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30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触控显示面板(touch display panel),且特别是有关一 禾中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built-in touch display panel)。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和信息家电等各项应用的快速发展, 为了达到更便利、体积更轻巧化以及更人性化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的输入 装置已由传统的键盘或滑鼠等转变为触控显示面板(touch display panel)。
图1绘示一种已知的触控显示面板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传统触 控显示面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一第二基板120以及一液晶层130。第 二基板120上具有主间隙物128a、感测凸块128b、辅助间隙物128c以及第二 电极126。第一基板IIO上具有感测垫高结构114b,感测垫高结构114b上具 有第一电极116。主间隙物128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 110间一定的距离(cell gap),辅助间隙物128c的功能则是当外在施力远大于 主间隙物128a以及感测凸块128b所能承受时协助支撑,避免主间隙物128a 及感测凸块128b因变形量过大而毁损。
承上所述,在正常的情况下,位于感测垫高结构114b上的第一电极116 与位于感测凸块128b上的第二电极126并不直接接触,且两者之间具有一感 测间隙Gs。当一外力施加于第二基板120,且使主间隙物128a的形变大于感 测间隙Gs时,原本不直接接触的第一电极116与第二电极126就会导通,因 而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电压变化。检测此电压变化,再通过系统将的转换 成讯号并换算成坐标,即可求得按压发生点的位置。然而,现有技术存在下列缺点首先,经过多次按压以后,主间隙物128a 以及感测凸块128b的变形量增大且弹性恢复力变差,造成感测间隙Gs縮小 甚至消失,亦即,在某些点位上第一电极116与第二电极126是直接接触的, 这种状态会造成触控功能不良或短路(touch function short),严重时还可能导致 感测凸块128b上方的第二电极126毁损。
如欲以增设主间隙物128a的方式来增加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耐压性以及 寿命,其可感应触控的最小外力(active force)就必须增大,亦即,触控感应的 灵敏度会降低;另外,也较容易产生低温液晶泡。所谓低温液晶泡,是由于 主间隙物128a以及液晶层130具有不同的收縮系数,所以在低温环境时两者 体积无法以等比例收縮,故原本应是布满液晶分子的液晶层130中,产生可 通过显示面板而被使用者所观察到的空隙, 一般称此空隙为低温液晶泡。
其次,由于主间隙物128a—直与下方第一基板110接触,所以下方像素 电极(本图中未绘示)就必须与主间隙物128a隔开一段距离,以避免因对组误 差或按压时主间隙物128a移位,而造成第二基板120上第二电极126与像素 电极误桥接,形成显示异常(displayabnormal)的现象。换言之,面板本身的开 口率(apertureratio)会下降,间接造成透光率下降或背光模块成本的提升。
再者,由于感测凸块128b上的第二电极126须与感测垫高结构114b上 的第一电极U6接触,造成第一电极116电位改变以换算触碰的位置,因此, 第一电极116上方的配向膜材料厚度也会影响可感应触控的最小外力(active force)。过去已知的感测垫高结构114b均是以第一基板110上薄膜晶体管工艺 堆迭层别的差异来形成,故其高度始终无法有效提升。所以,当使用APR(凸 版印刷)方式将配向膜转印至第一基板110上时,感测垫高结构114b上方残留 的配向膜厚并无法因高度差异而减小,因此会影响均匀性及所需的可感应触 控的最小外力(active force)。
因此,如何克服并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实为目前触控显示面板的生产 技术上亟待克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增设辅助间隙物,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支撑力道,提升其耐 按压程度以及寿命,并且不牺牲触控面板本身的感应灵敏度。
本发明可解决触控面板产生的显示异常(displayabnormal)的现象,同时可
有效改善面板的开口率。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的间隙物与垫高结构之间所维持的间隙,能以多 道工艺与不同上下高度组合的变化来达成,因此其设计更具弹性以及多元性。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 层,其中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则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
板之间。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以及位于这些感测区之外的一非感测区, 且每一感测区中具有一第一电极。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且位于第 一基板具有感测区的一侧。第二基板面对前述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主 间隙物、多个感测凸块、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主 间隙物连接至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感测凸块对应于第一基板的感测区且具 有第二电极,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感测凸块的位置上维持一感测间隙。 第一辅助间隙物对应于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第一 辅助间隙物的位置上维持第一辅助间隙。第二辅助间隙物对应于第一基板的 非感测区,且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第二辅助间隙物的位置上维持第二辅助 间隙。第一辅助间隙小于感测间隙,而感测间隙小于第二辅助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包括一感测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 覆盖前述的感测凸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间隙物、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第二辅 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者被前述共用电极所覆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被共用电极所覆盖的这些主间隙物、第一 辅助间隙物或第二辅助间隙物具有与感测凸块相同的高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间隙物、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第二辅 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者位于前述共用电极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前述共用电极上的这些主间隙物、第 一辅助间隙物或第二辅助间隙物具有与感测凸块不同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前述共用电极上的这些主间隙物、第 一辅助间隙物或第二辅助间隙物包括柱状间隙物或球状间隙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位于前述共用电极上的这些主间隙物、第 一辅助间隙物或第二辅助间隙物为球状间隙物,且第二基板在对应于这些球 状间隙物的位置上具有多个凹陷,球状间隙物嵌入凹陷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板更包括一彩色滤光层,位于共 用电极层之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基板更包括一黑矩阵,位于共用电 极层之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凸块、主间隙物、第一辅助间隙物 以及第二辅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种位于黑矩阵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垫高结构、多个 主垫高结构、多个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以及多个第二辅助垫高结构。感测垫高 结构位于感测区内的第一电极下,并对应于感测凸块。主垫高结构位于非感 测区内,并对应连接主间隙物。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位于非感测区内,并对应 于第一辅助间隙物。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位于非感测区内,并对应于第二辅助 间隙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垫高结构、主垫高结构、第一辅助 垫高结构以及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中,主垫高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一辅助垫高结 构的厚度,第一辅助垫高结构的厚度大于感测垫高结构的厚度,且感测垫高 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二辅助垫高结构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间隙物在第二基板的分布密度与主间隙物在第二基板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间隙物在第二基板上的分布密
度与主间隙物在第二基板上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5至15之间。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一第二基板、多个 主支撑结构、多个感测结构、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多个第二辅助支撑结 构以及一液晶层。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则设置于第一基板 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以及位于这些感测区之外的一非 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中具有一第一电极。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且位于其具有感测区的一侧。主支撑结构设置于非感测区,连接第一基板与 第二基板。感测结构设置于感测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包括第一 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基板的一侧, 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一感测间隙。第一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非感 测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具有一第一辅助间隙。第二辅助支撑结 构设置于非感测区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并具有一第二辅助间隙,其 中第一辅助间隙小于感测间隙,而感测间隙小于第二辅助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极包括一感测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电极包括一共用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支撑结构包括一主间隙物,位于第一 基板的一侧,以及一主垫高结构,位于第二基板的一侧,且主间隙物与主垫 高结构相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一辅助间隙 物,位于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位于第二基板的一侧, 第一辅助间隙物与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之间具有第一辅助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感测结构包括一感测凸块,设置于第一 电极与第一基板之间,以及一感测垫高结构,设置于第二电极与第二基板的 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辅助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二辅助间隙 物,位于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位于第二基板的一侧, 第二辅助间隙物与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之间具有第二辅助间隙。
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增设辅助间隙物来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支撑 力道,提升其耐按压程度以及寿命,并减少触控功能不良或者短路的状况。 由于并不以增设主支撑间隙物为手段,故不会牺牲触控面板本身的感应灵敏 度,也不会增加低温液晶泡产生的机会。
另外,本发明可以采用多道间隙物工艺,故间隙物与垫高结构之间所维 持的间隙,不仅能以第一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工艺形成的高度段差变化来达成, 更得以利用第二基板上,间隙物本身的高度变化来达成。因此,其设计更具 弹性以及多元性,并可以有效降低第一基板的感测垫上配向膜的厚度,以增 加触控面板本身的感应灵敏度以及整体均匀性。
再者,通过多道间隙物工艺,可选择性地令主间隙物或其他辅助间隙物 上不具有第二电极,故可解决触控面板按压时移位或对组错位时,第二电极
与下方的第一电极误桥接而产生的显示异常现象。也因如此,无需再为了防 止对组误差,而在设计第一基板布图时就预先大幅拉开像素区的电极与主间 隙物的距离,故可有效改善幵口率。


图1为已知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2A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3A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剖面图。 附图标号100、 200:触控显示面板 110、 210:第一基板 114b:感测垫高结构
116、 216:第一电极 120、 220:第二基板 126、 226:第二电极 128a:主间隙物 128b:感测凸块 128c:辅助间隙物 130、 230:液晶层 210a:栅极层
210b:栅极绝缘层 210c:半导体层 210d:源极层 210e:保护层 212a:扫描线 212b:数据线 212c:像素区 214a:主垫高结构 214b:感测垫高结构 24c:第二辅助垫高结构 214d:第一辅助垫高结构
218:感测区
222:黑矩阵 224:彩色滤光层
228a、 328a、 428a、 528a、 628a:主间隙物228b、 328b、 428b、 528b、 628b:感测凸块 228c、 328c、 428c、 528c、 628c:第二辅助间隙物 228d、 328d、 428d、 528d、 628d:第一辅助间隙物 240a:主支撑结构 240b:感测垫高结构 240c:第二辅助支撑结构 240d:第一辅助支撑结构 Gs:感测间隙 Gsilbl:第一辅助间隙
Gsub2:第二辅助间隙 H:凹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 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
需注意的是,下列不同实施例中所提出的作为示例的细部结构都可以在 合理的情况下相互组合、替换或被省略,以因应不同的实际需求。本技术领 域中具有通常技术人员在参照下列实施例的说明后应能理解本发明的精神与 技术特征,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做出合理的变化与应用。此外, 为了方便说明,并使说明内容能更易于被理解,下文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 类似的元件,并可能省略重复的文字说明。
图2A与图2B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局部剖面示意 图。请参照图2B,触控显示面板200包括一第一基板210、 一第二基板220 以及一液晶层230。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是相对设置,液晶层230则 设置于上述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本发明在此以触控式液晶显 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触控显示面板亦可为触控式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例如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其他类型的
主动元件阵列基板,第二基板220例如是彩色滤光基板,其包括一彩色滤光 层224以及一黑矩阵222。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 220的型态。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还可以是整合了彩色滤光 层的COA(Color Filter on Array, —种把彩色滤光片直接涂布在TFT阵列上的 技术)基板或AOC(Array on Color Filter, —种把TFT阵列直接制作在彩色滤光 片上的技术)基板,而第二基板220为对向基板。
请再参照图2A,触控显示面板200的第一基板210具有多个感测区218 以及位于感测区218外的一非感测区,非感测区例如可以是显示区块之间的 非显示区,但是并不以此为限。其中,非感测区包括多个像素区212c,每个 像素区212c以及每个感测区218皆被邻近两条扫描线212a以及两条数据线 212b所包围。
请再参考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更包括多个主支撑结 构240a、多个感测结构240b、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240d与多个第二辅助 支撑结构240c。
其中,主支撑结构240a设置于非感测区,连接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 220。感测结构240b设置于对应感测区218的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 之间,其包括一第一电极216,设置于第一基板210的一侧,以及一第二电极 226,设置于第二基板220的一侧,且第一电极216与第二电极226之间具有 一感测间隙Gs。第一辅助支撑结构240d设置于对应非感测区的第一基板210 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其具有一第一辅助间隙Gsubl 。第二辅助支撑结构240c 设置于对应非感测区的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220之间,其具有一第二辅 助间隙Gsub2,其中第一辅助间隙GsubK感测间隙Gs〈第二辅助间隙 Gsub2。
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结构240a更包含设置于第二基板220上的主间隙物228a。感测结构240b更包含设置于第二基板220上的感测凸块228b。第 二辅助支撑结构240c更包含设置于第二基板220上的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 第一辅助支撑结构240d更包含设置于第二基板220上的第一辅助间隙物 228d。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主间隙物228a、感测凸块228b、第二辅助 间隙物228c与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可对应于触控显示面板200上的不透光 的区域,以避免开口率的损失。
举例而言,相对于第二基板220,主间隙物228a、感测凸块228b、第二 辅助间隙物228c与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皆可选择性地制作于第二基板220 上的黑矩阵222上方,也可直接制作于第二基板220上的彩色滤光层224上 方。在本实施例中,主间隙物228a、感测凸块228b、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 与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皆位于第二基板220的黑矩阵222上。
另一方面,相对于第一基板210,主间隙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 与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皆对应地设置于第一基板210的非感测区的上方,并 且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扫描线212a、数据线212b或其他不透光的区域上。在 本实施例中,主间隙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与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 皆位于扫描线212a上方。此外,感测凸块228b对应地设置于第一基板210 的感测区218的上方。
值得一提的是,主间隙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 物228d可以选择性地设置于第二电极226之上或之下。请再参照图2A,在 本实施例中,感测凸块228b、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 为同一道工艺所制作,是故具有相同的高度。之后,制作第二电极226,故其 覆盖了前述感测凸块228b、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 的表面。最后,再以另一道工艺制作主间隙物228a于第二基板220上。亦即, 感测凸块228b、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的表面上有 一第二电极226且具有相同的高度,而主间隙物228a的表面上不含第二电极226。本实施例选择在形成第二电极226之后再形成主间隙物228a,因此第二 电极226位于主间隙物228a之下,而在触控显示面板200组立之后,可以避 免第二电极226与像素电极误桥接的问题。换言之,在设计时不需刻意将像 素电极与第二电极226隔开,因此有助于加大像素电极的面积,提升触控显 示面板200的开口率。另外,本发明还可以视需求选择先形成第二电极226 之后,再形成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在形成第二电极226之后才形成主间隙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 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有利于调整主间隙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 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的高度,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艺来分别形成主间隙 物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使得面板的工艺与 结构设计更具弹性以及多元性。请再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主支撑结构240a更包含设 置于第一基板210上的主垫高结构214a。感测结构240b更包含设置于第一基 板210上的感测垫高结构214b。第二辅助支撑结构240c更包含设置于第一基 板210上的第二辅助垫高结构214c。第一辅助支撑结构240d更包含设置于第 一基板210上的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其中,主垫高结构214a与第二基板220上的主间隙物228a相对应,并与 其彼此相接。感测垫髙结构214b与第二基板220上的感测凸块228b相对应, 并与其具有一感测间隙Gs。第二辅助垫高结构214c与第二基板220上的第二 辅助间隙物228c相对应,并与其具有一感测间隙Gsub2。第一辅助垫高结构 214d与第二基板220上的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相对应,并与其具有一感测间 隙Gsubl。其中感测间隙Gs大于第一辅助间隙Gsnbl而小于第二辅助间隙 Gsub2,也就是第二辅助间隙Gsub2〉感测间隙Gs〉第一辅助间隙Gsubl。值得一提的是,主垫高结构214a、感测垫高结构214b、第二辅助垫高结 构214c以及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的高度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请参照图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上的主垫高结构214a的厚度〉第一 辅助垫高结构214d的厚度>感测垫高结构214b的厚度〉第二辅助垫高结构 214c的厚度。在另一种可能中,主垫高结构214a、感测垫高结构214b、第二 辅助垫高结构214c以及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的高度也可以完全相同,或 具有其他可能的排列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主垫高结构214a、感测垫高结构214b、第二辅助垫高结 构214c以及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的高度是由第一基板210的薄膜晶体管 金属堆迭工艺所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主垫高结构214a是由薄膜晶体管工艺 中的栅极层210a、栅极绝缘层210b、半导体层210c、源极层210d以及保护 层210e所堆迭而成。感测垫髙结构214b是由栅极层210a、栅极绝缘层210b 以及保护层210e所堆迭而成。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则是由栅极层210a、 栅极绝缘层210b、半导体层210c以及保护层210e所堆迭而成。第二辅助垫 高结构214c是由栅极层210a以及栅极绝缘层210b所堆迭而成。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测结构240b、第一辅助支撑结构240d与第二辅 助支撑结构240c所具有的感测间隙Gs、第一辅助间隙Gsubl以及第二辅助 间隙Gsub2,不仅能以上述第一基板210薄膜晶体管金属堆迭工艺中所形成的 感测垫高结构214b、第一辅助垫高结构214d以及第二辅助垫高结构214c高 度段差变化来达成,更得以利用第二基板220上感测凸块228b、第一辅助间 隙物228d以及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本身的高度变化来达成,利用以上两种 变数排列组合,以达成第二辅助间隙Gsub2〉感测间隙Gs〉第一辅助间隙 Gsubl的目的。
而第二基板220上间隙物可以采取不同道工艺的作法,也使得主间隙物 228a、第二辅助间隙物2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可以选择被第二电极 226包覆与否,因此,其整体设计更具弹性以及多元性。
在所有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A 图2B所示,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 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覆盖所有感测凸块228b。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与主间隙物2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 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中较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228d与主间隙物 2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图3A 图6分别绘示图2B的触控显示面板200的各个可能元件与实施态 样,其基本架构与原理部分请同时参照图2B,共通的部分以下将不再一一赘 述。请先同时参照图3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只有在 感测凸块328b的表面具有一第二电极226,而主间隙物328a、第二辅助间隙 物3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的表面上皆不具有第二电极2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 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覆盖感测凸块328b。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 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中较 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 的比值是介于3至50之间,更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 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再请同时参照图3B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只有感 测凸块328b与第二辅助间隙物328c的表面具有一第二电极226,而主间隙物 328a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的表面上不含第二电极2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 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覆盖感测凸块328b。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 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中较 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 的比值是介于3至50之间,更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 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再请同时参照图4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只有感测 凸块428b、第二辅助间隙物428c以及第一辅助间隙物428d的表面具有一第二电极226,在制作完第二电极226后,才以投入球状间隙物(injectball spacer) 的方式制作主间隙物428a,因此,主间隙物428a的表面不含第二电极2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 包括一共用电极,且第二电极226覆盖感测凸块428b。第一辅助间隙物428d 与主间隙物4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 中较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 密度的比值是介于3至50之间,更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428d与主间隙物 4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
再请同时参照图5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只有感测 凸块528b的表面上含第二电极226,在制作完第二电极226后,才以薄膜晶 体管的光刻工艺制作第二辅助间隙物528c,以及投入球状间隙物的方式制作 主间隙物528a与第一辅助间隙物528d,因此,主间隙物528a、第一辅助间隙 物528d以及第二辅助间隙物528c表面上皆不含第二电极2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 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覆盖感测凸块528b。第一辅助间隙物528d与主 间隙物5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中较 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328d与主间隙物3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 的比值是介于3至50之间,更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528d与主间隙物528a 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
再请同时参照图6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200只有感测 凸块628b以及第二辅助间隙物628c的表面上含第二电极226,亦即,在制作 完第二电极226后,才以薄膜晶体管的光刻工艺制作第一辅助间隙物628d, 以及投入球状间隙物的方式制作主间隙物628a,因此主间隙物628a以及第一 辅助间隙物628d表面上皆不含第二电极226,且主间隙物628a是球状物体。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20在对应球状的主间隙物628a之处具有一凹槽H, 用来更适切方便地嵌入主间隙物628a,以固定主间隙物628a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6可以包括一感测电极,第二电极226可以 包括一共用电极,且共用电极覆盖感测凸块628b。第一辅助间隙物628d与主 间隙物6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其中较 佳者,第一辅助间隙物628d与主间隙物628a在该第二基板220的分布密度 的比值是介于5至15之间。除了上述变化之外,主间隙物628a、感测凸块228b、第一辅助间隙物628d、 第二辅助间隙物528c亦可反向设置在第一基板210上,只要达到本发明前述 间隙的关系即可。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首先,通过增设第一 辅助间隙物,增加前述触控显示面板的支撑力道,并提升其耐压程度以及寿 命。由于不额外增设主间隙物,故可减少低温环境下低温液晶泡产生的现象, 且无需提高所需施加的外力,亦即,触控的感应灵敏度不会降低。其次,通过多道间隙物工艺,使得间隙物与垫高结构之间所维持的间隙, 不仅能以第一基板上薄膜晶体管光刻工艺中所形成的高度段差变化来达成, 更得以利用第二基板上间隙物本身的高度变化来达成。因此,其设计更具弹 性以及多元性。再者,通过多道间隙物工艺,得于第二基板上的第二电极制作完成后, 再将主支撑物或其他辅助间隙物制作到第二基板上,亦即,可选择性地令主 间隙物或其他辅助间隙物上不具有第二电极;故可有效解决触控面板按压时 因主间隙物或辅助间隙物移位或对组错位时,非感测区的主间隙物或辅助间 隙物上的第二电极,与下方的第一电极误桥接,而产生的显示异常现象。也 因如此,无需再为了防止对组误差,而在设计第一基板布图时就预先大幅拉 开像素区的电极与主间隙物的距离,故可有效改善开口率。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 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以及位于所述多个感测区之外的一非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中具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侧,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多个主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多个主间隙物连接至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多个感测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感测凸块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多个感测区,每一所述感测凸块上具有一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多个感测凸块的位置上维持一感测间隙;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且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的位置上维持一第一辅助间隙;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对应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且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在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的位置上维持一第二辅助间隙,其中所述第一辅助间隙小于所述感测间隙,而所述感测间隙小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隙;以及一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一 感测电极。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一共用电极,且所述共用电极覆盖所述多个感测凸块。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主间隙物、 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者被所述 共用电极所覆盖。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被所述共用电极所覆盖的所述多个主间隙物、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或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 物具有与所述多个感测凸块相同的高度。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主间隙物、 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 述共用电极上。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共用电极上 的所述多个主间隙物、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或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 具有与所述多个感测凸块不同的高度。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共用电极上 的所述多个主间隙物、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或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 包括柱状间隙物或球状间隙物。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共用电极上 的所述多个主间隙物、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或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 为球状间隙物,且所述第二基板在对应于所述多个球状间隙物的位置上具有 多个凹陷,所述多个球状间隙物嵌入所述多个凹陷内。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更包 括一彩色滤光层,位于所述共用电极层之下。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更包 括一黑矩阵,位于所述共用电极层之下。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感测凸块、 所述多个主间隙物、所述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中的至少一种位于所述黑矩阵上。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多个感测垫高结构,位于所述多个感测区内的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下,并对应于所述多个感测凸块;多个主垫高结构,位于所述非感测区内,并对应连接所述多个主间隙物;多个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位于所述非感测区内,并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 辅助间隙物;以及多个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位于所述非感测区内,并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感测垫高 结构、所述多个主垫高结构、所述多个第一辅助垫高结构以及所述多个第二 辅助垫高结构中,所述多个主垫高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一辅助垫高结 构的厚度,所述多个第一辅助垫高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多个感测垫高结构的 厚度,且所述多个感测垫高结构的厚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二辅助垫高结构的厚 度。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辅助 间隙物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分布密度与所述多个主间隙物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分 布密度的比值介于1至100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辅助 间隙物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分布密度与所述多个主间隙物在所述第二基板上 的分布密度的比值介于5至15之间。
17. —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以及位于所述多个感测区之外的一非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中具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侧,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多个主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感测区,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多个感测结构,设置于所述多个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 之间,所述多个感测结构包括一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以 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 极之间具有一感测间隙;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 二基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一辅助间隙;多个第二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非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 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二辅助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二辅助间隙,其中所述第一辅 助间隙小于所述感测间隙,而所述感测间隙小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隙;以及一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 一感测电极。
19.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一共用电极。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结构包 括一主间隙物,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主垫高结构位于所述第二 基板的一侧,且所述主间隙物与所述主垫高结构相接。
21.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支撑 结构包括一第一辅助间隙物,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第一辅助垫 高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辅助间隙物与所述第一辅助垫高 结构之间具有所述第一辅助间隙。
22.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结构包括 一感测凸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以及一感测垫高结 构,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23.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支撑结构包括一第二辅助间隙物,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以及一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辅助间隙物与所述第二辅助垫高结构之间具有所述第二辅助间隙。
24.—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一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以及位于所述多个感测区之外的一非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中具有一第一电极;一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侧,并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 多个主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感测区,连接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5多个感测结构,设置于所述多个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 之间,所述多个感测结构包括一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以 及一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具有一感测间隙;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非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 二基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一辅助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一辅助间隙;以及多个第二辅助支撑结构,设置于非感测区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 板之间,所述多个第二辅助支撑结构具有一第二辅助间隙,其中所述第一辅 助间隙小于所述感测间隙,而所述感测间隙小于所述第二辅助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第一基板包括多个感测区及位于其外的一非感测区,且每一感测区内具有一第一电极。第二基板包括多个主间隙物、多个感测凸块、多个第一辅助间隙物以及多个第二辅助间隙物。主间隙物连接至第一基板的非感测区。感测凸块对应于感测区并具有第二电极,且与第一基板维持一感测间隙。第一辅助间隙物对应于非感测区,且与第一基板维持一第一辅助间隙。第二辅助间隙物对应于非感测区,且与第一基板维持一第二辅助间隙。感测间隙大于第一辅助间隙而小于第二辅助间隙。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408820SQ200810174278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周文彬, 李锡烈, 程琮钦, 陈政德, 黄伟明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