片材S拉出的片材S通过分离板(分离部)93曲率分离为第二片材91和 剥离纸92,剥离纸92通过辊95巻取在剥离纸巻取辊(以下简记为"巻取轴")94 上。这样,通过剥离纸92巻取在巻取轴94上,第二片材91的前端部911沿与第 一片材100的运送方向A斜交的方向B输出(非平行的斜方向交叉)。
本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设有粘接手段以及张力赋予手段110A, IIOB。 所述粘接手段包括粘接部103和分离部,在上述粘接部103,相对朝一定方向 运送的第一片材Sl,使得单面设有粘结剂层91b的第二片材S2从非平行方向 斜交供给,通过粘结剂层91b粘接,上述位于该粘接部103的上游侧,曲率分离 叠层在第二片材S2的粘结剂层上的剥离纸92,上述张力赋予手段110A, 110B 位于分离板(分离部)93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S2以张力。
当相对第一片材S1从斜方向供给的第二片材S2的前端接触时刻,两片材
运送速度不同,通过粘结剂层粘接没有结束,在两片材粘接结束时刻,第二片 材与第一片材以等速运送。
图4为第一实施形态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粘接部位附近的截面图,图5为
以往没有设置张力赋予手段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粘接部位附近的截面图。参照 图4及图5说明实际粘接非透明介质时状态。
巻取轴94巻取剥离纸92时,支轴90也同时回转,运送第二片材(非透明介 质)91,如上所述,使得巻取轴94停止的瞬间,支轴90以惯性力回转,在图5所 示那样以往没有设置张力赋予手段的片材粘接装置中,第二片材91有时在 剥离纸分离位置105上游产生松弛。
若在分离位置105Z上游,第二片材91以及剥离纸92产生松弛,则与分离 板93Z离开的第二片材91,如图5所示,受到松弛影响,与剥离纸92分离时的分 离角度有偏差,粘接角度恐怕会产生偏差。因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的粘 接角度9 ,在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之间易形成气泡。这已经由本发明人 研究得知,在此简单说明。
图6及图7表示其关系,其中,图6为表示用压接辊粘接第一片材和第二 片材时粘合角度i小至IO度以下场合,图7为表示用压接辊粘接第一片材和 第二片材时粘合角度!大至30度以上场合。图8为表示在第一片材和第二 片材之间有气泡状态下被粘合片材的光的反射状态的截面图,图9为表示在 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之间没有气泡状态下被粘合片材的光的反射状态的截 面图。若气泡进入,则来自透明介质的光在气泡内发生折射,折射光成为漫反
射,能见到光,白色部的均一性发生紊乱。
由图6可知,粘接角度小场合,相交接合部(粘接部)103位于压接辊95a, 95b前,气泡104形成在第一片材100的镜像图像100a和第二片材91的粘结剂 层91b之间,即使在压接辊95a, 95b被挤压粘接,气泡104也不会消失而残存。 这样,若在第一片材100的镜像图像100a和第二片材91的粘结剂层91b之间形 成气泡104,则如图8所示,来自作为透明介质的第一片材100的光在气泡104 内发生折射,折射光成为漫反射,能见到光,白色部的均一性发生紊乱,损害 图像光泽性或质感。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当粘合角度6大至30度以上场合,相交接合部(粘 接部)103成为压接辊95a, 95b附近,抑制在第一片材100的镜像图像100a和 第二片材91的粘结剂层91b之间形成气泡104。结果,如图9所示,没有色调剂
图像100a的基材91a的白色部的均一性得到保持,能得到光泽性及质感良好 的图像。作为能抑制形成气泡的粘合角度e ,优选30度以上,不足90度,即, 30°《9 <90° 。
又,若第二片材91为松弛状态,则会产生从所希望的粘结位置偏移,以无 意图状态粘接在第一片材(透明记录介质)IOO上,用压接辊95a, 95b压接时, 产生折皱,或者若装置前侧及里侧的松弛有偏差,则发生斜向弯曲问题,增加 朝介质间混入气泡的可能。
如上所述,若在以往装置中发生松弛,则因其影响,当用压接辊95a, 95b 压接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时,在片材之间形成气泡可能性大。
于是,在本实施形态装置中,为了抑制松弛的影响,将粘接角度e维持在 合适状态,如图4所示,设置作为张力赋予手段的板部件(blade) IIOA,其位于 用于分离剥离纸的分离位置105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91以张力,与第二片 材91压接。使得板部件110A具有弹性(弹性板),相对剥离纸运送方向,板部件 IIOA朝相反方向压接。
这样,位于分离位置105上游的第二片材91的松弛阻止在板部件110A的 上游侧,板部件110A下游侧的第二片材91没有松弛,基材(非透明介质)91a与 剥离纸的分离角度能一定。
这样送出的第二片材91的运送方向与通过运送辊97运送来的第一片材 100的运送通道交叉,第二片材91的前端部911以所需要的角度(相对第一片 材100的角度)与第一片材100的前端部101交叉相接(相交接合部103),通过 第二片材91的粘结剂层91b粘接第一片材100的前端部101和第二片材91的前 端部9U,沿着第一片材100的运送通道延长方向,朝压接辊95a, 95b运送,在 压接辊95a, 95b,通过粘结剂层91b能可靠地将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的 基材91a粘接为一体。
在相交接合前,通过板部件110A除去第二片材91的松弛,使得分离角度 保持一定,因此,能实行良好的粘接。这样,能防止误粘接,防止在两介质间粘 接时气泡进入,能保持所得片材状体的没有色调剂图像的白色部的均一性 (参照图9)。
此后,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粘接为一片材状体,由运送辊98运向下
方,在没有图示的定位部件对片材状体的前端进行定位,用切刀99a及99b切 断成所定形状,存放在盘102上。切断成所定形状的片材状体也可以不存放在 盘102,而排出到装置外。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的相交接合 部(粘接部)103的上游侧,设有传感器111及112,作为被运送的片材的检测手 段,分别能检测第一片材100的前端部101以及第二片材91的前端部911,通过 上述传感器111及112,能检测动作异常,又,通过检测第一片材100的前端部 101以及第二片材91的前端部911,控制运送速度,能微调整时间,控制使得上 述片材前端部之间一致,运送第一片材100和第二片材91,微调整两者前端位 置,使其一致。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形态,作为张力赋予手段的板部件110A配设在相 交接合部的上游侧,与第二片材91的粘接侧的相反侧面相接,因此,即使如图 4所示,剥去剥离纸后的非透明白色介质(第二片材)91前进,因除去松弛,分 离角度能保持一定,能得到稳定的粘接角度,能避免两介质之间在不希望的 位置接触,粘接两片材(介质)时,防止气泡进入,能保持没有色调剂图像的白 色部的均一性,能容易且可靠地制作具有光泽性好、质感良好图像的片材。
下面,说明本发明涉及的片材粘接装置的第二实施形态。概略构成与图 3所示第一实施形态的片材粘接装置相同,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使用,但张力 赋予手段结构不同。图10为该片材粘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构成图。在本实 施形态中,张力赋予手段由辊110B构成。
艮P,在本实施形态中,在剥离纸的分离位置105的上游侧配设辊(张力赋 予手段)110B,其设有扭矩限制器,以比第二片材91的运送力小的负载回转, 在自身重量或运送停止时的惯性力下不回转,从基材91a侧推压第二片材91 压接。辊110B和第二片材(非透明介质)91的摩擦力比第二片材运送力大。 在运送第二片材时,辊110B被带动回转,因此,不会妨害运送第二片材,与第 一实施形态相同,在剥离纸分离位置105的上游,第二片材91的松弛被阻止 在辊110B的上游侧,在辊110B的下游侧,第二片材没有松弛,能使得基材(非
透明介质)91a与剥离纸的分离角度为一定,能避免两介质之间在不希望的位 置接触。
辊110B可以使用橡胶辊,由于摩擦系数高,与第二片材91之间无滑移, 能降低相接压力。辊110B的外筒面可以沿第二片材91宽度方向整体宽度延 伸,也可以适当分散与第二片材91相接。辊l]OB的表面材料并不局限于橡 胶。除了张力赋予手段以外各部分可以与第一实施形态完全相同,详细说明 省略。
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使用整个面透明的片材作为第一片材100,但是, 也可以如图11的100A,图12的100B,图13的100C平面图所示,仅仅将片材 局部设为透明部分100b,其他部分100c设为不透明部分。使用这种具有局 部不透明部分100c的片材场合,如图14及图15所示,图14表示原图像,可 以使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在片材100的透明部分100b作成镜像图像100a(参 照图15),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片材粘接装置,将具有粘结剂层的白色纸叠层 在其上。'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由白色纸构成的基材91a上形成透明的粘结剂层 91b作为第二片材91,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透明基材作为 基材91a,将白色颜料等混合到粘结剂层中形成非透明的粘结剂层91b。
在本发明各实施形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于成像的色调剂优选小粒径
聚合色调剂,尤其粒径6 u m以下的色调剂。通过使用这种小粒径聚合色调剂, 能进一步提高照相色调画质,提高质感。
本发明涉及的片材粘接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得第一片材及第二片材可斜 交地进行运送,使得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具有所需要的粘接角度粘接,在分 离位置105使得叠层在粘结剂层上的剥离纸分离,在上述分离位置的上游侧, 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相对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后处理装置的片材粘接装
置附设,但是,也可以将片材粘接装置包含在图像形成装置中。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氾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粘接手段,设有粘接部和分离部,在上述粘接部,相对朝一定方向运送的第一片材,使得单面设有粘结剂层的第二片材从非平行方向斜交供给,通过该粘结剂层粘接,上述分离部位于该粘接部的上游侧,分离叠层在上述第二片材的粘结剂层上的剥离纸;张力赋予手段,位于上述分离部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手段由板部件构成,在上述分离部的沿运送方向上游侧,推压上述第二片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上述第二片材的运送方向,上述板部件逆向推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赋予手段由辊构成,在上述分离部的沿运送方向上游侧,推压上述第二片材;上述辊被上述第二片材带动回转,且设有扭矩限制器,阻止因该辊自重 或运送停止时的惯性力回转。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辊为橡胶辊。
7. 如权利要求l-6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离部从上述第二片材曲率分离上述剥离纸。
8. 如权利要求l-7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片材由透明片材构成,上述第二片材由不透明片材构成,在上 述第一片材上形成图像,粘接上述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夹入该图像。
9. 一种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
10.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像载置体,载置色调剂图像;转印装置,将该像载置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第一片材上; 片材粘接装置,设有粘接手段,可斜交地运送具有上述色调剂图像的第 一片材以及第二片材,使得上述第一片材及第二片材粘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片材粘接装置是权利要求l-8中任一个所述的片材粘接装置。
11. 如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用小粒径聚合色调剂作为上述色调剂。
12. —种片材粘接方法,可斜交地运送第一片材以及具有粘结剂层和剥 离纸的第二片材,使得上述第一片材和分离剥离纸后的第二片材粘接;其特 征在于剥离纸叠层在上述粘结剂层上,沿着上述第二片材的运送方向,在分离 剥离纸的分离位置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片材粘接装置,后处理装置,片材粘接方法,以及设有这种片材粘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片材粘接装置包括粘接手段以及张力赋予手段,上述粘接手段设有粘接部和分离部,在上述粘接部,相对朝一定方向运送的第一片材,使得单面设有粘结剂层的第二片材从非平行方向斜交供给,通过该粘结剂层粘接,上述分离部位于该粘接部的上游侧,分离叠层在上述第二片材的粘结剂层上的剥离纸,上述张力赋予手段位于上述分离部的上游侧,赋予第二片材以张力。粘接时,粘接位置无偏差,能防止粘接后介质折皱或斜弯曲,防止混入气泡,提供能得到良好粘接结果的片材粘接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文档编号G03G9/08GK101369110SQ20081012986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6日
发明者中村历, 吉田隆司, 山本幸辅, 岩崎有贵子, 水谷武英, 石桥干生, 结城和彦, 荒井惠, 须藤和久, 鲤沼宣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